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6课罗曼罗兰(节选)学案粤教版必修1
粤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2.6 罗曼罗兰(节选)(共46张PPT)

声响感动我,我想带他来到千千万万青年面前,我想让他深广的河流流 经每一个人的心坎,而他创作的音符能飘在世界的上空。凡他流经的地 方,生活的热情高涨,人与人之间充满超越一切之上的爱——罗曼·罗 兰在青年们那段迷惘的岁月里,注进自由、激情与梦想的音符,奏响英 雄主义的乐章,他的河流在往后的岁月里将越来越宽阔,深沉,汹涌, 成为全世界驻足凝神倾听的音乐。
因为有了托翁的回信,罗曼·罗兰迈向文学的步履更坚定了,而他 的人格受到托翁的影响,愈为宽大、温厚、博爱起来,从平凡寂寞日 渐走向伟大。
茨威格这样总结托尔斯泰对罗兰的影响:“历史很少能比这个实 例更有力地说明,在道德世界就像在世俗世界里一样,从不会有一个 原子失去力量。托尔斯泰为一个陌生青年所耗费的时间,又在罗兰写 给千千万万陌生人的千万封信中复活。无边无际的秧苗今天已遍及世 界,却都是由一颗好心播下了种子产生的。”(有删改)
二、背景展示 罗曼·罗兰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 社会活动家。他的主要作品集中在传记和小说上。其代表作《约翰·克 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 小说”。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 贝尔文学奖。传记作品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 斯泰传》。
【技巧点拨】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衬托可以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1)用类似的(正面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叫正衬。如本文中用罗 曼·罗兰的同窗好友衬托罗曼·罗兰,就是正衬,因为他们有许多相似的 经历和品质。 (2)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就叫反衬。无论是正衬还 是反衬,都能起到突出主体、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的作用。运用 衬托手法,能给人以更深刻的感受。
2018年高一 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罗曼•罗兰(节选)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

《罗曼_罗兰》(节选)导学案课前自主导学基础梳理1.字音辨识单音字炯炯发亮(jiǒnɡ) 剖析(pōu) 避免(bì)普利塔涅(niè) 邸宅(dǐ) 白皙(xī)混沌(hùn)(dùn)2.字形辨认⎩⎪⎨⎪⎧消qiǎn(遣)qiǎn(缱)绻qiǎn(谴)责 ⎩⎪⎨⎪⎧ji ǒn ɡ jiǒnɡ(炯)(炯)有神处境jiǒnɡ(窘)迫性情jiǒnɡ(迥)异⎩⎪⎨⎪⎧xuān(喧)嚣xuān(煊)赫寒xuān(暄) ⎩⎪⎨⎪⎧zào(燥)热zào(躁)动zào(噪)声⎩⎪⎨⎪⎧sh ǎn (陕)北xiá(峡)谷xiá(狭)小 ⎩⎪⎨⎪⎧渊bó(博)bó(搏)击赤bó(膊)3.词语辨析(1)继承·传承继承:依法承受(死者的遗产等);泛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受过来;后人继续做前人遗留下来的事业。
传承:动词,传授和继承;名词,传统。
前者适用于具体的物质,后者适用于精神等。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台山历来重视对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比如台山广东音乐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该市即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传承(继承/传承)基地。
②今日的欧洲,有许多东西实在值得我们反过来学习,比如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传承)。
(2)启示·启事启示:动词,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名词,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
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前者是“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的意思;后者中的“启”,则为“陈述表白”的意思。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信访”两字的拆解,可以说揭示了信访的基本要义,虽然只是对文字简单通俗的拆解,但仍然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启示/启事)。
②新中国征婚第一人是重庆永川人丁乃钧,1981年1月8日,他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上,刊登了新中国第一个征婚启事(启示/启事),成了世界各大通讯社报道的对象。
2019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罗曼·罗兰(节选)》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

罗曼·罗兰(节选)【课型】基本阅读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作者及传主简介;积累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评传的写法。
3、情感目标:a、追求思想的自由,富于奔放的热情并执著于自己的信念;b、崇拜并学习伟大的思想,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勤奋努力的学习;怀抱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
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自幼喜好文学作品。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20 世纪20 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在巴西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擅长写小说和人物传记,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对心理学和佛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投影: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作家 , 以小说和传记见长。
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心灵热情的描摹。
世界闻名。
著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
二、题释: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随笔作家。
他的童年沉闷忧郁,这使他很早就向书本寻求乐趣。
14岁时,进入巴黎圣路一中学理科班,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毕业后,去法国考古学校当了两年研究生,是罗马法国文学院的杰出才子。
1895年获得艺术博士学位。
同年回到法国,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讲授美术史,并抽暇从事创作。
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6课罗曼 罗兰学案 粤教版必修1

