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选择题复习

马克思选择题复习
马克思选择题复习

6.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的C. 的关系界定的

7.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 C.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

2.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 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系问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

《路德维希-费

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

B.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C.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 3.

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这是: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卜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

.

4. “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 生的

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 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学的实践观

C. 辩证法 D .

C .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

A.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C.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实践

B. 运动

C. 静止

D.

D .

时间和空

9.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 观点,

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

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0. 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 和利用事物

提供前提条件的是:

A.时间

B. 空间

C. 绝对运动

D. 相对静止

11. 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 的客观规律,

发展的本质是:

A.变化

B. 增加

C. 创新

D. 运动 12.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是: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 形而上学的思想 诡辩论的思想 D. 唯心主义的思想 13. 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和相对性 D. 对抗性和兼容性 14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量和质的相互转化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

否定

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 质变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 诡辩论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观

点 D.

增加 C . 辩证法的观点

C . 绝对性 C. 互相

16. 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 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B. 主观错觉 D. 以歪曲颠倒的形

表现本质的现象

17.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 有非常神秘的

性质。”这一结论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机械论观点

18.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经验并不重要

19.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 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 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

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 而产生的。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 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眼见为实” 哲学评价正确

的是:

A.它肯定感性认识的正确性 人们长期积累的正确的间接经验

C.它证明了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选择

22.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纯粹偶然的现象

C. 人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学习获得的间接

B.

实践 D.

实践

“眼见为实”

B.

它是

D.

它否

B.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

A.选择论

B. 反映论建构论D.

C.

创造论

23. 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 这句话分析正

确的是: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

认识

过程

的起点 揭示

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强调理性认识

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 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 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

D.

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A. B. C. D.

24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 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米得仙草,深入水底觅 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理

A. B. C. 量 果

丿卜圧 -- —k.

--- —*

25.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 的辩证

法。对真理相对性的正确理解: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可以是真理

C.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很多种的 和深化 26.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D. B. B.

D.

对同一对象不

真理有待扩展 真理是有条 真理是对事

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27.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

历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08--2014)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自学教育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 D.全面性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D)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B)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A)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C)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D)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__课后问答题

第一部分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及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3)联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灵魂,必须自觉加以坚持。我们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研究社会科学,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可能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以,科学的方法,对社会主义的研究问题特别重要。 2. 如何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是对以下五点的正确认识。 (1)理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科学主义是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人文主义突出强调人文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获得对社会历史的全面认识。 (2)理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决定整体,只有从个体出发才能很好地解释社会历史运动。整体主义认为整体决定个体,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有效地解释社会历史运动。 (3)理解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借鉴现代科学中的结构功能方法而形成的学术思潮和方法论流派。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作为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而产生的,最初在当时的德法兴起,现在美国比较盛行。后现代主义有解构性和建设性的两大基本价值取向。当我们加强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当努力克服它们所带来的一些负面问题。 (5)认识关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评价。总体上来看,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与西方社会进步和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相关联的。如果我们承认西方社会科学也是当代人 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应当承认他们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也具有合理性。 3.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哪几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各单元主观题 解答及评分指导

0 导论 1( 30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得分指导: 答案字数要求:0~10字0分,11~100字1分,101~300字2分,301字及以上3分。 基本观点: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的得5分,认为这种观点正确的不得分。 论据一:阶级性是具体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否相容的问题关键取决于所指称的阶级是否有自己的私利,从而制约这个阶级对科学的态度。 有该论据的得4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3分。 引用材料: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引用了列宁讲话材料的得3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2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正如恩格斯所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2015年4月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 ) A. 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 B.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C.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 (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物质性 B.世界的统一性 C.世界的可知性 D.世界的多样性 4.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 A. 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 B.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 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5.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 社会管理活动 B.科学实验活动 C.社会改革活动 D.物质生产活动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变化是否彻底 D.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创造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摹写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 A. 前者源于书本,后者源于实践 B.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C.前者反映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D.前者源于直接经验,后者源于间接经验 9.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说明任何真理都具有 ( ) A. 全面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客观性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的是( ) A. 地理环境 B.物质生产 C.风俗习惯 D.人伦道德 12.下列范畴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是( ) A. 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13.阶级斗争归根结底由( ) A. 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B.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 C.政治观念的差异引起的 D.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

马克思主义_基本原理概述考试试题及答案 2(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 C.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主观反映 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 D.正确反映 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圣西门 B.傅立叶 C.欧文 D.费希特 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长短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马克思名词解释及主观题

