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绥阳中学2015—2016年第一学期半期高一语文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2015-2016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 39 分)一、语言知识与应用(15分,每题 3 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正确得一项就是()A 、寥廓(li áokuò)峥嵘(zēngróng)彳亍(chìchù)......B 、粗糙(cào)枯槁(gǎo)..青荇(xìng).长蒿.(g āo)C、踟躇(chíchú)..(j ì)帮凶( zhǎo).笙萧 (sh ēngxi āo)..佝偻 (j ūl óu)安慰...D、彷徨(páihu ái )束 (sh ù) 缚强(qiǎng)谏瞋(ch.....ēn)目2、挨次填入以下句子中得词语,适合得一组就是()①我们决不 ______台湾从中国国土“独立”出去。

②她们两位素未碰面,还要请您_______ 一下。

③终究有没有外星人呢?长久以来,这向来就是人们______得问题。

A.同意举荐思虑B.允许介绍考虑C.同意介绍考虑D.允许举荐思虑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得一项就是:()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得学生毕业后分派到了我校,从事教课工作。

B.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得看法遇到宽泛得责备,我认为就是对得。

C.现在文坛出现了一些风格不高得作品,这些作品反应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声附和、媚俗竞利。

D.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一定赶快赶回去。

4.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得一项就是()A.共其乏困B.毋内诸侯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 .竖子不足与之谋5.以下加点词喜悦思与现代汉语同样得一项就是()A.丹不以己之私,而伤长辈之意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太子丹惧怕D.约为婚姻....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22 分。

阅读下边得作品,达成6— 11 题。

城市牛哞刘亮程我就是在经过街心花园时,一眼瞧见花园中冒着热气得一堆牛粪得。

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卷含答案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4、为了照顾诗词格律的要求,诗人有时会突破句式规范来造句, 请分析首句,依照规范的语序将其写在下面。(2分)
15、“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所描绘的意境与杜牧《山行》中的“
① 夫晋,_______?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
③父母之爱子,________________。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
哉? 五、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14—18题。(17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来说,家园,是


来说,家园,是


来说,家园,是

七、作文(40分)
21、从以下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1)、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等
诗歌,这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请以“爱”为话题作文。
(2)、曹文轩在《前方》一文中写道:“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
B. 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
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 第五节诗人面对美景又勾起了美好的回忆;当年自己曾“撑一支
长篙”在河上泛舟;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何等的愉快!
D.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