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罗曼罗兰》学案粤教版必修1◎课前自主【走进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他们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关于罗曼罗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出身于律师家庭,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识记积累】勃艮(gèn或gěn)第炯炯(jiǒng)发亮供人消遣(qiǎn)混沌(hùndùn)补充词解:炯炯:光明,明亮。
如目光炯炯。
名噪一时:一段时间内名声显赫。
【课文初探】1、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有哪些特点?在书上标出。
再用短语逐条归纳。
2、文中说:“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
”你是怎样看待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的?3、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的内含主要是什么?在书上划出。
并把它简括成一句话。
◎堂上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赔偿.(shǎng)鞭笞.(chī)瞠.目结舌(chēng)B.便秘.(mì)频.危(bīn)刚愎.自用(bì)C.哺.育(bǚ)刹.那(shà)面面相觑.(qù)D.阐.明(chǎn)忏.悔(chán)揠.苗助长(yān)2.下列汉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喧嚣渲染遵守纪律历尽苍桑B.阻碍防碍如饥似喝齐心协力C.肤浅浮浅名噪一时津津有味D.诱惑铸造云遮雾障能言善辨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位女校长和县妇联主任从小青梅竹马....,结伴玩耍;上学期间,一直同班;大学毕业后,又分在同一个县工作。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6【教学设计】《罗曼·罗兰》(节选)

《罗曼·罗兰》(节选)教学设计《华罗庚》是粤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在内容上承续着“认识自我”而来。
在确定自我意识的思考过程中,在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路,我们应该学会借鉴别人的成败教训。
阅读学习传记作品有助于我们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较为细致深入地走进他人的生命世界,并由此反省自己,尝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过去,理性分析自己的长短,从而更有效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过程与方法目标】熟悉传记文体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汲取人生的教益【教学重点】熟悉传记文体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汲取人生的教益PPT 课件和纸质版教学设计1. 新课导入上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关于孙中山和华罗庚的两篇传记,这两篇都是中国传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外国传记,看中外传记有何不同?2.课文解读⑴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罗曼·罗兰(节选)》教学设计

《罗曼·罗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如何让文章朴实又具有文学味。
2.过程与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罗曼罗兰学习伟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时数】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第一种——介绍作者史蒂芬·茨威格:史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在诗歌、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方面造诣都很高。
代表作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小说)、《马来狂人》、《最初的经历》等,还有传记《三位大师》等。
他善于刻画人的心灵,今天我们学习的罗曼·罗兰正是他所刻画的成功人物之一。
第二种——名言引入:有一句名言说得很好:“所谓天才一半是因为他能把周围的伟大都吸收过来而使自己更伟大。
”这句话是罗曼·罗兰说的。
他不仅说,并且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最后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天才,使自己变成一个伟大的人物。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写天才的传记。
二、题解罗曼·罗兰是一位世界闻名的法国作家和音乐评论家,他曾经为三位名人立传,分别是《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他正是吸收了这些巨匠的伟大最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被称为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罗曼·罗兰在传记上的贡献很大,而本文的作者也是一位世界闻名的作家史蒂芬·茨威格。
三、整体感知1.学生阅读课文,标段落,画字词以及结合文章意思分层,梳理文章结构。
2.学生回答分层结果。
四、第一部分学习1.全班朗读2.提问:高师的教育有些什么样的特点?明确四个特点,小结: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影响。
3.我们发现,文章在写罗曼罗兰的学习环境时,条理非常清晰,又不至于沉闷,作者在写这些特点时,是如何做到保持传记文学的文学性的?明确:作者在陈述特点时并非只写特点,有些特点还附带了原因,有些特点则举了例子进行阐述,写作时如果能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生色不少。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6罗曼罗兰(节选)教案4粤教版必修1

