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三)

合集下载

2014武汉武昌五月高考语文测试卷

2014武汉武昌五月高考语文测试卷

当今考试改革的方向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是死记硬背应付不了的。

只有具备良好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而要培养这些能力,主要是靠吸收老师的思维成果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

更多有关2014高考语文的信息可登录语文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1.(2013?山东省临沂市第三次模拟)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蔡明已上了21年春晚,当被问到“你会放弃它吗?”蔡明连说不一定,她透露今年春晚准备了四个小品,只有《想跳就跳》勉强过关,其余三个则差强人意,被直接毙掉。

B.近日,上海黄浦江水面出现2000多头死猪。

事情发生后,供水企业加强了水质监测。

人们在关心水质污染的同时,也已经开始调查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

C.两会成为思想碰撞的平台:既有领导干部们高屋建瓴的深谋远虑,也有来自最基层的代表委员的心声;既有专家学者的权威观点,也有平头百姓的一得之见。

D.在今年两会的讨论会上,一位农民代表“抢”到了会议的最后一个发言机会。

因为他要代表农民说几句话,这是他处心积虑准备的建议,怎么舍得放弃不提?2.(201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五月供题训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报道,从4月30日至5月15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 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

B.今年4月,英德市政府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被网友实名举报,网友称其与一涉毒团伙联系密切。

该网友自称是郑北泉的下属英德市公安局副局长谢龙生。

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

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

D.梁博说,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拜那英为师。

他从那英身上学到了如何把音乐的情感把握得更沉静、平淡,如何在唱摇滚时把安静的地方表现得更丰富、细腻。

3.(201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第四次联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三)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图片)

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三)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图片)

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三)语文试题命题:命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制作:青峰弦月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凹(āo)陷喘(chuǎi)息炽(chì)热怆(chuàng)然泪下B.掂(diàn)量淡(dàn)泊忖(cǔn)度为虎作伥(chāng)C.蜚(fēi)声泯(mǐn)灭恪(kè)守高屋建瓴(líng)D.湍(tuān)急坍(tān)塌体恤(xù)义愤填膺(yī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驰描摹幅员辽阔勾心斗角B.矫健融合合家欢乐和衷共济C.白皙屏气曲突徙薪委屈求全D.装帧揶揄俯首贴耳以儆效尤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顿河流域雄浑俊美的,草原上粗犷豪放的,哥萨克们劲烈慓悍的豪情,俄罗斯女人粗豪质朴的个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主人公们凄惨悲凉的命运构成了《静静的顿河》这部书历经半个世纪仍然长胜不衰拥有众多拥趸的的特殊魅力。

A.景物风气全都无独有偶B.风光民风无不独一无二C.景色民俗是否别具一格D.风景习俗可能独树一帜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专家除了为社员们传授棉花高效栽培技术,还深入田间地头,查验、采集土样;走进种植户家中,询问棉花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B.在铁路线上,11.8万太原铁路人迎送旅客、运输物资、检修车辆、巡查站点……他们在紧张而细致的工作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C.为培养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该县将“建设长寿旅游名县”列为重点发展战略,打造长寿食品加工、长寿文化旅游等长寿产业。

D.亲情,在李正天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他创作的《亲情》系列作品,一共有九幅,近期应邀将在珠三角各城市美术馆的邀请展中展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在教育思想上,孟子非常重视培养贤才,认为“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是最快乐的事情,“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国家富强的根本。

2014武汉市高考数学5月模拟训练(含答案理科)

2014武汉市高考数学5月模拟训练(含答案理科)

