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小学期-基于MATLAB的CDMA2000前向业务信道仿真
基于matlab的simulink的cdma系统多用户仿真

通信系统原理综设实验报告基于Matlab的CDMA系统的仿真设计教师评语:关键字:cdma,matlab,simulink,多用户检测,滤波器,抽样判决器希望你们都能理解这个系统,并且完善它,免费提供给下届师弟师妹。
老师真心坑爹。
Matlab2011,百度网盘mdl文件下载地址:一、引言CDMA是指在各发送端使用不相同、相互(准)正交的地址码调制所传送的信息,而在接收端在利用码型的(准)正交性,通过相关检测,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的一种技术。
实现CDMA的理论基础是扩频通信,即在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用伪随机码进行调制,实现频谱扩展,然后进行传输,而在接收端则采用同样的编码进行解扩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的数据信息。
该实验系统通过对多用户下的DS-CDMA系统进行仿真设计,说明DS-CDMA通信系统的基本实现方式,实现PSK调制与解调,加入信道噪声,并实现多用户检测。
在增加用户的情况下,分别检测系统的误码率。
二、系统框图及分析图1DS-CDMA利用不同的地址码(PN序列)区分用户,地址码与用户数据(信码)相乘后得到扩频信号,经信道传输后,在接受端与本地地址码进行相关检测后,从中将地址码与本地地址码一致的用户数据选出,把不一致的用户除掉。
从而实现了利用正交地址码序列区分用户,体现了码分多址的通信方式。
三、系统具体实现及分析1、扩频设计1.1 基本原理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扩展是通过一个独立的码序列来完成,用编码及调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在接收端则用同样的码进行相关同步接收、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1)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①香农公式②公式分析A、在给定的传输速率C不变的条件下,频带宽度W和信噪比S/N是可以互换的。
即可通过增加频带宽度的方法,在较低的信噪比情况下,传输信息。
B、扩展频谱换取信噪比要求的降低,正是扩频通信的重要特点,并由此为扩频通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基于matlab的simulink的cdma系统多用户仿真要点

基于 Matlab 的 Simulink 的 CDMA 系统多用户仿真要点简介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其中多个用户在同一频带上传输数据,每个用户使用唯一的编码序列来区分其他用户的信息。
在CDMA系统中,使用扩频技术将数据编码成宽带信号,然后使用独立的编码序列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并在接收端进行解码以恢复原始数据,因此CDMA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信道容量。
通过使用基于 Matlab 的 Simulink,可以方便地进行CDMA系统的仿真,并对多个用户进行仿真,以评估系统性能。
要点1. CDMA系统的建模在CDMA系统的仿真过程中,需要首先建立系统模型。
我们可以使用 Simulink 中的 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 来实现CDMA系统模型的建模。
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 中包含了各种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滤波器、混合器和解扰器等等,这些模块可以用来构建CDMA系统的传输通道。
2. 多用户仿真在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传输数据,因此我们需要对多个用户进行仿真,并分别评估其性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使用 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 中的 Multiport Switch 模块,将多个用户的数据流合并成一个流,然后通过解码器对其进行解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码序列对每个用户进行编码,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 性能评估在CDMA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 BER(Bit Error Rate)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在仿真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向系统中注入固定数量的错误比特,并计算接收端出现错误的比特数量来计算BER。
通过多次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编码序列、码元速率、信噪比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本篇文档中,我们介绍了基于 Matlab 的 Simulink 的 CDMA 系统多用户仿真的要点。