贵阳市普通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贵阳市普通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贵阳市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1.C【解析】A项间谍,识zhì; B项桀骜,梵fàn; D项潜qián,婆娑2.D【解析】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㊂多指已经发生的坏事,此处应用 耸人听闻”㊂3.A【解析】B项中介词 由于”掩盖主语;C项中 靠的是”和 取得的”句式杂糅;D项中 解除”和 措施”搭配不当㊂4.C【解析】由后语境看本段的中心句是 喇嘛庙并不在山顶上”,陈述对象是 喇嘛庙”,话题是 喇嘛庙在哪儿”㊂根据对象一致的原则,排除陈述对象为 山顶上”的B㊁D选项㊂又基于前后话题的统一性,C选项的 喇嘛庙真真切切地坐落在山顶上”与 喇嘛庙在哪儿”对应,可据此排除A,故可得出正确答案㊂5.B【解析】 雅”是宫廷乐歌,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㊂6.B【解析】为寿:敬酒祝健康长寿㊂7.C【解析】古时座次尊卑有别,以东向为最尊,其次是南向,再次是北向,最后是西向㊂宴会主人项羽东向坐,表明他目中无人㊁妄自尊大的性格㊂8.(1)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1分)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的翅膀一样掩护着刘邦, (2分)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1分)㊂(2)江东虽然小,(1分)但土地纵横千里,(1分)民众有几十万,(1分)也足够称王啦(1分)㊂9. 落日”并非实景,而是比喻暮年, 落日心犹在”一句意为虽自知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1分) 秋风”是眼前实景, 秋风病欲苏”意为诗人面对飒飒秋风,觉得病情渐有好转,突出了诗人的坚强㊂(1分) 落日” 秋风”意境雄壮㊁开阔,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㊁乐观旷达的精神状态㊂(1分)10.化用的典故:老马识途㊂(1分)【参考示例一】同意老当益壮说㊂诗人虽至暮年但心犹壮㊁病欲苏㊂诗人以 老马”自比,意为同古人存养老马不取其力而用其智一样,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㊁壮心不已的情感㊂【参考示例二】同意怨愤之慨说㊂作者作为 乾坤一腐儒”,浪迹天涯,漂泊无依㊂尾联以作者 老马”自比,流露出年事已高却功业无施㊁壮志难酬的愤慨㊂(情感分析,2分㊂同意哪一种说法均可,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1.(1)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向星辉斑斓里放歌(2)载笑载言(3)少长咸集/茂林修竹(5分,一句1分,有错字㊁别字㊁漏字不得分)12.(1)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外美内丑/外丑内丑(5分,一空1分)13.(1)没有是非观念,愚昧无知的人㊂(2分,意近即可)(2)怀有恶毒目的,散布阴险论调的人㊂(2分,意近即可)14.作者在自己笔下是一个在屠杀中 早已丢失了,吓跑了” 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的 渺小”的㊁胆怯的㊁苟延残喘的形象㊂(2分㊂关键词:渺小㊁胆怯)作者这样写是以自己的渺小反衬出刘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反衬出刘和珍的英勇无畏㊂(2分㊂关键词:反衬)15.甲文中的 沉默”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㊂(2分,意近即可)乙文中的 沉默”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的悲哀是深沉的㊁永久的(2分,意近即可)㊂16.【参考示例】(1)天边彩云留恋深 (2)雏菊花绽放生机(4分,一句2分,符合作品内容和对联要求,宽对即可,酌情给分)17.(1)齐㊁鲁 (2)司徒㊁司空 (3)南宫㊁东郭(6分,同一类别归类正确2分,其中一个姓氏1分,少选不扣分,多选不给分) 18.40分㊂评分建议:文体(含书信体)不合要求,最高不能超过24分;人物个性不鲜明突出或事件情节不摇曵跌宕,最高不得超过32分;人物个性鲜明突出㊁事件情节波澜起伏,记叙㊁描写㊁议论㊁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准确㊁流畅,属一类卷,34分起评,如果特别优秀可给满分㊂文章题目不合要求,扣2分㊂其余要求参见2015高考作文评分标准㊂【文段二参考译文】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㊁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㊂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 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㊂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㊂而今 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 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㊂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㊂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㊂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㊂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 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㊂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㊂”项羽笑道: 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 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㊂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㊂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㊂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 这个人就是项羽㊂”项羽便说道: 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㊂。

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15)

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15)

洲市二中2015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阅读题,共48分)―、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②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③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④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⑤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人教版2015-2016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15-2016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审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A.偌.大nuó踯躅..zhízhú商榷.qiè猗.郁yīB.裨.益bì訾詈..zìlì蜕.变tuì蕈.菌xùnC.咀.咒zǔ敛裾.jù肄.业yì相勖.xùD.弥.除mǐ赍.钱jī椽.笔chuán 磐.石pán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 交广市.鲑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B. 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秋以为期B.高余冠之岌岌兮C.客有吹洞箫者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

②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________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③虽然华尔街对苹果在上个季度的业绩给出“表现平平”或者是“失望”的评价,但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难以________。

A.鱼目混珠息息相关望其项背B.鱼龙混杂息息相关望尘莫及C.鱼目混珠休戚相关望尘莫及D.鱼龙混杂休戚相关望其项背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日的四川大学以江河奔涌之势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推动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群。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高一语文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高一语文

全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 2016.1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三篇选文,完成1-9题。

【选文一】江南园林之美(节选)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也有着玲珑剔透、格调雅致的江南园艺,从而被举世公认为世界艺术之瑰宝。

②江南园林大多是在城市中或近郊之处营造起来的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大多为封建时代的官员、文人、士大夫所筑,是他们生活起居和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有着供人居住和休闲的功能。

③江南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景物和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汇集了绘画、诗词、建筑艺术等诸多元素,讲究立意,注意意境,追求一种诗情画意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尽管它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但在布局上讲究完整、自由、朴素建筑,厅堂的随意安排,结构上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的那种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色彩上的栗色、墨结等偏冷的色调讲究明丽与幽深,使得江南的园林有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艺术趣味。

可以说江南园林是“立体的画,形象的诗”。

④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

园林的主体是自然风光,亭、台、楼、阁的参差,廊房的宛转曲折,在物质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江南园林的布局,尤其注重整体关系“园林妙处,在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对称”。

