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

合集下载

口腔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口腔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避 免 潮湿 和 污 染 。同 时要 正 确使 用 毛 巾,因 为反 复使 用 的潮 湿 棉织 毛 巾上 可积 聚 大量 细 菌 ,很容 易 使 洗过 或 消毒 的手 再 污 染 ,因 此擦 手 的 毛 巾最好 是 一 次性 的 、干 燥 的。若不得 不重复 使用棉织 毛 巾 ,必须是 清洁 而干燥 的 。
3 9 4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4 年第 1 4 卷第 1 期

护理 ・
口腔科护 士职业危害及 防护措施
纪敏
( 内蒙古包头 市包钢 三医院,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1 0 )
摘要 :随着现 代 医学的发展和对 医院感染认识 的提 高 ,口腔科护士的 自我 防护问题越 来越 受到 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医
l 职业危害 因素
1 . 1 生物因素 引起 口腔科 护士临 床感 染 的病原体很 多 , 但 最应该 重视 的是病 毒 感染 ,特别 是 乙肝 病 毒 ( H B V ) 和人 类免 疫 缺 陷病 毒( H I v ) 。口腔护理人员在四手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沾有患 者的唾液 、血液 、致病菌的口腔器械、注射器的直接感染 ;
1 - 3 . 1 器械植入性损伤
2 . 3 穿有 防护作用的工作服、戴 口罩 、必要 时戴 防护眼 镜
这样做 可以避免 污染 自己的衣 服 、颜 面 以及 减少对 有毒 的化 学物质 和辐 射 的吸收 。因 口腔诊室 空气 中存 在悬 浮的感 染性气 雾 、汞尘 、药液产生 的刺激 性气 味 ,而防 护服 、口罩 、 防 护眼 镜对 这 些气 化 的潜 在病 原菌 、化学 物 质有 重 要 的物
O 引言
口腔科是一个感染高危科室,病人多,复诊次数多,病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因分析及对策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因分析及对策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因分析及对策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口腔科重庆潼南 40266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

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执行诊疗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对医患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会对医患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减少院感的发生。

1 不安全因素1.1 生物因素主要是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

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并且绝大多数在患者口腔内进行,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手常会被血液和唾液污染,除携带大量细菌以外,还可能携带含有血源性传播病原体及其它病毒因子,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

国内外相关性研究显示,医务人员接触血源性病原体后,职业暴露发生率国外为52.0%~89.4%,国内为8.06%~93.30%[1]口腔科医务人员HBV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2]。

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缺乏规范,持续的职业防护培训。

未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造成。

1.2 物理因素1.2.1锐器伤在诊治过程中,被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的器械如镊子、探针、拔髓针、洗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不慎被刺伤发生率高达80%,。

80.0%~90%的健康医务人员患血源性疾病是由针头刺伤所致[3]。

1.2.2 噪音口腔科诊疗操作通常借助设备,器械来完成,其中高速运转的涡轮手机在使用时噪音常常大于90分贝,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可引起紧张,焦虑,耳鸣等不良反应。

1.3 化学因素1.3.1 化学消毒剂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如有效氯和过氧乙酸等,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长期接触可引起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1.3.2 银汞合金调制银汞合金时,汞蒸气在室温下挥发,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后引起体内汞蓄积,可导致慢性汞中毒。

1.3.3 修复材料口腔修复材料含铬化物,修复过程中使用喷砂机产生粉尘多为石英、滑石粉等,长期接触可发生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严重者可导致肺部病变。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液疾患的操作,接触血量越大,时间越长, 机体获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
3.3血源性传染疾病 3.3.1 乙型肝炎
我国为乙肝的高发区之一,乙肝外表
抗原携带率为9.75%,实验证实,HBsAg阳 性的血浆稀释1000万倍,给易感者注射后仍 可引起HBV感染。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 口腔科、妇科、产科、内镜检查的医生、 护士,感染HBV者甚多。
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 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潜 在危险也日趋加重。因此,今天让我们来 共同探讨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措施。
何谓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 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中被物理、化 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 对人体造成损害的情况。
4.7.2 戴手套 戴手套可以防止感染污物接触皮肤, 也是防止血液意外接触的防护措施之一,还能减 少暴露时进入伤口的血液量。有研究说明:如果 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 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 减少50%以上,因此,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破损的皮肤黏膜等操作时 一定要戴手套,假设操作者皮肤有破损时必须戴 两层橡胶手套,以防止病原体进入伤口。
及时清洗或消毒。患者诊疗场所可采取通 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 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 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 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 行消毒。
3.2.医护人员和陪护应按照要求做好个人 卫生防护,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 并消毒。
3.3 在行进过程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例和疑似病 例时,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将病人转移到机舱 或车箱后部,其他乘客应距其3排座椅的距离。患 者、乘务人员和乘客应立即带上医用防护口罩。 患者最好使用单独的卫生间,无集中收集排泄物 的,应排入密闭容器内,到达目的地后由专门的 消毒清洁人员进行消毒处理。专门运送病人和疑 似病人的交通工具还应及时对分泌物或排泄物及 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收集处理。