基于MATLAB的数字频带通信系统的仿真毕业设计(论文)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MATLAB的数字频带通信系统仿真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备注1、由指导教师撰写,可根据长度加页,一式三份,教务处、系(院)各留存一份,发给学生一份,任务完成后附在论文内;2、凡审核不通过的任务书,请重新申报。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MATLAB的数字频带通信系统仿真》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毕业设计(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邮电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本人签名:日期: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有关保管、使用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①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论文;③学校可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④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⑤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本人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题目基于MATLAB的数字频带通信系统仿真摘要本论文研究了数字频带传输的性能。
围绕基本结构发送滤波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接收滤波器等部分进行仿真。
在分析数字频带传输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两方面理论分析其传输系统的基本性能。
第一个方面使用MATLAB中M语言完成QPSK的仿真,得出在加性高斯白噪声的信道下,传输比特错误率,得出关系曲线,并将比特错误率与理论值相比较,分析其传输性能。
第二个方面是通过仿真得到QPSK和OQPSK信号经过带通后的波形。
对比两个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图,理论分析其传输性能。
关键词仿真 MATLAB QPSK OQPSKTitle Based on the MATLAB Simulation of the Digital 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gital band transmission. Focus o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transmit filter, the modulator, channel, demodulator, receiver filters and other parts of the simulation.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digital band Communication to analysis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mission system.The first aspect of the use of MATLAB M language to complete QPSK simulation, Obtained in the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channel, the transmission bit error rate, to draw the curve. Compared to the bit error rate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alyze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The second aspect is the simulation waveform of QPSK and OQPSK signals after the band-pass. Contrast the two signals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igur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Power spectral density map comparison of the two signals, the theory to analyze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Keywords Simulation MATLAB QPSK OQPSK目录1.前言 (1)1.1数字频带传输系统的简介 (1)1.2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2)2.MATLAB简介 (4)2.1MATLAB的主要功能 (4)2.2MATLAB的优势 (4)2.3MATLAB工具箱 (6)2.4MATLAB语言 (7)3.通信系统 (8)4.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11)4.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1)4.2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 (12)4.3升余弦滚降系统 (12)5.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15)5.1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15)5.2四相移相键控(QPSK) (16)5.2.1 QPSK信号的产生 (16)5.2.2 QPSK信号的平均功率谱密度 (18)5.2.3 QPSK信号的接收及其平均误比特率 (19)5.2.4 程序仿真 (22)5.3偏移四相移相键控(OQPSK) (24)5.3.1 OQPSK调制 (24)5.3.2 OQPSK信号的最佳接收及误比特率 (26)5.3.3 程序仿真 (27)6.结论 (28)致谢 (29)参考文献 (30)附录 (31)1.前言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里,通信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移动通信,它在现代化进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是不容质疑的。
