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的“反思性专业性”与核心职业能力——对“反思性社会

合集下载

关于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困境无力感的反思

关于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困境无力感的反思

关于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困境无力感的反思摘要: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取向的的学科,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开展社会服务,重视将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专业伦理应用于助人实践,因此社会工作建立在强烈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伦理之上, 其本身就是一个伦理实践的过程。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会构建模型想象自己去处理相关实务问题。

但面临真正实务,触及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困境,则很容易因为心理建设不够,认为自己帮助有限而产生深深的无力感,特别我们面对服务对象原生家庭问题较多时,问题的复杂性更容易使自身产生挫败感,从而怀疑自身专业实践的意义所在,因此,如何更好的处理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家庭困境从而产生的无力感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者后期服务的开展。

关键字:社会工作;家庭困境;无力感;1.概述1.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伦理来源于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集中反映,用以指导社会工作者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地行为规范。

1.无力感社工无力感,就是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因为工作实际成果与满足案主需求、帮助案主解决问题的期待之间落差太大而导致的无力感,主要表现为感觉失落、挫败、无奈、自我效能低,甚至对专业价值产生怀疑。

1.伦理困境的实务分析1.案例详情小a同学参加x基金会的某手术的项目回访活动,来到了服务对象小吴(化名)的家庭中。

小吴是四口之家,父亲是村里的村医,母亲是乡上某单位的帮厨,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并且薄弱。

他目前上初一(由于手术留级一年),还有一个弟弟上小学。

为了小吴和弟弟上学方便,小吴和弟弟居住在母亲单位临时分配的房屋中,大概20平方米,屋内有一个衣柜,两个桌子,一个桌子摆放生活用品,一个桌子供哥俩学习,但是书桌都已经很陈旧,而且不大,不能满足俩人正常的学习需求。

两个兄弟除了日常学习外,课外活动也不是很多,比较喜欢打兵乓球(球桌还损坏了),案主目前所居住的乡镇,交通不是很便利,通往县里的公交车大概每个小时只有一辆,并且村子里面老龄化很严重,本人在乡镇上走访时发现,在这个乡镇中并没有看到几个小吴的同辈群体,多是幼儿为主。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与技巧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与技巧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与技巧社会工作者是一项重要、复杂且有挑战性的职业。

他们致力于改善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福祉,并提供各种服务,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个角色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一系列工作方法和技巧,以有效地开展工作并取得长期和积极的结果。

本文将讨论几种关键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帮助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1. 了解个体和社会环境作为社会工作者,首要的任务是深入了解受众的个体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这是为了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信任,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人会谈、家访和社区调查等方式来了解个体的背景、价值观、目标和困境。

同时,他们也需要了解社会环境中的文化、政治和法律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

2. 建立和维护关系社会工作者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他们与个体、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

建立和维护积极、互信的关系是关键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之一。

社会工作者应该展现出尊重、关心和理解的态度,积极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意见。

他们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便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提供支持。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与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以扩大资源和支持的网络。

3. 制定和实施计划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计划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之一。

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受众的需求和目标,制定个性化和可操作的计划。

这包括制定目标、确定行动步骤、分配资源和制定时间表。

制定计划时,社会工作者需要与个体或团体紧密合作,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灵活应对变化和挑战,并监测和评估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计划以达到最佳效果。

4. 提供支持和辅导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供支持和辅导给个体和群体。

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倾听和沟通技巧,以便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和挑战。

社会工作者应运用积极的心理学、剖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帮助个体和群体应对困难和挑战。

他们还需要提供相关资源和信息,以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并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原理一、概述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性工作,旨在通过与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合作,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升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二、社会工作原理的基本原则1. 人本主义原则: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关注和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以人为中心,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2. 社会正义原则:社会工作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公平和不平等,通过提供公正的服务和资源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3. 客观性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以确保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 综合性原则:社会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以满足不同个体和群体的需求。

5. 自主权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尊重个体和群体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并帮助他们发展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应保护个体和群体的隐私权,确保他们的个人信息和问题得到适当的保密和保护。

三、社会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1. 系统理论:社会工作将个体和群体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分析和理解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来解决问题和促进变革。

