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建资源走廊的思考
关于一带一路的心得体会2024年2篇

关于一带一路的心得体会2024年 (2)关于一带一路的心得体会2024年 (2)精选2篇(一)在2024年,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实施了十多年,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个人对于这一倡议的心得体会如下: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合作的新平台。
通过一带一路,世界各国得以加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程度也得到提升。
其次,一带一路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通过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得以融入全球价值链,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中国作为最大的投资国之一,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再者,一带一路倡议在解决全球性挑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倡议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各国在绿色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促进了地区之间的和平与稳定,为冲突解决提供了新的机制和途径。
最后,一带一路还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由于参与国众多,文化和制度差异较大,合作中的问题和摩擦也不可避免。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需要更好的监督机制和规范,以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和保护。
总的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全球化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2024年,我期待看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更加深入地推动公平、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多的共赢局面。
关于一带一路的心得体会2024年 (2)精选2篇(二)在2024年,我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经济融合更加紧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各参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贸易往来更加便捷,市场互通程度提升,投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这为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和动力。
2. 地区合作水平提升: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各国共同合作,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
有关一带一路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有关一带一路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旨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作为一名学习者,我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体会如下。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合作共赢。
这一倡议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原则,强调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在实施过程中,各国可以依托互联互通设施建设,共享发展机遇,促进互利共赢。
这种理念对我个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
在学习中,我认识到合作比竞争更加有益,通过与他人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和提高。
而在人际交往中,我也意识到与他人互动、合作是寻求共赢的关键。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互联互通。
通过推动互联互通建设,各国可以实现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交流。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还有助于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对我来说,互联互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中,我意识到信息共享和交流对个人的知识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互联网和其他互联设备,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与他人分享我的经验和见解。
这也加深了我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再次,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文化交流。
通过促进文化交流,各国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促进民心相通。
我认为文化交流对于个人发展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我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从中获取启发和灵感。
同时,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增进友谊和合作。
最后,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可持续发展。
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
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经济增长,还关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对我来说,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意识到只有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长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在学习中我也努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通过行动来践行。
总的来说,学习一带一路倡议让我深刻认识到合作共赢、互联互通、文化交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些理念将指引我的学习和发展道路,也将引领我积极参与到推动全球发展的进程中。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学习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全球合作的倡议,追求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
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而不是传统的零
和游戏思维。
这种合作理念能够促进各国间的交流与互利共赢,打破了传统的国与国
之间的壁垒。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了推动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通
道的互联互通,能够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提高贸易效率,进
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和投资。
这对于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及实现共同繁荣具
有重要意义。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文化保护。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促进共同
繁荣至关重要。
最后,学习一带一路,我还感受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不
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通过文化交流,能够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
与友谊,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
总之,学习一带一路,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全球化时代合作与共赢的重要性,同时也认
识到了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这些体会不仅对于我个人的学习成长有
着重要指导作用,也对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心得体会

“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心得体会“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倡议,旨在加强全球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首先,“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合作倡议。
该倡议的目标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人文交流等方式,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推动世界各地的共同发展。
这个倡议不仅仅关乎中国和参与国家,而是关乎全球的和平、发展和繁荣。
因此,每个参与方都应积极参与和支持倡议,共同推动合作的深入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注重多方合作和共赢。
在倡议实施的过程中,中国不会将自己的发展利益强加给其他国家,而是主张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
中国将与参与国家共同商讨合作项目,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发展需求,并且愿意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这种多方合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方式,有助于各方共同增长、共同受益。
再次,“一带一路”建设倡议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参与国家各自的发展水平和条件不同,倡议的实施往往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且不同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有所不同,需要协调和沟通。
此外,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也可能成为合作交流的障碍。
因此,在推进倡议的过程中,各方应加强沟通,解决问题,共同克服困难。
最后,“一带一路”建设倡议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促进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环境和持续发展的问题。