清代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也谈到园林的布局:“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截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这种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江南园林更是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更注重诗画情趣,意境创造,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所以,在园林艺术中有“绘画乃造园之母”之说,如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充分体现园林艺术的特征。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命题、校对:高一语文备课组(注:1.试卷满分为150分,另设附加题5分,得分可计入总分,答题时间150为分钟。

2.答案及作文均写在答题卡上。

3.请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一.基础知识(21分)1.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3分)A.繁衍(yán)荤腥(hūn)怜悯(mǐn)B.噩梦(è)契约(qiè)拷绸(kǎo)C.缜密(zhěn)瞌睡(kē)弄堂(1òng)D.尘埃(ái)骷髅(gū)游说(shū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弹劾捉迷藏胆颤心惊讫今为止B.暇想度假村趋之若骛海市蜃楼C.淤积威摄力重峦迭嶂相形见绌D.拷问元宵节残羹冷炙刚愎自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如缕啧赞叹,为王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

B. 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C.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D.iPhone 5最令人不齿的就是“掉漆门”,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几乎每一家配件厂商都处心积虑....,寻找对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个年轻人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B.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

C.这位院士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D.有些作家背离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弄些非驴非马的东西,却自诩是在搞探索和实验。

5.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3分)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之往来..也行李B.为之奈何..与忤视..人不敢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意..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7.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二.诗歌阅读(共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2015年段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2015年段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秋季学期段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绥阳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杨文敏审题人:郑继红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家之“道”的本义是“安”詹石窗在上古金文里,“道”之字形的外围是一个“行”字,表征十字路口,中间是“首”字,这个“首”就是脑袋,即先民说的“首级”。

原来古人打仗,战败方的领袖“首级”就被埋在十字路口。

此举有“镇慑为安”的功用。

先民以为,路上存在邪灵等不平安因素,为了化解不平安因素,古人要举行“修祓”宗教仪式,其具体做法就是将异族人的领袖首级埋于道路交界处,念动咒语,从而产生镇慑保安效果。

日本学者白川静在《汉字》一书中指出,“道”字的特殊构型所反映的就是这种“修祓”于路的情况。

它的内在“平安”意蕴是非常古老的。

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对“道”的平安意蕴予以哲理解释。

该书第三十五章谓:“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老子所谓“大象”即“道”,而“执大象”就是信仰大道、奉行大道、固守大道。

“天下往”是说圣人奉行大道,天下万物都归向大道。

按照《道德经》的说法,天下万物归向大道,生灵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道是“安平泰”的。

“安”当然是安全,而“平”就是太平,安全与太平合起来就是平安,可见老子讲“道”的要义就是平安。

老子关于“平安之道”的哲理论述在后来的制度道教经典里得到进一步发挥。

如《元始说先天道德经》第五章称:“恍恍惚惚,万物之鬼宅。

道行真化,杳冥之灵室。

虚无至大,元居道安。

”该书将“道”与“安”联结起来,形成“道安”的短语。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道安”概念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如果我们稽考一下“道安”之前的“元居”二字就能够发现奥妙。

“居”字上面是“尸”,这当然与死人有关,“尸”之下的“古”最初意味着用武器与密咒来镇慑,“古”字上头的“十”表征武器,而“口”是器皿形状,先民们在安放死者时要用密咒,将之刻写于龟甲、树皮等载体上,收藏于器皿内,再加上石刀之类武器镇守,这就是“古”的原初意蕴;以“古”置于“尸”下,表示对“尸体”的守卫,此即为“居”的本义,此等意义可以从上文所用“鬼宅”“灵室”两个词中得到进一步佐证。

毋庸置疑,“鬼”“灵”都是从死亡现象引发出来的。

对此,宋代道教学者李嘉谋在《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第五章曾经用“元元之妙,一穴其真”予以解释。

这个“穴”字本指墓穴,而“真”字在最初即死者尸体的象形,古人曾经把死亡称作“归真”就是此意。

联系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所谓“道安”乃是就生死问题而发的,最初是形容死者得平安,尔后则生发出“护佑万物为安”的意义。

所以,李嘉谋在该书第五章中接着说:“所谓穴者,开物成务之谓也。

虽穴其真,而元妙之本,不散不亡,以无象为象,故曰孔容。

以无神为神,故曰神帝。

虚无至大,虽散为道,然散不失元,故道无巨细,居之皆安。

”此段文字既暗示了“道”的原始意义,又展现了“平安之道”的无限妙用。

(节选自《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民认为,路上存在邪灵等不平安因素,所以他们要将异族人的领袖首级埋于道路交界处。

