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修订原则及编制要求

合集下载

330~750千伏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v3.3

330~750千伏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v3.3

ICS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XXX-2009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Design Rule for 330kV ~750kVSmart Substation(20090924)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1)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2)4 总则 (5)5 电气开关部分 (5)5.1 智能开关设备 (5)5.2 互感器 (8)5.3 设备在线监测 (10)6二次部分 (11)6.1 一般规定 (11)6.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11)6.3 其他二次系统 (18)6.4二次设备组屏 (18)6.5 二次设备布置 (20)6.6 光/电缆选择和敷设 (20)6.7 防雷、接地和抗干扰 (20)7 变电站布置 (20)8 辅助系统 (20)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22)附录B 规范性附录 (23)条文说明 (24)前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应充分体现智能电网的的特征,执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按照“试点先行、总结完善、稳步推进”的工作步骤,避免技术导向多样化,防止无序建设、重复研究和资源投入浪费。

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编制完成了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设计技术规定”)。

设计技术规定充分吸收了前期数字化变电站试点建设的先进经验,通过反复总结和提炼,择优传承了部分通过实践验证、相对完善的技术方案,围绕“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发展智能高级应用,以实现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与自诊断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与设备利用率、改善供电质量与可靠性。

鉴于目前智能变电站仍处于发展阶段,许多技术和方案尚待实践的检验,故技术规定应以指导为目的,并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与成熟,逐步修订和完善。

1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办法

1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推广应用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建立管理常态机制,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技术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管理,主要包括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研究制定,成果发布,应用实施,评价考核和滚动修订等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建设管理的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含新建变电站同期配套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的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管理工作,其他工程参照执行。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国网基建部管理职责(一)制定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组织开展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的需求规划、研究制定、发布应用工作;(三)指导和评价省公司级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和公司直属建设公司,以下同)的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管理工作,协调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五条国网物资部负责在工程物资采购环节全面应用通用设备,并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对未能履约的设备供应商进行管理。

第六条国网交流部、直流部负责所管辖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的应用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网发展部、运检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在工程可研规划、运维检修等环节全面应用通用设计、通用设备。

第八条省公司级单位基建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一)执行公司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管理相关制度及规定,负责管辖范围内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管理工作;(二)指导地市供电企业通用设计、通用设备管理工作;(三)组织开展所管辖输变电工程设计策划,落实应用要求,提出需沟通汇报的技术问题;(四)组织所管辖输变电工程设备招标技术规范书编制,审查技术要求,核查通用设备应用情况。

第九条各级物资部门负责在所管辖输变电工程物资采购、监造等环节全面应用通用设备,在采购合同中明确通用设备应用要求,并体现于违约责任相关条款;组织监造单位按照合同进行监造,落实通用设备应用要求。

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贵州院

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贵州院

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2017年8月23日桂林3一汇报提纲标准介绍3二编制原则3三规范主要内容3四典型组网方案3五小结一、标准介绍1、为落实《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管理指导意见》(系统[2016]32号),根据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管理行动计划的要求,南网总调编制了《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IEC61850工程通用应用模型(试行)》等十项技术标准,于2017年2月17日颁布执行,见“调继[2017]3号”文。

2、本次“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主要介绍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用设计规范(试行)》的技术原则、配置和功能要求。

3、站址选择和总布置,电气一次,土建,给排水,消防,节能和环保等技术原则与GB/T 51071《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GB/T 51072《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DL/T 5510《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及南网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一、标准介绍4、南网总调于2017年8月15日左右发布了“关于征求《智能变电站IEC61850继电保护工程应用模型》等十七项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的函”(调继函[2017]8号),其中含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用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正式稿内容可能会有调整,最终以颁布的正式稿为准。

一、标准介绍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用设计规范(试行)》3一汇报提纲标准介绍3二编制原则3三规范主要内容3四典型组网方案3五小结二、编制原则1、本规范编制原则主要依据《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管理指导意见》(系统[2016]32号)、《南方电网电力二次装备技术导则》(Q/CSG1203005-2015)。

2、本规范内容是在现行标准、规范基础上对南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相关规定,重点针对变电站二次系统智能化部分的设计内容。

与常规站相同的技术要求,不编写详细条文,直接引用现行相关规程的规定。

3、本规范具体内容有选择地吸收现有智能变电站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中相关内容。

