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铁锈蚀条件的进一步探究
铁生锈实验报告

铁生锈实验报告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铁生锈的实验报告一·设计方案如图中ⅰ ⅱ ⅲ所示ⅰ ⅱ ⅲ在第ⅰ支试管中放有洁净的铁钉和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铁钉未完全浸入水中);第ⅱ支试管中洁净的铁钉下半部分浸入蒸馏水中,上半部分浸入到植物油内(铁钉完全浸入液体内);第ⅲ支试管先经加热使试管干燥,然后放入洁净的铁钉,再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棉花上放一些干燥剂氯化钙,最后用橡皮塞塞紧。
二·实验现象过一周后,第ⅰ支试管内铁钉在水面以上部分生锈;第ⅱ支试管和第ⅲ支试管中铁钉未生锈。
三·分析现象第ⅰ支试管中铁钉在水面以上部分与氧气和水蒸气充分接触;第ⅱ支试管中铁钉与水接触,与氧气不接触;第ⅲ支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
四·结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蒸气接触。
篇二: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报告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报告六年级六班石仪琳实验目的生活中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要容易生锈,那么铁生锈是跟水发生反应呢还是跟水及空气一起发生反应?还是其它的反应呢?原因是什么呢?铁生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呢? [实验目的]:研究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提升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
我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及调查后,对铁生锈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猜想1: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接触,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所致。
依据:我们通过观察、调查发现,放在潮湿的地方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但放在干燥的地方的铁制品却不是很容易生锈;猜想2: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水和铁起化学反应所致。
依据:我们通过观察、调查发现,裸露在空气中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但涂了油漆的或镀上了一些不易生锈的金属后的铁制品却不太容易生锈。
钢铁锈蚀的条件

钢铁锈蚀的条件钢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的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和交通等领域。
然而,钢铁在特定的环境下会发生锈蚀,导致其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了解钢铁锈蚀的条件对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持其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钢铁锈蚀的条件。
1. 氧气:钢铁的锈蚀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氧气参与。
在大气中,氧气是充足的,因此钢铁暴露在空气中就容易发生锈蚀。
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相对湿度较高,空气中的水分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加速钢铁的锈蚀过程。
2. 水:水是钢铁发生锈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中的溶解氧可以与钢铁表面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形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进而导致钢铁的锈蚀。
此外,水分中的离子也可以加速钢铁的腐蚀过程。
因此,潮湿的环境、水汽和液态水都会促进钢铁的锈蚀。
3. 盐:盐是导致钢铁锈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盐含有氯离子,它们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当钢铁暴露在含有盐的环境中,盐会与钢铁表面的水分反应形成酸性物质,加速钢铁的锈蚀过程。
因此,海洋环境和含盐湿润的地区对钢铁的腐蚀更为严重。
4. 酸性环境:酸性环境也是钢铁锈蚀的条件之一。
酸能够与钢铁表面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进而形成溶解的金属离子和气体,加速钢铁的腐蚀。
工业生产中的酸性废水和酸雨都会对钢铁的锈蚀起到促进作用。
5. 温度:温度对钢铁锈蚀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般情况下,较高的温度会加快钢铁的腐蚀速度,因为化学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更快。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低温也可能导致钢铁的锈蚀,因为低温下水分会凝结在钢铁表面,形成钢铁锈的条件。
了解钢铁锈蚀的条件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钢铁材料。
例如,在海洋环境中使用钢铁材料时,可以采用防腐蚀涂层或使用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
此外,定期维护和清洁钢铁材料,保持其表面干燥也是防止锈蚀的重要措施。
钢铁锈蚀的条件包括氧气、水、盐、酸性环境和温度等因素。
了解这些条件有助于我们预防钢铁的锈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持其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环境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以确保钢铁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第八单元课题三 铁锈蚀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活动二:探究影响铁锈蚀速度的因素 学生活动1
温度升高,加快了铁锈蚀的速度
学生活动2:自制暖宝宝
实验材料:
