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C分配网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合集下载

HFC网络基础知识(广电技术一目了然)

HFC网络基础知识(广电技术一目了然)
HFC网络基础知识
唐明光
2003.2
HFC网络的发展
1、有线电视网 1990年以前—同轴干线网和同轴分配网 1990年以后—光纤干线网和同轴分配网,即HFC网 2、HFC网 1990—1993年 FTF结构 1993年提出 FTF升级成“全业务”接入网 3、FTF结构的特点 广播式 大覆盖 5000户/光节点 4、HFC“全业务”接入网 交互式 小覆盖 500户/光节点
HFC网络光纤干线设计计算
唐明光
2003.2
HFC网络光纤干线设计计算计划 光节点配置 光缆实际路由 3、计算中输入技术参数: 工作光波长 光纤损耗系数 光连接器数量及插损
分光器的总插入损耗 光接收机平均接收光功率 光链路预留的损耗余量 4、计算结果输出技术参数: 光发射机输出光功率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输出光功率 分光器的分光比 光链路的技术指标验算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3)离CMTS最近和最远的CM与 CMTS之间的最大距离差为160km; (4)所有的CM通信都通过CMTS 进行; (5)基于IP协议实现通信。
HFC网络频谱安排
5—42MHz/5—65MHz 上行数据业务 50—550MHz 模拟电视(下行) 550—750MHz 下行数字电视、数据 750—1000MHz 未来双向通信业务
HFC光纤干线计算图
如何从实际路由图变换成计算图 星形干线计算图 树形干线计算图 星-树形干线计算图 环形干线计算图
HFC网络光纤干线计算公式
公式(4.1)—(4.11)
HFC网计算公式中的参数选择
工作波长:1310nm、1550nm 光纤损耗系数:1310nm 0.4dB/km 1550nm 0.25 dB/km 光纤连接器损耗:0.5 dB 光纤连接器个数:1—2 分光器总插入损耗 光链路预留余量:0.3—0.5 dB

HFC电缆分配网的规划和设计

HFC电缆分配网的规划和设计
– 在无源用户分配网中,频率高低端损耗差值可 近似认为是由电缆所造成,因此,各分配点的 均衡主要是对电缆高低端损耗差值进行均衡。
19
③尽量多采用等功率分组分配方式,不等功率分组 分配必须合理选用无源器件和电缆。
• 对于相同用户组的情况,一般都应采用等功率分 组分配方式。对于用户分配放大器带用户数不同 的几个单元楼的不等功率分组分配情况,可根据 具体情况从两个方面考虑。
• 具体设计任务举例:按照城市单体楼房的一般结 构,设计862MHz双向HFC网络楼幢放大器以后的 无源用户同轴电缆分配网标准设计、安装和施工 模板。楼内分配形式可在集中分配方式和三层一 分支分配方式中选择一种;推荐使用终接负载型 集中分支器组成的分支器组以保证用户间的相互 隔离≥44dB;单体楼房结构可在一体1户、一体2 户、一体3户和一体4户中选择一种;楼房层数定 为最高为12层。
确定分配方式。
33
楼内无源用户分配网设计步骤
• 3、确定用户同轴电缆分配网标准模板 • (1)整理设计计算结果,综合成相应的说
明文字或表格; • (2)画出用户同轴电缆分配网标准模板设
计图,图中应详细注明所在楼层,正向电 平,反向损耗,电缆长度,分支器和分配 器的实际型号、高/低端的插入损耗、输入/ 输出电平等。
•串接分支器组方式
– 分支器分别安装在不同地点,构成链形 分支器串接,电缆线损与分支器插损积 累,从各分支器的分支端连接用户终端。
22
集中分支器组
85.7/90.2dBμ V 0.4/0.8
0.4/0.8
0.4/0.8
0.4/0.8
0.4/0.8
0.4/0.8
0.4/0.8
0/0
0.4/0.8
0.8/1.6