护士岗位的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方法

护士岗位的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方法

护士岗位的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方法在医疗行业中,护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

护士岗位的危险因素包括:
1. 感染风险:护士在处理患者时可能会接触到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存在感染的风险。

2. 暴力威胁:有些患者可能因为病情、情绪等原因对护士进行暴力威胁或攻击。

3. 受伤风险:护士在照顾患者时可能会需要搬动病人,操作医疗设备等,存在受伤的风险。

为了确保护士的工作安全,可以采取以下安全防护方法:
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减少感染风险。

2. 学习自我防卫技巧:掌握如何应对暴力威胁的技巧,保护自己的安全。

3. 健康体能:保持良好的体能和体格,减少受伤的风险。

4. 接受培训:定期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如何应对突发情况,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通过这些安全防护方法,可以帮助护士在工作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

如注射这个占护士工作量2/3的常规操作,护理人员如被刺伤则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转运病人、给病人翻身可能导致护士腰背损伤;因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手术室护士患颈椎病;因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使肿瘤科护士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的危害等。

一、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劳动保护1.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随着剂量的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可引起远期毒性,即生殖系统毒性,表现为对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以及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对高敏体质者,接触后可出现过敏反应。

2.护士吸收抗肿瘤药物途径护理人员在配制抗癌药物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瓿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裸露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3.防护措施(1)医疗机构和相应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化疗药品防护方案,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衣、抽排风设备等。

(2)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管理操作细胞毒素药物的人数应尽量减到最少;细菌毒素药物配置应集中化;运送距离应保持最短;在运输时应使用防碎和易清洗的容器;容器需清楚地标识以辨认它们的潜在危险;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操作区域规范;只允许经批准或受过培训的人员进入;该区只储存细胞毒素药物和工作设备;细胞毒素药物应分别储存在通风、安全的橱柜内;操作完细胞毒素药物和脱掉防护衣服后,员工应仔细彻底地洗手和洗脸。

(3)严格遵守接触抗癌药物操作规程配药前洗手,穿隔离衣、裤,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割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物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围绕安瓿颈部;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逸出;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并且要求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气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口腔科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及对策

口腔科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及对策

口腔科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

方法对口腔科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

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危害等的预防,可减少工作伤害。

结论根据口腔科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对策,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关键词】口腔科职业安全危害对策口腔科医生每天接触很多病人,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都是直接在病人充满微生物的口腔环境内完成,每天都面临着有感染性疾病的病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不安全的因素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1 存在的职业危害1.1 生物性危害在诊疗过程,患者的血液、唾液可直接污染诊疗器械、设备、材料及工作人员的手,如果被污染的针刺伤,不但造成自身伤害,还有可能直接感染上最具威胁的血源性感染性疾病。

1.2 物理性危害由于空间相对较小,来源于牙机噪音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长期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境工作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

在诊疗过程中易造成锐器误伤及器械污染。

1.3 化学性危害银汞合金是口腔科常用的充填材料,在手工碾汞操作时疏怱使汞珠洒落地面窜入缝隙中不易清除,以致造成汞蒸气对环境的污染,长期吸入可出现牙龈炎、头晕、失眠、腰痛、记忆力减退、性格急躁易怒、手指颤、唾液分泌增多、尿汞高等慢性中毒症状;戊二醛、含氯消毒剂也是常用消毒剂,对人体也产生一些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等症状。

1.4 空气污染正常人体口腔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因而口腔诊疗环境是污染环境[1]。