胶头滴管、氯化钠溶液、暖宝宝粉(铁粉和碳粉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 ①用胶头滴管向装有“暖宝宝粉末”的塑料袋中 滴加2~3滴管氯化钠溶液,双手揉搓塑料袋(注: 塑料袋不能封口)
②将塑料袋放在手背感受温度(注:勿烫伤)。
实验结论
I
II
生锈
不生锈
空气、水
水
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III 不生锈 干燥的空气
活动二:探究影响铁锈蚀速度的因素
盐水加快了铁锈蚀的速度
活动二:探究影响铁锈蚀速度的因素 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铁粉在盐水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活动二:探究影响铁锈蚀速度的因素
铁粉在盐水中氧气含量变化情况
铁粉在水中氧气含量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 ①向Y型试管的两端各加入一根铁丝。 ②向Y型试管的两端注入氯化钠溶液,通过倾斜Y型试管使得两边液面相 平,将Y型试管的一端放入小烧杯中,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将导气管放入Y型试管中,向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直至长颈 漏斗下端形成液封。 ④向烧杯中注入热水直至浸没Y型试管的一端(温馨提示:热水在保温杯) ⑤观察两边铁丝锈蚀的快慢。
想一想
回忆课程的要点,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列举防止铁锈蚀的措施? ✓铜锈蚀会生成铜绿,根据铜绿的化学式 Cu2(OH)2C二:探究影响铁锈蚀速度的因素 实验材料:
锥形瓶、长颈漏斗、具支U型管、导管、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钢丝棉、水
增大氧气的浓度,加 快了铁锈蚀的速度
增大铁与氧气的接 触面积,加快了铁 锈蚀的速度
活动二:探究影响铁锈蚀速度的因素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思路之一:将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在第一支试管中倒入蒸馏水至浸没1/2的铁钉,使铁钉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接触;在第二支试管中倒入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使蒸馏水浸没铁钉,并再倒入适量植物油以隔绝空气,使铁钉只与水接触而不与空气接触;在第三支试管中放入棉花和干燥剂,并塞上塞子,使铁钉只与空气接触而不与水接触(见教材图2-23)。
实验设计思路之二:铁丝在一定体积潮湿的空气中发生锈蚀以及空气体积减少的情况。
取一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倒立于盛有清水的烧杯里(如下图所示)。
注意试管里的铁丝要高出水面,且稳定不下落。
观察铁丝表面是否发生变化,试管中的水面高度是否有变化。
铁丝生锈实验实验设计思路之三:铁片在一定体积潮湿的空气中发生锈蚀以及空气体积减少的情况。
取一小块用酸洗净的铁片(或钢片),再用食盐水浸泡一下,放入具支试管(如下图所示)。
观察铁片表面变化情况,以及玻璃导管中水位变化情况。
铁片生锈实验实验设计思路之四:将(潮湿的试管内底部)粘有铁屑与没有粘有铁屑的两支试管分别倒置于盛有水的烧杯里,对比情况。
在一支潮湿的试管里加入少量铁屑,摇动试管使铁屑粘附在试管壁上(如下图所示)。
将试管倒放在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
再取一支没有放入铁屑的试管做对照实验。
将两套装置静置,观察试管中铁屑是否生锈、试管中的水位是否升高。
铁屑生锈实验说明:思路一:约一周后可观察到明显的变化。
第一支试管里的铁钉表面生成了一层红褐色的铁锈,而在铁钉位于水面和空气交界面的部分,生成的铁锈最厚。
第二支试管里铁钉表面有明显的绣斑。
第三支试管里的铁钉仍光亮完好。
思路二:当时间足够长,试管里空气中的氧气完全与铁反应生成铁锈时,试管内水位高度能达到试管高度的约1/5。
思路三:能观察到因具支试管里空气中的氧气与铁钉反应生成铁锈,使具支试管内的气压下降,试管里的清水压入与具支试管相通的导管里,形成水柱。
铁生锈的条件实验

铁生锈的条件实验
要观察铁生锈的条件,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1. 湿度实验:将一小块铁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以是盐水溶液或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
观察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铁表面开始出现红色锈斑。
2. 氧气实验:将一小块铁暴露在空气中,观察一段时间后,铁表面开始出现锈斑。
这是因为氧气与铁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铁的氧化物。
3. 酸性实验:将一小块铁置于酸性环境中,例如盐酸溶液。
观察一段时间后,铁表面开始出现锈斑。
酸性环境会加速铁的氧化反应。
4. 盐水实验:将一小块铁放入盐水中。
由于盐水中含有氧气和盐分,会加速铁的氧化反应,形成锈斑。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铁生锈的条件,即湿度、氧气、酸性环境和盐水等因素都可以加速铁的氧化反应,促使铁发生生锈。
金属铁和铜锈蚀条件的探究

金属铁和铜锈蚀条件的探究湖北省汉川市南河乡初级中学余三平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金属的锈蚀却也给人类又带来了巨大损失。
在空气中金属发生锈蚀是初中化学金属的锈蚀与防护知识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因此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现将金属铁和铜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
⒈对金属铁锈蚀条件的探究:铁锈蚀到底与哪些条件有关呢?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⑴将一支大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把一根洁净干燥的铁钉放入其中,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能吸水的固体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用橡皮塞立即塞住试管口放置,如图⑴所示,使铁钉与干燥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不与水接触。
