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1.制定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制定相关法规和规章,为循环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税收政策、环境法规、奖励机制等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2.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建立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资源回收、再利用、再制造、再利用和资源再循环等环节。
政府应加强对产业链的规划和引导,促进各环节之间的协作和互动,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3.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强对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应用。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究,并提供相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和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开展培训等手段,增加循环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循环经济的普及和推广。
5.建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循环经济监管机制,严格监测和管理循环经济的各个环节。
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监管,确保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循环经济企业的监督,确保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和循环经济相关规定。
6.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以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共同开展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和合作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综上所述,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有效管理资源和减少废物的产生量的经济模式,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这种经济模式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推动其发展。
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如下:1. 资源保护: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通过推动产品和材料的再制造、再利用和回收,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 经济增长:循环经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循环利用废弃物和再利用资源,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对新资源的需求,减缓资源枯竭的速度。
同时,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相关措施:1. 法律和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采购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鼓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2. 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建立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可以通过组织资源回收、废物处理和再生产等环节的合作与协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资源回收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引进和转化的力度,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4. 意识培养和教育:加强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等方式,推动循环经济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在当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
循环经济不仅可以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可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这些政策和法规可以包括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激励措施、产品设计要求、废物处理和排放标准等。
2.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政府应推动企业之间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例如,废弃物处理企业可以与制造企业合作,将废弃物转化为新产品或原材料,从而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3.加强废弃物管理和回收处理:政府应加强废弃物的管理和回收处理工作,建立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
同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废弃物回收,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率。
此外,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和创新手段改进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废弃物,利用高温熔解技术处理塑料废弃物等。
4.促进产品的再制造和维修:政府应鼓励企业将产品设计为可再制造和可维修的形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同时,可以通过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可再制造和可维修的产品。
5.推动绿色技术和创新发展:政府应加大对绿色技术和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
同时,政府还可以组织开展相关的绿色技术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和个人对绿色技术的认识和使用。
6.强化环境保护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和执法力度,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实施严厉的处罚。
同时,加强监管和监测工作,确保企业和个人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生产和消费活动。
7.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度。
可以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知识普及活动、绿色消费宣传活动等。
同时,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循环经济行动。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使用和产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通过最大化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为了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1.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政府应该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规划,确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指标。
同时,要与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合作,确保循环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
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明确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3.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政府要采取措施支持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包括给予税收优惠、提供低息贷款、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基金等。
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4.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政府要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
通过资金和人才的支持,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5.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政府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实践中。
6.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评估和监管机制:政府要建立健全循环经济产业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评估和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循环经济产业存在的问题,确保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7.增强循环经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在循环经济领域开展合作项目和技术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循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总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各方共同合作,才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推进方案

循环经济推进方案引言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循环经济成为了解决当前挑战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旨在通过最大化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来减少环境污染,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将探讨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的推进措施。
一、加强循环经济法规政策支持1.1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循环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个人在资源利用、废物处理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具体配套政策,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1.2 提高资金支持力度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向循环经济领域倾斜投入,支持循环经济项目的研发和推广。