罗曼·罗兰(节选)一、教学目标粗读:概括分析传主取得成就的原因精读:分析高师环境特点二、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学内容(一)旧题回顾问题1.在传记《华罗庚》中,华罗庚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出华氏定理的?【参考】①数学天分,伯乐熊庆来,进入清华;②清华四年,研究数论,写出十几篇论文;③进入英国剑桥学习,研究数论,总结得出论文启示:成功的背后,需要个人的天赋,也需要外部的机遇。
问题2《屠呦呦与青蒿素》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文章概括分析。
【参考】:①源于兴趣理想的动力+文本分析;②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文本分析;③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文本分析;④临危受命领导团队的才干+文本分析启示:成功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二)新内容《<罗曼·罗兰>(节选)》·罗兰在高师成长起来的因素有哪些?(先筛选内容,再概括)第一段:高师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段:选择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第三段: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第四段:对莎士比亚的崇拜第五段:托尔斯泰对罗曼罗兰的影响第六段:学习与创作:个人才华、理想、志向、兴趣问题:罗曼·罗兰在高师成长起来的因素有哪些?【参考】1.高师的学习环境;2.志同道合的朋友;3.对名人的迷恋;4.自身理想、才华、兴趣等等外因:客观外在,在传记中主要体现为外部环境条件,例如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
内因:主要强调个人因素。
2.高师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分层法)A、这里的学生与世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好的体会历史生活。
(与世隔绝)B、这里的教育富有成效的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
(有效方法)C、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
(要求严格)D、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
(全面发展)E、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
(成果突出)(三)小结1.注意概括分析传主取得成功的原因,熟悉切入角度,立足于内因和外因,注意概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粗读,把握主要事件)“分层法”,细化解读传记文本内容(精读,注意层层分析)(四)课后作业P42页第四小题,预习P90《诗经两首》。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 传记 6 罗曼·罗兰(节选)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示范教案(第二单元传记 6 罗曼·罗兰(节选)设计方案)粤教版必修1教材概述本文节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的《罗曼·罗兰传》,节选部分对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的一段生命历程作了细致的描述。
为了让读者对传主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深入了解,作者截取了罗曼·罗兰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求学的岁月,展现了一位大师思想情感形成的过程。
茨威格用他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巴黎高师的教育特点、同窗好友的共性、当代大师的影响等外在因素,同时,作品还深入传主的内心世界,写了罗曼·罗兰自己的人生向往、爱好才能与生命选择,这样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既刻着时代烙印,又血肉丰满的青年罗曼·罗兰。
认真读懂罗曼·罗兰,追索他的生命足迹,从大师成长的经验,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本文文字浅显,内容深刻而丰富,教学时应当以学生自读为主,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思路方法本文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两位文学大师的生平及著作成就,解决基本的字词,完成知识积累;其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筛选信息,理顺文章层次,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研讨罗曼·罗兰思想形成的关键因素,对照自我,获取教益,并激发对罗曼·罗兰作品的阅读兴趣。
拟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制作部分多媒体课件。
三维目标1.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
2.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3.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熟悉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4.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5.激发对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设计导入设计1.比较导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和《华罗庚》这两篇传记,在作者和传主的民族上来说他们都是中国人,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外国人与中国人有哪些不同?(同学们说出中外人们各方面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 罗曼·罗兰(节选) 学习目标 1.了解罗曼·罗兰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并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2.学习传记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喧嚣.( ) ②解剖.( )③炯.炯( ) ④混沌.( )⑤白皙.( )答案 ①xiāo ②pōu ③jiǒnɡ ④dùn ⑤xī(2)多音字①模⎩⎪⎨⎪⎧ 模.糊( )模.样( ) ②混⎩⎪⎨⎪⎧ 混.沌( )混.蛋( )③涨⎩⎪⎨⎪⎧涨.潮( )头昏脑涨.( ) 答案 ①mó/mú ②hùn/hún ③zhǎnɡ/zhànɡ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迥( )炯( ) (2)⎩⎪⎨⎪⎧ 辑( )缉( )(3)⎩⎪⎨⎪⎧ 契( )挈( ) (4)⎩⎪⎨⎪⎧渐( )惭( ) 答案 (1)迥然/目光炯炯 (2)编辑/缉拿 (3)契约/提纲挈领 (4)渐渐/惭愧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能言善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噪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可比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很会说话,善于辩论。
(2)一时名声很大。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3)没有可与之相比的。
(4)感到很有滋味,很有趣味。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他在13岁时就因屡次盗窃而名噪一时....。
( )(2)那一片草甸,到了春天,绿茵茵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得无可比拟....。
( )(3)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
( )答案(1)×。
“名噪一时”为褒义词。
(2)√。
(3)√。
2.辨词填空(1)肤浅·浮浅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强调不多、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