有线电视HFC双向网络同轴分配网的设计方案

有线电视HFC双向网络同轴分配网的设计方案
行到达 C T M S时 一致 。设 计 时应避 免 因 电平 差 异 过大
( ) 有线广播电视网改造指导意见》 20 .) 6《 (03 7 ;
( ) C 数字调制信号的技术参数及要求》 7I ( E ;
( ) 数 字视频广播有线 电视分配 系统 D B— 8《 V c 的交互信道》 IU— . 1 (T TJ12附录 A 。 )
17 2 2
维普资讯
《 中国有线电视)06年第 1 期 )0 2 3
8 ) 5 ;
段 伟: 有线电视 H C双向网络匝抽分配圆 F iT ̄ —y t

不同 , 即使管理 C 的 C T 发出电平调整指令 , 图 M MS 试 使C M受控地调整输 出电平 , 也难 以使各用户 电平上
Ke r y wo ds: a ilditi ut n n t o k;u h n e ;untg i Co a srb i e r x o w pc a n l i an
同轴分 配 网设 计 是 H C网络 设 计 中 的一 个 重 要 F
的网络对回传业务 的开展将是十分 困难 的, 常常出现 的情况是初期开通少数用户时容易 , 而用户增多后开 通 信 号则非 常 困难 。 同轴 分 配 网应 是 总线 型 结 构 , 即
不 允许 将光 节点 引 出 的 同轴 电缆再 作 为干 线 , 是 一 而 条分配 线 。
2 网络设 计
部分 , 须经过认真设计才能满 足终端用户正常使用数
字双 向业 务 的需 要 。根据 H C网 络设计 标 准要 求 , F 新
区同轴分配网络均要达到广电城域 网的分配网的设计 标准, 使其不再是单一的有线电视网络 , 而是一个多媒 体通信网。下面对佛山市环湖花园小区同轴分配 网的

HFC正向电缆分配网常规设计

HFC正向电缆分配网常规设计

6、计算干线CTBT
• 取常温下输出电平L o = L i +G= 72+30=102 dBV • 单级放大器实际的 CTB1要进行电平折算和频道折算 • CTB1 = CTBR +2( L oR - L o )= 57+ 2(110 - 102 )-20lg
(q/qR ) = 57 + 16- 20lg ( 40/77 )= 73- 20lg 0.52 = 73+5.7 = 78 .7 [dB] • 2级放大器的 CTB2= CTB1 –20lg2= 78.7 - 6 = 72.7 [dB] • 在低温时,由于电缆损耗变小,造成输出电平上升
(2)正推法:以最后一级放大器输出电平为基础, 从前往后逐步减去电缆损耗、分支分配器损耗, 最后得到用户电平。
• 正推法和倒推法一般结合使用,在设计中可以相 互验证计算结果。
PPT文档演模板
HFC正向电缆分配网常规设计
双向无源用户分配网设计要点
双向无源用户分配网组成和分配误差 • 双向无源用户分配网由分组分配和分支器
PPT文档演模板
HFC正向电缆分配网常规设计
8、确定楼幢放大器
• 楼幢放大器采用HGF-750B; • 额定参数:G=30dB;NF=8dB;
CTBR=57dB;LOR=110 dBV;qR=77CH
PPT文档演模板
HFC正向电缆分配网常规设计
9、确定最远端楼放的允许指标
• CNR占比aB =1- aT =1-0.2=0.8 • CNRB = CNRD –10lg aB =49- 10lg 0.8=50dB • CTB占比aB =1- aT =1-0. 45 =0. 55 • CTBB = CTBD –20lg aB =60- 20lg 0. 55 = 60+5.2=

关于双向HFC网络的规划计算

关于双向HFC网络的规划计算

关于双向HFC网络的规划计算双向HFC网的设计更多的是从反向通道方面来进行考虑,通常以怎样实现反向通道的载波噪声功率比(CNR)和反向通道的稳定性为目的,因为CNR达标了,数字方面的误码率(BER)和调制误码率(MER)基本也能达标。

