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易损件生产流程的规定

合集下载

冲压模具易损件寿命技术标准文件

冲压模具易损件寿命技术标准文件

冲压模具易损件寿命技术标准文件一、概述本文件旨在为冲压模具易损件寿命提供技术标准,以确保模具的高效、稳定运行,并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冲压模具,包括但不限于落料模具、成形模具、拉伸模具等。

二、易损件类型与寿命标准1. 冲裁模具刀片:刀片材料为高速钢或硬质合金,使用寿命根据材料厚度、冲裁频率、冲裁力等因素确定。

一般情况下,刀片磨损至无法正常切削时更换。

2. 冲裁模具导向套:导向套主要起导向作用,使用寿命受其表面粗糙度、硬度、材料等因素影响。

当导向套磨损至无法保证模具精度时更换。

3. 成形模具凸模:凸模材料一般为高速钢,根据模具类型、成形工艺等因素确定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凸模磨损至无法正常成形时更换。

4. 成形模具凹模:凹模材料一般为钢制或工程塑料,使用寿命受其表面粗糙度、硬度、材料等因素影响。

当凹模磨损至无法保证成形质量时更换。

5. 拉伸模具模具寿命:拉伸模具易损件包括导料板、凹模镶块、冲头等。

根据材料类型、拉伸率等因素确定各易损件的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易损件磨损至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时更换。

三、影响易损件寿命的因素1. 模具结构:模具结构设计对易损件寿命有直接影响,合理的结构设计可降低磨损速度。

2. 操作规范:正确的操作规范可降低冲压过程中的冲击力,从而延长易损件寿命。

3. 润滑情况:良好的润滑可减少易损件与材料的摩擦,延长其使用寿命。

4. 材料特性:材料特性如硬度、韧性等对易损件寿命有直接影响。

四、寿命检测方法与更换周期1. 刀片:通过观察刀片磨损程度、声响、切削力等指标确定刀片更换周期。

一般情况下,当刀片磨损至刃口呈锯齿状时更换。

2. 导向套:通过目视检查其表面磨损程度、配合间隙等指标确定更换周期。

一般情况下,当导向套磨损超过规定范围时更换。

3. 凸模与凹模:通过观察其磨损程度、变形量等指标确定更换周期。

一般情况下,当凸模和凹模磨损至无法保证产品质量时更换。

4. 其他易损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结合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更换。

模具的生产流程

模具的生产流程

模具的生产流程
模具生产是工业制造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主要涉及到从设计到
制造再到加工、修理、改造等方面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模具的生产流程:
1、设计阶段:模具的制作始于设计,制作模具的设计师必须详细
地了解产品的使用要求、尺寸、形状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设计
评估,有利于确定所选的材料、加工技术和成型工艺等。

2、材料选择:在材料选择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考虑到模具材料的
机械性能、成本、精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模具材料要求坚硬而不
易变形。

3、制造模具:制造模具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模具的质量和精度,因此,制造模具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4、加工模具:加工模具是需要反复校验和测试的,主要包括开槽、打孔、切割、抛光、磨削和刻蚀等。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使用一些高
精度机床和其他装备,以确保各个部件的精度和质量。

5、测试和修理:在测试阶段,需要对模具进行加工测试,以检查
模具的质量和精度。

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对模具进行修理或修改。

6、维护和修理: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损坏、磨损、老化等
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

总之,模具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精湛的技艺。

只有经过严格的设计、制造、修理和维护,才能够确保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模具生产操作规程

模具生产操作规程

模具生产操作规程一、前言模具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产各种产品的基础工具。

为了规范模具生产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制定模具生产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模具生产操作规程,以期对广大模具操作人员有所帮助。

二、安全防护模具生产操作中安全防护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操作人员在进入生产现场前,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设备,包括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对于接触高温的作业,还需戴好耐高温手套和工作服。

在操作过程中,不得随意调整设备和机器,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遇到突发情况或异常情况时,要及时报告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设备操作规范1. 设备操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没有故障和异常情况。