-基于MATLAB的多用户CDMA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

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多用户CDMA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不断增长,本文设计了目前流行的CDMA系统,可实现数字信号的扩频解扩与调制解制。
本文设计的系统分为单用户通信和多用户通信,二者所用的调制方式不完全相同。
以单用户为例,在系统的信源处产生一个数字信号序列,然后对其进行WALSH 码扩频,再对扩频码进行调制,然后在信道中加入噪声,最后实现解扩和解调。
在本文的最后还对整个CDMA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其外观界面,将调制方式和原理框图联系到一起,很好的实现了整个CDMA系统的仿真。
关键词:CDMA;扩频;PSK;QPSK;仿真;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demam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for people grows continuousl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the current epidemic of CDMA systems, digital signal spread spectrum modulation and dispreading system solu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which is divided into single-user and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wo kinds of modulation used in the different ways. A single-user example, the source of the system creats a Department of digital signal sequence, and the system achieve its spread spectrum with WALSH code,then modulates the code of spread spectrum, then joined the channel noise,in the end, peforms the solution to expand and demodulation. At last,in this paper the entire CDMA system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interface appearance,makes Modulation and block diagram linked together, achieves good of the whole CDMA System Simulation.Keywords:CDMA; Spread spectrum; PSK;QPSK ; Simulation目录1 绪论 (11.1CDMA发展史 (11.2CDMA的优点及应用前景 (21.3论文结构及课题研究内容 (52 CDMA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7 2.1系统总体设计结构 (72.2系统的实现原理 (73 系统的相关原理及设计过程 (10 3.1MATLAB简介及仿真方法 (10 3.1.1 MATLAB介绍 (103.1.2 仿真方法论 (133.2扩频技术及其仿真实现 (15 3.2.1扩频技术简介 (163.2.2 扩频的仿真实现 (183.3PSK调制解调与仿真实现 (21 3.3.1 PSK调制解调原理 (213.3.2 PSK的仿真实现 (223.4QPSK调制解调及仿真实现 (24 3.4.1 QPSK调制解调原理 (253.4.2 QPSK的仿真实现 (263.5多用户CDMA通信 (303.5.1 DPSK调制解调原理 (303.5.1 多用户DPSK仿真实现 (314 外观界面设计 (344.1GUI (344.1.1 GUI和GUIDE (344.1.2 使用GUIDE创建GUI界面 (364.2主题界面设计流程 (384.2.1 仿真原理图的设计 (384.2.2 系统界面设计流程 (394.3回调函数 (404.3.1 回调函数原型 (404.3.2 回调函数编程实现各界面互联 (415 总结与展望 (435.1系统不足与改进 (435.2系统升级及展望 (43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邮数字信号处理Matlab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信号处理<MatLab仿真试验>实验报告班级: xxx学院: xxx实验室: xxx 审阅教师:姓名(班内序号): xxx 学号: xxx实验时间: xxx评定成绩:目录实验一:数字信号的FFT 分析 (2)1、实验内容及要求 (2)(1)离散信号的频谱分析 (2)(2)DTMF信号频谱分析 (2)2、实验目的 (2)3、分析设计 (2)(1)离散信号的频谱分析 (2)(2)DTMF信号频谱分析 (3)4、设计结果 (4)(1)离散信号的频谱分析 (4)(2)DTMF信号频谱分析 (4)实验二:DTMF 信号的编码 (5)1、实验内容及要求 (5)2、实验目的 (6)3、分析设计 (6)4、设计结果 (7)实验三:F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 (8)1、实验内容及要求: (8)2、实验目的 (8)3、分析设计 (8)4、设计结果 (13)实验一:数字信号的 FFT 分析1、实验内容及要求(1)离散信号的频谱分析设信号00010450303024().*cos(.)sin(.)cos(.)x n n n n ππππ=+--此信号的0.3pi 和0.302pi 两根谱线相距很近,谱线0.45pi 的幅度很小,请选择合适的序列长度N 和窗函数,用DFT 分析其频谱,要求得到清楚的三根谱线。
(2)DTMF 信号频谱分析用计算机声卡采用一段通信系统中电话双音多频(DTMF )拨号数字0~9的数据,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分析这10个号码DTMF 拨号时的频谱。
