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培优1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提高练习(课后培优)(1)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提高练习(课后培优)(1)一、选择题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 2O )气体,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B .该反应中产生了两种新分子C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 .的化学式为C 2H 4O 2C .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D .和都是氧化物3.刚刚过去的9月27日,我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 、B 卫星。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燃料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其燃烧的反应为2822422C H N +2N O 2CO 3N 4X ↑+↑+点燃,其中X 的化学式为A .NH 3B .N 2OC .H 2OD .C 2H 44.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 2和B 2的分子,A 2和B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 ,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反应过程中,A 2和B 2分子保持不变 B .该反应为氧化反应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D.物质X含4种元素5.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除去MnO2中少量KMnO4加热固体混合物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D给自来水消毒加入活性炭A.A B.B C.C D.D6.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质量/g103900反应后质量/g43待测5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Y可能是催化剂C.反应中X和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D.物质X可能是单质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必考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复习题(培优)(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和一种未知物质ws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反应前的质量/g501123反应后的质量/g24528x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B.物质W只含有碳、氢元素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 27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 1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3.下列选项中,化学基本观念所对应的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是A.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微粒观: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C.转化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辩证观:塑料可用于蔬菜大棚,但也会造成“白色污染”4.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B.该反应为氧化反应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D.物质X含4种元素5.如图是乙烯和水反应生成酒精的微观模拟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B.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乙烯和水质量比28:2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MnO2能加快 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 的分解速率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7.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课后培优练 1

姓名:班级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课时1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1)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重点(2)能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一、单选题1.2018年11月13日至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在巴黎召开。
这次,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定义进行了修改。
摩尔来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为大量、堆积,是在1971年10月有41个国家参加的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增加的国际单位制(SI)的第七个基本单位。
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A.1 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分子数都相同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C.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D.2H既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以表示2mol氢原子【答案】B【详解】A.物质可能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比如1 mol O2其分子数为2N A,而1 mol He其原子数为N A,故A 选项错误;B.物质的量是物理量,其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B正确;C.摩尔代表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结合体,可以通过摩尔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C错误;D.2H只能表示2个H原子,D错误故答案选B。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2 mol铁原子②1 mol Fe3+ ③0.5mol 氧④5 mol氮分子⑤氨的摩尔质量是17 gA.①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C【详解】①2mol铁原子说法正确;②1molFe3+说法正确;③0.5mol氧,由于没有指明是氧原子还是氧分子等,说法错误;④0.5mol氮分子说法正确;⑤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因此氨的摩尔质量是17g/mol,说法错误,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④。
答案选C。
3.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电离出的Cl-与1molCaCl2电离出的Cl-数目相同的是()A.2molKClO3B.1molKCl C.2molMgCl2D.2molNaCl【答案】D【详解】KClO=K+ClO,知KClO3电离不产生Cl-,A.由CaCl2=Ca2++2Cl-,知1 mol CaCl2电离产生2 mol Cl-;由+-33A不符合题意;B.由KCl=K++Cl-,知1 mol KCl电离产生1 mol Cl-,B不符合题意;C.由MgCl2=Mg2++2Cl-,知2 mol MgCl2电离产生4 mol Cl-,C不符合题意;D.由NaCl=Na++Cl-,知2 mol NaCl电离产生2 mol Cl-,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必考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题(培优)(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522022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可能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2.《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七素属于氧化物B.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2C.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3.“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CO2一定条件CO(NH2)2 + H2O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D.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4.硝酸制备中会发生反应3224NH+5O=4X+6H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5%B.X的化学式为NO2C.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消耗氧气与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5.1时刻,在密闭容器内投入SO2、O2、SO3、V2O5(五氧化二钒)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5V OΔ2SO3,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t180g5g100g5gt2a55g60g bt3c d40g5gA.丙是O2,丁是V2O5B.t3时,共生成80g SO3C.a=70g,c=65gD.参加反应的SO2、O2的质量比为2:16.6.4g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恰好生成2.8g一氧化碳、4.4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物质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碳元素和氧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氧元素;④一定含氧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8;⑥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①④⑥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初中科学奥赛培优测试卷:质量守恒