2. 生态学理论:社会工作关注个体和群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状况。

3.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工作倡导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来改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态度,促进他们的发展和变革。

4. 强调资源和能力理论:社会工作强调个体和群体的资源和能力,鼓励他们发掘和利用内在和外在的资源,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5. 社会正义理论:社会工作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分析和改变社会结构和制度,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四、社会工作原理的应用1. 个体工作:社会工作者与个体进行一对一的工作,通过评估个体的需求和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提供咨询、辅导、支持和资源,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2. 家庭工作: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合作,通过评估家庭的需求和问题,提供家庭支持、家庭教育和家庭治疗等服务,帮助家庭建立健康的关系和解决家庭问题。

2024年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易混淆考点

2024年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易混淆考点

2024年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易混淆考点一、社会工作的3种理解1、普通社会工作一不计报酬、公益性服务活动;2、行政性社会工作—企事业、政府部门专门从事福利工作;3、专业社会工作一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开展的助人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的目标(1)解救危难—救急、生存方面危机;(2)缓解困难—物质困难、精神压力等一般困难、雪中送炭;(3)激发潜能—被忽视、被压抑、未发现、待发掘的能力(主要是内部);(4)促进发展一个人学习成长、自我实现等(外部力量的影响)。

2、文化层面(1)弘扬人道主义通过向社会宣传,倡导互助、助人精神,促进人们相互关爱、帮助,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2)促进社会团结通过社会工作的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脱离困境,发展社会支持网络,促进人们相互合作,构建关怀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团结。

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直接服务的角色(1)服务提供者—物质、劳务、辅导、咨询-首要职责;(2)治疗者一行为矫正、重塑、哀伤辅导、网瘾毒瘾治疗;(3)支持者—鼓励、信心支持、增强权能;(4)关系协调者一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介入冲突关系和情境;(5)倡导者一行为的倡导。

2、间接服务的角色(1)行政管理者—助人活动的过程控制、科学管理;(2)资源筹措者—争取服务对象所需资源;(3)政策影响者—提出政策意见。

四、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学校社会工作1、治疗性学校社会工作:针对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正常发展;2、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让学生适应社会剧烈变迁;3、社区一学校型社会工作:联系学生家长、支持学校政策、家校沟通等。

五、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1)接纳一价值、偏好、信仰宽容和尊重;(2)非评判—不指责、评判言行和价值观;(3)个别化—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满足个性化需求;(4)保密—保护服务对象隐私;(5)当事人自决—服务对象选择服务内容、方式。

【注意】接纳#认同服务对象所有行为;非评判=不作倾向性批评;个别化=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

社会工作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反思——以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评估为例

社会工作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反思——以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评估为例

社会工作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反思——以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评估为例作者:叶倩怡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第6期摘要:作为社会福利递送的一种重要手段,社会工作伴随着政府经费投入的增加而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文章结合广州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的项目评估工作,分析了现阶段社会工作评估实践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并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社会工作评估;问题与反思;优化策略一、社会工作评估的重要性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政府能否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是转型的关键。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可以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引入更专业的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

在广州市政府的推动下,自2012年起,广州基本实现街道家综的全覆盖,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老年服务、残障康复、社区矫正、社区专案等专业社会服务。

在此背景下,广州公益服务性社会组织数量骤增,工作机构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少到多的演变。

然而,广州的社会工作机构是在缺乏职业共识、行业规范、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急速发展起来的,不仅专业人才不足,而且机构创办人鱼龙混杂。

很多社会工作机构都是为了承接服务项目而成立的,对社会工作理解肤浅。

社会工作是政治实践和道德实践合一的专业活动,整个服务的开展充满了复杂性和变动性。

社会工作评估的核心功能是改善社会服务,通过对服务项目的所有环节进行评估,科学掌握服务对象复杂的社会需求,从而明确问题和任务,改进和完善社会服务,有效实现社会组织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增进服务对象福祉的直接目标。

同时,社会工作评估有助于更好地厘清社会工作项目发展的方向,协助决策者决定有限资源投放的优先次序,推动项目纵深发展[1]。

为此,广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希望通过强化社会工作评估,对社会工作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

