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021高考必读:2020年高考全国卷1:你为何不会写管仲?
2020年高考作文,来看这些同学是怎么写的﹖众说风云,见仁见智

2020年高考作文,来看这些同学是怎么写的﹖众说风云,见仁见智原创‖衡东诗勤2020年高考作文来了,怎么写﹖芸芸学子,笔下风云,见仁见智,有得大家猜阅!今年的“全国I卷”是根据一段历史素材,写一篇发言稿谈对其中人物的感受和思考: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
我觉得这个题目出得很有意味,便试着写点自己的感想,重温做考生的滋味。
一、处在其位,谋其所事,乃是做人的标准!这个题目怎么写﹖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处在同一个时代,可由于时代变换得太快,所处的位置也变得太快,所受的待遇也是各有不同。
同样,所做的事、所帮助的人也变得不同,而他们的关系由敌对关系转变到合作关系,所以,处在其位,谋其所事,乃是做人的标准!这一点,管仲和鲍叔都做得很好,管仲更甚,因为他以前为了自己的主人得罪过小白(后为齐桓公),现在又反过来为小白做事,并为了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立下不朽的功劳,他们三人谁也无法替代,缺一不可,否则,齐桓公就成不了春秋的霸业!这些是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对错;那我们现在又怎样做呢﹖我想说:我们现在为国家做的怎么样,我们的国家将会是怎么样,因为我们的国家是由我们组成的!同样管仲和鲍叔为齐国是怎么做的,齐国就变成了什么样子,正因有他们齐心协力,齐国才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过:“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即然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生活在一个星球上,我们就是你们,你们便是我们,无论贫穷和富贵,无论战争和饥荒,无论强国、大国,我们和世界如兄弟姐妹一样,拥有着一个共同的家园。
但世界是矛盾的,我们的家园有阳光,一定有暴风骤雨;我们有和谐,一定有争吵和战争;我们有幸福,一定会有疾病、饥荒和痛苦。
所以,当别人幸福的时候,我们应为别人而开心,祝福;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应伸出双手去扶一把,帮一把,同样,那也是在帮我们自己!在今年这个灾害之年,各种灾难不期而至,当我国的疫情来时,别国没有袖手旁观;而在我国疫情得控制时,别国的疫情却在爆发,我国是倾其所有,不遗余力帮助他们,让全球的疫情得到了有力的控制,做到了大国担当,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在这场可怕的疫情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不应责备、不应埋怨、不应讥讽,更不应找一千个理由去指责别人不对、他国控制不利。
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1

全国I卷适用地区: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全国Ⅰ卷作文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题型为材料作文,与全国卷去年题型与难度基本一致,需要我们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
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
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2、题目解析材料里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选取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体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善用人才;鲍叔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甘居其下;管仲足智多谋、忠心辅佐、助齐成霸。
题目材料对三个人物各有介绍,引用孔子、司马迁的话评述齐桓公的历史功绩,管仲的辅国之功和鲍叔的知人之能。
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讨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任务为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3、写作角度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
2020全国1卷高考作文分析原版.ppt

•
阿gh,
•
春秋时期的惠子是狭隘的,他害怕好友庄子抢夺他的
相位,就派人逮捕庄子,闹下千古笑话;三国时期的周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狭隘的,他不许诸葛亮胜过他,于是暗下毒手,最终却
只能哀叹“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明朝时期的严蕃
是陕隘的,他害怕夏言威胁到他的地位,于是百般暗算,
最终被夏言的好友徐阶打败,遗臭万年……
•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我们的生活将在冷漠、戒备、
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 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 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 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 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 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 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 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 者鲍子也。”
周文王有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当然,周文王在成就
姜子牙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辉煌的帝业。这说明了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发现者,万不可忽视每一个有益的细
节,或许一个小小的发现就能成就自己或成就他人,让一
个“千里马”式的人物早日奔向成功的轨道。
阿gh,
•
稳坐中国电影界“头把交椅”的张艺谋不但引领中国
的电影事业走向国际舞台,而且他所培养出来的电影演员
阿gh,
材料属于整体型单一型,共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故事,是题目 的背景,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成就事业的根本是“人”的问题。材料 的第二个层次是孔子、司马迁的评价,要抓住评价的对象和关键词, 是材料的关键提示所在。材料的第三个层次是情境和任务以及文体要 求。阅读材料要做到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和治理理念。三 个历史人物,可以思考的有好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 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提示“感触最 深”是引导考生选取角度时,进行适当的比较权衡。
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

