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精选习题第二课时 (1)(精品)

合集下载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1)(精品)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1)(精品)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情景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李白与老朋友孟浩然的深厚友谊,作者与朋友之间浓浓的情谊感动了我们,那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同样是描写朋友之间的感情,不同的作者表达友情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课文,学习另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二、新课学习(一)整体感知,疏通诗意。

师板书课题。

(送元二使安西)师:《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赠别》《阳关三叠》《阳关曲》师:它的作者是谁呢?生:唐王维(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元二使安西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王维 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精选习题第一课时(1)(精品)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精选习题第一课时(1)(精品)

《古诗三首》习题——第一课时一、基础题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杜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题1.给下列加点注音。

石径斜..()()霜.叶()塞.下()2.简介作者:杜牧(803~852),字_______,_______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_______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_______”。

三、提高题1.结合课文讲解,体会“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请简要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基础题《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综合题1.jìnɡ xié shuānɡ sài2.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加答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加答案

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第二课时一、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三、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四、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望洞庭》。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

...里一青螺三、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三、1.水光潋滟晴方好。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重点习题第二课时(1)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重点习题第二课时(1)

《古诗三首》习题——第二课时
一、基础题
背诵并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

二、综合题
1.杨万里(1127—1206)__________诗人,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

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先生。

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__________”。

2.诗句描绘的是西湖的()和(),向人们展示了()(时间)西湖的独特景色,表达了诗人()之情。

三、提高题
描绘一下后两句诗的意境。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综合题
1.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

“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

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

2.(莲叶)(荷花)(六月)(对西湖景色赞美)
三、提高题
那碧绿碧绿的荷叶无边无际,就像与天连在一起;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同一般的红艳。

碧叶蓝天艳阳红荷相得益彰景色鲜明令人神醉。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重点习题第二课时 (1)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重点习题第二课时 (1)

《古诗三首》习题
一、基础过关
1.给字注音。

( ) ( ) ( ) ( ) ( ) ( )
汪洋大海友情赠送乘舟将来新闻
2.一字组多词。

李( ) ( ) 汪( ) ( )
舟( ) ( ) 情( ) ( )
二、综合训练
1.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门( ) ( ) 忄( ) ( )
木( ) ( ) 氵( ) ( )
2.按要求填空。

(1)“及”字共有 ( )笔,笔顺 ( )。

(2)“舟”字第五笔是 ( ),一共有 ( )笔,它是 ( )字。

(3)“闻”字读音是( ),部首是 ( ),组词 ( )。

三、拓展应用
赠汪伦
( )( )乘( )将欲行,
忽( )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 )( ),
不( )汪伦送我( )。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wang yang da hai you qing zeng song cheng zhou jiang lai xin wen
2.李( 李子 ) ( 桃李 ) 汪( 水汪汪 ) ( 水汪 )
舟( 舟山 ) ( 小舟 ) 情( 亲情 ) ( 感情 )
二、综合训练
1.门(闲) (闷) 忄(情) (惊)
木(林) (材) 氵(河) (湖)
(1)3,从右到左。

(2、,6,独体字。

(3)wén,门,闻一闻。

三、拓展应用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资料高适唐代边塞诗人(精品)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资料高适唐代边塞诗人(精品)

《古诗三首》资料高适(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人,后迁居(今河南)。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并称“”,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开封即专为高适、李白、、、而立。

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作品风格“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

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

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高适以古之大将军自诩,可见胸中豪气端的千钧。

他纵酒驰猎,狂狷之处不亚李白,其所赋名篇《》足以见其风采: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中不但展现了十里黄云、北风卷雪的塞上风光,而且显现了环视宇内无人,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同李白“吾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宛然同一神韵。

高适第一次赴塞,乃河北节度使张守蛙镇御的东北边防地段。

北邻突厥,东北邻契丹与奚。

唐筑居庸险隘以阻突厥,建营州以镇驭奚与契丹。

他的这段边塞生活留下了不少优秀诗篇。

如《》:营州少年爱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高适初至塞上,对张守理曾寄予极大希望,其所赋《蓟门行》即借戍卒之口表现了这一主题: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的是:A. 东篱菊有腐草香。

B. 九州生气恃风雷。

C. 白云千载空悠悠。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2.古诗《风》主要描写的是:A. 鸟的鸣唱。

B. 人的愉悦心情。

C. 难以寻觅的珍宝。

D. 自然风光变化。

( )3.古诗《风》的体裁是:A. 五言绝句。

B. 七言绝句。

C. 七言律诗。

D. 绝句。

( )4.古诗《风》通过对风的描写,表现了: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自然界的恢弘壮丽。

C. 人对风的无奈和迷茫。

D. 自然带给人们的欢乐与美好。

( )5.古诗《风》中写到的“野火烧不尽”和“春风吹又生”,表达了对下列哪种现象的认识:A. 大自然的变化不可避免。

B. 自然界的力量无穷无尽。

C. 人类的创造力过于强大。

D. 自然环境的规律性。

二、判断题根据古诗《风》和《小山竹》的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 )1.《风》中描写了四季的变化。

( )2.《风》中所写的风景主要发生在农田中。

( )3.《小山竹》中的山竹为小草。

( )4.《小山竹》的背景是春天。

( )5.《小山竹》中的“川流不息”与《风》中的“野火烧不尽”含义相同。

三、简答题1. 简要解释一下古诗《风》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的意思。

2. 古诗《小山竹》中,诗人通过描写山竹和春天的联系,表达了什么寓意?四、应用题请你根据古诗《风》和《小山竹》的内容,写一篇诗意的短文,400字左右。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C。

根据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可以推测诗句表达了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

2.D。

古诗《风》主要描写了自然风光变化。

3.A。

《风》是五言绝句。

4.A。

通过对风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D。

古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规律性的认识。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第一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参考答案: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4.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1.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3.(1)水光潋滟晴方好。

(2)山色空蒙雨亦奇。

4. 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例: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习题
一、基础过关
1.给字注音。

( ) ( ) ( ) ( ) ( ) ( )
汪洋大海友情赠送乘舟将来新闻
2.一字组多词。

李( ) ( ) 汪( ) ( )
舟( ) ( ) 情( ) ( )
二、综合训练
1.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门( ) ( ) 忄( ) ( )
木( ) ( ) 氵( ) ( )
2.按要求填空。

(1)“及”字共有 ( )笔,笔顺 ( )。

(2)“舟”字第五笔是 ( ),一共有 ( )笔,它是 ( )字。

(3)“闻”字读音是( ),部首是 ( ),组词 ( )。

三、拓展应用
赠汪伦
( )( )乘( )将欲行,
忽( )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 )( ),
不( )汪伦送我( )。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wang yang da hai you qing zeng song cheng zhou jiang lai xin wen
2.李( 李子 ) ( 桃李 ) 汪( 水汪汪 ) ( 水汪 )
舟( 舟山 ) ( 小舟 ) 情( 亲情 ) ( 感情 )
二、综合训练
1.门(闲) (闷) 忄(情) (惊)
木(林) (材) 氵(河) (湖)
(1)3,从右到左。

(2、,6,独体字。

(3)wén,门,闻一闻。

三、拓展应用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