操作人员要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有必要时可以进行培训学习。

2. 模具的安装和拆卸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不得强行进行。

在进行安装和拆卸时,要注意模具的定位和位置,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设备的调试和试模前,必须进行各项参数的设定和调整。

操作人员要仔细检查设备的各项指标,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并进行试模操作,以验证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模具维护保养模具的维护保养对于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模具维护保养的一些注意事项:1. 模具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干燥和清洁,不得淋雨和接触酸碱性溶液。

在使用完之后,要进行及时的清洁和擦拭,防止积灰和腐蚀。

2. 模具在长时间停用之前,要进行防锈处理,可以使用一些专用的防锈剂进行喷涂和涂覆。

在存放过程中,要采取避免碰撞和损坏的措施,确保模具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对于常用模具,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

一些易损件和磨损件要及时更换,避免发生故障和事故。

五、质量监控质量监控是模具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下是一些质量监控的常用方法和要求:1. 在模具试模阶段,要对试模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

对于工艺要求高的产品,可以进行抽检或全检,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工装模具易损件更换计划及更换记录

工装模具易损件更换计划及更换记录

工装模具易损件更换计划及更换记录工装模具的易损件指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断裂或丧失功能的零部件,如切削刀具、导向件、密封件、摩擦件等。

为了保证工装模具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生产,需要制定易损件更换计划及进行更换记录。

下面是一个关于工装模具易损件更换计划及更换记录的例子。

一、易损件更换计划:2.确定易损件库存量:根据工装模具的种类和使用频率,确定易损件的库存量。

一般来说,需要根据每个易损件的使用频率进行计算,确保有足够的备件可供更换。

3.制定易损件更换流程:确定易损件更换的具体流程,包括拆卸原部件、更换新部件、调试测试等环节。

要确保更换的部件能够正常工作,并在更换后进行测试和记录。

4.制定易损件更换标准:确定易损件更换的标准,包括部件的尺寸、材质、功能等要求。

更换的部件必须符合标准,并能够正常运行。

二、易损件更换记录:1.记录更换前的部件状态:在更换前,记录下易损件的状态,包括磨损程度、损坏情况、功能丧失等。

可以通过拍照或文字描述来记录。

2.记录更换的部件信息:在更换时,记录下更换的部件信息,包括名称、型号、制造商、生产日期等。

可以通过填写更换记录表格或输入到电子数据库中进行记录。

3.记录更换后的测试结果:在更换后,进行测试,并记录下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包括部件的工作状态、运行效果等。

测试结果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

4.记录更换原因和维修措施:记录下更换部件的原因,如磨损、断裂、失效等,以及采取的维修措施,如更换新部件、修复原部件等。

记录应详细描述更换前的问题和更换后的解决方案。

5.记录更换的时间和责任人:记录下易损件更换的时间和责任人。

这有助于追踪易损件更换的频率和负责人。

通过制定易损件更换计划及进行更换记录,可以及时了解工装模具的易损件状态,确保易损件及时更换,减少工装模具的维修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也可以追踪易损件更换的频率和负责人,为进一步改进维护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模具部工作流程管理制度

模具部工作流程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模具部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模具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模具部所有员工及相关部门。

三、工作流程1. 模具设计(1)设计任务下达:生产部门根据产品需求,提出模具设计任务,并提交模具部。

(2)技术交流:模具设计工程师与生产部门进行技术交流,明确设计要求。

(3)设计评审:设计工程师完成模具设计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确保设计符合要求。

(4)设计修改:根据评审意见,设计工程师对模具设计进行修改完善。

(5)设计审批:模具设计经评审通过后,由模具部负责人审批。

2. 模具制造(1)制造任务下达:模具设计审批通过后,制造部门根据设计要求,下达制造任务。

(2)材料准备:采购部门根据制造需求,采购所需材料。

(3)加工制造:制造部门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模具加工,确保加工精度。

(4)装配调试:完成加工后,进行模具装配调试,确保模具功能正常。

(5)检验合格:对装配调试后的模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3. 模具验收(1)验收申请:制造部门完成模具制造后,向模具部提出验收申请。