国网智能站通用设计主要技术原则介绍

国网智能站通用设计主要技术原则介绍

主要设计原则
(4) 站控层设备配置方案 ➢ 除常规配置的主机及远动工作站外,配置1套状态监测及智能 辅助控制系统后台主机;保护子站整合于主机工作站中。(目前 站控层设计方案按照一体化监控系统方案配置)
(5)过程层组网(星型网,单网,双网) (6)组柜方案 间隔层设备按串或按间隔统筹组柜。(部分方案存在双套保 护共组一面柜情况。如何取得空间与运行安全之间的最佳平衡?)
(2011年版)
智能电网设计相关标准
设备类标准: 1、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Q/GDW 678-2011 2、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Q/GDW 679-2011 3、《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Q/GDW424-2010 4、《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Q/GDW425-2010 5、《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Q/GDW426-2010 6、《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Q/GDW427-2010 7、《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Q/GDW428-2010 8、《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 Q/GDW429-2010 9、《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 Q/GDW430-2010 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2012年版)
主要设计原则
(2) 保护跳闸方案 ➢ 采用直采直跳;
(3) 保护、测控方案 ➢ 500kV断路器宜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可采用保护、测 控独立配置方案;(目前设计方案一般采用独立保护装置) ➢ 220kV宜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 (目前设计方案一般采 用独立保护装置) ➢ 110kV及以下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无双测控问题, 但需考虑合理的硬件构架减少相互原则类标准: 1、《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383-2009 2、《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3-2009 3、《330-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Q/GDW394-2009 4、《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Q/GDW Z410-2010 5、《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Z414-2010 6、《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 441-2010 7、《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534-2010 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

国家电网公司:《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9部分:330~75.

国家电网公司:《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9部分:330~75.

ICS 29.240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166.9—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九部分:330kV~750kV变电站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preliminary design for transmission anddistribution projects of STATE GRIDPart9: 330kV~750kV Substation2010-××-××发布201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166.9 — 2010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总的部分 (25 电力系统 (66 电气部分 (87 二次系统 (118 土建部分 (179 水工及暖通部分 (2210 消防部分 (251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节能减排 (2612 劳动安全卫生 (2613 施工条件及大件设备运输方案 (2614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2615 专题报告 (2716 附属工程 (2717 概算部分 (2818 附件 (29本规定用词说明 (30修订说明 (31IQ/GDW166.9 — 2010前言为贯彻落实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变电站》(Q/GDW 166.2-2007进行修订,形成以下系列标准:Q/GDW 166.2-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二部分:110(66kV变电站Q/GDW 166.8-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八部分:220kV变电站Q/GDW 166.9-2010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九部分:330~750kV变电站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三个目录”(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三通一标”应用率,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标准化水平。

330kV变电站设计

330kV变电站设计

目录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主变压器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变压器选择的一般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变压器型式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变压器相数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绕组数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绕组连接方式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变调压方式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容量比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变压器冷却方式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网智能站通用设计主要技术原则介绍

国网智能站通用设计主要技术原则介绍
陕西院:750kV、 330kV; 浙江院:500kV; 江苏、河南院:220kV; 福建、上海院:110kV、 66kV; 山东院:补充了220kV A2-6方案。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成果形式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 变电站部分(2011版)》主要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纸质):总论、对应110(66)-750kV 6个不 同电压等级变电站设计技术导则。主要说明典设的使用方 法和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智能化方案设计原则。 第二部分(光盘):对应110(66)-750kV 6个电压等级 84个方案的技术方案部分。内容包括方案说明(本方案二 次系统配置情况及技术经济指标)及与智能化相关的各专 业增补/修改图纸。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主要设计原则
(1)一次设备智能化 采用“一次设备本体+传感器+智能组件”方案; 互感器可采用电子式互感器、也可采用常规互感器;推 荐常规互感器。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主要设计原则
(2) 保护跳闸方案
采用直采直跳;
(3) 保护、测控方案
动力区
绑扎条(阻燃) 绑扎条(阻燃)
混凝土基础(示意)
地址:南京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58号-3
3.2 系统继电保护
(1) 主要设计原则 继电保护装置除检修压板外其余均采用软压板。 保护装置、智能终端等智能电子设备间的相互启动、相互闭锁、位置状态等 交换信息可通过GOOSE网络传输。 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型式,两个断路器的电流合并单元分别接入保护装置,电 压合并单元单独接入保护装置。 TV并列、双母线电压切换功能由合并单元实现。 采用纵联保护原理的保护装置的硬件配置及软件算法应支持一端为数字采样、 另一端为模拟采样或两端均为数字采样的配置形式。 取消母线保护柜上模拟面板,通过装置液晶面板进行查看与操作。