全国I卷适用地区: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全国Ⅰ卷作文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题型为材料作文,与全国卷去年题型与难度基本一致,需要我们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
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
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2、题目解析材料里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选取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体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善用人才;鲍叔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甘居其下;管仲足智多谋、忠心辅佐、助齐成霸。
题目材料对三个人物各有介绍,引用孔子、司马迁的话评述齐桓公的历史功绩,管仲的辅国之功和鲍叔的知人之能。
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讨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任务为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3、写作角度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
《如何写 管仲》(全国卷1作文剖析 公开课)

⑦司马迁却强调虽然管仲有三归、反坫,齐人并不认为他奢 侈。管仲去世后,齐国遵循他的治国政策,一直比其他诸侯国 更强大。我也认为瑕不掩瑜,管仲的节俭和尊礼的不足,并不 影响他富民强国、造福天下的伟大功绩。【司马迁对管仲的肯定和自己
的论断紧随其后,使论证更深入,更富有说服力。】
⑧同学们,我之所以想与大家分享管仲的功绩,是因为我觉 得作为高考考生,我们实在有必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有必要尽 早确定终身践行的人生准则。像管仲那样有顺应民意,造福天 下的政治智慧,像孔子那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高尚情怀,像孙中山先生那样 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坚定意志等等。【联系现实,
参考译文:
•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 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 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 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促待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 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 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 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畅谈介绍管仲的深层目的,使得读书与立志,与个人成长紧密相关。】
⑨漫漫求知路,愿你我同行。【紧扣开篇,始终保持读书交流的对象感和 目的性。】愿金榜题名后,【与高考考生身份相呼应】我们仍能坚持今天 读书会的宗旨:怀天下,求真知。【这是河北师范大学的校训,设置为读
书会的宗旨,很巧妙。】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结束语也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
⑥另外,我还想给大家讲一讲管仲“不知俭”和 “不知礼”的缺点。孔子曾批评管仲手下当差的人 众多,一人一职,无人兼任,如此铺张,缺乏节俭 的美德;孔子还批评管仲有“三归”和“反坫”等 违背礼制的行为。【分论点三,写管仲的缺点。历史人物没有哪一个是
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优秀8篇)

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优秀8篇)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篇一【功成不必在我】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我发言的题目是《功成不必在我》。
看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不难发现此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胸有大志、公而忘私。
齐桓公为称霸天下,放下一箭之私仇,拜管仲为相。
鲍叔牙为成就大事,高风亮节,甘愿退位让贤;管仲为实现富国强兵的志向,不拘小节,竭力辅佐昔日政敌,最终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不朽功绩。
《谋略论》有云“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
”,所以成大业者一定要有大局观,能够真正观大势谋大事必定是一种胸襟,一种志向。
故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鲍叔牙知人识人的眼光、荐贤举能的胸襟和大而忘我的情怀,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混乱时期,鲍叔牙能够以齐国大局为重,自甘屈人之下,明月入怀、淡泊名利,不仅成就了“华夏第一相”管仲,更成就了“管鲍之交”的千古美名。
这也正好切合“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大胸怀源自大境界,大境界造就大作为,2020新冠疫情期间,全国无数医护人员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患者点亮生命的曙光,人们不可能一一记住他们写在防护服后面的名字,更不可能认识他们那一张张被口罩遮住的脸,但他们却将“白衣天使”这个美丽的名字永远的印刻在2020年抗疫攻坚战这个伟大的历史丰碑上。
每一个新旧制度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一代代人默默的前赴后继和接力奋斗。
疫情以来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走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道路上的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牢固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底无私天地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篇二【一箭与苍生】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荣幸有这么一次机会给大家做读书会的分享,这次我分享的主题是《一箭与苍生》。
2020高考全国1卷优秀解析及优秀范文[2020年最新]
![2020高考全国1卷优秀解析及优秀范文[2020年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7bb40ff4f01dc281e43af016.png)
2020高考全国1卷优秀解析及优秀范文附: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辅佐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雄霸天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管仲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
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800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作文题解析2020年语文高考I卷作文是一道情境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班级读涉到首先应关注写作的情境:班级读书会。
因此写作中应该尽量牵书交流的情境。
其次:本文的写作任务有二:一是根据材料内容,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人物谈看法,因此写作中一定不能对三人平分秋色,而应抓住其中一人的品行、境界、格局等特点,从可以深入写作的角度切入。
例如:齐桓公,可以从宽容、胸怀、知人善用、信任、志向高远等角度切入;鲍叔,可从知人、大度、不计私利、大局为重、虚怀若谷、友情等角度切入;管仲,可从才华、能力的重要性和恪尽职守等角度切入。
二是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
因为是在班级读书会上交流,因此要注意称呼,是老师和同学们;同时要众。
动听有结束语,语言应尽量生动、形象、口语化,有感染力,能打当然,在写作中,要注意主题的提升,因为虽然是三人选择一人为重点进一心,才能行写作,但三人之间的联系与反映出来的现实意义不可忽视:君臣共创伟业;而在疫情仍没有完全消散,世界格局正面临重大改变的今天,我们的国家只有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各尽其能,才能克服困难,谱写强国之音。
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2