倡议的实施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增长和贸易,而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在推进倡议的过程中,各方应共同努力,采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环境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过程。
只有通过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和解决问题,我们才能够共同推进这一倡议,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一带一路的思考

聚焦“一带一路”一、战略提出及背景随着经济萧条频频出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十分严峻。
就中国而言,我国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并且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故而深化改革、加速发展,解决不利局面就成为重中之重。
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当时东西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
中国境内主要有泉州、广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
其中,泉州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以丝绸之路为名,彰显着我国欲与周边国家和谐互助态度,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复兴。
二、合作重点一个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画出这俩条线路并不难,但如何把蓝图变成现实?关键在于做好“通”的文章,也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其中,政策沟通是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领域。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当然基础设施不只包括修桥建路,还有油气管道、输电网、跨境光缆建设等。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共建中巴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共建中巴经济走廊近年来,中国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作为其中一个关键项目,中巴经济走廊旨在促进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两国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将重点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巴基斯坦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合作情况。
一、中巴经济走廊背景和意义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重要项目,被视为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关系的“旗舰工程”。
这条经济走廊从中国西部的新疆经过巴基斯坦各个省份直至南部的瓜达尔港,全长近3000公里。
它将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贸易合作,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
它还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加强地区的和平稳定。
此外,该走廊将促进整个南亚及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对推进区域一体化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合作进展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双方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经贸合作等。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方为巴方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双方共同推进了公路、铁路、港口和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运输效率,拓宽了贸易通道。
此外,中巴两国还合作开展了多个水电站和其他能源项目,加强能源供应保障。
经贸合作方面,中巴经济走廊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中国的投资和技术进入巴基斯坦,有力地推动了巴基斯坦的工业化进程,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巴基斯坦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也为中国市场提供了新的选择。
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攀升,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
三、中巴经济走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双方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地理和安全因素是中巴经济走廊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汲取启示和心得体会

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汲取启示和心得体会。
一、抓好沟通合作,促进共赢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中,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启示,即要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合作。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紧密,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沟通和合作,共同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如同“一带一路”倡议中所强调的一样,合作应该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跨越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二、发掘内在潜力,推动经济发展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实践中,还可以发现另一个重要的启示,即要发掘内在潜力,推动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口和外来投资才实现的。
但是这种增长模式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一些国家开始反思和调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这些国家充分利用自身的内在潜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等方式,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
这个模式,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引导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保护另外,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中,还可以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即要引导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在开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各个国家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保、资源节约等问题。
这不仅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负责,也是在为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通过以上三点可得知,“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全球各个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这个倡议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国家间的交往和合作,并影响到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希望在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更大成就的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也能够从中获益,共同推进人类的发展和繁荣。
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构想,旨在通过加强亚欧非大陆的互联互通,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
这一构想涉及的范围广泛,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一些思考。
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利益密切关联,互利共赢已成为发展的趋势。
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互联互通理念,有助于消除地理、经济、文化上的隔阂,推动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加深人文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相连,相互依存。
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互联互通理念,有利于推动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通过建设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还有助于减少经济的波动和风险。
通过互联互通的合作,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动区域和平与安全。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着各种全球性的挑战,如地缘政治冲突、恐怖主义等。
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互联互通理念,有助于推动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有助于化解地缘政治冲突,促进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建设。
通过加强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互信,增强共同利益意识,可以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各国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带一路”倡议还涉及到人文交流领域,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减少误解和争端。
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