初中科学奥赛培优测试卷(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一、选择题1.有化学反应X+Y=Z ,若ag X 和bg Y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物Z 的质量可能( )A .等于g b a )(+B .小于g b a )(+C .大于g b a )(+D .不大于g b a )(+2.某化合物(用X 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O H CO O X 2222452+===+,试判断X的化学式为( )A .O H C 42B .4CHC .22H CD .66H C3.对于反应dQ cP bN aM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如果质量为x 的M 与质量为y 的N 恰好反应,则生成的P 和Q 质量之和一定等于)(y x +B .参加反应的M 和N 中的原子数目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P 和Q 中原子 数目之和C .)(b a +不一定等于)(d c +D .M 和N 中的元素种类,不一定与P 和Q 中的元素种类相同4.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 分别表示A 、B 、C 三种不同物质的分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B 、C 前系数之比为( )A .4:1:3B .3:1:2C .4:1:2D .3:1:3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 、Y 、Z 、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A .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6.某不纯的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时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x 表示在反应中不纯铁粉消耗的质量,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试判断不纯铁粉中混入的杂质是( )A .MgB .ZnC .CuD .Ag7.已知D C B A 2232+===+,7gA 和24gB2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物中D 的质量为9g 。
若B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B .28C .44D .568.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成正比。
(必考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题(提高培优)(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图中共有4种分子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2.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个数不变B.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化合物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C.甲、乙所含的元素种类与丙、丁所含元素种类相同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522022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甲可能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5.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500.500反应后的质量/g23x243A.乙可能是催化剂,x的值等于0B.甲一定是化合物,丙丁可能是单质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不变6.当空气中受到 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2含量降低,该过2CaCO+2SO+X=2CaSO+2CO,则 X 的化学式为()程发生反应为:3242A.CaO B.O3C.O2D.CO7.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总质量;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个数;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种类.可能发生改变的有:①分子个数;②元素的化合价.4、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5、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6、有时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二.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2H2O4 :32 :36(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相对数量比;③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义,等号的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①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反应条件;④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时,在生成物化学式的右边注明“↓”或“↑”符号、但是反应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时,生成物气体后面不用注明气体或沉淀符号。
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五章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3.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条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关键词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现象,推断化学式,相关计算等。
4.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定量实验分析法。
5.质量守恒定律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6.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用文字表示为:和反应条件生成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反应物生成物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用化学式变回为:C +O2 点燃CO27.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8.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如:4P+5O2点燃2P2O5其质的方面的信息: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量的方面信息:微观上,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宏观上,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练习1.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的是()A.原子的种类B.原子的数目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D.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轻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汽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 食盐溶液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箭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培优(一)
一、中考要求
1、 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能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该定律,并能运用它解释有关问题及进行某些计算。
2、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会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熟练应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上的一个基本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化学变化所遵循的一个普遍规律。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2)实质(为什么守恒):从分子—原子观点看,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
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也 ,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2、化学方程式
3
(1)一般步骤:
①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③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④对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必须换算成其纯量,然后再进行计算。
为什么?⑤列出比例求解。
(2)
①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②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③已知一种反应物质量求
三、重点疑点讨论
1、12g碳在20gO 2中充分燃烧,能生成30gCO 2吗?反应物中没有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能否计算在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中?
定义:用 表示 的式
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守 定律
①写 等号左边写 ,右边写 。
②配
依据: 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和奇偶数法 化
学
方程
式 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 。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书写步骤
注明点燃、加热“△”、高温等反应条件 注明生成物沉淀号“↓”和气体逸出号“↑” 表示意义 ③标 读法
④等 将短线改为等号
MnO 2 点燃 点燃 △ 点燃 △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逸出就画“↑”呢?
四、解题方法指导
例题1、某化合物X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 + 5O 2 = 4CO 2 + 2H 2O 试确定X 的化学式。
思考:反应后生成了几种物质?这些物质各是由什么元素组成?分别有多少个原子?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有什么关系?