2、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应该掌握:(a)用傅立叶变换进行信号分析时基本参数的选择。
(b)经过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DTFT )和有限长度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后信号频谱上的区别,前者DTFT 时间域是离散信号,频率域还是连续的,而DFT 在两个域中都是离散的。
(c)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经典的快速算法(基2时间抽选法),体会快速算法的效率。
CDMA2000_RAKE接收机的Matlab仿真

摘要近年来,CDMA已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CDMA2000是北美基于IS-95系统发展而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前向信道结构上采用直接序列扩频和多载波两种方式来达到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目的。
CDMA2000标准中,详细规定了发射技术的具体建议,但接收部分涉及的不多。
本文建立了多信道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数字中频在CDMA2000多载波接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方案,并给出了系统各个单元的设计和性能参数,最后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CDMA2000;接收机;扩频通信;Simulink RAKE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based upon the Windows flatform, simulates the R-TCH of the CDMA2000 mobile communicationsystems using “Simulink” in “Matlab”.Mainly simulates “the CDMA2000 mobile station transmitter” in a timed-stream mode,andanalyses the main treatment processing flow of signals in the “CDMA2000 mobile station transmitter”, including source encoder,channel encoder, data modulation and base-band filtering process.KeyW ords:CDMA2000; R-TCH; Spectrum-Spreading Communication; Simulin k1.引言CDMA目前已成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首选技术(以WCDMA和CDMA2000为代表),国内外都在研究如何高质量地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基于MATLAB的CDMA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CDMA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仿真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CDMA技术原理,在应用IS-95标准的链路基础之上,完成CDMA 信号发生器的总体设计和主要模块的设计,最后通过MATLAB软件模拟仿真了CDMA信号发生器工作流程,并对CDMA信号进行了波形仿真。
关键词:CDMA;MATLAB;信号发生器;仿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随时随刻进行信息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移动通信技术综合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传输方式,使人们能够在自由活动中与其他移动终端进行通信,从而有效节约了资源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一、CDMA技术原理概述(一)码分多址技术在CDMA通信系统中,对用户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应用到的信号进行区别不能够完全依靠频率和时隙的不同,而是应该依靠不同的编码序列进行区分(信号的波形)。
CDMA信号从频域和石宇的角度来说是相互重叠的,接收器相关器能够在多个CDMA信号区别出使用预定编码类型的信号,对于其他使用不同编码类型的信号来说,由于与接收机的编码类型不同,所以不能够进行解调,这些信号的存在通常被称为多址干扰[1]。
(二)扩频通信技术扩频是一种传输方式,指的是传输数据信息的信号带宽大于数据信息本身的带宽,频带的扩展与所传输的信息码无关,而是由与数据信息相互独立的扩频码来实现的,在接收端用同步接收来实现解扩频和数据恢复。
通常情况下,一个信息传输速率为9.6kbps的二进制比特流在由扩频通信进行传输时带宽可以达到1.2288MH。
(三)CDMA通信原理在发送端将等待传输的语音数据经过A/D转换成为二进制数据信息,再由高速率的伪随机扩频序列进行调制,将数据信息的频带扩展到较宽的频带,由此,在信道传输中的语音信号的带宽就会大于原始信号的带宽。
由于本地产生的伪码与扩频信号的伪码相同,所以能够将原始的窄带信号还原,从而通过窄带滤波之后恢复语音数据,之后在经过D/A转换将原始语音恢复。
CDMA2000仿真实操步骤

BSC的配置一、机架、机框的增加:1.桌面双击仿真软件“ZXC10VBOX1.1”进入仿真软件界面----选择“实验仿真教学软件”----单击进入机房2-1----单击“虚拟后台”----虚拟桌面双击“ZXC10BSSB服务端”当显示已启动状态时-----双击“ZXC10BSSB客户端”—单击“确定”进入客户端系统。
2.选择“视图”工具栏,单击“配置管理”选项,进入配置界面3.右键—增加BSS—空白处填0—确定----右键BSSB[0][0]—增加BSC—空白处填0—确定----右键选中“物理配置”—选择增加机架----确定。