所以CNR是反向通道的一个核心指标。

在作双向HFC网络的规划时,我们常常提到一个光节点应该覆盖多少个用户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涉及范围很广。

我认为在网络规划时应以一个CMTS能覆盖多少用户的提法更贴切些,因为在整个反向通道中以保证CMTS反向端口的CNR指标最为重要那么如何规划呢?首先我们要按照投资的规模来确定分配给每个双向需求用户的下行传输速率,因为用户对下行速率的要求比上行速率的要求更高。

CMTS的上下行带宽和调制方式决定了上下行通道的传输速率,大家都知道CMTS的正向通道的带宽都是共享式的,那么应该由多少用户来分享这一速率比较合理呢?这是双向HFC网络规划的基础的依据。

对于Internet业务来说,每一个用户所得到的最小下行速率为256kBps是比较合理的,速率过高则设备投资大,速率过低则用户不满意。

下行速率设定后,我们还需对一些称为环境变量进行摸底和估算作为规划计算依据,它们有:双向业务需求率、CM在线率、在线CM同时下载率,然后还根据下行信道的调制方式、带宽来算出一个CMTS能带多少个CM(此时可根据这一数据结合上行通道的带宽和调制方式来推算出上行通道的数据速率)和CMTS能覆盖的用户数。

当CMTS覆盖的用户数确定后,我们可根据系统的CNR设计值(通常选>25db)、环境的噪声情况(侵入噪声)、光设备的CNR值和用户的分布情况来推算出一个光节点覆盖多少用户及CMTS汇聚多少个光节点最合理。

在HFC网中并不是汇聚的光节点数越多越好,因为有源器件中,光设备的噪声贡献比放大器大,所以汇聚太多的光节点其系统总的CNR反而会变坏。

但,光网比电缆网的稳定性好,电缆网本身和空接口处会感应出杂散噪声,电缆网的各种接头也因为接触不好而产生噪声。

第三章《HFC网络的基础知识》小结(陈柏年)

第三章《HFC网络的基础知识》小结(陈柏年)

第三章《HFC网络的基础知识》小结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一、HFC网络1、HFC:用光纤和射频同轴电缆的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

2、HFC的形式①光纤到服务区FTSA (Fiber to the Service Area)②光纤到馈线FTTF (Fiber to the Feeder)③光纤到桥接FTTB (Fiber to the Bridging)④光纤到路边FTTC (Fiber to the Curb)⑤光纤到楼幢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⑥光纤到最后一级放大器FTTLA(Fiber to the Last Amplifier)⑦光纤到家庭FTTH (Fiber to the Home)比较明确的表示方法:N+x,其中,N为光节点,x是光节点后串接放大器的级数。

3、HFC网频谱安排特点(1)采用副载波频分复用方式SCM,各种图像、数据和语音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同时在同轴电缆上传输。

(2)一个非对称的信道,上行很窄(我国用户共享是60MHz),下行很宽,(3)限制每个光节点覆盖的用户不允许超过500个用户。

4、国际上标准化组织对HFC接入网的建议(1)数字视频广播DVB组织的建议:HFC单向分配系统参考配置(2)数字音视频理事会DA VIC组织建议:①以MPEG-2为基础的双向HFC网参考配置②以ATM为基础的HFC网参考配置(3)多媒体电缆网络系统MCNS建议:基于IP的HFC网络配置二、光接入网1、光接入网:由一个共享同样网络侧接口且由光接入传输系统支持的一系列接入链路组成,采用基带数字光纤传输技术、传输双向交互式业务的接入传输网络。