科信〔2010〕19号(关于转发国家电网公司《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等25项技术标准的通知)

科信〔2010〕19号(关于转发国家电网公司《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等25项技术标准的通知)

科信〔2010〕19号关于转发国家电网公司《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等25项技术标准的通知本部各部门,公司各单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等标准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229号)、《关于印发<电网安全稳定自动装置技术规范>等三项标准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260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质量标准>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341号)、《关于印发<农村电网无功优化补偿技术导则>等标准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342号)、《关于印发<电网地调水调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343号)、《关于印发<国家电—1—网公司供电企业信息网络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344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造价分析内容深度规定>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354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安全设施标准>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362号)、《关于印发<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等八项标准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369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安全稳定计算技术规范>等三项标准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381号)、《关于印发<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测试技术规范>等标准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0〕390号)文件精神,下列标准:1.Q/GDW393-2009《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2.Q/GDW394-2009《330~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3.Q/GDW402-2009《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信息网络规划设计规范》4.Q/GDW403-2009《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质量标准》5.Q/GDW404-2010《国家电网安全稳定计算技术规范》6.Q/GDW405-2010《水库调度工作规范》7.Q/GDW411-2010《继电保护试验装置校准规范》—2—8.Q/GDW416-2010《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测试技术规范》9.Q/GDW417-2010《新建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投运导则》10.Q/GDW421-2010《电网安全稳定自动装置技术规范》11.Q/GDW422-2010《国家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技术规范》12.Q/GDW424-2010《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13.Q/GDW425-2010《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14.Q/GDW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15.Q/GDW427-2010《智能变电站测控单元技术规范》16.Q/GDW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17.Q/GDW429-2010《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18.Q/GDW430-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19.Q/GDW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20.Q/GDW432-2010《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范》21.Q/GDW433-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造价分析内容深度规定》22.Q/GDW434.1-2010《国家电网公司安全设施标准第一部分:变电》、Q/GDW434.2-2010《国家电网公司安全设施标准第二部分:电力线路》23.Q/GDW435-2010《农村电网无功优化补偿技术导则》—3—24.Q/GDW436-2010《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技术规范》25.Q/GDW437-2010《电网地调水调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被批准为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并予以印发,现将有关文件及上述标准全文转发,请认真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修订原则及编制要求一、总体说明1.本次通用设计修编按照“国网基建部关于委托开展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二次系统设计修订的通知”开展工作。

2.根据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要求,“330kV~750kV 智能变电站采用常规互感器时, 站内33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保护、测控等各功能二次设各由数字量采用调整为模拟量电缆采样” 。

分别制定了330kV、500kV及750kV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的修订原则。

3.本修订原则仅列出与本次采样调整相关的主要变化内容,其他未涉及的部分,如站控层、过程层设备配置,间隔层设备技术要求、组网及网络设备配置、直流及UPS电源、装置集成、组柜及布置优化等,设计应结合现行的标准、规范及文件要求,认真核实并修改。

应重点核实但不限于如下文件:有关调自, 2013? 185 号《国调中心关于印发变电站二次系统和设备有关技术研讨会纪要的通知》办基建,2013? 3 号《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关于印发智能变电站110kV 保护测控装置集成和110kV 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装置集成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家电网科, 2014? 108 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发布电网运行有关技术标准差异协调统一条款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 2014? 1131 号《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明确输变电工程“两型三新一化” 建设技术要求的通知》QGDW1161-2014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QGDW1175-2013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4.本次330kV、500kV 及750kV 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方案的修编将完全替代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通用设计110(66)~750kV 变电站智能变电站部分(2011 年版)中的相应电压等级内容。

5.本次编制内容包括总论中各电压等级部分(技术方案组合表及技术导则)及方案部分,其中总论中各电压等级部分由相应电压等级牵头设计院负责,其他设计院配合,方案部分由各方案承担设计院完成。