社工个人督导培训总结

社工个人督导培训总结

社工个人督导培训总结前言社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注重个人发展和提升。

而个人督导培训作为社会工作领域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社工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在参加了一次社工个人督导培训后,我深感受益匪浅,特此撰写本篇总结,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督导培训的重要性个人督导培训是指由督导师对社会工作者进行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和辅导。

它旨在帮助社工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升职业素质。

通过个人督导培训,社工可以获得专业知识的更新、思维方式的拓展以及情感能力的提升。

因此,参加督导培训对于社工个人发展非常必要和重要。

督导培训的内容及收获在本次督导培训中,我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自我了解与自我认知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帮助他人,而要成为优秀的社工,首先要了解自己。

在本次督导培训中,我通过各类评估工具和督导师的引导,对自己的性格特点、价值观、情绪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加深了对自己的认知。

这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2.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的职业,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实践技巧和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沟通技巧、危机干预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于提升我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非常有帮助。

3. 反思与超越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和持续的职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督导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并通过督导师的指导,找到自己的成长边界和突破口。

这使我能够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取,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培训心得通过本次个人督导培训,我深刻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下是我对个人督导培训的几点心得体会:1.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领域,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个人督导培训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使我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拓展思维方式,提升职业素养。

社会工作者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者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者复习资料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工作领域从事专门工作的人员,他们以实际行动帮助和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旨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改善社会的环境。

为了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学习建议,帮助他们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一、社会工作原理和理论- 社会工作原理的核心概念- 人权和社会正义:社会工作者应当维护人权和追求社会正义,帮助那些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群。

- 综合性和系统性:社会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职业,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 社会服务和社会控制:社会工作者既要提供社会服务,又要通过社会控制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 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流派- 系统理论:强调社会工作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

- 人类发展理论: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推动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 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社会工作方法- 个体工作:针对个人的问题进行咨询、辅导和治疗等。

- 小组工作: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支持。

- 组织工作:在组织和社区层面上推动社会变革和改善社会环境。

二、社会问题和干预- 贫困和社会排斥- 贫困的定义和分类:贫困是指人们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可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 解决贫困的策略:提供经济援助、就业培训、教育机会和社会福利等。

- 暴力和虐待- 家庭暴力和儿童虐待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庇护所、法律援助和心理辅导等支持。

- 精神健康和心理问题- 重大心理障碍和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等。

- 社会公正和人权- 平等和包容的原则:促进人权和社会正义的实现,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发展。

三、法律和伦理问题-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伦理:社会工作者应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准则,保护客户的权益和隐私。

- 法律和法规:社会工作者需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确保工作符合法律的要求。

社工面试题30题及答案

社工面试题30题及答案

社工面试题30题及答案1. 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拥有三年的社工工作经验。

我热爱社会工作,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的专业知识包括社工理论、社会心理学以及相关实践经验。

2. 你认为社工的核心职责是什么?社工的核心职责是提供支持和援助,帮助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社工应该注重客户的权益和尊严,倾听他们的声音,协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目标,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服务。

3. 你在之前的社工实践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与情绪不稳定的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关系。

我通过倾听和共情来理解客户的情绪,同时运用积极的沟通技巧来帮助他们表达情感。

此外,我也会提供适当的情绪管理支持,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4. 你如何处理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在处理冲突时,我首先会尝试了解每个团队成员的观点和需求。

然后,我会促进开放而尊重的讨论,帮助团队成员理解对方的立场。

我会鼓励双方寻找共同利益,并协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相信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是解决冲突的关键。

5. 在你的社工实践中,你最感到自豪的成就是什么?我最感到自豪的成就是帮助一个家庭重建和谐的关系。

通过一对一咨询和家庭治疗,我帮助他们解决了沟通问题和冲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我深信社工的力量可以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

6. 请描述一次你成功解决问题的案例。

我曾经遇到一个在学校遭受欺凌的学生。

我首先与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了他所面临的问题。

然后,我与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合作,共同制定了一个针对学生的支持计划。

通过提供心理辅导和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我帮助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并与同龄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最终,学生的被欺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7. 当你遇到道德困境时,你会怎么做?在面临道德困境时,我会首先回顾社工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准则。

