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散文是一种以抒写个人感受、描写生活琐事、抒发情感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它不像小说那样需要有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也不像诗歌那样需要有韵律和节奏。
因此,散文的结构相对自由,可根据主题和写作目的进行选择和调整。
下面是散文结构的一些思路分析。
1.温情抒写结构
2.形象描写结构
3.引用对比结构
4.写实记叙结构
5.主题阐发结构
以上是散文结构的几种常见思路分析,当然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运用和组合。
重要的是,要根据写作目的和主题选取合适的结构思路,使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相互呼应,达到艺术的效果。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理清结构思路类鉴赏++课件68张+

第二种是相并关系,主要是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一般通过并列 式和对比式展现内容。
第三种是相属关系,主要有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3、最后,掌握行文构思技巧及作用。
三、设问方式
(一)直接考查(明考型): 直接梳理文章思路
(2012·重庆高考)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 写作思路。 (2012·大纲卷)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缘由: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 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故事 或事件即为由头。
2020年全国III卷《记忆里的光》第9题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2.梳理行文脉络
(1)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 勾画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
(二 ) 线索解题方法
(五)定“神”看“线” 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范
围最广。 《藤野先生》 作者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事,抒发了作者对于藤野先生 的怀念之情,也赞扬了藤野先生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 高尚品质。 回忆藤野先生——追述自己当年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 暗线: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其次,针对情绪变化,寻找表现心理变化的词语“心 里颇不宁静”“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再从 中提炼心理词,加以组合即可。
02
高考散文
一、散文思路结构
散文思路结构类型
状物抒情 类散文
写景叙事 类散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解题指导(5)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 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 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 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 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 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 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 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 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二)怎样解答行文思路分析题 1.行文思路分析题解题“三方法”
类型
解答方法
明考型
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产生发 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2.寻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散文 常见的线索有:具体事物、人物、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 推移、空间变化等。分清了文章线索的归属类型,自然就理清 了行文思路。
参考答案:①兴奋地回家(直接提取文中词语),登船时发觉忘带心爱的 盌,固执而任性的“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自己提炼概括词语)。②等盌 时,心生懊悔(直接提取文中词语);得盌后,心怀感激,“我”有了自省(自己 提炼概括词语)。③失盌后,“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惜又自 责;母亲的劝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自己提炼概括词语)。
散文结构思路

散文结构思路
1.时间序列结构: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散文。
通过描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使读者能够跟随故事的进展,并逐步了解主题或观点。
这种结构适用于叙事性散文,例如回忆故事、旅行故事等。
2.空间结构:按照空间关系来组织散文。
通过描述不同地点或场景的特点和变化,使读者对所描述的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结构适用于描述性散文,例如描写自然风景、城市风貌等。
4.对比结构:通过对比不同的人、事、物或思想,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其中的差异和共同点。
这种结构可以使散文更加有趣和生动,同时也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话题的理解。
5.主题结构: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不同的观点和体验为主线,组织散文。
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进行探讨,使读者对主题有更全面的理解,并产生思考和共鸣。
此外,在组织散文结构时,也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1.开头引入:通过一种有吸引力的方式,引入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文章的兴趣。
2.过渡句:使用过渡句帮助文章内部各段落或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的逻辑流畅。
3.梯度推进:从一些更小、更具体的事物开始,逐步推进到更广泛、更抽象的层面。
这种方式可以吸引读者,并使他们逐渐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
4.结尾总结:在文章结束时,通过总结和回顾,强调主题或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散文分析思路结构教案初中