⑵在一支大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经迅速冷却的蒸馏水(以除去水中溶有的空气或氧气)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再注入一层食物油,使铁钉与氧气完全脱离接触,最后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放置,如图⑵所示,使铁钉只与水接触而完全不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⑶在一支大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使其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置于空气中,将试管敞口放置,如图⑶所示,使铁钉与潮湿的空气接触,也就是说此时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⑷在一支大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使其一半浸入食盐水中,另一半露置于空气中,将试管敞口放置,如图⑷所示,使铁钉与空气和食盐水同时接触。
⑸在一支大试管中放入一根用食醋浸湿的铁钉,将试管敞口放置,如图⑸所示,使铁钉与空气和食醋溶液接触。
将上述五支试管放置较长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实验⑶和⑷中试管内铁钉出现了明显的锈蚀,由于在水面附近水气的浓度最大,此时水气与氧气浓度已达到铁锈蚀的最佳状态,故在水面和食盐水面附近铁钉锈蚀最为明显,并且实验⑷比实验⑶中的铁钉生锈更为严重,此时说明有食盐水存在铁的锈蚀速率加快,实验⑴和实验⑵中铁钉没有出现锈蚀,实验⑸中因铁与酸反应,铁钉只被腐蚀,但不会出现锈蚀,也就是说此时铁钉不会生锈。
由上述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金属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物质共同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铁只与氧气或只与水接触,并不发生锈蚀,铁只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才能发生锈蚀,有食盐水存在环境下,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加快铁的锈蚀;酸只能腐蚀金属铁,但不能使金属铁生锈。
探究铁钉生锈的实验报告

探究铁钉生锈的实验报告探究铁钉生锈的实验报告一、提出问题:一天早晨,看见一位修车老伯正在帮一辆满是铁锈的车打磨,看上去不太容易,于是我想,怎样才能让铁不生锈呢铁生锈需要哪些条件呢二、我的设想: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常常生锈的往往是那些潮湿的地方,而那里的水蒸气很多,所以也许铁的锈蚀与水有关,并且铁锈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我猜想,也许会与氧气和水有关,那么铁锈到底是水与铁作用的结果或是氧气与铁作用的结果,还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呢假说1:铁生锈是因为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
假说2: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水分子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
假说3: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子共同发生作用。
三、制定计划:如果假说1正确,把铁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铁就会生锈。
如果假说2正确,把铁浸入去除空气的水中铁就会生锈。
如果假说3正确,同时具有空气和水的条件下铁才会生锈。
实验器材及药品:汽水瓶4个,酒瓶塞2个,电吹风1个、纯净水、食盐四、实验装置过程:根据我的假设,我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一只较软的小塑料瓶中通入氧气,并且注入适量的蒸馏水,将一只被打磨光滑的铁钉的一部分浸在水中,一部分露出水面,将杯口盖住,待到铁生锈时若瓶变瘪则与氧气有关,若水面与氧气交界处锈蚀最快则是水与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天第二天铁钉基本没有变化铁钉在氧气与蒸馏水交界处微黄铁钉变黄,水面铁钉处暗褐色第四天第五天铁钉明显变红铁锈增多,水呈微黄色水变黄色,铁钉被铁锈完全覆盖,塑料杯微红变瘪,水面并未明显下降结论:塑料杯变瘪。
说明:铁锈的生成一定与氧气有关,在水面处铁钉锈蚀最快,所以也与水有关。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探究实验,自己动手探究出了铁的锈蚀需要的条件,使我学会了用实验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的踪影,只要用心去发现,动手去实验就可以发现更多的奥秘。
铁生锈实验报告

铁生锈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铁生锈的实验报告一·设计方案如图中ⅰⅱⅲ所示ⅰⅱⅲ在第ⅰ支试管中放有洁净的铁钉和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铁钉未完全浸入水中);第ⅱ支试管中洁净的铁钉下半部分浸入蒸馏水中,上半部分浸入到植物油内(铁钉完全浸入液体内);第ⅲ支试管先经加热使试管干燥,然后放入洁净的铁钉,再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棉花上放一些干燥剂氯化钙,最后用橡皮塞塞紧。
二·实验现象过一周后,第ⅰ支试管内铁钉在水面以上部分生锈;第ⅱ支试管和第ⅲ支试管中铁钉未生锈。
三·分析现象第ⅰ支试管中铁钉在水面以上部分与氧气和水蒸气充分接触;第ⅱ支试管中铁钉与水接触,与氧气不接触;第ⅲ支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
四·结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蒸气接触。
篇二: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报告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报告六年级六班石仪琳实验目的生活中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要容易生锈,那么铁生锈是跟水发生反应呢还是跟水及空气一起发生反应还是其它的反应呢原因是什么呢铁生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呢 [实验目的]:研究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提升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追求,密切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
我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及调查后,对铁生锈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猜想1: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接触,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所致。