B.先民说的“首级”来源于上古金文“道”之“首”字,这个“首”字的意义就是脑袋。

C.为了起到“震慑为安”的作用,在古人打仗的时候,战败方的头领首级会被埋在十字路口。

D.古人的“修祓”宗教仪式,能产生震慑保平安效果,可见其内在的“平安”意蕴是古老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根据原文我们可知,在诸多典籍中,对“道”的平安意蕴予以哲理解释的著作是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所著的《道德经》。

B.老子讲“道”的要义就是平安,因为“安”有“安全”义,“平”有“太平”义,“安全”与“太平”合起来就是平安。

C.宋代道教学者李嘉谋在《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第五章曾经用“元元之妙,一穴其真”解释了“道安”这一短语。

D. 关于“平安之道”的哲理论述不仅在老子《道德经》里得到阐释,也在《元始说先天道德经》中有所发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之所以《道德经》说,天下万物归向大道,生灵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是因为大道是“安平泰”的。

B.“元居”的“居”字上面是与死人有关的“尸”,下面是最初意味着用武器与密咒震慑的“古”字。

C.笔者认为,《元始说先天道德经》中的“道安”,最初是形容死者得平安,“护佑万物为安”的意义是后来出现的。

D.李嘉谋在《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一书中既暗示了道的原始意义,又展现了“平安之道”的妙用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4.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越国以鄙远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B. 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C. 又欲肆其西封肆:放肆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焉用亡郑以.陪邻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C.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 D.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8——9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8.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 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相应句子。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景及事,想到曾经与同学不平凡岁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渲染离别氛围,对环境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认为,真正的革命者应该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砍头、杀头……何有才夏日的余辉洒在翠绿的山坡上,远处的村庄已是炊烟袅袅,牛儿和墩儿正赶着牛走在回家的山道上。

“墩儿,下学期我要到县城读书去了。

”“咋的呢?”牛儿说:“我爹说吴老师普通话不准,老说‘穿汤话’,怕误了我的前程,叫我转学,你和我一起走吗?”“这,我得问问我爹。

”墩儿答。

第二天早上,墩儿显得很忧伤,他说:“我爹说你爸是村长送得起,我妈还躺在床上生病,要我在本地发展。

”上学的路上,两个娃再没说一句话。

初秋,牛儿和墩儿坐在县城东南火车站对面的小山坡上,孩子们的正前方,一列火车正冒着白烟,铁轨闪着青灰色的光。

“墩儿,我拉你城里,其实是让你也看看这火车。

”墩儿拍了一下牛儿的肩头,乐咪了眼说:“我晓得。

牛儿,这火车行驶的声音,我觉得咋像砍头、杀头、砍头、杀头呢?”牛儿细心地听了一会儿说:“咳!还真像,你真会形容。

”两个娃越捉摸越觉得乐,你拍一下我的屁股,我戳一下你的腋窝,“咯咯……”地笑着、搂着滚下了坡……一天,山村的教室里,同学们表情严肃地听吴老师读报,报上讲,一列火车运送救灾粮去灾区,救命粮层层分发后,有的地方,农民却没有得到一颗粮,……不少官被撤了职,进了监。

吴老师的普通话虽不标准,但极富感情,小伙伴们受到了感染,一个个小拳头握得紧紧的。

不知有谁冒出一句:“我没坐过火车,火车像黄牛那样叫吗?”同学们哈哈大笑。

“有哪个见过火车,能描述一下吗?”吴老师脸露微笑地问。

只见墩儿倏地站起,昂着头说:“我见过,火车像条龙,它启步由慢到快,轰鸣声真特别,砍头、杀头、砍头、杀头……叫个不停。

”孩子们听了既新奇,又羡慕,小脑袋直点。

“不要笑,墩儿说得很形象,这是火车在提醒人们,哪个人敢坑农、害农,是要犯杀头之罪的……。

”吴老师说着,亲切地走到墩儿面前,摸摸他的头。

小伙伴为墩儿的精彩回答鼓起掌。

又一天,县城火车站,严老师班上的同学在站台上听站长讲安全,站长叫小学生放学过铁道要遵守交通规则,要留心列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