此外,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降低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风险成本。
二、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2.1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重点区域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集中推动循环经济相关企业的聚集发展。
通过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率。
2.2 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鼓励企业在循环经济价值链上不断延伸,加强废物回收、再生利用等环节的开发和创新。
建立循环经济产业联盟,促进各环节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加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3.1 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相关科研机构的建设和运作。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攻克循环经济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
3.2 推广应用成熟技术加强对已有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采用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废物处理能力。
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加强循环经济宣传教育4.1 加强媒体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理解。
组织循环经济相关主题的宣传活动,培养社会的循环经济意识。
4.2 开展循环经济教育将循环经济纳入学校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的知识水平。
同时,开展循环经济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循环经济素养。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举措

(3)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4)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 相关政策的落实和监管。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 能力,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与未来举措
目录
01 一、我国农业循环经 济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农业循环经
03 济的优秀案例及未来 发展方向
02
二、我国农业循环经 济的未来举措
04 参考内容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农业循环经济 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农 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现状,提出未来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3、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结合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条件较好的地 区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示 范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技术和经 验,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实 现跨越式发展。
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存在问题
尽管中部地区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公众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 其次,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困难等问题。此外, 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 需求。最后,农业循环经济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政 策引导。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消费和资源利用过程中,最小化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不仅可以减少环境负担,还可以创造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为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下是一些措施可以采取:1.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和扶持循环经济发展。
例如,对循环经济产业进行财税优惠政策,提供补贴和资金支持,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等。
2.制定循环经济目标:政府可以设定具体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并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以确保目标的达成。
同时,政府可以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计划。
3.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提供支持和引导,加强循环经济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4.推广绿色设计和可循环产品:企业应加强产品设计阶段的环保考虑,开发可循环、可再生的产品。
政府可以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可循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5.加强废弃物管理:建立健全的废弃物管理体系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
政府可以加强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处理设施的建设,鼓励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再利用,推动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6.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循环经济行动。
7.加强国际合作:循环经济是全球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组织和企业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8.鼓励绿色金融: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和企业。
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为循环经济产业提供融资和风险保障,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产业引导和监测评估,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公众应提升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循环经济工作方案

循环经济工作方案1. 方案目标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的目标是在中国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并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措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减少废弃物排放:通过推广循环再制造、循环再利用等方法,减少废弃物产生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促进绿色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
4.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2. 实施步骤2.1 制定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包括:1.完善循环经济产业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循环经济项目。
2.加强废弃物管理法规,推动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处理。
3.提高资源税收政策的效益,鼓励企业减少资源消耗。
2.2 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资源开发、生产制造、产品再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
具体步骤如下:1.加大对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2.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再制造和再利用业务,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建立废弃物处理设施,加强对有害废弃物的安全处理。
2.3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通过鼓励绿色技术创新,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
具体措施如下:1.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究,提供科研经费和税收优惠等支持。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申请和运用环保技术专利。
3.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先进环保技术的示范应用。
2.4 提升公众意识和参与度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措施如下:1.开展循环经济知识普及活动,加强对学生、企业员工等不同群体的教育培训。
2.鼓励媒体关注循环经济领域的创新案例和成功经验,宣传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措施杨期勇,陈季华(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51)摘 要: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基本概念及其3R原则;着重阐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其中包括:循环经济知识和理念的宣传教育,生产和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过度包装的减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等环境无害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生态工业的大力发展;指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