全国I卷适用地区: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全国Ⅰ卷作文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题型为材料作文,与全国卷去年题型与难度基本一致,需要我们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
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
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2、题目解析材料里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选取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体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善用人才;鲍叔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甘居其下;管仲足智多谋、忠心辅佐、助齐成霸。
题目材料对三个人物各有介绍,引用孔子、司马迁的话评述齐桓公的历史功绩,管仲的辅国之功和鲍叔的知人之能。
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讨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任务为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3、写作角度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21高考必读:2020年高考全国卷1:你为何不会写管仲?
2020年全国卷1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
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
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
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
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
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全国卷1:
你为何不会写管仲?
实地调查了一下,在这一道题中愿意选择写管仲的同学很罕见,基本上都选择写齐
桓公和鲍叔牙。
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一点点思考:为何选择写管仲的考生不多?按照常理,如果给
出三个人选择,应该选择面是均等的;事实与预期相反。如果是这样的话,原因一般就
是,管仲没啥可写的。因为根据题干要求,“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不能牵带材料之
外的故事,这让考生有一点点憋屈。其实材料之外的管仲故事更加精彩。
如果非要写管仲呢?
那还得先分析一下材料中的管仲才行。细读材料,发现管仲的确没啥写的,前面他
辅佐公子纠,带兵伏击小白,差点射死小白,这似乎是一般谋士干的事情,看不出来有
何过人之处,充其量就是有点会抄近道放冷箭罢了。小白最后装死麻痹纠,抄近道回到
2
齐国抢先继位,管仲就处于被动位置了。在好友鲍叔牙的推荐了为相,辅佐小白称霸春
秋时代,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品质,充其量就是能力强。古代能力强的人多了去了,
何况辅佐君主就应该能力强,如果能力不强,倒反而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
后来的齐桓公三宠“竖刁、易牙、开方”,倒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易牙
煮了自己的儿子给齐桓公吃,给人留下极为深刻、不寒而栗的印象。材料中的管仲就是
这样,概括成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力强。至于他与鲍叔牙的友谊一事,当然是鲍叔牙留
给同学们的印象更深刻,材料也说了,太史公说得很好,“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
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样一来,管仲真的就没啥可写了。相反的,他还应该感谢鲍叔
牙推荐自己,感谢齐桓公不计前嫌、委以重任,给他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没有问斩甚
至车裂他,管仲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答齐桓公的知遇之恩。他是被施恩者,齐
桓公与鲍叔牙都是他的恩主,管仲应该感恩戴德。在任何时候,鲍叔牙都可以站出来说:
小老弟,要不是当初我推荐你,你早就被君上喂狗啦!管仲双手下垂五体投地,感谢鲍
叔牙的恩德。齐桓公也可以虽时敲敲管仲,扪脚而说:你差点把我射死了,要不是我有
天命。管仲即刻伏地谢罪。
因此,在这三个人中,管仲是那个最不起眼的角色,无法给考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为似乎“有能力”这一点,不能算是什么深刻的印象吧。
但是,我多么希望有考生站出来,写一写管仲。管仲真的仅仅是一个“工具人”吗?
即便写管仲只有一个角度,但这个角度却是学生可以写的,做一个能够用能力为天下苍
生造福的人。这一点,紧扣材料的“不以兵车”一句。什么叫“不以兵车”?就是不依
靠武力,没有武力战争,百姓就没有灾难。这正是孔子对管仲的赞美之处。要写好管仲,
我们可以先对比一下“春秋三杰”:介子推、伍子胥和管仲。介子推的典型事迹是“割