使用牙钻、洁牙机等高速旋转的诊疗器时,产生的微小飞沫和气溶胶可对环境造成污染,以感染气雾的形式被工作人员吸入。

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等都可造成空气污染[2]。

1.5 媒介传播的危害:在牙科综合治疗台的手机供水系统和吸唾器所致的水污染以气雾或气溶胶形式污染工作人员。

2 防护措施2.1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医护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自觉地把防护措施应用于工作中,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浅谈口腔科护士职业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浅谈口腔科护士职业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例,产后3例。产前3例均剖宫产结束妊娠,其中1 张恐惧心理,避免再次发生抽搐。嘱病人积极配合
例因病情危重在乡镇医院施行剖宫产,胎死宫内,
治疗及护理工作,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做好家
≮勘岛嘞劫‰s寥啤嘞%岛勘尚锄劫勃勘劫岛≮%嘞s脊%%勃嘞勃劫劫≮劫专矿%匈翱匈岛岛匈嘞匀匈翱。缘
工作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储汞瓶应严密封闭, 防止汞蒸发。充填时,多余的银汞合金要收集在盛 有饱和盐水或甘油的器皿内,深度为17 cm以上。 8减少和避免生理、心理性疲劳
护士要穿有防护作用的工作服,以避免污染自
己的衣服,换洗衣服应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衣服 一旦被血液或唾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由于高速手 机、超声波设备和其它设备所形成的飞沫含有雾化 的血液、唾液和口腔内其它有感染性碎屑,这些气 雾集中于口周60.96-91.44 cm内,包括尘埃和微滴 核,一般小于50“m可以在空气中存在很长时问, 大于50 lxm的颗粒则沉积下来和尘埃混在一起, 室内的活动又可进一步使之回到空气中,成为传染 的一种潜在因素,而口罩对这些气化的潜在病原菌 有重要的物理屏障作用。 4戴防护眼镜
社区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10期
浅谈口腔科护士职业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刘微微 (平阴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山东平阴250400)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08)10—0034—02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 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 注。护理人员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 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 来的痛苦。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特点, 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 1严格洗手
激光的光束很细,方向性好,能量集中,对人 体最直接的危害是皮肤和眼睛的损伤,所以在室 内操作时应避免激光照射到器械或其它金属反光 物上,放置光导纤维时末端向下,脚踏开关采用安 全防护型,以免误踏。对于眼睛的防护,主要采用 戴防护眼镜的方法。特别强调的是,激光器不同, 所用的防护眼镜也不同,切不可用错。如果一旦眼 睛受到照射或怀疑受到照射时,应立即请眼科医 生检查。 7汞污染防护

periodical__jths__jths2008__0826pdf__082662

periodical__jths__jths2008__0826pdf__082662

家庭护士2008年9月第6卷第9期中旬版(总第119期)2421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连丽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888(2008)9B一2421—02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存在于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加强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防护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做好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1口腔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1。

1治疗操作不规范口腔科的治疗操作绝大多数在病人口腔内进行,医生与病人相距不到50cm,喷出的含病原体飞沫可直接进入对方的呼吸道,还可形成气溶胶,污染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和物品。

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唾液或血液,使其常处于致病微生物感染的危险环境中。

1.2缺乏医院感染学知识由于医院感染学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涉及较少,以及医院在职教育普及不到位。

使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贫乏,以至于自我防护意识差。

鄂文华[1]调查两所医院60名急诊护士,自我防护率仅为18.1%。

多年来对医护人员没有把自我防护问题被摆到应有的位置,致使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1.3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重诊疗、轻预防,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能严格执行或缺乏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导致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出现有章难循现象。

1.4诊疗环境布局不合理传染病人与普通病人同室候诊、治疗,以及医用超声波洁牙机或用高速牙钻治疗时产生的带有病原体的气溶水雾污染,以及口腔修复打磨产生的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1.5传染性疾病的潜在威胁我国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口腔科医务人员更属病毒易感人群,其感染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口]。