关键词: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工业;措施中图分类号:X196;F0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95X(2003)03-0090-03Circular Economy and Developing MeasuresY ANG Qi2y ong,CHE N Ji2hua(School o 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Donghua Univer sity,Shanghai200051,China)Abstract:The development history,basic conception and3R principle of circular economy were introduced.Especially the main mea2 sures to develop circular economy in our country were expatiated.The measures include:publicizing intensively the conception and knowl2 edge of circular economy,reducing excessive packaging of products during manu facturing and recycling,developing and industrializing the environment-friendly technology such as cleaner production and res ource recovery technique of waste,restructuring industries and develop2 ing eco-industry.I t is pointed out the urgency of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K ey w ords:Circular economy;Cleaner production;Eco-industry;Measure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特征,对当代社会经济、生态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大量生产造成资源大量消耗,但是资源不是无限的,迟早会枯竭,消耗得快、枯竭得也快;另一方面,由于对自然资源无限制地索取,大量废弃物的排放,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正逐渐威胁人类的生存。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为了根本解决这一矛盾,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如清洁生产、零排放、生态工业、减量化原则等,而循环经济就是目前国际上反映这一趋势的一种战略模式。
1 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想法,这便是循环经济的最初萌芽,当时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1]。
德国是最早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2]。
针对当时生活质量提高后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于是1972年联邦德国制订了《废弃物处理法》,从而成收稿日期:2003-03-04作者简介:杨期勇(1972—),男,江西赣州人,现为东华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水污染控制及规划管理。
为世界上最早利用立法来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国家之一。
1982年又颁布了新的《垃圾避免和处理法》,第一次指出减少垃圾的产生及垃圾的回收利用问题。
1991年德国政府按照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经济思路制订了《包装条例》,对德国的生产商和零售商提出要求:对于包装物,首先要避免产生,其次要回收利用。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要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994年设在东京的联合国大学提出了“零排放”概念,将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向一个高潮[3]。
1996年德国又颁布了更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把循环经济的思想从包装问题推广到所有的生产部门。
从此,循环经济的概念正式被提出。
09第16卷 第3期污染防治技术2003年9月2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的简称。
其特征是物质与能量的梯次使用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的宗旨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
完整的循环经济系统应该包括资源开采者、产品制造者、产品运输者、产品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五方,他们之间的系统内物质流应该大大超过出入系统的物质流。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认识的深入,工业革命造就的以高开采、高排放和低利用为特征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巨大弊端日益凸现,它源源不断地将人类有限的资源变成垃圾,利用反向扩大的自然代价完成经济的数量增长,而且令制造出来的垃圾逐步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相反,循环经济则倡导将垃圾再利用变成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从而既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肆意开采,又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追求一种低开采、低排放和高利用式结局。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行道流动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
而循环经济则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从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不产生或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其次,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这种经济最终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
而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循环经济不但要求人们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新思维,而且要求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倡导新的经济规范和行为准则。
循环经济的具体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层次[4]:即企业层次、企业群落层次和国民经济层次。
在企业层次上根据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的理念要求,企业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物料使用量,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减排有毒物质和加强物质的循环;最大限度可持续的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服务强度。
在企业群落层次上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企业群落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废物输入输出关系。
在国民经济层次上,当前主要是实施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即在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实施物质和能源的循环。
3 循环经济的“3R”原则“3R”原则即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Recycle),是循环经济最主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1)减量原则 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流动;即保持生产的发展,又减轻资源的消耗,减少废物的排出,是环境的改变减慢。
(2)再利用原则 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尽量多次或多种方式的使用产品,防止其过早成为垃圾,特别是现在组合式产品的开发,是产品只需替换个别零部件即可投入使用,是产品的有效寿命期延长。
(3)循环原则 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垃圾,即垃圾的资源化。
这样既节省了新资源的开采,又使废弃物数量减少,降低了末端治理的费用。
循环经济强调“减量、再利用、循环”,但三者的重要性不一样。
三者的顺序不能变动。
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
因此,在循环经济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用尽可能少的原材料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尽可能少的产生废弃物,再利用和循环都应建立在对经济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源削减的基础上。
4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由于过去几十年以来,经济发展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许多地方生态系统和环境状况都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明显的负面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必然的选择。
194.1 加强循环经济知识和理念的宣传现代社会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和非物质化的知识经济和以环境无害化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为主要载体的循环经济两大趋势[5]。
循环经济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即经济、社会、生态三角平衡的持续发展战略模式。
循环经济的思路和实践将大大调整现有的经济和产业结构,还将对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和习惯形成冲击。
加强宣传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普及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介绍德、日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和成功经验,使人们树立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在生活中反对铺张奢侈。
生活垃圾的分类放置、分类收集,增强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
4.2 减少生产和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过度包装这一方面,德国是做得最早也是最好的国家之一。
成立于1993年的德国回收利用系统有限公司(DS D公司),专门负责包装容器废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德国《包装条例》规定厂商在各种情况下的“生产责任”,要求包装物生产商必须负责回收和处理消费后的包装物装物的公司就应运而生。
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充分发挥我国城镇剩余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建立广泛分布的废弃物收集站,将回收的包装物返销给原制造商。
4.3 加强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等环境无害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是循环经济的基础,是减少废弃物产生的关键。
这是从微观情况下(单个的企业)控制废弃物的产生。
在国外有代表性的是杜邦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三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