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全国版)课件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合集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思路题 题组训练(含解析)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散文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思路题 题组训练(含解析)

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思路题题组训练一、对点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背水的日子(节选)桃花怀念背水的日子。

一路咕咚、咕咚背回来的水多甜啊!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沿上常年绿树葱郁。

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

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犹如天际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安静。

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背水,要早晨去。

那时,井边好吵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

只有舀水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

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1.文章第一段格外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总领全文;③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④引起读者猛烈的阅读爱好。

解析对此类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它和标题是否有联系,能否起到点题作用?它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是总领全文,是引出下文,还是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它对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有何作用?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依据这些逐项对比,不难概括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白玉盅林清玄在全部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亮,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凉爽滑润,也是玉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的确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散文阅读考点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散文阅读考点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 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 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 入组织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 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 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 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 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哈尔施塔特这个词汇与“铁器”相关。欧洲第一个铁器 时代就以哈尔施塔特命名。它对欧洲文明划时代的进步具有 标志意义。恐怕这正是它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的缘 故之一。当然,比“铁器时代”更早的历史还有凯尔特人留 在这里的墓穴。早期人类在这里活动,都与这座小镇储藏极 富的山盐有关。数千年的历史使哈尔施塔特成为欧洲最古老 的小镇之一,也颇使镇上的人引为自豪。他们把不少珍贵的 历史的遗存都精心地放进镇中心一座设施现代的博物馆中。 这博物馆叫作“时光回忆”。
(2)找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 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 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 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 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 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 题直接揭示线索)。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 “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模拟试题二
总结词
叙事记人类散文
详细描述
这篇散文以叙述故事或人物为主线,通过具体的事件 或人物的描绘,展现出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变迁和历 史的沉淀,让读者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模拟试题三
总结词
议论说理类散文
详细描述
这篇散文以议论或说理为主要内容,通过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分析,探讨社会 现象、人生哲理或文化问题,让读者在思考中得到启示和领悟。
探究作者观点题
总结词
探究作者观点
详细描述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探究作者的深层观点和态度。考生需要从文中挖掘作者的言外之意和 隐含的观点,并能够结合背景知识和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推断。同时,还需要对作
者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思考。
04
散文阅读真题解析
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
总结词
文化气息浓厚
详细描述
2022年的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以中国传 统文化的元素为背景,涉及到古代诗词、传 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多个方面,旨在考察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
总结词
关注社会现实
详细描述
2021年的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以社会现 实问题为题材,涉及到环境保护、教育改革 、城市化进程等多个方面,旨在引导学生关 注社会现实问题,提高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02
散文阅读技巧
把握文章结构
总结词
理解文章整体布局
详细描述
在阅读散文时,首先需要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
理解作者情感
总结词
体会作者情感表达
详细描述
在阅读散文时,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分析文中的描写、叙述和议论等手法,感受作者的 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高三散文复习专题之分析结构思路 课件(30张PPT)

高三散文复习专题之分析结构思路 课件(30张PPT)

囚 绿 记
思考角度
线 结构线
寻绿
索 感情线 喜悦满足
观绿 留恋欢喜
主要内容
囚绿
放绿
爱绿至极 赞美歌颂
怀绿 怀念牵挂
主题
从房间写
起,既设
置悬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然引出
结构思路 下文,又 及材料组织赏 从正侧两
析点 方面表现 对绿的喜
爱。
使用浓墨 直接描写 绿枝条, 通过心理 活动、行 为动作表 现对绿喜 爱之深。
(三)结尾句段作用 1.首尾呼应(照应),结构严谨;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 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2.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3.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特别提示:要注意与句段作用相近的题型。
文中引述性、插入性材料的作用题,其答法分五点: ①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 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②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 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③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 作用。 ④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 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⑤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 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考查角度
高考主要从两个方面考查分析散文的结构
1.从线索入手,分析其在组织材料、叙述 事件、表达主旨等方面起到的作用
2.从某个局部(如开头、结尾、过渡句 段)入手,分析其在整个篇章中的作用
三维设计