2014武汉市高考数学5月模拟训练(含答案理科)2014武汉市高考数学5月模拟训练(含答案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集合A={x∈R|ax2+ax+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A.4B.2C.0D.0或42.已知向量m=(λ+1,1),n=(λ+2,2),若(m+n)⊥(m-n),则λ=A.-4B.-3C.-2D.-13.“a≤0”是“函数在区间内单调递增”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的图象,若的图象都经过点,则的值可以是A.B.C.D.5.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1,3],则输出的s属于A.-3,4]B.-5,2]C.-4,3]D.-2,5]6.从1,3,5,7,9这五个数中,每次取出两个不同的数分别为a,b,共可得到的不同值的个数是A.9B.10C.18D.207.设z1,z2是复数,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8.已知与之间的几组数据如下表:123456021334假设根据上表数据所得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若某同学根据上表中前两组数据和求得的直线方程为,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B.C.D.9.点P在直线l:y=x-1上,若存在过P的直线交抛物线y=x2于A,B两点,且|PA|=|AB|,则称点P为“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直线l上的所有点都是“点”B.直线l上仅有有限个点是“点”C.直线l上的所有点都不是“点”D.直线l上有无穷多个点(但不是所有的点)是“点”10.已知函数f(x)=-x2+2x,x≤0ln(x+1),x>0,若|f(x)|≥ax,则a 的取值范围是A.(-∞,0]B.(-∞,1]C.-2,1]D.-2,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考生共需作答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答错位置,书写不清,模棱两可均不得分.(一)必考题(11—14题)11.某单位有840名职工,现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42人做问卷调查,将840人按1,2,…,840随机编号,则抽取的42人中,编号落入区间481,720]的人数为.12.已知某一多面体内接于球构成一个简单组合体,如果该组合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均如图所示,且图中的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球的表面积是.13.设,其中实数满足,若的最大值为12,则实数.14.当时,有如下表达式:两边同时积分得:从而得到如下等式:请根据以上材料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计算:.(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5、16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先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将你所选的题目序号后的方框用2B铅笔涂黑.如果全选,则按第15题作答结果计分.)15.(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AB是圆的直径,点在圆上,延长到使,过作圆的切线交于.若,,则_____.16.(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另一直线的方程为,若直线与间的距离为,则实数的值为9或-1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处下山至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沿直线步行到,另一种是先从沿索道乘缆车到,然后从沿直线步行到.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处下山,甲沿匀速步行,速度为.在甲出发后,乙从乘缆车到,在处停留后,再从匀速步行到.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行的速度为,山路长为,经测量,,.(Ⅰ)求索道的长;(Ⅱ)为使两位游客在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4=4S2,a2n=2an+1.(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为常数).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中,侧棱A1A⊥底面ABCD,AB∥DC,AB⊥AD,AD=CD=1,AA1=AB=2,E为棱AA1的中点.(Ⅰ)证明B1C1⊥CE;(Ⅱ)求二面角B1-CE-C1的正弦值;(Ⅲ)设点M在线段C1E上,且直线AM与平面ADD1A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线段AM的长.20.(本小题满分12分)现有10道题,其中6道甲类题,4道乙类题,张同学从中任取3道题解答.(Ⅰ)求张同学至少取到1道乙类题的概率;(Ⅱ)已知所取的3道题中有2道甲类题,1道乙类题.设张同学答对甲类题的概率都是,答对每道乙类题的概率都是,且各题答对与否相互独立.用表示张同学答对题的个数,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1.(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椭圆E:x2a2+y2b2=1(a>b>0)的左焦点为F1,右焦点为F2,离心率e=12,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F2的周长为8.(Ⅰ)求椭圆E的方程.(Ⅱ)设动直线l:y=kx+m与椭圆E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且与直线x=4相较于点Q.试探究: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定点M,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恒过点M?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Ⅰ)当时,函数取得极大值,求实数的值;(Ⅱ)已知结论:若函数在区间内存在导数,则存在,使得.试用这个结论证明:若函数(其中),则对任意,都有;(Ⅲ)已知正数满足,求证:对任意的实数,若时,都有.武汉市2014届高三5月供题(二)数学(理科)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A2.B3.C4.B5.A6.C7.D8.C9.A10.D二、填空题11.1212.12π13.214.15.2316.9或-11三、解答题17.(本小题满分12分)解:(Ⅰ)∵,∴∴,∴根据得(Ⅱ)由正弦定理得(m)乙从B出发时,甲已经走了50(2+8+1)=550(m),还需走710m才能到达C设乙的步行速度为V,则∴∴∴为使两位游客在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范围内18.(本小题满分12分)解:(Ⅰ)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4a1+6d=8a1+4d,a1+(2n-1)d=2a1+2(n-1)d+1.解得a1=1,d =2.∴an=2n-1,n∈N*.(Ⅱ)由题意,知,所以时,,故,所以,则,两式相减得整理得所以数列数列的前n项和19.(本小题满分12分)解:20.(本小题满分12分)解:(Ⅰ)设事件A=“张同学所取的3道题至少有1道乙类题”,∴的分布列为21.(本小题满分13分)解:(Ⅰ)22.(本小题满分14分)解:(Ⅰ)由题设,函数的定义域为,且,所以,得,此时,当时,,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当时,,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函数在处取得极大值,故.(Ⅱ)令,则.因为函数在区间上可导,则根据结论可知:存在,使得.又,,∴当时,,从而单调递增,;当时,,从而单调递减,;故对任意,都有.(Ⅲ)∵,且,,,,∴由(Ⅱ)知对任意,都有,从而.。

