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新疆草原自然保护区调研报告

1 概 述
中 国是 世界第 二 大草原 大 国 ,0亿 亩草 原 遍 布 6 全 国各 省 、 、 市 自治 区 , 于 自然 环 境 和人 文 社 会 环 由
2 建 立 草 原 自然 保 护 区 的意 义
2 1 草原 自然 保 护 区是 保 护 典 型 草原 生态 系统 和 .
野 生动植 物 资源最 基本 、 最有 效 的方法 中国草原 地跨 热带 、 亚热 带 、 暖温带 、 温带 、 原 高 寒带 等多 个气候 带 , 形成 了丰 富 的草原 生态 系统 , 孕
维护 生物多 样性 ” 开展 了专题 调 研 。调 研组 先 后 考
察 了福 海县 金塔 斯草 原 自然 保 护 区和新源 县草 原 自
然保 护 区 , 访 了两地 的农 牧 民 , 走 听取 了 自治 区畜牧
厅 、 原总 站 、 草 草原 监 理 站 以及 阿拉 泰 地 区 、 犁 州 伊 等 有关部 门的建议 和意 见 。
保护区的重大意义 , 分析 了新疆 自然保护区 的成绩与 问题 , 并就全 国草原 自然保 护区的建设 与管理 问题 提出建议 。
关 键 词 : 原 自然 保 护 区 ; 草 自然 保 护 区建 设 ; 自然保 护 区 管理 中 图分 类 号 : 17 F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44 2 1 ) 3— 0 1 0 17 —20 ( 0 1 4 00 — 5
流合 作的 重要 载体
中 国是《 物 多样 性 公 约》、 濒 危 野 生 动植 物 生 《 种 国际贸 易 公 约 》 《 地 公 约 》、 、湿 《防治 荒 漠 化 公
约》 《 、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5 等 个公约的签署国, 承
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提示: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投资环境分析,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专业编写: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建议书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申请报告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咨询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
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
草原保护 调研报告

草原保护调研报告草原保护调研报告摘要: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草原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本调研报告主要围绕草原保护的背景和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和建议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草原保护措施。
一、背景和意义:1. 草原的定义和特点;2. 草原对于维持大气环境、水源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问题和挑战:1. 物种丧失和生境破坏;2. 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3. 水资源枯竭和土地荒漠化;4. 气候变化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敏感性。
三、解决办法和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2. 完善草原保护机制和政策;3. 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和草原恢复工程;4. 重视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5. 提升公众参与和意识提高。
四、调研方法和结果:1. 调研方法: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文献研究;2. 调研结果:发现物种丧失、草原退化和水资源枯竭等问题,并涉及相关数据和案例。
五、前景展望:1. 加大政府投入和社会支持;2. 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3. 提高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
六、结论:草原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意义。
通过加强立法、完善政策、推进科技创新和加强公众参与,能够有效解决草原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词汇:草原保护 - grassland protection生态平衡 - ecological balance水源保护 - water source protection生物多样性 - biodiversity放牧 - grazing退化 - degradation科技创新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生态廊道 - ecological corridor恢复工程 - restoration project公众参与 - public participation意识提高 - awareness enhancement 立法 - legislation政策 - policy技术应用 -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4篇_调研报告_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4篇近年来,我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工作,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力度。
经过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XX年以来,我旗累计投入资金34961.7万元,治理面积1112.39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70.56万亩,农田防护林0.5万亩,林木种苗1.01万亩,人工种草0.4万亩,人工造林31.03万亩,围栏封育656.53万亩,划区轮牧271.68万亩,基本草牧场1.31万亩,飞播牧草12.5万亩,暖棚16.67万平方米,饲料机械1700台,水源工程758处,节水灌溉489处,小流域治理5.87万亩,生态移民864户4130人;XX年开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10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在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09万亩,政策涉及全旗7个苏木镇、71个嘎查、5300个牧户1.8万余人;通过围栏封育、“三区四带五个基点”建设,全旗打草场面积达到73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8%,正常年景打贮草总量超过2亿公斤;加强草牧场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围栏化草场面积达到3848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其中实施划区轮牧面积达到2802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1%,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工作已成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护成效最好的亮点工程。
坚持不懈地抓好牧区“两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着力改变传统草牧场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利用强度,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全旗放养牲畜总数由XX年的168万头只压减到146.6万头只,牛和马分别增加58%和52%,山羊和绵羊分别减少54%和15%;通过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30%—50%,其中:森林覆盖率由0.74%提高到2.67%。
青海省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相应的实施意见和方法,提高基本草原保护 和建设方面的协调性和规范性。
1.4 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进度和质量 各 项 工 作 开 展 过 程 中,将 基 本 草 原 划 定工作进度和质量摆在第一位,各个县级单 位等还需要提高工作进度和程序划定方面 重视度,加强各个环节监督检查,及时发现 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严禁有超出土地规 划要求出现。在完成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后, 选择自上而下验收方式,首先由州县自行验 收,之后由省级部门等验收。 1.5 加强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支撑 组织全省各个州县政府技术骨干和管 理人员工 500 多人,以基本草原划定、草原 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为核心,聘请相关专家 教授展开专项培训。同时还需要重视区域之 间的交流沟通,组织人员到其他省份学习先 进经验,实现对本省工作的优化和完善。通 过这些方式,对牧户信息录入情况有详细了 解,明确相应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最终使相 关人员的业务技能得到提升,更好的满足实 际工作需要。 1.6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各项任务 顺利完成 草 原 划 定 属 于 一 个 系 统 性 工 作,在 开 展初期,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或者经验,需 要多个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作,日常工作量 大,任务重,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专业设备 支撑。在保护标志的制作、技术培训、电子数 据库建立等方面需要有大量资金做成支撑。 各个州县需要提高在草原划定方面重视度, 筹措更多的资金,保证草原划定工作的顺利 有效开展。 2 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 先,基 本 草 原 划 定 工 作 进 度 不 是 十 分理想,州县等领导对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未 能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在思想方面缺乏统一 性,基本草原划定很难得到落实,最终对工 作进度有严重影响;其次,缺乏制度和法律 方面支撑,当前基本草原保护法律和相关制 度未得到重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草原资源 开发和利用随意性,无法实现对草原利用和 保护的协调统一,未能充分发挥出草原保护 投资效益;最后,当前各个地区还缺少足够 的草原监理机构执法人员,人员流动性大, 执法手段较为落后,破坏草原等违法行为无
草原林地调研报告