虽然“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影响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规划和管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还需要加强各方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推动建设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8期中国矿业Vol. 27,No. 8 2018 年8 月CH I NAM I N I NGMAGAZ I NE Aug.2018经济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建资源走廊的思考涂亦楠1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130071$2.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1)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精耕细作阶段,我国海外矿业投资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
资源走廊是资源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资源开发项目为支点,形成集聚和外溢效应带动全产业链和多部门共同发展,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其高度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框架,具有施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应用了发展经济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理论,对资源走廊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理论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我国海外资源投资实践,指出了潜在的资源走廊合作策略,并为我国推行资源走廊提出了国家、企业和资本层面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资源走廊)海外矿业投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密集型经济中图分类号:F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8)08-0045-06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 Corridor under the Belt and RT U Yinan1'2(1. School of Public A dm inistration,Chi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CW uhan),W uha2. Legal Analysis Key Laboratory of M inistry of Land and R esources,W uhan 430074,China)A bstract: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m oothly succeeds,C hinese oversea mining investm ent facesman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Resource Corridor developm ent model is a sustainablemodel for resource industry. Using resource developm ent project as an anchor project, the linking andspillover effect will push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and m ultiple sectors to develop,and improveinfrastructure and social governance capability. It highly fits the Bet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has necessityand feasibility to implement. In this paper,applying developm ent economy and regional geography th eory,theauthor summarizes the basic fram ew ork and main theories of Resource Corrdior. Combined w ith Chineseoversea mining practice, the author points out potential cooperation area for Resource C orridor, and givesconcrete cooper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countries, enterprises and capitals.Keywords:the B e t and Road Initiative;R esource C orridor;oversea mining investm en economy developm ent;resource intensive economy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近70 个国家 应参与,目前已经进入深耕细 ,收稿日期:2018-01-03 责任编辑:刘艳敏基金项目:中央高校优青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海外采掘业软法研究”资助(编号:CUGW170207+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自然资源监管问题研究”资 助(编号:CUGFP1701)作者筒介:涂亦楠(1\85 — +女,湖北武汉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 矿产资源法研究,E-mail:tuyinan@cug. edu cn%引用格式:涂亦楠.“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建资源走廊的思考中国矿业,2018, 27 (8) : 45-50, 74. doi: 10. 12075/j. issn. 1004-4051. 2018)08)016其中的国际资源开发与合作尤为引人瞩目。
自然资 源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 ,但开发 不可 的资源与能源,伴随着社会与,容 资目的地国的社会关注与法制,,我国应当引人资源走廊(Resource Comdor)发展模式,色矿业实践,打造可持续的、共赢的国际资源合作关系。
1资源走廊 式的由来和主要内涵“走廊”(cO T nd〇r)原指狭长的地理区块,后来则 演化 了一套经济发展模式。
在国内经济发展,各国常组合利用区域 资源优势,联通各区46中国矿业第27卷块,共享资源禀赋,产生“1+1>2”的经济效益。
在 国际发展中,新自由主义经济学*neoliberalism economics)则认为各国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统一 区域的贸易与投资规则,开放与融合各国市场,来扩 大市场规模,扶持多元经济体,增加经济活跃度,从 而刺激高附加值货物的生产与需求。
1.1经济走廊发展模式19 8 3年,亚洲开发银行首次完整阐释了 “经济 走廊”(economic corridor)的发展模型。
其主张国 家应当建设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连接生产与消费 中心,统一区域的贸易、投资规则和产品标准,形成 融合的市场,以实现高速度与高质量的经济发展[1]。
经济走廊“联通市场”“多样化经济结构”“扩大市场 规模”和“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的发展理念也在资源 产业中有所应用。
1.2资源走廊的由来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资源走廊是经济走廊发展模式的特殊种类。
在 资源密集型经济发展初期,它就表现出了经济走廊 的部分特性。
通过资源开发,其形成溢出效应以增 加其他产业和邻近区域的经济活跃度。
例如,基于 煤炭和铁矿资源,英国形成了曼彻斯特、纽卡斯尔等 资源开发和产品制造为主的城市,并带动了利物浦、爱丁堡等港口城市的发展。
围绕煤炭和铁矿资源开 发,带动内河与大洋运输,美国在五大湖区、密西西 比河流域和大西洋周边形成了早期的城市群。
德国 和比利时的工业化也是沿着煤炭等资源进行钢铁工 业和城市带的布局。
在理想的情况下,上述模式在 短期将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生 活水平,在长期酝酿产业和经济结构转型。
但在实 际应用中,模式却暴露出以下问题。
第一,在产业结构上,模式容易忽视资源行业对 其他行业的外溢和拉动作用。
资源密集型经济容易 形成单一化和初级化的资源经济结构,形成独大的 资源开发业;促使政府仅关注资源行业,而忽视对其 他产业的扶持;忽视产业链间的联通、衔接与配合。
单一资源产业的繁荣,缺乏其他产业的依托,会导致 资源产品的附加值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其他产业 严重萎缩。
第二,在社会财富管理上,模式容易形成财富的 集中,影响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使政府仅关注短期 利益,不重视长期的社会和环境利益,忽视基础设施 建设和社会人力资源培养等公共支出,从而阻碍社 会福利的提升[2]。
第三,在资源可持续管理中,模式容易形成短期 的无度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和无序利用。
矿业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开发必然经历从勘探、开采、稳 定高产,到逐渐衰颓,直至枯竭闭矿的过程。
在经济 周期上,资源密集型经济一般呈现倒“U”字型结 构[3]。
政府必须正视并应对这一进程,为资源开发 设定积累和消费的合理路径和科学速率,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利用,规划并促进资源产业向其 他产业转型。
如果未能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科学管理,资源经 济发展后期就容易陷人“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或“资源陷讲”(resource trap),发生经济大规 模衰退,社会环境纠纷增多,社会人才流失等危机,形成收缩与衰落型经济体[4]。
1.3资源走廊的主要涵义针对以上问题,参考环境和发展经济学的思想,引人区域空间发展(spati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走廊逐步形成了自身的 发展 型。
资源走廊主张在资源勘查阶段,政府应当结合 国家资源禀赋,前瞻性和科学性地进行产业布局,形 成规模适度的资源产业集群。
政府以大型的资源开 发锚定项目(anchor projects)为中心,扶持本地的 加工和冶炼企业,形成资源产业的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发挥产业的集群效应(1911911-feeders cluster)[],迅速发展生产力,积累社会财 富;并通过资源产业的增长极(growthpole),以点 带面地带动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资源开发阶 段,政府施行可持续的资源和环境管理政策,倡导绿 色矿业开发模式,最大化资源经济对区域发展的驱 动力,最小化开发的环境与社会影响;将资源开发收 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以扩大就业,提升民生福利,注重惠益共享。
同时,政府也应当谋 划延伸资源产业链,多样化经济形态,促进资源密集 型经济向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经济转 型[7]。
国家需要在多个资源开发项目间修筑互联互 通的基础设施,例如兴修、维护与升级公路和铁路网 络(concession out the link),建设与改造交通枢纽 (terminal point or sink);提升水源、能源、通信和互 联网等基础设施及服务水平等;要发挥资源产业的 外溢效应(spillover effect),扶持当地的中小和微型 企业(small,medium and micro-enterprises,SMMEs)发展,从事资源开发的支持行业、物流行 业、农副业和旅游业、环境保护和节能服务业,以此 来增强经济的活跃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