散文分析思路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分析思路,提高阅读和鉴赏散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评价文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喜爱,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2. 散文的分析思路教学难点:1. 散文的内在逻辑关系2. 散文的表现手法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散文作品2. 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表现手法。
2. 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预习,分析课文中的散文作品,概括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学生探讨散文中的表现手法,如描绘、对比、抒情等。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散文作品的结构,梳理文章的思路。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散文的特点和分析思路。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分析其结构和思路。
2. 学生撰写一篇散文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让学生掌握了散文的特点和分析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散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散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散文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与思想为主要特点。
在分析散文的文章结构时,需要把握文章的主题、情感表达和叙事方式等要素,以达到恰当地把握文章思路的目的。
散文的文章结构通常包括开始、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但具体的结构形式和篇幅要根据文章的题材和表达方式而定。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散文结构框架:一、开始部分开始部分是散文的引子,通常包括背景介绍、事件引出或寓意开示等内容。
在这部分,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吸引他们继续往下阅读。
1.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主题,并以个人或鲜活的事例作为引子,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初春的阳光洒满大地,我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花海,心情不由得兴奋起来。
”2.引人入胜:通过给读者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人物介绍,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这种方式常常采用形象的描写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例如:“人们常说山水有灵,但我从未亲身体验过。
直到那天,我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山林。
”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通过描写、抒发情感、陈述观点或阐述故事来展开表达。
1.折叠式叙述:逐步展开主题,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叙述,将整个思想过程阐述出来。
例如:“我走进了这片深山,真切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这里的花花草草、山川河流,宛如一幅自然审美的画卷。
”2.夸张和对比: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强调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效果。
例如:“我来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它破败而苍凉,却又散发着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
古老与现代,在这座城市中交织着,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三、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对散文的总结与应用,通常包括感悟、思考、呼吁或意义解读等。
通过对主题的再次强调和总结,营造出令人满意和耐人回味的结尾效果。
1.见微知著:通过对散文中其中一细节的描写和点评,进一步展开主题和思考。
例如:“细雨绵绵,如丝如缕,淅淅沥沥地洒落在大地上。
不禁让我想到了人类对自然的渺小和对生命的珍惜。
”。
学案32:分析散文的思路结构-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

学案32:分析散文的思路结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能够精准分析散文的思路结构,既是散文阅读的关键能力,又是高考散文考查的重要内容。
分析散文的思路结构,就是要弄清散文的线索,弄清材料安排的顺序和特点,弄清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因此,复习备考时就要强化对散文思路结构的把握能力,顺利地解答线索、构思、句段作用三种题型。
知识图要一、新题试做自我体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本一:千载白鹭鸣庐陵徐剑已经是晌午,秋阳浮冉于中天。
秋后阳光仍炽,苦夏未尽。
赣江清如镜,楼高八面风,一行白鹭盘旋江面,东风起,送我上青云。
秋声近,吉安城郭。
我看到白鹭洲,一洲分两水,青螺屿楼浮在水上,章贡之水赣南来。
白鹭展翼,扶摇直[注]鼎甲四十九人,宰辅十九人,尚书六十九人,兀立吉上江天。
一派好风光..!庐陵地杰人灵,北宋以降,古庐陵安的天空,一个个寒门学子戴乌纱,穿红袍,胸挂锦鸡,无限风光..在庐陵啊!今日的庐陵,历史又称半座苏州城。
可已找不到旧时模样。
阳光金晃晃的,洒满城郭。
下车,一路台阶至底,是一个广场,正中央立了一块石碑,行书“白鹭洲书院”。
绕过白鹭洲书院石碑,朝前走向廓桥。
太阳斜照下来,站在桥上,极目远方,由远及近,赣江碧流天际来,八面见画境,是诗,是词,更是秋水文章。
乍看,不见一只白鹭翱翔,可我以为绿树掩映中,栖息着万千白鹭,风掠,竹动,一鸣冲天,一如历朝历代的学子。
白鹭洲中学出奇地静,逐级而下,过一座四角为石柱的亭子,南边两个石方柱,镶为一副楹联:“芟其芜,行其涂,似有天作地生之状;视其细,知其大,岂独山原林麓之观。
”妙哉此言,修杂芜而成参天大树也。
移步石亭,但见赣江岸边,一棵古樟树,树高千余尺,遮天蔽日,犹如一柄巨伞,荫庇着一代又一代庐陵学子。
据说,古樟树年轮有三百多年,而白鹭洲书院则在朝朝暮暮中观鹭栖鹭飞七百年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遥想当年,上饶府人氏江万里知州庐陵,想为百姓办点事,留得好官声。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之散文的结构与行文思路

写作缘起→写人记事→穿插场景、细节→抒发情感,总结 叙事散文
感悟
议论散文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 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 议论升华(升华点)
解题通法
1.分析行文思路“3法”
直接考查型 ①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 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②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散文常见的线 索有:具体事物、人物、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空间、作者见 闻等。分清了文章线索的归属类型,自然就厘清了行文思路。 间接考查型 ③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首先要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来分析,然后 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组织成合理的先后顺 序。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提取,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
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
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
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
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理清行文思路
一、散文中常见的6种结构思路
类型
特点
思路
先交代赏景的缘由,暗示主题; 静赏式 多角度写景;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注],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 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 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 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那饭碗,越窑盌。”
使用联想,用抒情方式深化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