各部分分工及要求详见附件。

二、750kV 智能变电站修订原则(一)采样跳闸方式1.750kV 、330kV 电压等级及主变压器各侧,保护、故障录波、测控、PMU 、测距(如有)、电能计量等各功能二次设备统一采用模拟量采样。

2.22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保护、故障录波、测控、PMU(如有)、测距(如有)、电能计量等各功能二次设备统一仍经合并单元采样,同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3.各功能二次设备开关量输入、输出均采用GOOSE 方式,仍采用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二)CT二次参数1.3/2 接线的750kV 、330kV 电压等级(1 )瓷柱式电流互感器边CT:TPY/TPY/TPY/TPY/5P/5P/0.2/0.2S ;中CT:TPY/TPY/TPY/TPY/5P/0.2/0.2/0.2S/0.2S ,串内中间断路器2 套断路器保护共用一组电流互感器5P级二次绕组;(2)GIS、HGIS 和罐式断路器边CT:TPY/TPY/5P/0.2- 断口-0.2S/5P/TPY/TPY ;中CT :TPY/TPY/5P/0.2/0.2S - 断口-0.2S/0.2/5P/TPY/TPY ,串内中间断路器2 套断路器保护分别使用电流互感器不同的5P 级二次绕组。

2.双母线双分段接线的330 kV (GIS)出线及主进CT:TPY/TPY/0.2- 断口-0.2S/5P/5P母联CT:5P/5P/5P/0.2-断口-/5P/5P/5P分段CT:5P/5P/5P/0.2-断口-/5P/5P/5P3.双母线双分段接线的220kV (瓷柱式)主进CT:TPY/TPY/5P/5P/0.2S/0.2S出线/母联/分段CT:5P/5P/0.2S/0.2S,同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4.主变套管高压侧CT:5P/5P中压侧CT:5P/5P低压侧CT:TPY/TPY/5P/0.2 公共绕组CT :TPY/TPY/5P/0.25.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额定容量。

(三)二次设备配置1.3/2 接线的750kV 、330kV 电压等级断路器保护双套配置;双母线双分段接线的330kV 母联、分段保护双重化配置。

2.750kV 、330kV 电压等级故障录波单套配置,可串接在保护后面;主变故障录波单套配置,不宜与主变差动保护共用次级,接入套管电流互感器;22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故障录波配置仍采用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3.对于330kV 双母线双分段接线,母线增加PT 并列装置及电压转接柜,每个进出线间隔增加2 套电压切换装置。

4.750kV 、330kV 电压等级取消合并单元。

(四)组柜与布置1.3/2接线的750kV 及330kV 每回线路2套保护、1套测控(若配置)组1面柜;每台断路器2套保护、1套测控组1 面柜。

电度表宜按电压等级集中组柜,也可分散布置于间隔设备柜。

2.双母线双分段接线的330kV 每回线路组2 面柜,其中:线路保护1、线路测控、电压切换装置1、过程层交换机1 组1 面柜;线路保护2 、电压切换装置2、电度表、过程层交换机2组1面柜;双母线双分段接线的330kV 母联/ 分段的保护1、保护2、测控、2 台过程层交换机组1 面柜。

3.双母线双分段接线的220kV 每回线路/母联/分段的保护1、保护2 、测控、2 台过程层交换机组1 面柜。

线路电度表宜分散布置于间隔设备柜,也可按电压等级集中组柜。

4.其余设备组柜及屏柜布置原则仍采用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五)组网方式1.站控层和间隔层组网方式仍采用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2.750kV 及330kV 电压等级过程层取消独立组建的SV 网络,其余组网方案采用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六)其它双重化保护的SV、GOOSE、对时回路应采用相互独立的光缆。

起点、终点为同一对象的多根光缆宜整合。

三、500kV 智能变电站修订原则(一)采样跳闸方式1.500kV 电压等级及主变压器各侧,保护、故障录波、测控、PMU 、测距(如有)、电能计量等各功能二次设备统一采用模拟量采样。