然后,我会仔细考虑不同的选择并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3期 2017年6月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社会工作者的“反思性专业性”与核心职业能力 ——对“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的解读和思考 

张 威 [摘要]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社会 工作者需要哪些核心职业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认为,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 种反思性职业。基于这一科学理解,反思性社会工作认为,处于社会工作职业核心地位的,不是科学知 识,而是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只能通过“专业行动”得以体现。而“专业行动”受 制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结构条件,构建专业行动“质量”的决定性核心要素是“反思性专业性”,它强调一 种辩证性、结构性、系统性、互动性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比如“相对看待知识与能力”“关注社会 工作者与案主互动”“辩证理解理论与实践关系”“在社会环境框架下理解案例工作”的反思视角。由此 “反思性专业性”成为构建“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反思能力”成为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 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扩展理论视角、提高实践质量、促进职业发展具有 决定性意义。 [关键词】 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专业性与服务质量;反思性专业性; 社会工作者职业能力 

社会工作既是一门学科或专业,也是一种职业。这一双重特性决定了,社会工作学科和职业处 于一种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之中。由此“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以及“社会工 作者所需职业能力”成为社会工作学科与职业中不可回避的讨论主题。就目前中国社会工作学科 和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处于一种半专业化状态,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处于一种 初级发展阶段。半专业化和初级职业化意味着不成熟的发展状态以及与其相伴的各种困境,同时 也意味着,很多基础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尚未从理论层面得以澄清和阐述,比如,如何从“社会工 作既是学科又是职业”的角度阐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工作“专业性”和“服务质 量”的核心要素究竟是什么?为了确保这一专业性,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核心职业能力?这些 基础性问题不仅仅涉及社会工作理论,亦涉及社会工作教育(人才培养)以及社会工作的实践 质量。 社会工作理论家贝恩特・德维(Bernd Dewe)与汉斯一乌佛・奥托(Hans-Uwe Otto)提出,社会工 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两人从“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的角度对社会 工作的“反思性专业性”以及社会工作者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理论阐释。而这一理论属于普 遍性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即阐述社会工作的功能目标与专业性的理论(为社会 工作提供方向)。此类理论有别于特殊性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即为社会工作实践 行动提供理论依据的模式或理论。后者国内较为熟悉,而前者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在国内尚为空白。 

[收稿日期】2017~O1—06 [作者简介] 张威,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市锦江区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创始人;邮 编:61006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本文从“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的角度,分析和解读“何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社会工作者 需要哪些核心职业能力”。 

一、

职业化反思科学和反思性职业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学科和助人职业,其功能是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理论的任 务是从理论层面反思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实践的任务是从行动层面回应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教育的 任务是培养具备“反思社会问题”和“应对社会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 对社会工作者提出较高的要求。德维与奥托提出,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 思性职业。这一科学属性和职业特征又对社会工作者提出哪些要求?也就是说,除了知识、能力、 价值观以外,为了实现“高质量、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职业能 力?为此,首先需要阐释德维与奥托对“社会工作科学”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德维与奥托对“社会工作科学”的理解 “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①亦称“反思性社会教育学理论”②,是由德维与奥托提出和发展的。 在欧洲大陆国家如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有三种理解:(1)“社 会教育学”被视为“社会工作”③的分支领域,即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的专业服务领域;(2)“社会 教育学”与“社会工作”被作为同义词使用;(3)将两者并列,即使用“社会教育学/社会工作”④这一 表述方式。本文将两者作为同义词使用。 “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的思想基于德维与奥托对“社会工作科学”的理解和阐述。他们认为, 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⑤,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⑥。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科学,界于 “科学理论”与“反思理论”两者之间、必须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中进行定位。“科学理论”与“反思理 论”之间的区别在于,科学体系(如社会学、生物学、物理学中)的科学理论是从外部立场阐述其客 体,因此可以忽略(外部)观察者。相反,在反思理论(如教育学理论)中,不存在外部观察者的立 场,它属于体系内部观察。体系内部观察与体系外部观察之间的这种差异,也表明了,为什么反思 理论比常规的科学理论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 德维和奥托的“社会工作既是职业化反思科学,又是反思性职业”以及“社会工作界于科学理 论和反思理论之间”的这一理解,对社会工作的科学属性进行了清晰定位。它指出,社会工作/社 会教育学理论具有反思理论的特征,它属于体系内部观察,因此有别于常规科学理论(如社会学理 论)。德维和奥托对社会工作科学的这一定位,是所有理论性思考的前提和基础。但同时他们认 为,“社会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职业”的双重取向,也使得社会工作很难发展出自身独特的 关注焦点,因此也很难清晰回答“社会工作的科学理论定位”这一问题 。 (二)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的核心要素 谈到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这一概念,人们通常认为它体现于“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大方 面。“知识”包括专业知识、行业知识、生活经验、日常知识等;“能力”包括实践能力、社会能力、自 