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62159例,艾滋病病人8742例,全国31个省发现有艾滋病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经常接触 的化学 消毒 剂和浓 度较 高 的有毒 气体 、 噪音 、 口
腔科特殊器械的使用等多种有 害因子 , 使得 口腔科 护士 的职 业防护 日益受到重 视 。现 就 口腔科护 士常 见 的职业危 害 与
防护进行论述 。 1 口腔 门诊 潜 在 的职 业 危 险 1 1 感 染 的危 险 .
12 物 理 性 损 害的 危 险 .
醛 。长期接触 和吸人 可引起 过敏 、 炎 、 喘和 鼻炎 等。此 皮 哮
外 紫外线照射产生 的臭 氧亦会对人体产生不 良影 响。 1 4 社会 心理 因素造成的危 害 口腔科工作 有着相 当的特 .
殊性 , 护士 主要进行 椅旁护理 , 每天要 面对 大量 的牙病患者 , 咨询 接诊安排病人 , 时准 确传 递 医生所 需 的器 械材 料 , 及 工
错等现象 。 12 2 辐射 。辐射 包括 电离辐射 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 可致恶性肿瘤 、 白血病 、 良妊娠及放射 病 , 不 其来源在 口腔科 主要为放射性 检查 和治疗 。非 电离 辐射 源 主要来 源为光 固
化仪 , 其最大的危害是对视 网膜造成不 可逆损伤 。
13 化 学 性 损 害的 危 险 .
作量 大 、 节奏快 、 时间精 神 紧张容 易造成 护理 人员 生理 和 长 心理 疲劳 。科技 的快 速发 展带 动 了牙科材 料 和技术 的快 速
更 新 , 求 护 理 人 员 不 断 学 习 知 识 适 应 变 化 , 此 , 理 人 员 要 因 护
还必 须承受学 习的压力 。
2 口腔 门诊 的 职 业 防 护
维普资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 0 0 7年第 2 0卷第 6 期
JMe er& P a o. 0 No 6J n2 0 dTho reV 12 , . ,u 0 7
73 3
口腔科 护士的职业 危害和防护措施
沈 关键词 口腔科 护士 职业危害 荃 江苏省南 京市 口腔医院 门诊部 20 0 108 防护措施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7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17 8 (0 7 0 —7 30 R 7 .8 B 10 —5 5 20 ) 60 3 —2
在 口腔治疗 中, 由于各 种 医疗 器 械与患 者 的唾液 、 液 血 直接接触并刺破 口腔组 织 , 一些经 血液 传播 的疾 病 , 乙型 如 肝炎 、 丙型 肝炎 、 艾滋病 等 , 通过 沾有病人 血液 、 唾液 的 口腔 器械和医务人员 污染 的手传 播而 造成 医院 感染 。 口腔科使 用的器械锐利 , 局部麻 醉 的情 况也 很 多, 这些 因素使得 口腔 科护士被针刺伤 的机率大为增加 。此外 , 口腔科护 士在工作
1 1 1 血源性感染 的危 险。据统计我 国约有 1 ~ 1 的 .. 0 2 人 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 近年来艾 滋病 在我 国的发病率也 呈倍 增趋 势。艾 滋病患者因缺乏免疫力 , 易患全身各 系统疾 病, 也可波及到 口腔 出现相应 损害而到 口腔科就诊 。一些 医 务人员缺乏严格 的无菌操作观念和个人 防护 意识 , 作 中不 工 戴 口罩、 眼罩 、 手套 , 或在 治疗下 一位 病人时 不更换 手套 , 不 注意洗手 或工作 中不慎因锐器刺伤而导致 医务人 员感染 。 1 12 空气及环境 污染 。口腔治疗 中牙钻 、 .. 手机 、 高速涡轮 机、 超声 洁牙器等器械在使用时产生 的微小 飞沫和气溶 胶悬 浮于空气 中, 经消 毒 的修 复体 打磨 、 治后 的机 械抛光 等 未 沽 形成 的微小碎屑 , 以感染性气雾 的形式 污染 室内空气 和周 围 环境 , 牙源性微 生物气溶胶 的主要危 害对象是 与患者 近距离 接触 的医护人员 。工作 中医护人 员如果 防护不严格 , 给 医 将 护人 员带来很 大 的危 害 。同时 , 口腔科 病人 就诊 时 间长 , 次 数多 , 诊室 内如 通风不 良可致使空气污 浊, 环境污染严重 。 1 1 3 锐 器伤 的危 害 。 口腔科 医 疗器 械 多有 锐利 的尖 或 .. 刃, 并且使用频 繁 , 很容 易损 伤手 指皮 肤 。据 报道 , 2 有 0多 种血源性传播 疾病可通过针刺传染 , 中包括 目前 尚无 特效 其 疗 法的艾 滋病 。8 以上的临床护 士都有 被针刺伤 的经历 ; 0 针刺 伤时 , 只需 0 0 4 带有 乙肝病毒 ( V) . 0 ml HB 的血液 足以使 受伤者感 染 HB , 、[ 。
自我防护意识淡 薄 , 教育 滞后 、 视程 度 以及管理 力度 重
不够 , 防护制度不健全 , 缺乏相应 的支持 系统 , 自我防护 问题
没有摆在 应有 的位置 , 使护士职业防 护工作长期 以来属 于 致 空 白。因此 , 口腔科 护 士 的职 业 防护1 汞 。银 汞合金调 制和充 填过 程产生 的汞蒸 气 , 过 .. 通
呼吸道 和皮肤 进入人体 , 引起 汞吸收 , 致慢性汞 中毒 、 可 过敏 性皮炎 、 牙龈炎 、 口炎 、 发 、 心、 脱 恶 呕吐、 腹痛 、 腹泻 和精 神神
经症状等 。
1 3 2 消毒剂 。作为一 家大 型 口腔 专科 医院 , 院 已全 面 .. 该 实施 了小器 械高 压蒸 汽灭 菌 , 解决 了 口腔科 小器 械 灭菌 难 题, 在提高 灭菌效果 的同时也减少 了化学消 毒剂如戊二 醛等 的使用 。大大 降低 了 因接 触化 学 消毒 剂所致 的皮肤 及 呼吸 道的刺激 以及致 敏作 用。但在 大量 未开 展小 器械 高压 消毒 的综合 医院 口腔 科 门诊 , 在 使用 作 为 高效 灭 菌 剂 的戊 二 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