行文思路 分析题

线索作用 分析题

句段作用 分析题
散文结构 思路分析 三大题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

城市的水果店里是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
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
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
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
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18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
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
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1
专题十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考)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
第二讲 散文类文本阅读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3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2022年春季语文下学期
4
考点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 思路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 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 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的。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1讲分析散文结构思路pptx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1讲分析散文结构思路pptx课件
现代文阅读
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散文是其中的重要选 项。散文有描景记事写人等若干种,作品多呈现真实的生活状态,往往有作者的 视角。认真欣赏,多注重审美体验,以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为基本的 切入口,善于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突破散文阅读这一难点。
一、体裁特征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散文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狭义 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 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带有叙事、记人、状物、写景、说理性质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 文体。其体裁特征如下:
3.取材广泛 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4.形式灵活 结构多种多样,表达方式自由,语言运用灵活。 5.语言优美 讲究文采,注意节奏,诗意浓郁。
二、散文种类及高考重点考查文体
1.种类
散文类别
文体特点表现手法来自代表作品写景 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借景抒情、寓情
《荷塘月色》
写景状 散文 烘托情感,表现主题
1.纪实性强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实小虚”,即在保持题材大体真实的前 提下,可以虚构某些细节,乃至某个次要人物。尽管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 绝对是真实的,这一点也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中的“形”指的是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神”指的是渗透在字 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是指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等是明确、 集中、统一的。要想把“散”的材料凝聚为“神”,在结构上往往需要一条线索, 把那些“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整体阅读“3步骤”
精练高考真题,明晰高考趋向 (2022·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2讲 散文类文本阅读 第2节 分析文章 结构思路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2讲 散文类文本阅读 第2节 分析文章 结构思路课件

[方法点拨] 线索类
1.熟记常用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感情线索等。 2.抓线索的方法:①了解散文的分类和表现手法;②注意文章标题;③注意文 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④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
思路类 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以段为单位标出段意,或概括段意。 3.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理解文章思路。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 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 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 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 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 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答题步骤] 线索类
第一步,指出线索。 第二步,分析作用。如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结构清楚、情节集中、揭示主题 等。
思路类 第一步,概括各段大意,划分文章层次。 第二步,用分条或表次序的词语组织答案。
结构类、组织材料类 第一步,指出结构方式(或组织材料的方式)。 第二步,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句段作用类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主旨回答在内容上的作用。 第二步,根据句段所在的位置指出在结构上的作用。 第三步,指出技巧手法及作用。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 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 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 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 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结构思路及线索++课件33张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结构思路及线索++课件33张