依据:我们通过观察、调查发现,放在潮湿的地方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但放在干燥的地方的铁制品却不是很容易生锈;猜想2: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水和铁起化学反应所致。
依据:我们通过观察、调查发现,裸露在空气中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但涂了油漆的或镀上了一些不易生锈的金属后的铁制品却不太容易生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铁锈蚀条件的进一步探究摘要:本文以《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为基础,在化学课外小组活动中探究电解质溶液对铁生锈的作用及铁锈蚀的条件,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结合高中知识得出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形成电解质溶液加快铁的锈蚀,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通过此实验探究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参与了铁锈蚀的结论。
整个实验探究复习并衔接了初高中的知识,并将课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关键词:铁的锈蚀原电池电解质电解质溶液一、问题的提出1.课程标准分析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应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中学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其中,分组实验是学生实验的主要方式,它是在单元教材学习之后,为了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并系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一种课堂实验教学形式。
2.选取本实验的原因关于铁钉锈蚀所需要条件的探究课堂已经做过,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本探究的目的之一是在此处起一个回忆、复习的作用。
本探究的第二个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比较铁钉和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与没有和电解质溶液接触时锈蚀的快慢,结合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以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知识引出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并对今后高中原电池原理的学习做准备。
本实验想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在中学教材中只提到了铁生锈与水和氧气有关,学生能够理解铁生锈与氧气的关系,但水在铁生锈的反应里起到了什么作用,教材中并没涉及,学生也很模糊,希望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在铁生锈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设计思路1.本探究包括三方面铁钉锈蚀所需的条件有哪些?在何种条件下锈蚀速率较快?水和二氧化碳在铁生锈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教学流程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铁生锈的几个问题①铁为什么会生锈?②铁在何种条件下锈蚀速率较快?③水在铁生锈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此做出猜想和假设猜想①:根据初中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内容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中提到铁在潮湿和有氧气的环境下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氧化铁本身疏松更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最容易生锈。
猜想②:空气中二氧化碳对铁生锈的速度是否有影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设计实验并记录试验现象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做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
各组将实验现象以及讨论结果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并给出原电池的原理。
启发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初中知识,大胆猜想。
并根据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论证。
三、具体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金属腐蚀根据与金属接触的介质不同,一般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本实验的研究范畴属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指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铁主要以生铁为主。
而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和碳的合金(初中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在电解质溶液中铁作为负极而碳作为正极。
发生如下反应::O2 + 2H2O + 4e- = 4OH-: 2Fe - 4e- = 2Fe2+Fe2+ + 2OH- = Fe(OH)2Fe(OH)2 + O2 + 2H2O = 4Fe(OH)3氢氧化铁部分失水,即为铁锈。
2.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3.实验药品铁钉、干燥剂CaCl2植物油、饱和NaCl溶液、蔗糖溶液、乙醇99.7%、棉花、橡皮塞子4.实验步骤与现象第一周:进行实验将同学们分为4个组每组3名同学分别作以下实验(每组做三个平行实验)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二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表格,并根据现象讨论原因。