2.22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保护、故障录波、测控、PMU(如有)、测距(如有)、电能计量等各功能二次设备统一仍经合并单元采样,同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3.各功能二次设备开关量输入、输出均采用GOOSE 方式,仍采用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二)CT二次参数1.3/2 接线的500kV 电压等级(1)瓷柱式电流互感器边CT:TPY/TPY/TPY/TPY/5P/5P/0.2/0.2S ;中CT:TPY/TPY/TPY/TPY/5P/0.2/0.2/0.2S/0.2S ,串内中间断路器2 套断路器保护共用一组电流互感器5P级二次绕组;(2)GIS、HGIS 和罐式断路器边CT:TPY/TPY/5P/0.2- 断口-0.2S/5P/TPY/TPY ;中CT :TPY/TPY/5P/0.2/0.2S - 断口-0.2S/0.2/5P/TPY/TPY ,串内中间断路器2 套断路器保护分别使用电流互感器不同的5P 级二次绕组。

2. 双母线(双/单分段)接线的220kV 电压等级(1)瓷柱式电流互感器主进CT:TPY/TPY/5P/5P/0.2S/0.2S出线/母联/分段CT:5P/5P/0.2S/0.2S,同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2)GIS、HGIS 和罐式断路器主进CT:TPY/TPY/0.2S- 断口-0.2S/ 5P/5P出线/母联/分段CT:5P/5P/0.2S/0.2S,同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3.主变套管高压侧CT:5P/5P中压侧CT:5P/5P低压侧CT:TPY/TPY/5P/0.2公共绕组CT:TPY/TPY/5P/0.24.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额定(三)二次设备配置1.3/2接线的500kV 电压等级断路器保护双套配置。

双母线双/单分段接线的220kV 母联/分段保护双重化配置。

2.500kV 电压等级故障录波单套配置,可串接在保护后面;主变故障录波单套配置,不宜与主变差动保护共用次级,接入套管电流互感器;22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故障录波配置仍采用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3. 500kV 电压等级取消合并单元。

(四)组柜与布置1.3/2接线的500kV 每回线路2套保护、1套测控(若配置)组1 面柜;每台断路器2套保护、1 套测控组1面柜。

电度表宜分散布置于间隔设备柜,也可按电压等级集中组柜。

2.双母线双/单分段接线的220kV 每回线路/母联/分段的保护1、保护2、测控、2台过程层交换机组1面柜。

线路电度表宜分散布置于间隔设备柜,也可按电压等级集中组柜。

3.其余设备组柜及屏柜布置原则仍采用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五)组网方式1.站控层和间隔层组网方式仍采用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2.500kV 电压等级过程层取消独立组建的SV 网络,其余组网方案采用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六)其它双重化保护的SV 以及GOOSE、对时回路应采用相互独立的光缆。

起点、终点为同一对象的多根光缆宜整合。

四、330kV 智能变电站修订原则(一)采样跳闸方式1.330kV 电压等级及主变压器各侧,保护、故障录波、测控、PMU 、测距(如有)、电能计量等各功能二次设备统一采用模拟量采样。

2.11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保护、故障录波、测控、电能计量等各功能二次设备仍经合并单元采样,同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3.各功能二次设备开关量输入、输出均采用GOOSE 方式,仍采用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二)CT二次参数1.3/2 接线的330kV 电压等级(1)瓷柱式电流互感器边CT:TPY/TPY/TPY/TPY/5P/5P/0.2/0.2S ;中CT:TPY/TPY/TPY/TPY/5P/0.2/0.2/0.2S/0.2S ,串内中间断路器2 套断路器保护共用一组电流互感器5P级二次绕组。

(2)GIS、HGIS 和罐式断路器边CT:TPY/TPY/5P/0.2- 断口-0.2S/5P/TPY/TPY ;中CT :TPY/TPY/5P/0.2/0.2S - 断口-0.2S/0.2/5P/TPY/TPY ,串内中间断路器 2 套断路器保护分别使用电流互感器不同的5P 级二次绕组。

2.双母线双分段接线的330kV (GIS)出线及主进CT:TPY/TPY/0.2- 断口-0.2S/5P/5P母联CT:5P/5P/5P/0.2-断口-/5P/5P/5P分段CT:5P/5P/5P/0.2-断口-/5P/5P/5P3.对于双母线双分段接线的110kV主进CT:TPY/TPY/5P/5P/0.2S/0.2S出线/母联/分段CT:5P/0.2S,同智能变电站现行技术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