草原林地调研报告草原林地调研报告一、引言草原林地是指生长在草原上的森林和灌木,是草原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草原林地有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并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草原林地的分布、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为草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了位于内蒙古的额济纳旗草原林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了林地的分布情况、植被覆盖情况以及相关的环境指标。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了草原林地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三、调研结果1. 草原林地的分布额济纳旗位于中国北方的大型干旱草原上,是草原林地的重要分布区之一。
根据我们的调查,额济纳旗的草原林地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
林地面积约占额济纳旗总面积的30%左右。
2. 草原林地的植被类型额济纳旗的草原林地植被类型多样,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
其中,针叶林主要包括松树、云杉等;阔叶林主要包括橡树、柞树等;灌木主要包括刺槐、胡杨等。
这些植被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3. 草原林地的生物多样性草原林地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
我们的调研发现,在额济纳旗的草原林地中,有大量的鸟类、兽类和爬行类动物栖息。
鸟类有白腰长尾雉、斑尾雉等;兽类有红狐、野猪等;爬行类动物有蜥蜴、蟾蜍等。
这些动物和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关系,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4. 人类活动对草原林地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草原林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额济纳旗的人口较少,人类活动相对较少,但仍存在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等问题。
这些活动导致了草原林地的退化和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草原林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需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草原林地的干扰。
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草原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其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不可忽视。
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了解目前草原保护情况以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草原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我们进行了本次草原保护情况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提供有关草原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草原作为调研地点,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收集等方法,全面了解了该草原的保护现状。
三、调研结果1. 草原面积减少:经过多次空间分析,我们发现锡林郭勒草原的面积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减少,草原退化现象严重。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和非法侵占土地。
2. 物种多样性下降:草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和农业化进程,许多濒危物种和草原特有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的趋势明显。
3. 沙化土地增加:由于未经合理保护,部分草原土地出现沙化现象。
沙尘暴频发,人畜饮水困难,草原生态系统运作受到严重破坏。
4. 政策执行不力:尽管有一系列草原保护政策和措施出台,但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政府官员对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不足,执法不力,在一些地方草原乱占乱建问题突出。
四、建议和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草原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修订,提高惩罚力度,加大对非法占用和破坏草原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草原保护的执法力度,对于非法放牧、开垦和破坏行为要严厉打击。
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草原保护意识的认识,增强保护草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 促进可持续利用:加强草原畜牧业的管理和生态农业的推广,鼓励农牧民采用科学的放牧旋转制度和综合种养模式,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
五、总结本次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揭示了我国草原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草原保护,才能使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
呼和浩特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呼和浩特生态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一、我市生态建设的主要成效呼和浩特地处西北内陆、土地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全区86%的地域年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下,干旱少雨,风沙灾hai频繁发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多年来,按照分类指导,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把生态建设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建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建设山川秀美新景观的目标,实行封山禁牧,积极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生态建设,草原植被开始恢复,土地沙漠化得到遏制,林草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全区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水土流失治理使生产得到改善。
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方针,以大支流为骨干,以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65平方公里,建设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513万亩,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由5.6亿公斤提高到9.8亿公斤。
(二)生态林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采取封、飞、造结合,加大退耕还林、治沙造林和防护林建设力度,基本建成了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城乡绿化林为主的林业支撑体系。
全区造林达1583.6万亩,占林地总面积2949.7万亩的54%。
(三)草原保护与建设步入良性循环。
目前全区3665万亩草原全面禁牧,1810万亩草场实行围栏,190万亩草原实施补播改良,天然草场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的植被盖度分别增加了50%、20%、25%。
草原沙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次数减少,强度减弱。
(四)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整体逆转。
采用人工造林、划管封育、飞播造林及在沙漠边缘引水建设绿洲等措施,遏制了沙漠扩展,实现了人进沙退,成为全国唯一的沙化逆转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草原建设项目建设情况
(一)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草原建设项目
1.2013年项目
杭锦旗2013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草原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为:围栏封育建设7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1.5万亩,草种基地建设0.2万亩,青贮窖建设0.5万立方米,发放配套饲料机械10台。
项目总投资742.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14万元,地方配套228.5万元。
项目于2016年9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2017年9月通过验收。
项目资金全部到位。
2.2014年项目
杭锦旗2014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草原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为:围栏封育建设5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1万亩,草种基地建设0.2万亩,贮草棚建设0.5万平方米,发放配套饲料机械350台套。
项目总投资687.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70万元,地方配套217.5万元。
项目于2017年8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2017年9月通过验收。
项目资金全部到位。
3.2015年项目
杭锦旗2015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草原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为:围栏封育建设10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1万亩,草种基地建设0.2万亩,暖棚建设0.3万平方米,贮草棚建设0.4万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74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13万元,地方配套2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