2、接入网(OAN)功能参考配置框图3、OAN 3类接口①.业务节点接口(SNI):提供用户接入到SN的接口。

②.用户网络接口(UNI):终端设备与应用接入协议的网络终端之间的接口。

③.Q3接口:网络管理接口。

接入网的hfc名词解释

接入网的hfc名词解释

接入网的hfc名词解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接入网技术也有了更多的关注。

HFC (Hybrid Fiber Coaxial,混合光纤同轴电缆)就是一种常见的接入网技术。

本文将对HFC进行名词解释,并探讨其工作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HFC是一种将光纤和同轴电缆结合使用的传输技术。

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光纤和同轴电缆。

光纤作为主干线,负责中心局和用户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而同轴电缆则用于将信号引入用户的家庭或办公室。

这种混合的设计,使得HFC在传输速度和成本上都有了很好的平衡。

HFC的工作原理如下:中心局通过光纤将宽带信号传输到分配节点,然后使用光纤配线电缆将信号传输到各个光节点。

光节点利用光纤将信号转换为同轴电缆可以传输的电信号,然后通过同轴电缆将信号送达用户家庭或办公室。

这种设计使得HFC能够实现大范围的覆盖,并且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保持较低的损耗和干扰。

HFC技术作为一种接入网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被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

通过HFC技术,有线电视公司可以提供丰富的视频内容和高质量的图像传输。

其次,HFC也可用于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

通过HFC技术,用户可以享受到高速的网络连接,以满足各种在线娱乐、办公和通信需求。

此外,HFC 还可以用于实现电话和数据传输等应用。

尽管HFC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优缺点。

首先,HFC能够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满足用户对高带宽的需求。

其次,HFC的网络结构相对简单,不需要改造原有的电视同轴电缆网络,因此降低了部署成本。

同时,HFC 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在用户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好的服务质量。

然而,HFC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光纤主要用于主干线传输,信号在进入用户家庭或办公室之后仍然需要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因此传输速度有一定限制。

其次,HFC的带宽是共享的,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络速度可能会下降。

此外,HFC对环境的要求较高,特别是电缆的质量和铺设条件需要得到保证。

HFC网络设计要求规范(内含指标计算)

HFC网络设计要求规范(内含指标计算)

HFC 网络设计规范一、双向HFC 网络设计说明双向HFC 网络设计包括下行及上行设计,系统频段划分上行为:5 〜65MHz、下行为87 〜1000MHz 。

1.1图象等级目前国标规定系统的图象等级为五级(五级评分法),图象等级与信噪比的计算关系为:S/N=23-Q+1.1Q 2C/N=S/N+6.4S/N=C/N-6.4-Iw式中:Q —图象质量,为1、2、3、4、5。

Iw —统一加权系数,PAL—D 制式的Iw=12dB1.2系统各部分指标分配及计算系统各部分指标分配需符合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分配系数可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不能一概而论(分配系数可参考附录设计模块)。