21 武汉市2014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03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21 武汉市2014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03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武汉市2014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三)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4.5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2014年5月3套)14.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活动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的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

下列实例应用到这一方法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即质点B.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2014年5月3套)15.我国将于2020年前后发射月球登陆器,采集月球表面的样本后返回地球。

月球登陆器返回时,先由月球表面发射,后绕月球在近月圆轨道Ⅰ上飞行,再经轨道调整后与停留在较高圆轨道Ⅱ的轨道舱对接,对接完成后经加速脱离月球飞回地球。

下列关于此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登陆器在轨道Ⅰ上运行的速度小于月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B.轨道舱在轨道Ⅱ上的周期小于登陆器在轨道Ⅰ上的周期C.登陆器与轨道舱对接,登陆器必须先减速再加速D.登陆器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度小于轨道舱在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2014年5月3套)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e、动能为E k的质子以某一初速度从坐标原点O沿x轴正方向进入场区。

若场区仅存在平行于y轴向上的匀强电场时,质子通过P(d,d)点时的动能为5E k。

若场区仅存在垂直于xOy平面的匀强磁场时,质子也能通过P点。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2014届高三高考仿真供卷Ⅲ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

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

这表明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25.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

”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26.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C.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27.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对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

这主要反映出A.雅典的民主存在虚伪性 B.民主与道德要求的统一C.家庭是雅典民主的基础 D.财产是享有民主的前提28.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入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

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29.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组织之一。

它以“反清复明”为主要口号,其成员主要来自下层劳动群众、三教九流、无业游民以及农民。

湖北武昌区2014届高三年级五月调研考试

湖北武昌区2014届高三年级五月调研考试

湖北武昌区2014届高三年级五月调研考试武昌区2014届高三年级五月调研考试语文命制: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本试卷共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电荷恐吓赫赫有名欲壑难填B.虽然脑髓鬼鬼祟祟半身不遂C.矩形沮丧踽踽独行前倨后恭D.寰球缓和涣然冰释美轮美奂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频临鏖战烂摊子如履薄冰B.蹊跷侪辈身分证踌躇满志C.安详揣摩碰钉子分道扬镳D.笼络瑕疵洽谈会黄梁美梦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继续往前走,假如是春天,草甸子里绿草如毡,星星点点、五颜六色的小小花朵,如同这毡上的美丽图案。

空中鸟声婉,天蓝得令人。

文背红胸的那种鹌鹑但不是鹌鹑的鸟儿在路上蹒跚行走,后边跟随着几只刚刚出壳的幼鸟。

还不时地可以看到草黄色的野兔儿一耸一耸地从你的面前过去,追它几步,是有趣的游戏,但要想追上它却是。

A.心明眼亮好似跑痴想B.心驰神往仿佛逛梦想C.心猿意马好像走空想D.心醉神迷貌似跳妄想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日前,全国网络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等联合开展了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典型案件,抓捕了一批恶意造谣的网络大V。

B.在中国复兴的沧桑巨变中,一条主线分外鲜明,那就是变——变动、变化、变革,或猛烈迅疾,或平和舒缓,或深层激荡,或涟漪久远。

C.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使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的情趣和工作的乐趣。

D.我是歌手挑战赛继续在湖南卫视举行,参赛选手们通过两轮的激烈角逐,最后韩磊获得了第一名冠军的佳绩。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有个情景: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见满地花瓣堆积,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一时痴了。

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三)化学试卷 有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三)化学试卷 有答案

武汉市2014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三)化学试卷有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Ni 59 Ba 1 377.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防止蛋白质盐析,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冻保存B.玻璃、陶瓷、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玉兔号月球车电池帆板,可以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D.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钢铁腐蚀的正极反应式为:4OH—一4e— = O2↑+2H2O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①Na+的结构示意图:②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③HClO的电子式:④葡萄糖的实验式:CH2O⑤聚乙烯的结构简式:⑥CO2的比例模型: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⑤⑥9.有机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为。

有关X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X的分子式为C11H12O2B.1 mol X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X能与热的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D.在一定条件下,X可以发生取代、氧化、酯化反应11.某溶液只可能溶有NO3—、Cl—、SO42—、CO32—、NH4+、Fe3+、Al3+和K+中的几种。

