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按比分配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按比分配》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按比分配》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理解按比分配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按比分配的方法和步骤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发现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按比分配的概念及其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按比分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设置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按比分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现按比分配的规律和方法。
3.巩固与应用: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与提高:设置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按比分配的关键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按比分配的概念2.按比分配的方法步骤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思考积极性、合作交流能力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将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几个部分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如何正确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能够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分配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如何运用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讨论,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如分配遗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几个部分。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按比分配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按比分配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按比分配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解释解题思路。
其他学生听讲并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按比分配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 第四章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16张PPT)

5×7=35(人)
答:男生有30人,女生有35人
• 已知比中两个量的差和比,求其它各量。
•
• 两个量的差÷比各项的差=每份数
1.己知比中量的和和比,求其它各量。 量的和÷比各项的和 = 每份数
2.已知比中一个量和比,求其它各量。 一个量÷对应的份数 = 每份数
课题:比的应用
1、师生谈话 同学你们能用“比的知识”说说我们 班男生、女生和全班人数的关系吗?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答案: 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 ) , ),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男比女多的人数和全班人数比( )……
某校六年级有学生6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 的比是 6 :7, 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88cm,长与宽的比是7:4。长 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面积是多少?
长28cm、宽16cm,面积448cm2
二、已知比中的一个量和比,求其它各量。 六年级三班有男生30人,男 生与女生的比是6:7,女生 有多少人?
30÷6=5 (人) 5×7=35 (人)
答 : 女生有35人。
6+7=13
65÷13=5(人)
5×6=30(人)5×7=来自5(人)答:男生有30人,女生35人。
一. 己知比中量的和和比,求其它各量。
某校六年级有学生65人,男生与女生 的比是6:7,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量的和÷比各项的和 = 每份数
随
练习
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 分别是多少厘米?
• 已知比中的一个量和比,求其它各量。 • 一个量÷对应的份数 = 每份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单元第3课时,按比分配。
我们将通过探究实际问题,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学会按比分配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问题,并独立解决。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分配问题,并独立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老师带来了一些水果,有苹果、香蕉和橙子。
我想请大家帮我一个忙,把这些水果分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一样多吗?2. 探究按比分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
如果有12个苹果,要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苹果呢?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2除以3等于4,所以每个同学能分到4个苹果。
这就是按比分配的意义,就是将总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几个部分。
3. 例题讲解: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题。
如果有15个橙子,要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橙子呢?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5除以4等于3余3,所以每个同学能分到3个橙子,剩下3个橙子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将剩下的橙子再按照比例分配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再分到1个橙子。
所以最终,每个同学能分到3个橙子,其中有1个橙子是剩下的。
4. 随堂练习:请大家做一个练习题。
如果有20个香蕉,要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香蕉呢?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 小组合作:请大家分成小组,一起解决一个问题。
如果有30个糖果,要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糖果呢?每个小组可以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我你们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1. 按比分配的意义2. 按比分配的方法3. 例题讲解步骤4. 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如果有24个饼干,要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饼干?如果有18个蛋糕,要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蛋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按比分配的意义,并掌握了按比分配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分配问题

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的问题(含答案)按比分配的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分配的总数量是多少,按什么样的比进行分配。
1、某工厂有工人540人,男工人与女工人的比为7:3,问男女工人各有多少人?2、白兔与黑兔一共有360只,黑兔与白兔的比为4:5,黑兔与白兔各有多少只?3、学校买回240本图书,准备按人数比分给一年级和二年级同学,一年级有180人,二年级有300人,一年级应该分多少本?二年级应该分多少本?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为2:3:5,它最大的角是多少度?是个什么三角形?5、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6、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与底角度数比为5:2,它的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7、用5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3:2,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8、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为3:2:1,求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9、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2,求小胖里装有多少千克油?10、有三箱水果共重60千克,如果从第一、二箱中都取出3千克水果放入第三箱中,则第一、二、三箱水果重量比是1:2:3,求这三箱水果原来分别重多少千克?11、光明小学将四年级的140人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植树活动。
已知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2:3,第二小组与第三小组人数比是4:5.这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12、一位牧羊老者,见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决定将自己家里的23只羊分给儿子各自饲养。
老者自己分得81,大儿子分得31,二儿子分得21,他们三个人各分得几只羊呢?13、黑色火药是用火硝、木炭和硫磺按15:3:2的比例配制而成的。
某次配制时,火硝比木炭多用了180千克,这次配制中三种原料各需要多少千克?14、加工一个零件,甲需要6分钟,乙需要5分钟,丙需要4.5分钟。
现在有1590个零件的生产任务分给他们三个人,要求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他们三人各应该加工多少个零件?答案:1、7+3=10 540×107=378(人) 540×103=162(人)2、4+5=9 黑兔 360×94=160(只) 白兔 360×95=200(只)3、180:300=3:5 3+5=8 一年级 240×83=90(本) 二年级 240×85=150(本)4、2+3+5=10 180°×105=90° 它是个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按比分配》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4课时《按比分配》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想一想,填一填。
六(5)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1)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
(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5)男生人数比女生少()
()。
(6)女生人数比男生多()
()
2.某超市六月份与七月份销售额的比是4∶5,七月份销售200万元。
这个超市六月份的销售额是多少万元?
3.甲工程队有120名工人,甲、乙两个工程队工人人数的比是4∶5。
乙工程队有多少名工人?
4.六(1)班有45名同学,其中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女生有多少名?男生有多少名?
参考答案
1.(1)3
4(2)
4
3
(3)
3
7
(4)
4
7
(5)
1
4
(6)
1
3
2.200×4
5
=160(万元)
答:这个超市六月份的销售额是160万元。
3.120÷4
5
=150(名)
答:乙工程队有150名工人。
4.45×3
2+3=27(人) 45×2
2+3
=18(人)
答:女生有27人,男生有18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来进行分配,进一步理解比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经历探索比的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应用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应用的概念,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比的应用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探索比的应用的方法,理解按比分配的概念。
3.巩固练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来进行分配,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比的应用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按比分配)》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来分配数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按比分配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已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比来分配数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启发、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按比分配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创设情境。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分水果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10个苹果、20个香蕉、30个橘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3个小组,使每个小组得到的的水果数量相等?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家三口的年龄之比是2:3:4,求这家三口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引导学生运用比来解决问题,并总结按比分配的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按比分配方法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