(2)验收准备:模具部对验收申请进行审核,确认验收条件。

(3)验收过程:模具部组织验收人员对模具进行验收,包括外观、尺寸、功能等方面。

(4)验收报告:验收完成后,填写验收报告,明确验收结果。

4. 模具维护与保养(1)维护保养计划:模具部根据模具使用情况,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2)日常保养:操作人员按照维护保养计划,对模具进行日常保养。

(3)定期检查:模具部定期对模具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维修与更换:对损坏的模具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模具正常使用。

四、工作要求1. 模具部员工应熟悉本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工作。

2. 模具设计、制造、验收、维护保养等环节应相互配合,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3. 模具部员工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确保模具质量。

4. 模具部应加强与生产、采购、质量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模具易损件管理规定

模具易损件管理规定

工程部模具库易损件管理规定1.目的:1.1便于现场修模人员及时更换模具零部件,提高机台稼动率;1.2使备件的发包、入库、领用保管和报废工作标准化,达到降低成本。

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于本公司工程制造技术部门。

3.定义:备件是指为了预防模具零件损坏,特给易损零件制作多余的数量。

4.职责:4.1工程制造技术部主管:熟悉本制造部的周产能、月产能状况,控制备件安全库存量.4.2库房管理人员:完善备件的补充数量;4.2.1负责确保备品安全库存数量,对库存备品的检查、核对、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4.2.2备品的定期盘点, 保证进出有帐, 不得丢失或被盗.4.2.3呆滞品定期提报,库龄分析。

4.2.4每月备品费用的结报及费用走势分析。

4.2.5新建备品及非安全库存设定之备品的请购。

4.2.6配合备品管理人员进货和验收备品。

4.2.7及时向部\课主管反馈备品使用状况。

4.2.8 对备品资金占用及备品安全库存提出建议。

5.程序:5.1库房管理人员需购充裕的零件柜(各柜配50个抽屉的数量),每个零件柜面积可为400MM*200MM,内分左右两排,中间用当板隔开,左放凸模;右放凹模;5.2在零件柜抽屉拉板面上贴上专用标签(防水、防油)写上各模具模号;5.3根据各模具产能情况,以配备适当数量的备件量(以下为参考)5.3.1库房管理人员可征询现场修模人员,了解那些镶块和冲头易损坏,以备急需;5.3.2根据所冲原材料板的厚度、所冲次数制作备件量,单个型号备件数量库存量不应多于5件;5.4房管理人员从供运商那里收到备件,检查之后,装在密封塑料袋里,喷上防锈油,以及时写上模号、单号、数量,入帐,并用EXCEL存档,便于以后查询;5.5对于常用备件,一定要在EXCEL档上注上最低库存量,对于低于最低库存量的备件,库房管理人员要及时提出申请,提报部门主管发包外加工;5.6对于备件的领用要有明确的规定,闲人不得进出库房,要经过现场修模负责人或相关主管核准之后方可到库房领用,之后库房管理人员到电脑上要进行重新刷新、存档并保存;5.7库房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备件的清理、整顿,以防备件放在一起撞伤、生锈,以及摆放的前后顺序;5.8对于常用备件和非常用备件可分为A区和B区,A区放常用模号备件;B区放非常用模号备件;5.9对于一年以上没有定单的模具,由库房管理人员汇报部门主管,对备件采取相应的对策,并移出B区,以便腾出空间给新备件所用;5.10在发包清单时,注明是备件时,也要适当控制交期,以使所需备件要及时入库。