浮浅:浅薄,肤浅,强调空虚、浮躁,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
①这场比赛中国队换了阵容,从更换的阵容情况来看,中国队的主教练确实对女足认识相当________。
②这种________的作风,不仅对调查本身无益,而且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害。
答案①肤浅②浮浅(2)爱好·嗜好爱好: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喜爱,可用于小的事物,也可用于大的事物,多用于积极方面。
嗜好:特殊的爱好,多用于耗时伤身的不良习惯方面。
人生在世,总有所好。
积极健康的业余爱好,对于陶冶性情、丰富个人生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________”变成“________”。
答案爱好嗜好(3)终身·终生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而言)。
终生:一生,多就事业而言。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荣膺“影响世界华人________成就奖”后发表感言:“________成就奖意味着要奋斗________。
”答案终身终身终生三、名言警句罗曼·罗兰名言1.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
2.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3.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4.心灵的选择通向两条路,一条是光明大道,另一条则是黑暗的沼泽!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著名的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著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等。
二、背景展示罗曼·罗兰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主要作品集中在传记和小说上。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传记作品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课堂导语罗曼·罗兰是一个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的人物传记《罗曼·罗兰》描写了罗曼·罗兰求学的高师、他在高师里的同窗好友以及当时的文化风气。
同时,作品还写到了罗曼·罗兰个人的人生向往、爱好才能与生命选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伟大的作家。
文中写到的罗曼·罗兰的“选学科”、“敬伟人”对他的成功人生有哪两方面的重要作用?请在图中①②处写出,每处限4个字。
答案①成功基础②精神引导1.课文选取了罗曼·罗兰在高师时期的生活,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他的人生历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高师教育特点、他的学习情况、与朋友的交往、对偶像的崇拜、创作情况等方面介绍了他的人生经历。
2.请分析一下第1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1段介绍了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的教育特点,同时暗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仅说明了罗曼·罗兰的学习与创作、青年时期的梦想都是受这一阶段教育的影响,而且为后文写罗曼·罗兰的经历和艰辛奋斗做了铺垫。
3.请从文中找出高师同窗中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三个人物,说说他们四个人有哪些共同的爱好与追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是法国理想主义新艺术创作流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
(1)他们在彼此神秘热情的交谈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境界。
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
(2)他们充满对人生奔放的热情和对世界极其严肃的理解。
(3)他们有着自觉的使命感和生命追求:“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牺牲自己的名利,也在所不惜。
”(4)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爱好。
他们迷恋莎士比亚,他们推崇开阔的英雄般的生活,对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把他当作剖析自己一生和牺牲自己一生的偶像。
4.阅读课文最后两段,说说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写了许多短篇习作,同时还在构思着一部巨著:叶卡特林娜·梅奇契宫廷的文化史。
他成为了一名诗人,毕业前夕写成一篇令人惊讶的文献。
他还梦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受生活折磨的真正艺术家的传记。
5.高师阶段的教育对罗曼·罗兰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第1段的后半部分看:成为法国学识最渊博的学者。
从全文看: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自由(第2段);他和朋友们“彼此激发着奔放的热情和增进着对世界的极其严肃的理解”(第3段);要用满腔热忱来拯救世界,受到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大师的精神指引,为了整体,为了生活本身去奋斗(4~6段)。
关于罗曼·罗兰的高师生活,作者写道:“这里的学生与外界隔绝,以免他们受到诱惑。
他们远离实际生活,以便使他们更好地领会历史生活。
”你认为封闭式教育对人的成长是有益还是有害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封闭式教育是罗曼·罗兰成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之一的重要因素。
它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它使学生免受诱惑,不至于被多彩多姿的生活迷了眼,把握不住自己。
封闭式教育使学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学习。
这种教育方式造就了文坛巨匠罗曼·罗兰非凡的工作能力,为他奠定了系统的知识基础。
(示例二)封闭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使学生不了解复杂的社会生活,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生活脱离,学无以致用,势必会影响学生应对生活的能力,尤其像罗曼·罗兰那样的作家,他又如何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呢?所以,如果他毕业后也远离实际生活,那么他的创作范围就会很狭小。
如何运用衬托手法本文运用了衬托手法,通过对罗曼·罗兰杰出的同窗好友的赞美衬托罗曼·罗兰的形象。
技巧点拨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衬托可以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1)用类似的(正面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叫正衬。
如本文中用罗曼·罗兰的同窗好友衬托罗曼·罗兰,就是正衬,因为他们有许多相似的经历和品质。
(2)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就叫反衬。
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都能起到突出主体、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的作用。
运用衬托手法,能给人以更深刻的感受。
迁移运用《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与太子在“易水诀别”时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你发挥想象,运用衬托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文字,来描写当时送别的场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残阳如血,斜挂在西天,余晖洒在易水上,如同血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