一、重要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 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规律其根本特点;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联系及其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真理及其最根本的特征和属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属性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社会存在及其构成要素;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经济基础及其的内涵;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级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 和 内涵: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级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2、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及其构成部分;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社会形态及其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内涵: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资本原始积累;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1.单选题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 b 实事求是 ?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该题考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2客观实在性是(B) ?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 d 物质的存在形式 本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所以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选B选项。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主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研究范畴。对选项C的理解,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的形态,这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故D也排除。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有正确的理解。 1.3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 ? a 动物的依赖性社会 ? b 人的依赖性社会 ? c 物的依赖性社会 ? d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B

?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本题是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考查。“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B选项不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故选B。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C ? a 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 ? b 新事物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 c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 d 新事物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整 该题考查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7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C ? a 傅立叶 ? b 圣西门 ? c 康德 ? d 欧文 本题是对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考查。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C A.工业手工业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B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远大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D.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可知论和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 ( ) 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共产主义社会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7、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 A.辩证分析方法 B. 剩余价值学说 C.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D.社会主义学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来概论复习资料

裸考宝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考试介绍: 1.题型预测:单选:25*2’简答:5×6′论述:2*10’(3选 2) 2.题型分析: (1)单项选择题主要应注意:首先要认真审查题干,不要把题目的意思一开始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然后就要仔细看每个选项,切忌刚看完一两个选项就匆匆作答。 (2)简答题这种题型答题时要注意:首先论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知识要点;逻辑要严密,对于各个知识要点一定要分层次仔细作答,切忌层次混乱,表达不清。 (3)论述题论述题与简答题相比在内容上会更加复杂一些,主要应注意:答题时观点一定要全面,不能只答要点,对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阐述。 二、各章考点: 说明:楷体下划线加粗为选择题易考点。例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双下划线加粗加着重号为主观题易考点。例如:“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客观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世纪 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 160多年的历史。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 体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 1825年发生的。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4.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 5.马克思主义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理论及最高成果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创始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6.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 7.1847 年 7 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 年 2 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9.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10.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结论。 1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13.科学性,科学性的三大表现是实事求是、深刻性、与时俱进。 14.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16.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7.与时俱进的含义: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19.就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21.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二、主观题 1.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①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③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 2.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①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基础内容汇总 (打印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的深刻性、包含了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以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它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而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的认识世界,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答】(1)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面对现实生活。(2)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并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 (4)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品质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它的后继者继承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答】(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了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问题和同一性问题。 (2)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源。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决定物质的,是唯心主义。 (3)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凡是认为意识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问答题

三辨析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这种说法不对,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继承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封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提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不对。马克思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但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之后又在中国实现。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 1、材料1、 2、3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今天还有这么多人崇敬 马克思? 共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恰恰相反,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结束恰恰因为他们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持续加剧,日益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国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因此,西方国家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合理性”,对马克思主义能做到相对的重视。 2.我们应当怎么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P11)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1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实惠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4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平直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P24)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物质和运动、静止的辩证关系(P25)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四、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及其辩证关系(P30)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五、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0)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P42)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卷+2

广东海洋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 课程号: 2710001 √ 考试 √ A 卷 □ 闭卷 □ 考查 □ B 卷 √ 开卷 客观题部分 一、判断题(第1—30题。每题1分,共30分。判断为正确的选项用A 表示,判断为错误的选项用B 表示,并在答题卡相应处填涂,不选、不填涂均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B ) 2.认识辩证过程的方法论意义之一,即认识论化为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 A 3.私有制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A ) 4.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而产生。( A )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B ) 6.掌握适度原则就是强调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超出事物的度 。( B ) 7.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这一结论的完整意义,即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B ) 8.认识必然,是获得观念上的自由,掌握必然,才是自由的实现。( A ) 9.“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说明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A ) 班 级 : 姓名: 学号: 试题共 8 页加 白纸 1 张 密 封 线 GDOU-B-11-302

10.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结果。( B ) 1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者价格,之所以具有欺骗性,就在于一切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 A ) 1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A ) 13.劳动人民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B ) 14.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不存在竞争。( B )1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A) 16.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B ) 17.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A ) 18.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上留下明显“痕迹”,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人。 B )19.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A ) 2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现实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A ) 21.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可参与企业决策,以及职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改变了工人的地位。( B )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 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 A ) 23.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B ) 24.劳动既然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这说明它本身也有价值,是商品。B )2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A 26.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A )27.主、客观辩证法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是,前者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后者采取观念、逻辑的形式,与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 B ) 2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虽说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但并非一般趋势。( B )29.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在于它造福人类,还在于它“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而使技术的胜利要以道德的沦丧为代价。(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