例题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 2H 2 + O 2 — CO 2 + H 2O (2)Fe 2O 3 + CO — Fe + CO 2
(3)NH 3 + Cl 2 — N 2 + NH 4Cl
例题 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①Fe + O 2 = FeO 2 ② 2P + 5O = P 2O 5 ③ Mg + O 2 = MgO
④ S + O 2 = SO 2 ⑤ KClO 3 = KCl + O 2 ⑥ 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都不正确
例题4、含杂质10%的锌(杂质不参加反应)10g,与足量的硫酸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同时生成多少克硫酸锌?(注意解题步骤和格式)
思考:该题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10g可直接代入方程式计算吗?怎样将其换算为纯锌的质量?
五、知识能力训练
巩固知识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肯定有变化的是( )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 、原子个数
B 、分子个数
C 、元素种类
D 、物质的总质量
E 、物质的种类
F 、原子的核电荷数
2、在化学反应A+ B = C+ 2D 中,9.8gA 和8gB 完全反应生成14.2gC ,同时得到D 的质量是( )
A 、9.8g
B 、3.6g
C 、7.2g
D 、14.4 3、在Mg + O 2 = 2MgO 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 、 2gMg 和3g氧气反应生成5gMgO
B 、 3gMg 和2g氧气反应生成5gMgO
C 、 4gMg 和1g氧气反应生成5gMgO
D 、 1gMg 和4g氧气反应生成5gMgO
(提示:反应物中没有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是不能计算在“质量总和”中的)
4、下列
5
A 、2P 2 + 5O 2 = 2P 2O 2
B 、C+ O 2 = CO 2↑
C 、Fe + O 2↑= Fe 3O 4
D 、2HgO = Hg ↓+ O 2
E 、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
其中,(1)化学式写错的有( );(2)未配平的有( );(3)“↓”“↑”使用不当或有遣漏的有( );(4)反应条件应当注明而没注明的有( )
点燃
△ 提高能力
5、下列物质混合,经点燃充分反应后一定得到纯净物的是( )
A 、质量比为4:7的氧气和一氧化碳
B 、体积比为
5:2
C 、分子数比为1:2的甲烷和氧气
D 、原子数比为
2:1
6、烧杯中盛有稀盐酸,现向烧杯中加入一小块铁片,待铁片消失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与原有的稀盐酸相比( )。
若铁片有剩余,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原有的稀盐酸相比( )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7、X 、Y 、Z 三种物质各10g,混合加热,至不再发生反应时,混合物中有16gZ ,8g新物质W 和少量X ,则X 和Y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多少?
8
、红热的炭洒少量的水,炉火会燃烧得更旺,这是由于红热的炭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
9、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用联胺(N 2H 4)作燃料和N 2O 4反应燃烧后的生成物是氮气和水。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
它是由硫磺、木碳和硝酸钾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
燃烧后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硫化钾。
10、一包铜粉和炭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发现所得黑色固体,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试求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分数。
11、已知A + B = C+ D ,现将A 、B 两物质各10g,混合后加热,生成4gC 和8gD ,测得A 已完全反应,则A 与B 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
12、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则在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 和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
13、1.6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该物质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 、只含有碳元素
B 、碳氧两种元素
C 、碳氢两种元素
D 、碳氢氧三种元素
14、3.2g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15、6.4g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16、铅丹 + 4HNO 3 = PbO 2 + 2Pb(NO 3)2 + 2H 2O ,由此反应推测:铅丹的化学式为 。
17、在化学反应X 2O 3 + 3CO = 2X + 3CO 2中,若CO 和X 的质量比为3:4,那么X 2O 3的化学式可能是 。
18、锌和氧化锌粉末的混合物34.1g,通入足量的氢气,在高温下使氧化锌全部还原,将所得的全部固体加入20%的稀硫酸245g,恰好完全反应,求原混合物中锌和氧化锌各多少克?
19、在反应X + 2Y = R + 2M 中,已知R 和M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则在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比为( )
A 、 16:9
B 、 23:9
C 、 32:9
D 、 46:
9
20、木炭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足量空气),密封加热,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中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总
质
量
A 总质量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