股奉君”和“隐居不禄”,即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最后又隐居不禄。伍
子胥辅佐阖闾,却多见兵戎。而管仲,全凭自己的智慧辅佐齐桓公称霸。可以这样说,
他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孔子和孟子的政治目的,即通过“仁”来实现强国的目的。因此
孔子非常赞赏管仲。至于材料中的这一句话,其实有一点背景,还是有必要说一说。
3
在《论语·宪问》中,有人问及子产、子西和管仲。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是“惠人”,即能够对人施以恩惠;而对子西,就没表态,相当
于“呵呵”的意思。对管仲说的话多一些:他这个人呢,处事能够服人,他把伯氏的采
邑骈邑的三百家充为公室,使伯氏吃粗茶淡饭,但伯氏到老也没有埋怨管仲。这就是管
仲的魅力。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鲍叔牙能够极力推荐管仲为相,一方面是鲍叔牙有大格
局,一方面也是管仲值得鲍叔牙举荐,管仲让鲍叔牙着迷,毕竟相位还是很具有诱惑力
的。故事到这里就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鲍叔牙推荐管仲,管仲的人格魅力占了很大的
成分在里面。当然管仲不只是有人格魅力。孔子的两位重要弟子都对管仲很感兴趣,来
向孔子请教,一个是子路,一个是子贡。
子路非常重礼,在他参加战争时还不忘整理冠带,因此被对手杀死。即便是老师去
见了一下美艳但名声不好的南子,他也不高兴,他的老师孔子也有点害怕他,只好赌咒
发誓自己没有任何的私心。因此子路及时发现了管仲的问题所在,即公子纠失败了管仲
为何不去死呢?因为当时辅佐公子纠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管仲,另一人叫召忽。鲁国
人杀死公子纠后,召忽即刻自杀徇君。子路就问孔子,管仲不算仁者吧: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孔子是一位懂得大道理的圣人,他不拘小节,看中了管仲“不以兵车”就让齐桓公
称霸天下的本事,这比那些带兵攻城略地的能人强多了,而且强调了两次“如其仁”,
这就是他的仁德。这里孔子意在向子路说明大写的“仁”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子贡也问管仲。子贡善于经商,能力很强,曾任鲁国、卫国的丞
相。子贡也来问管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
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4
子贡问的角度和子路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孔子的回答不一样,他说,管仲辅佐齐桓
公成为诸侯霸主,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用智慧治理齐国带来的的好
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沦为边地蛮夷野人了。做大事
情要不拘小节,不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在小山沟里自杀,其实别人也不知道你
自认为的忠心。孔子的这一番话很有深意,对子贡的影响很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既赞美颜回那样居陋巷吃糠咽菜安贫乐道,也鼓励子贡通过自己的本领让天下的百
姓受益,因此他这样赞美管仲。当然孔子是客观的,他也批评管仲不懂周礼、用度奢侈
等缺点,这里与材料无关,就不必节外生枝。
这里又有另外一个问题,孔子既然赞美管仲不死旧主,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原谅那
些变节而有能力的人呢?这一点肯定不行。管仲不死公子纠,有他的忍辱一面。这一点
估计司马迁最能理解:在众人眼里,管仲投新主可能是变节;但在管仲那里,他是为了
天下的百姓不遭受争霸战争带来的痛苦。在《史记·管晏列传》中,司马迁想象了管仲
的内心独白: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显于天下也。
太史公认为管仲要成就大业,所以才忍辱偷生,当然司马迁笔下有许许多多这样的
人,他们受了很多屈辱,心里却都装着天下。关于这一点,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宋
亡,贰臣王积翁写信给文天祥劝其降元,就举的是管仲相齐桓公之事情。文天祥复书云:
诸君义同鲍叔,而天祥事异管仲。管仲不死而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而尽弃于平
生,遗臭于万年!
——元刘岳所撰《申斋集·文丞相传》
可见这并不赞同投降主义。恰恰是管仲忍辱负重的一种体现。管仲没有违背他的初
衷,他辅佐齐桓公,没有完全依赖军事,充分运用自己的经济、政治智慧,不战而屈人
之兵,使宋、陈、卫、郑等国于鄄会盟,先后救燕国、卫国、邢国等免于山戎兵灾,乃
至后来的齐楚结盟,主持葵丘之盟,后来得到周襄王的礼遇,管仲推辞不受。
观察管仲的一生,他开局虽然不利,但后来的种种行为,都证明了孔子对他“仁”
的评价。管仲以才达仁而仁达,给那个战火纷争的时代带来一段和平的时光,他的那一
5
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深刻地指明了人类社会由物质到精神建设之
路。乃至后来成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诸葛亮的偶像(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也成为影响一代又一代贤者能人的重量级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