在本设计中主要是对载噪比(C/N )、复合二次差拍比(CSO)、复合三次差拍比(CTB)三个指标进行计算,其它指标在设计时可只作简单的计算。

国标规定:系统载噪比(C/N )=43dB 系统复合二次差拍比(CSO)=54dB 系统复合三次差拍比(CTB)=54dB系统设计要求:系统载噪比(C/N )=44dB 系统复合二次差拍比(CSO)=55dB 系统复合三次差拍比(CTB)=55dB1.2.1载噪比(C/N )(C/N )分系统=43 (国标值)或44(设计值)—10lgn(C/N )分系统—分系统载噪比(C/N )分系统在整个HFC 网络系统所占比例值(dB )43(国标值)44(设计值)n—分系统在整个HFC网络系统所占比例系数1.2.2复合二次差拍比(CSO)(CSO)分系统=54 (国标值)或55 (设计值)一15lgn(CSO)分系统一分系统复合二次差拍比(CSO)分系统在整个HFC网络系统所占比例值(dB)54(国标值)55(设计值)n—分系统在整个HFC网络系统所占比例系数1.2.3复合三次差拍比(CTB)(CTB)分系统=54 (国标值)或55 (设计值)一20lgn(CTB)分系统一分系统复合三次差拍比(CTB)分系统在整个HFC网络系统所占比例值(dB)54(国标值)55(设计值)n—分系统在整个HFC网络系统所占比例系数二、双向HFC 网络系统设计依据工程方案的制定、设计,依照国家有关文件、标准和规定,主要有:1、《有线电视管理规定》 (广电部94 年12 号令)2、《30-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11318-1996 )3、《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106-99 )4、《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GY/T114-94 )5、《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50057-94 )7、《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79-85 )8、《市、县有线广播电视设计规范》(GY5063-1998) 9《、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131-1997)10、《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GY/T121-95 )11 、《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GY5212-1997 )12、《XXXXXXX 光纤电视网络建设的相关要求》13、《HFC 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GY/T180-2001 )14、《有线电视系双向放大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185-2002 )三、系统设计程序及方法3.1设计准备设计准备工作,主要指调查、分析情况,搜集有关资料、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FC分配网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汪章瑞2005年02月01日HFC双向网改造进行了几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不够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问题,又有措施不力的问题,本刊曾在2004年2月刊物上刊登汪章瑞先生的文章《HFC网络的典型结构、设计和应注意的问题》,作者将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归纳为:●反向为主,兼顾正向;●电缆接头的质量和接头制作工艺;●把好选材关。

同时,作者还提出了HFC双向网的电平描述方法和设计原则,提出在实施设计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下行信号,而要上、下行信号一并考虑,并且当二者出现矛盾时应优先考虑上行信号的要求,必要时不惜牺牲一些工程设计中的经济指标,浪费一些光站和放大器输出的电平。

本期刊登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可视为该文的续篇。

一典型分配网的设计计算方法HFC双向网改造中,有3种典型的分配网设计计算方法。

下边将逐一加以介绍。

1. 6层、9单元、每单元3户楼房分配网的设计计算方法之一6层、9单元、每单元3户的楼房共有162户,需要3个楼头放大器,每个楼放带54户作为一个基本设计单位,如图1所示。

在图1中从1~6层分支损耗分别为20、18、16、14、12、10dB的6个三分支器串接而成,简称“一大串(三)”。

从楼放输出口到1层320dB 分支器的连接电缆和各个三分支器之间连接电缆都用-7四屏蔽电缆。

其长度已在图1中标出。

而每层楼的分支器到用户盒以-5四屏蔽电缆连接,其长度为13m。

因为计算复杂,变化参数又多,用一大串长式子写出计算公式容易弄混了,我们将采用列表计算的方法。

首先,计算三分支器、电缆接头、-7四屏蔽电缆和-5四屏蔽电缆的总损耗。

本设计方案按750MHz HFC网设计,550MHz以下传送模拟电视,而550~750MHz传送数字电视。

以下将分别计算低端和高端总损耗。

a. 下行总损耗的计算下行总损耗分低端和高端两部分,低端总损耗l L按Z1频道(112.25MHz)计算,而高端总损耗lH按DS42频道(743.25MHz)计算。

lL和lH分别列于表1和表2。

表1中计算结果说明如下:注1:一层三分支器损耗为20.0dB;二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8+1.5)dB =19.5dB;三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6+ 1.8+1.5)dB=19.3dB;四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4+2.0+1.8+1.5)dB=19.3dB;五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2+2.7+2.0+ 1.8+1.5)dB=20.0dB;六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0+3.5+2.7+2.0+1.8+1.5)dB =21.5dB。