5.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铁在没有水环境不易生锈铁在隔绝氧气的环境下不易生锈铁在有氧气和水的环境下容易生锈铁在氯化钠溶液中生锈最快最明显铁在蔗糖溶液和酒精中生锈不明显6.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关资料的提示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氯化钠溶液中生锈最快最明显而在酒精和蔗糖溶液中却不易生锈?相关资料①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是他们都能在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离子。
我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电解质。
可溶于水的电解质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②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生铁中含碳量要高于钢。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铁制品基本上都是铁的合金。
③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酸性很弱但也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④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电流的产生是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的结果。
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又称阳极),较不活泼的金属做正极(又称阴极)。
负极本身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沿导线流向正极,正极上一般为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解质溶液中因为导电性增强了所以反应速度也相应加快。
7.补充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通过实验说明酒精和蔗糖溶液不导电是非电解质,而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
证明了在电解质溶液中会加快铁生锈的速度。
猜想: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与电解质是否有关?(空气中谁能够溶于水形成电解质?)验证空气中二氧化碳对铁生锈的影响四、实验现象解释通过观察以上试管的反应现象,可以得出铁钉、空气和水同时接触才会发生锈蚀。
铁表面的水膜溶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相当于电解质溶液,此时铁和杂质碳形成微小的原电池,使铁失去电子变成亚铁离子。
当铁与NaCl溶液、碳酸溶液等电解质溶液接触会加速铁钉的锈蚀。
五、实验注意1.教师应注意此实验中“控制实验条件”的化学实验方法。
教师在总结时,应提醒学生,实验中研究某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时,要注意其他因素不能变化,不能对要研究的因素产生影响,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2.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铁生锈的条件做出多种猜想和假设。
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自己收集实验材料,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兴趣。
六、反思与评价1.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实验现象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本次实验从其特点上来看并不适合课堂上的教学演示,主要原因是实验周期比较长,因此我将其放入化学课外小组进行并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
2.从学生实验的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实验现象的猜想丰富而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尤其是在氯化钠溶液中腐蚀最快最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最关注也最好奇。
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3.从实验原理上来看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初中化学知识和一些高中化学知识。
虽然原电池的反应在高中属于选修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学生理解的还是不错的。
有的同学甚至还猜想如果是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被腐蚀的速度会不会比生铁慢。
4.从实验设计上来看,不同情况下铁生锈的的情况基本都考虑到了,为了保证实验的说服力每个实验都平行做了3次。
只是由于时间问题对于电解质溶液中铁生锈的实验只做了氯化钠溶液。
原本设计再加上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但考虑到醋酸是酸,学生会想到金属与酸的反应,而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没有进行此两组实验。
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而且在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另外如果将除去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中铁钉生锈的实验放到一开始做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同时学生在进行实验现象归纳和总结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提出正确合理的猜想。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1 化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王磊,刘克文,支瑶等.高中新课程选修课教与学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朱裕平.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历史教学研究,2005,3[8]王云生.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评析[J].课程改革,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