当伍堂练习P67《记忆里的光》(可提前阅读文本)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记忆里的光》/蒋子龙)作者对儿时看 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 萌生看火车的念头; 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 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 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 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作业布置《出走的水井》
文中井的变化与人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请简要梳理这个变化 过程(6分)
①由泉变成井。泉与人之间建立了亲密的联系。随着村庄 人口增多,人们发现这个泉眼,并把泉眼挖掘成一口井, 这时井水滋养着村民,村民爱护着井水,紧密交融在一起。 ②由亲密到疏远。村民渐渐远离,来井边的越来越少了, 井被外来人粗暴对待,满目疮痍,与村民的关系 渐渐疏远。 ③由疏远到遗弃。村民离开了,血脉联系被完全隔断了。
作业布置P69《当痛苦大于力量时》
年份 卷别 选文及作者
《当痛苦大于
全国甲卷 力量的时候》
2021
(王小鹰)
新高考全 《放猖》(废
国Ⅱ卷
名)
新高考全 《建水记》(
2020
国Ⅰ卷 全国Ⅲ卷
之四)(于坚)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体裁
游记 散文
叙事 散文 游记 散文 叙事 散文
考点考向
分析行文线索;分析行文思路;分 析形象作用;探究思想情感
考查形式
暗考型
梳理人物心理 (感情)变化
题干中往往有“梳 理”“分析”等作答动 词和“心理变化”“心 理感受”“感情发展脉 络”等表答题方向的词。
梳理结构思路 的方法
1.划分层次法(结构连贯法) 2.场面连贯法 3.线索连贯法 4.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花谷,随处或立或卧的肥硕的牛,还有山民特有的两层
坡顶的木房子,楼上楼下挂满鲜花 …… 然而给我印象最深
的还是这里的山民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们最爱的是大自然,
然后才是上帝。
镇里的房屋全是依山而筑,高低错落,而且一楼一式,
彼此不同,其形态、材质、色彩,全都听凭房主的性情。这
里的房屋,院墙、门洞、阳台、窗台都被房主用自己喜爱的
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
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段落表达的意思,给每一段
做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
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
内在的脉络。
4.通读全段,合成段意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 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 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5.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 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 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二、掌握解答整体结构作用分析题的规范要点 1.梳理文章思路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别急,哈尔施塔特
冯骥才
不久前,一到维也纳就被那里的朋友问道:是你们要在
南方原样复制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尔施塔特吗?
我听了一怔。本想搪塞过去。不料人家抓着不放,说是
这里的电视台正式播报的,还有各种人物出来加以评点。有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突破 第二节 散文阅读
考点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Ⅰ 如何掌握整体分析文章结构思路题 Ⅱ 如何重点掌握特殊句段作用分析题
Ⅰ 如何掌握整体分析文章结构思路题
一、构建解答结构作用分析题的知识背景
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路径、 脉络。结构是指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 ( 布局谋篇 ) 、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 ( 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
一般思路是缘起 → 描述 ( 对象 )→ 联想 → 感悟。写景叙事散
文多按照时间、空间、中心事件顺序进行,状物抒情散文
多按照由物到情 ( 理) 的顺序进行,议论散文多以逻辑认识
为序,写人散文多以作者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为序等等。
2.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情感 ( 或认识 ) 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
入组织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
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
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时代就以哈尔施塔特命名。它对欧洲文明划时代的进步具有
间)的关系与安排。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 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
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
题直接揭示线索)。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
“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析作用。线索在散文中的主要作用有:①组织材料,贯 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
这地方的确很美。波浪般起伏不已的阿尔卑斯山,在奥
地利中部创造出一片山重水复、如诗如画的风景。七十多个
大大小小的湖泊,明镜般静静地卧在山野深处,奥地利人称
这片天赐的风景为“湖区”。前些年我应萨尔茨堡之邀,为
他们写一本书,曾到湖区来过一次。那次的印象湖区就是 一个童话世界。铺满绿茵的山峦,透明的溪流,五彩缤纷
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
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找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
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
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
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
富于变化。
阅读把握
结构思路不仅仅是一个重要考点,更重要的是只有把握住它, 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文本,为进一步赏析文本做好铺垫。如何 通过阅读来把握结构思路呢?
1.明确文体,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
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
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散文的
的说,“中国这么大的文化古国有多少好东西,为什么还要 复制我们的?”“如果他们复制我们的哈尔施塔特,我们就
在阿尔卑斯山里复制一个长城”“世界文化遗产能复制吗?” 等等;还有一个哈尔施塔特的居民说,“我家的店铺是祖祖
辈辈用心设计出来的,他们有权利复制去吗?”
我更有兴趣的问题则是:文化遗产能否复制?于是我拉 着朋友往位于特劳思湖边的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湖畔小镇” 的哈尔施塔特跑一趟,看个究竟。
鲜花艳丽五彩地装饰起来。某个楼角缺点什么,有点寂寞,
他们就会把一盆垂着小紫花的绿藤柔情脉脉地吊在那里;可
能他们觉得院内小径上的落花太美了,不忍扫去,便让一把
竹帚闲倚墙边,任由地上落红一片。对于哈尔施塔特来说,
小镇的美不是用行政和资本“打造”出来的,人们唯美的天
性哪能复制!
哈尔施塔特这个词汇与“铁器”相关。欧洲第一个铁器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
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
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
(1) 明线索。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 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散 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一根思 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