已知所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取该溶液100 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 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 g 不溶于盐酸的沉淀。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A.上述离子中至少存在6种B.一定存在Cl—,且c(Cl— )=0.4 mol·L—1C.一定存在SO42—、NH4+,可能不存在K+D.一定不存在CO32—、A13+、K+,一定存在NO3—,且c(NO3— )=0.2 mol·L—112.已知图①一④的相关信息,下列相应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和Y发生反应:2X(g)+Y(g)3Z(g) AH<0,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A(g)+2B(g) 3 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小C.据图③,若要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加入NaOH溶液至pH在4左右D.常温下,稀释0.1 mol/L Na2CO3溶液,图④中的纵坐标可以表示溶液中HCO3-的数目13.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武汉市201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制作:青峰弦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谙(n)熟 娉(png)婷 颀(q)长 锲(qi)而不舍 B.漫(mn)骂 浆(jing)液 撮(cu)合 称(chng)心如意 C.呼吁(y) 呕(u)吐 差(chi)役 疲于奔(bn)命 D.喷(pn)香 粗糙(co) 岑(cn)寂 如椽(chun)大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踯躅 安详 气喘吁吁 稀稀落落 B.茎干 箭簇 寒意料峭 直冲云霄 C.麦秸 空旷 深邃寥廓 瓷瓷实实 D.宽敞 倾泄 纤尘不染 淅浙沥沥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湖泊是自然景色中最美 最富表现力的一部分。

它是地球的眼睛: 湖中,人能够衡量出自己本性的 。

湖边的水生树木是它周围纤细的睫毛,四周树木苍郁的群山和山崖是 其上的眉毛。

A.也是 凝视 深度 突出于 B.且是 凝望 厚度 高出于 C.并是 放眼 高度 凸突于 D.而是 纵目 宽度 超出于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农村以宗亲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结构正在逐渐瓦解。

B.转型期社会“安全感缺失”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考验与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C.在马航失联的危机中,中国政府作出了有力反应,投入了多架飞机和多颗卫星,以及一个小型舰队,以参与搜寻马航客机的国际合作。

D.帕金森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影响运动机能,导致手抖、肌肉僵硬和行走困难等症状出现。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和《孟子》被南宋著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都反映了政治主张“仁”。

B.《呐喊》命名的缘由之一,作者在《自序》里是这样说的: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三)湖北省武汉市2014届高三五月供题训练(三)语文试题命题:命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凹(o)陷喘(chui)息炽(ch)热怆(chung)然泪下B.掂(din)量淡(dn)泊忖()度为虎作伥(chng)C.蜚(fi)声泯(mn)灭恪(k)守高屋建瓴(lng)D.湍(tun)急坍(tn)塌体恤(x)义愤填膺(y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驰描摹幅员辽阔勾心斗角B.矫健融合合家欢乐和衷共济C.白皙屏气曲突徙薪委屈求全D.装帧揶揄俯首贴耳以儆效尤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顿河流域雄浑俊美的,草原上粗犷豪放的,哥萨克们劲烈慓悍的豪情,俄罗斯女人粗豪质朴的个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主人公们凄惨悲凉的命运构成了《静静的顿河》这部书历经半个世纪仍然长胜不衰拥有众多拥趸的的特殊魅力。

A.景物风气全都无独有偶B.风光民风无不独一无二C.景色民俗是否别具一格D.风景习俗可能独树一帜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专家除了为社员们传授棉花高效栽培技术,还深入田间地头,查验、采集土样;走进种植户家中,询问棉花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B.在铁路线上,11.8万太原铁路人迎送旅客、运输物资、检修车辆、巡查站点……他们在紧张而细致的工作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C.为培养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该县将建设长寿旅游名县列为重点发展战略,打造长寿食品加工、长寿文化旅游等长寿产业。

D.亲情,在李正天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他创作的《亲情》系列作品,一共有九幅,近期应邀将在珠三角各城市美术馆的邀请展中展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在教育思想上,孟子非常重视培养贤才,认为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是最快乐的事情,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国家富强的根本。

B.《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无事。

C.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无尽的意义,其一生都伴随着成长的痛楚。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背离的亲情和无望的爱情,重整乾坤的责任与薄弱的意志等等,把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矛盾两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D.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词按写作内容与风格分为豪放派(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柳永、李清照)。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古代中国的华夷观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那个时代,也许更早些时候,中国人就在自己的经验与想像中建构了一个天下。

他们想像,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

大地仿佛一个棋盘一样,或者像一个回字形,四边由中心向外不断延伸,中心是王所在的京城,中心之外是华夏或者诸夏,诸夏之外是夷狄,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与南夷北狄相对应的中国概念。

古代中国历史的记录和书写者处在中原江河之间,他们当然要以这一点为中心,把天下想像成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大空间,更何况很长一个时期,中国文明确实优越于他们周围的各族。