注2:1、3门电缆损耗:一层-7/18m损耗加-5/13m损耗,即:(0.81+ 0.91)dB=1.72dB;二层-7/18m损耗加-7/4m损耗加-5/13m损耗,即:(0.81+0.18+0.91)dB=1.90dB;三层-7/18m 损耗加-7/8m损耗加-5/13m损耗,即:(0.81+0.36+0.91)dB= 2.08dB;四层-7/18m损耗加-7/12m损耗加-5/13m损耗,即:(0.81+0.54+ 0.91)dB=2.26dB;五层-7/18m损耗加-7/16m损耗加-5/13m损耗,即:(0.81+0.72+0.91)dB=2.44dB;六层-7/18m损耗加-7/20m损耗加-5/13m损耗,即:(0.81+0.90+0.91) =2.62dB。

注3:2门电缆损耗:一层-7/6m损耗加-5/13m损耗,即:(0.27+0.91)dB =1.18dB;二层-7/6m损耗加-7/4m损耗加-5/13m损耗,即:(0.27+0.18+ 0.91)dB=1.36dB;三层-7/6m 损耗加-7/8m损耗加-5/13m损耗,即:(0.27+0.36+0.91)dB=1.54dB;四层-7/6m损耗加-7/12m损耗加-5/13m损耗,即:(0.27+0.54+0.91)dB= 1.72dB;五层-7/6m损耗加-7/16m 损耗加-5/13m损耗,即:(0.27+0.72+ 0.91)dB=1.90dB;六层-7/6m损耗加-7/20m损耗加-5/13m损耗,即:(0.27+0.90+0.91)=2.08dB。

表2中计算过程说明如下:注4:一层三分支器损耗为20.0dB;二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8+ 1.5)dB=19.5dB;三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6+1.8+1.5)dB=19.3dB;四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4+2.0+1.8+ 1.5)dB= 19.3dB;五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2+2.7 +2.0+1.8+1.5)dB= 20.0dB;六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0+3.5+2.7+2.0+1.8 +1.5)dB=21.5dB。

注5:1、3门DS42电缆损耗:一层-7/18m损耗加-5/13m损耗,即:(2.39+2.64)dB=5.03dB;二层-7/18m损耗加-7/4m损耗加-5/13m损耗,即:(2.39+0.53+2.64)dB=5.56dB;三层-7/18m损耗加-7/8m损耗加-5/13m损耗,即:(2.39+1.06+ 2.64)dB=6.09dB;四层-7/18m损耗加-7/12m损耗加-5/13m损耗,即:(2.39+1.59+ 2.64)dB =6.62dB;五层-7/18m损耗加-7/16m损耗加-5/13m损耗,即:(2.39+2.12+ 2.63)dB =7.15dB;六层-7/18m损耗加-7/20m损耗加-5/13m损耗,即:(2.39+2.65+ 2.63)=7.68dB。

注6:2门DS42电缆损耗:一层-7/6m损耗加-5/13m损耗,即:(0.74+ 2.64)dB=3.38dB;二层-7/6m损耗加-7/4m损耗加-5/13m损耗,即:(0.74+0.53+2.64)dB=3.91dB;三层-7/6m 损耗加-7/8m损耗加-5/13m损耗,即:(0.74+1.06+2.64)dB= 4.44dB;四层-7/6m损耗加-7/12m损耗加-5/13m损耗,即:(0.74+1.59 +2.64)dB=4.97 dB;五层-7/6m损耗加-7/16m 损耗加-5/13m损耗,即:(0.74+2.12+2.64)dB=5.50dB;六层-7/6m损耗加-7/20m损耗加-5/13m损耗,即:(0.74+2.65+2.64) =6.03dB。