①德语原文是reflexive Soziale Arbeit。 ② 德语原文是reflexive sozialp ag。gik。 ③德语原文是Soziale Arbeit。该词为上位概念,涵盖Sozialp埴dag0gik和Sozialarbeit两个概念。 ⑧ 德语原文是sozialp苴dag。gik/sozialarbeit。 ⑤德语原文是professionalisierte Reflexionswissenschaft。 ⑥德语原文是reflexive Profession。 第3期 张威:社会工作者的“反思性专业性”与核心职业能力 我能力等,其中社会能力是指社会交往能力(包括建立关系的能力)、决断能力、应对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等;自我能力是指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性格与个人特质、感知和感受能力 (悟性)、观察和判断能力等。社会能力、自我能力又直接影响着实践能力;“价值观”包括个人的价 值观以及社会工作行业所要求的职业伦理与道德观。 这种基于“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之上的 “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理解,只有在一种情 况下是行之有效的,即社会工作者具备一种 将知识和价值观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因为, 社会工作所要求的“知识和价值观”是带有 极强的普遍性的,而当社会工作者进入社会 工作职业中实际工作时,他总是面对某个具 体的案例或场景、某个(或某群)具体的服务 对象、某个需要处理的具体的问题。而社会 工作者如何将其头脑中抽象而具有普遍性的 “知识和价值观”转化为一种适宜于眼前具 体情景的外在行动,是需要一种“反思能力” 的,而这种“反思能力”又基于一种辩证性、 过程性、结构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 图1 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的核心要素 

式。基于德维与奥托对“社会工作科学”的理解,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又是一种反 思性职业。这一科学属性和职业特征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社会工作者 “专业素质”的核心要素不只涉及“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大方面,也涉及能够将三者相连的“反思 意识”和“反思能力”。这种“反思能力”当然也包含了“文化视角”,见图1 。 从这一理解出发,社会工作者是否具备“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决定他能否启动“知识与 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社会工作者的反思能力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服务效果和服务质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的“反思”与i3常生活中“犯了错误之后的反省或完成了工作之后的回顾和 反思”没有任何关联。它更多基于一种哲学思想,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思想。以下笔者从德维与 奥托的“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角度,进一步深入阐释:在“社会工作既是职业化反思科学又是反思 性职业”的理解下,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究竟体现于何处?为了实现这一专业性,社会工 作者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职业能力? 

二、“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思想 与替尔施(Hans Thiersch)和模棱豪尔(Klaus Mollenhauer)不同的是,德维和奥托的观点并出 自“人文教育学”①传统。与其说奥托是一位教育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社会学家,德维也一村 德 维虽然是职业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学研究者,但其观点带有浓厚的社会学色彩。两人均认为, 会工 作领域的改革需求和现代化需求,更多体现在社会工作的体制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上,而不单是 替尔施所认为的“教育学式关系构建问题”。奥托和德维坚信,社会工作需要一种社会科 £和社 会理论性理论阐释和理论构建,需要对社会工作的职业特征和核心能力进行理论论证。 沦证过 

① 德语原文是geisteswissenschaftliche Plidagogi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