4.双击“机架”—右键—在四个框中分别增加机框,分别为:一级IP 交换框、控制框、资源框、GCM框。
5.业务框配置一级交换框:单板配置:A:15-16槽位,右键—增加单板—选中UIMC2—确定B:在7—8槽位,增加PSN单板;C:1—2槽位,增加GLI;控制框:(1):单板配置:A:9-10槽位,右键—增加单板—选中UIMC2—确定(其他单板增加步骤一致)。
B:在1—4和11—12槽位,增加MP单板,型号选择“85XX”;把2槽位的MP单板删除再加上(目的是取消主备关系)C:13—14槽位,增加CLKG;D:15—16槽位,增加CHUB;(2):MP模块配置A:选择1槽位的MP,右键—配置模块类型—双击CPU1—选择SPCF —关闭;双击CPU2—选择DOCMP—关闭;B:选择2槽位的MP,右键—配置模块类型—双击CPU1—选择RMP —关闭;双击CPU2—选择1XCMP—关闭;C :选择3槽位的MP,右键—配置模块类型—双击CPU1—选择DSMP —关闭;资源框:单板配置:A:9-10槽位,右键—增加单板—选中UIMU2—确定B:在1槽位,增加DTB单板;C:7-8槽位,增加ABPM2;D:5槽位,增加IPCF2;E:11-12槽位,增加UPCF2;F:13槽位,增加DOSDU(85XX);插曲:1、配置无线参数:菜单栏中,选择并双击“无线参数”—弹出对话框—A:点“+”(或选中空白的格—右键—增加)—增加频点:“载频频率指配”选160(语音);0B:点“+”(或选中空白的格—右键—增加)—增加频点:“载频频率指配”选37(DO);2:1X参数配置:无线参数的下拉菜单—双击“1X参数”—弹出对话框—设置下面参数:BSID=0、MARKET ID=0、交换机序号=0,MCC=460、MNC=03、ISMI=09、—保存;资源框单板配置(二) G: 14槽位,增加1XSDU2;H:15槽位,增加SPB;I:16槽位,增加VTCD;注:GCM框系统自动配置,故不用人为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邮电大学基于MATLAB的CDMA2000前向业务信道仿真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20092111xx班姓名:姓名姓名姓名学号:学号学号学号班内序号:num num num基于MATLAB的CDMA2000前向业务信道仿真一、实验目的1.了解移动通信发展历史2.掌握CDMA系统的技术:(1)信道编码、交织、加扰、扩频、调制(2)关键技术:RAKE接收机(3)信道结构:导频、业务(4)长码、短码和Walsh码在CDMA系统中的作用3.了解CDMA 1X的技术特点Walsh码、Turbo码二、相关知识简介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2. 多址技术频分多址:频分,有时也称之为信道化,就是把整个可分配的频谱划分成许多单个无线电信道(发射和接收载频对),每个信道可以传输一路话音或控制信息。
在系统的控制下,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接入这些信道中的任何一个。
模拟蜂窝系统是FDMA结构的一个典型例子,数字蜂窝系统中也同样可以采用FDMA,只是不会采用纯频分的方式,比如GSM和CDMA系统就采用了FDMA。
时分多址是在一个带宽的无线载波上,按时间(或称为时隙)划分为若干时分信道,每一用户占用一个时隙,只在这一指定的时隙内收(或发)信号,故称为时分多址。
此多址方式在数字蜂窝系统中采用,GSM系统也采用了此种方式。
TDMA是一种较复杂的结构,最简单的情况是单路载频被划分成许多不同的时隙,每个时隙传输一路猝发式信息。
TDMA中关键部分为用户部分,每一个用户分配给一个时隙(在呼叫开始时分配),用户与基站之间进行同步通信,并对时隙进行计数。
当自己的时隙到来时,移动台就启动接收和解调电路,对基站发来的猝发式信息进行解码。
同样,当用户要发送信息时,首先将信息进行缓存,等到自己时隙的到来。
在时隙开始后,再将信息以加倍的速率发射出去,然后又开始积累下一次猝发式传输。
TDMA的一个变形是在一个单频信道上进行发射和接收,称之为时分双工(TDD)。
其最简单的结构就是利用两个时隙,一个发一个收。
当移动台发射时基站接收,基站发射时移动台接收,交替进行。
TDD具有TDMA结构的许多优点:猝发式传输、不需要天线的收发共用装置等等。
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单一载频上实现发射和接收,而不需要上行和下行两个载频,不需要频率切换,因而可以降低成本。
TDD的主要缺点是满足不了大规模系统的容量要求。
码分多址是一种利用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同的码序列实现的多址方式。
它不像FDMA、TDMA那样把用户的信息从频率和时间上进行分离,它可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信息,也就是说,允许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
其关键是信息在传输以前要进行特殊的编码,编码后的信息混合后不会丢失原来的信息。
有多少个互为正交的码序列,就可以有多少个用户同时在一个载波上通拧。
每个发射机都有自己唯一的代码(伪随机码),同时接收机也知道要接收的代码,用这个代码作为信号的滤波器,接收机就能从所有其他信号的背景中恢复成原来的信息码(这个过程称为解扩)。
码分多址包含两个基本的技术,一个是多址技术,一个是扩谱技术。
多址技术可以通过扩频来实现,使不同用户的信息分离开来并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上传送。
而扩谱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噪音干扰。
3.CDMA简介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又称码分多址,是在无线通讯上使用的技术,CDMA允许所有使用者同时使用全部频带(1.2288Mhz),且把其他使用者发出讯号视为杂讯,完全不必考虑到讯号碰撞 (collision) 问题。
CDMA中所提供语音编码技术,通话品质比目前GSM好,且可把用户对话时周围环境噪音降低,使通话更清晰。
就安全性能而言,CDMA不但有良好的认证体制,更因其传输特性,用码来区分用户,防止被人盗听的能力大大增强。
Wideband CDMA(WCDMA)宽带码分多址传输技术,为IMT-2000的重要基础技术,将是第三代数字无线通信系统标准之一。
4.CDMA发展历程5.CDMA2000的发展CDMA2000是TIA标准组织用于指代第三代CDMA的名称。