古代中国人一直对这一点很固执,固执的原因是,除了佛教以外,古代中国从来没有收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的挑战,古代中国人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汉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顶峰,周边的民族是野蛮的、不开化的民族,不遵循汉族伦理的人是需要拯救的,拯救不了就只能把他们隔离开来。

中国人不大用战争方式来一统天下,也不觉得需要有清楚的边界,常常觉得文化上可以威服异邦,而此邦与异邦的地理界限也会随着文明的远播和退守在不断变动。

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

不过,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尽管古代文献中这样的自我中心主义很明显,但是这种中心与边缘的划分并不完全是空间的,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而且,这种关于世界的想像,空间意味与文明意味常常互相冲突和混融,有时候文明高下的判断代替了空间远近的认知。

应当说,这种观念多少给中国古代人的世界想像带来一些弹性空间,使他们不至于为了异族的崛起或异文明的进入而感到心理震撼,可以从容地用礼失求诸野乘桴浮于海子欲居九夷等等说法,宽慰自己的紧张。

所以,在充满自信的古代中国。

很多儒家学者一直倾向于夷夏之间的分别在于文明而不在于地域、种族。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代中叶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到了宋代,这种变化更是剧烈。

宋代虽然出现了统一国家,但是,燕云十六州被契丹所占有,西北方的西夏建国与宋对抗,契丹与西夏都对等地与宋同称皇帝,而且宋王朝对辽每岁纳币,与西夏保持战争状态,这时候,东亚的国际关系,已经与唐代只有唐称君主、册封周边诸国成为藩国的时代大不一样了,从这一状况来看,东亚从此开始了不承认中国王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这一变相当重要,这使得传统中国的华夷观念和朝贡体制,在观念史上,由实际的策略为想像的秩序,从真正制度上的居高临下,变成想像世界中的自我安慰:在政治史上,过去那种傲慢的天朝大国态度,变成了实际的对等外交方略;在思想史上,士大夫知识阶层关于天下、中国与四夷的观念主流,也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主义,化为自我想像的民族主义。

对于国际政治的实际策略,与对于世界秩序的传统想像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节选自葛兆光《宋代中国仪式的凸显》,有改动)6.下列选项中表述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的华夷观念,最晚在战国时就已经形成,而在这之前,中国人也已经在自己的经验与想像中建构了一个天下。

B.中国这一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而古代中国历史的记录和书写者自然也以中国为中心,把天下想象成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大空间。

C.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文明优越感,常常觉得在文化上可以威服异邦,而随着文明的远播和退守,此邦与异邦的地理界限也会不断变动。

D.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想象,空间意味与文明意味常常相互冲突和混融,文明高下的判断代替了空间远近的认知。

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首先从华夷观念的形成说到天下观念的建构,从天下观念,谈到中国这一概念的形成。

B.第段逐层论述了古代中国人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和原因,并进一步指出其在空间意味与文明意味之间的复杂关系。

C.第段指出,儒家关于夷夏之别在于文明而不在于地域、种族的观念至唐代中叶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代尤其剧烈。

D.第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夷夏之别认识的变对于传统中国的华夷观念和朝贡体制是的重大意义。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人的中国意识既与南夷北狄的观念相对应,也与很长的时期内中国文明确实比周围的民族优越的事实密不可分。

B.即使有异族的崛起或异族文明的进入,古代中国人也可以从容地用礼失求诸野乘桴浮于海子欲居九夷等等说法宽慰自己。

C.从没有佛教以外的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过中国文明,因此古代中国人固执地认为中国文明优于其他民族。

D.随着天下观念的变,中国对于国际政治的实际策略,与对于世界秩序的传统想象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谦让未皇也。

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而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

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话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丽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谓随、夷溷兮,谓跖、蹯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锯。

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

斡弃周鼎,宝康瓠兮。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已矣!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壹(抑)郁其谁语?……(节选自《汉书·贾谊传》)【乙】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

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9.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文帝谦让未皇也皇:通遑,闲暇B.独离此咎兮离:遭受,受到C.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庶几:或许可以,表希望D.夫子何为不豫豫:犹豫不定10.所选《汉书》中的材料,能直接说明苏轼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观点的一项是A.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B.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C.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D.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应该改变礼法、制度,这和汉文帝的想法相合。

B.因绛侯周勃等大臣嫉妒、诽谤,他被文帝疏运贬谪长沙,凭吊屈原,显得十分的郁闷。

C.班固认为贾谊锋芒太露,文帝又刚刚即位,不够谦虚,偏听偏信,故而不被重用。

D.苏轼用孔子和孟子的事例,意在说明贾谊的不被重用,问题在自己。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3分)(2)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3分)(3)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短文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选自《孟子·尽心下》)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