模具管理流程图

模具管理流程图
申请单与末件 内容进行安排修模
维修前对需要维修的部位 进行拍照
维修完成
维修后对维修好的部位进 行拍照
牵扯到尺寸的修 模必须经过测量
上机前由当班主管对维 修后的模具进行确认,
确认合格后方可上机
生产第一模由生产当班主 管、模修当班主管、QC当 班主管对维修部位前后确
模具验收不合格
由供应链部负责 退回厂商
质量部提供数据
产品开发部负责 召集相关人员检 讨修模方案并全
程跟踪
制造部负责安排 修模后试模
质量部负责测量 并提供数据
技术、质量、制 造最终确认
模具管理规定流程图
模具验收合格
制造部接受模
产品开发部提供数据
模修将模具建 立模具台账
量产
量产结束后由生产质 量共同建立末件
模具易损备品备 件
模修依据技术 图纸填写申请
供应链部按照 申请单负责采
模具易损件清单 模具、易损件图纸
模修负责将易损备品 备件建立安全库存
正常模具保养 模具《保养规
入库保存
模具维修
当班领班负责 填写《模具维
修申请单》
质量部负责检 查新采购的部
件尺寸
将检查合格的 部件入库
生产当班主管、模修当 班主管、QC当班主管针 对需要维修的部分建立
NG
OK
NG
OK
量产

模具工作流程管理制度

模具工作流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模具工作流程,提高模具制造质量,确保模具交付使用后能顺利投入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模具制造、加工、检验、安装、调试、维护等环节。

三、模具工作流程1. 模具设计(1)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模具设计,确保模具结构合理、性能稳定。

(2)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模具加工、装配、调试等因素,确保模具加工质量。

(3)设计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确保模具设计符合要求。

2. 模具加工(1)根据模具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刀具和加工工艺。

(2)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工,确保模具加工精度。

(3)加工过程中,定期检查模具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模具装配(1)按照装配图纸和装配工艺,进行模具装配。

(2)装配过程中,确保模具零件之间配合紧密、连接牢固。

(3)装配完成后,进行试装,检查模具装配质量。

4. 模具调试(1)根据客户提供的样品或生产需求,进行模具调试。

(2)调试过程中,调整模具参数,确保模具能正常生产出合格产品。

(3)调试完成后,进行试生产,检验模具性能。

5. 模具检验(1)对模具进行外观、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方面的检验。

(2)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6. 模具安装与调试(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模具安装。

(2)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确保模具在生产线上正常运行。

7. 模具维护与保养(1)定期对模具进行清洁、润滑、检查,确保模具正常使用。

(2)发现模具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故障扩大。

四、模具工作流程管理要求1. 模具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模具加工、装配、调试等环节。

2. 模具加工人员应熟练掌握加工设备、刀具和加工工艺,确保模具加工质量。

3. 模具装配人员应熟悉模具结构、装配工艺,确保模具装配质量。

4. 模具调试人员应具备丰富的调试经验,确保模具能正常生产出合格产品。

5. 模具检验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检验能力,确保模具质量。

6. 模具安装与调试人员应熟悉生产线,确保模具安装与调试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车间模具易损件生产流程的规定
一、目的
为了规范XXX车间自制模具易损件的生产及管理,使其计划、接收、制造、验收过程得到有效控制,达到既满足生产制造的需要,又保证模具易损件质量可追溯性目的,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
XXX车间自制模具易损件的管理
三、流程
1. 模具易损件的需求计划:由需要在本车间制造模具易损件的车间提供需求计划表(或工作联系单)和相应的模具易损件图纸,两者皆需该部门或车间负责人签字审核批准;
2. 模具易损件的审批:经过本车间班长对需求计划及图纸的初步确认,是否能完成该模具易损件后,由主任审核和批准后,下达生产制造模具易损件的计划。

3. 模具易损件的制造安排:由车间相应的班长,排好时间,负责安排专门人员对模具易损件进行生产制造。

4. 模具易损件的质量控制:操作人员要准确按照提供的图纸工艺进行生产制造,除操作人员自检外,检验员及技术员应相应的对其进行抽检。

以保证模具易损件的质量稳定。

5.模具易损件的验收:模具易损件生产检验完毕后,通知班长生产完
毕,由班长或者技术员通知相应的部门或车间让人来领取,并附上该部门或车间领导人签字的领料单。

本规定签发之日起生效,
起草人:
审核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