表1、2中,1、3门低端总损耗lL等于三分支器损耗加上1、3门电缆损耗再加上接头损耗。

2门低端总损耗l L等于三分支器损耗加上2门电缆损耗再加上接头损耗。

b. “一大串(三)”下行信号电平的计算选楼放输出电平如下:Z1为97dBµV,DS42为105dBµV。

“一大串(三)”用户盒输出端下行信号电平列于表3。

表3中计算过程说明如下:注7:Z1频道用户盒输出口下行电平的计算:楼放Z1频道输出电平减去防水三分配器插损和用户盒的插损再减去表1的总损耗l L。

例如:六层的1、3门用户盒输出口下行电平=(97.0-6.8-5.0-25.05)dB=60.2dB。

注8:DS42频道用户盒输出口下行电平的计算:楼放DS42频道输出电平减去防水三分配器插损和用户盒插损,再减去表2的总损耗l H。

例如:六层的1、3门用户盒输出口下行电平=(105.0 -7.2-5.0-32.18)dB=60.6dB。

c. “一大串(三)”反向损耗的计算“一大串(三)”的反向损耗按50MHz频率计算,其结果列于表4。

表4中计算过程说明如下:注9:一层三分支器损耗为20.0dB;二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8+1.2)dB= 19.2dB;三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6+ 1.5+1.2)dB=18.7dB;四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4+1.8+1.5+1.2)dB=18.5dB;五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2+2.7+1.8+ 1.5+1.2)dB=19.0dB;六层三分支器损耗为(10+3.2+2.5+1.8+1.5+1.2)dB= 20.2dB。

注10:1、3门电缆损耗:一层-7/18m损耗加-5/13m损耗,即:(0.58+0.62)dB =1.20dB;二层-7/18m损耗加-7/4m损耗加-5/13m损耗,即:(0.58+0.13+0.62)dB =1.33dB;三层-7/18m损耗加-7/8m损耗加-5/13m损耗,即:(0.58+0.26+0.62)dB =1.46dB;四层-7/18m 损耗加-7/12m损耗加-5/13m损耗,即:(0.58+0.39 +0.62)dB=1.59dB;五层-7/18m损耗加-7/16m损耗加-5/13m损耗,即:(0.58+0.52+ 0.62)dB=1.72dB;六层-7/18m损耗加-7/20m 损耗加-5/13m损耗,即:(0.58+0.65+ 0.62)= 1.85dB。

注11:2门电缆损耗:一层-7/6m损耗加-5/13m损耗,即:(0.19+ 0.62)dB=0.81dB;二层-7/6m损耗加-7/4m损耗加-5/13m损耗,即:(0.19+0.13+0.62)dB=0.94dB;三层-7/6m 损耗加-7/8m损耗加-5/13m损耗,即:(0.19+0.26+ 0.62)dB =1.07dB;四层-7/6m损耗加-7/12m损耗加-5/13m损耗,即:(0.19+0.39+0.62)dB=1.20dB;五层-7/6m损耗加-7/16m 损耗加-5/13m损耗,即:(0.19+0.52+ 0.62)dB=1.33dB;六层-7/6m损耗加-7/20m损耗加-5/13m损耗,即:(0.19+0.65+0.62)=1.46dB。

表4中,1、3门低端总损耗lL等于三分支器损耗加上1、3门电缆损耗再加上接头损耗。

2门低端总损耗lL等于三分支器损耗加上2门电缆损耗再加上接头损耗。

d. 反向总损耗(l0)的计算首先,将“一大串(三)”反向总损耗l0算出,并列于表5。

然后,将用户盒输出口下行信号电平也列于表5右边便于比较。

同时,将表3计算结果也列于表5的右边,以便于比较。

表5中计算过程说明如下:注12:反向总损耗l0的计算:反向总损耗l0等于表4列出的反向损耗加上用户盒插损5dB,再加楼放后防水型三分配器的插损。

例如:六层的1、3门反向总损耗l0=(25.05+5.0+6.3)=37.5dB。

2. 6层、9单元、每单元2户楼房分配网的设计计算方法之一6层、9单元、每单元2户的楼房共有108户,需用3个楼头放大器,每个楼放带36户,作为计算分配网的基本设计单位。

图2绘出这个基本设计单位的用户分配网图。

在图2中,从1~6层用分支损耗为20、18、16、14、12、10dB的6个二分支器串接而成,简称“一大串(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