适用于3G CDMA的TIA 规范称为IS-2000,该技术本身被称为CDMA2000。
CDMA2000的第一阶段也称为 1x,其使拥有现有 IS-95 系统的通信公司能将其整体系统容量增加一倍,并可将数据速率增加到高达 614kbps。
比 1x 更高的 CDMA2000 技术进展包括1xEV (高速数据速率),即为CDMA2000 1×EV,是一种3G移动通信标准,分两个阶段:CDMA2000 1×EV-DO(Data Only),采用话音分离的信道传输数据,和CDMA2000 1×EV-DV(Data and Voice),即数据信道与话音信道合一。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 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
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
三、实验原理1.CDMA2000前向业务信道2.CRC校验模块A.CRC编码模块原理实验中使用的系统循环码生成多项式为:先将信元多项式左移8位,使用生成多项式除以信元多项式所得余数即为CRC 校验位,然后将信元多项式与校验位相合并产生系统循环码。
函数如下:%msg为信号function [encode]= CrcEncode( msg )% 8bit CRC 生成多项式generator = [1 1 0 0 1 1 0 1 1];% x^kc = [1 0 0 0 0 0 0 0 0];% 对序列乘以x^8,表示左移8个0multip = conv(c,msg);% 对多项式的除,就等于做反卷积[divid,remainder]=deconv(multip,generator);% 对除法的余数做模二运算remainder=mod(remainder(end-7:end),2);% 在原序列后面加上CRC码encode=[msg,remainder];主函数调用即可,代码如下:encoded(nu,:) = CrcEncode(source(nu,:));B.CRC检错原理:如果接受到的码多项式可以被生成多项式所整除,则没有出现误码,如果不能,则没有出现误码。
函数如下:% 输入code为要进行解码的码源% 返回值sign是指示是否出现错误1为有错,0为无错function [sign] =CrcDecode(code)generator = [1 1 0 0 1 1 0 1 1]; % 8bit CRC 生成多项式[divid, remainder]=deconv(code,generator); % 对多项式的除,就等于做反卷积remainder=mod(remainder(end-7:end),2); % 对除法的余数做模二运算ifisequal(remainder,[0 0 0 0 0 0 0 0]);sign=0;% 如果正确,指示0elsesign=1;%如果错误,指示1end主函数调用即可,代码如下:err_blk_CRC= err_blk_CRC+CrcDecode(decision1);3.卷积编码模块A.编码编码器性质:(2,1,9) 输出位数:2 输入位数:1 约束长度为:9编码器结构(编码器生成多项式):[561,753](八进制),即反馈位置为:[101110001,111101011]使用poly2trellis得到编码器结构;相关代码如下:%卷积吗生成多项式conv_poly = [561,753];%(2,1,9)约束长度是9conv_constraints_length = 9;%产生编码和译码所需的格图trellis = poly2trellis(conv_constraints_length,conv_poly);使用convenc函数进行卷积编码相关代码如下:%卷积编码form_code = convenc([encoded(nu,:),tail],trellis);B.解卷积使用维特比译码的方法进行解卷积。
直接调用vitdec函数,其输入信号为经过解调,解扩频,解交织,解重复后的接收信号。
译码后输出为96bit数据,去掉8位尾码,剩余80位数据+8位校验码。
然后使用CRC检错模块对其进行检错。
相关代码如下:%维特比译码decision1 = vitdec( deinterleaved1, trellis, tb_len, 'term', 'unquant');4.重复模块%将数据进行一次重复;code = [form_code,form_code];%解重复,将码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deinterleaved1 = deinterleaved( 1 : ( Num_coded_bits / 2));5.块交织模块交织器参数:由于输入数据位384bit所以查表可得对应交织器的M,J值都为6按照规定交织顺序为:BRO表示二进制的倒序。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对i/J向下取整,然后转换为二进制数,然后将其变成其倒序(100——011),然后与相加,其中m=6;函数如下:function location = matintr( i)%交织器M J 都为6temp = dec2bin( floor( ( i - 1) / 6),6);%按照交织函数,倒序二进制数location=64 * ( mod( ( i - 1), 6)) + bin2dec( temp( end : -1 : 1)) + 1;解交织:采用逆向的方法求得每一位原本对应的位置,将顺序进行替换。
相关代码如下:%解交织fori = 1 : Num_coded_bitsdeinterleaved(i) = combined_real(nu,matintr( i));end6.加扰模块在CDMA系统中,用户信息的加密是通过将用户信息加扰实现的,而这里所用的扰码就是M-序列。
图中所示是一个M-序列产生器。
它由移位寄存器序列和掩码组成。
输出的序列的周期是2N-1(N为移位寄存器的个数)。
即:在输出2N-1个信息后,移位寄存器序列恢复到初态。
在CDMA系统中,用到两种M-序列,一种是长码,周期为242-1,另一种是短码,周期为215-1。
加扰用的是长码。
而后面的调制用的是短码。
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掩码,移位寄存器序列的输出的M-序列就不同,我们称为相位不同。
实际上,CDMA系统中就是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掩码,从而使各个用户得到不同的M-序列(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