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2)
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简析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姓名:LWJ学校:河北大学学院:研究生院年级:2013专业:区域经济学学号:20130092一、区域经济增长(一)含义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
(二)衡量标准衡量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区域经济增长率。
衡量区域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区域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区域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
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三)具体要求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四)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投资、劳动和技术进步。
1.投资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50%以上。
我国过去25年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增加、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促成的,投资增加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在1980年接近30%,2002年突破40%,2003年达43%(许小年,2004.),因而投资增加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与联
系
通透地表达出来,需要标题。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差异与联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讨论已经成为国内外重要的议题之一。
但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别和关联,只有少数人完全看得清楚。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差异与联系。
首先,让我们谈谈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同和区别。
简而言之,“区域经济增长”指某一特定时期内,特定地区经济结构内所有要素投入总和(劳动力、资金、资源等)的总体发展水平,即,某一特定时期内地区的经济数量性发展水平。
而“区域经济发展”则指的是,特定时期内地区的经济质量性发展水平,这包括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热点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力,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性空间等。
其次,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
地区经济增长作为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支撑性作用,但不具有领导性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则可以将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化为有效的发展推动力,建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推动企业有希望的发展,激发经济活力,同时将地区经济迅速有效地推向繁荣。
最后,总结一下,“区域经济增长”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特定地区经济结构内所有要素投入总和的总体发展水平;而“区域经济发展”则指特定时期内,地区经济质量性发展水平。
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且彼此依存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这种内在联系,才能有效推进地区经济发展。
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PPT课件

1.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二、发展政策的任务不是取消,而是维护不均 衡,使不均衡的链条保持活力。
不发达经济取得经济增长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 精心设计的不平衡增长战略,首先选择若干战 略部门投资,当这些部门的投资创造出新的投 资机会时,就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政府投资--公共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形成 良好的、发展的外部环境
另一类是形成生产环境的,包括硬环境和软环 境。
硬环境: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布局条件等 软环境:经济制度、管理方式及组织方式等
5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其一是需求的拉动,包括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 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由需求拉动生产;
其二是供给的驱动,原材料、资本、技术、劳 动的供给,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 成新的需求。
31
(三)新增长理论
1.阿罗的“干中学”模型(1962) 是第一个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他用技术的
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 在阿罗模型中,技术进步被看作是资本积累的副
产品,即投资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并且技术进步 具有正的外部性,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 积累生产经验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通过 “学习”而提高生产率。这样,技术进步就成为 了内生变量。
25
2.增长极理论
②增长极具有两种效应:
一是极化效应。即极点对外围地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将 外围地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聚集到中心,形成规模经济效 益,从而增强极点的竞争能力。
二是扩散效应。即增长极通过其产品、资本、人才、信息 的活动将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广大的腹地,促进腹 地经济的增长。
两种效应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极点 的集聚,后者主要表现为极点生产要素向外围的转移,二 者从不同的侧面,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学(知识要点)

区域经济学1、区域:“区域”是由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等因素共同形成的地球上的一个特定范围,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性,特别是自然赋存的不均匀。
2、空间:经济活动中的“空间”,是经济变量、经济现象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存在形式和客观实体,它以分布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相互作用为特征,不仅是事物的“容器”,而且是区域发展状态的“指示器”。
3、区域经济: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
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4、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5、区域经济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区域经济”的定义:指在人类经济资源总量稀缺、赋存不均和不能或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前提下,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复合体。
简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
2)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①经济资源分布的差异性;②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③经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④经济系统的一定完整性。
6、区域经济学的科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应用性经济科学。
它的基本内涵是: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经济发展;第二,它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三,它的研究要以国家宏观调控和总体战略为指导;第四,它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7、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联系实际)1)“部分先富”论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部分先富”的战略思考:①改革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②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③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共同富裕”论伟大构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

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理论体系,主要理论的创立者及其代表作,基本理论观点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从广义的角度构筑区域经济学框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第三部分:区际关系第四部分: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第五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第六部分:区域经济学的展望2.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是循着两条路径在向前发展:第一,理论经济学的路径。
从理论分析、原理推导和模型化着手,建立一套规范的区域经济学体系。
第二,应用经济学的路径。
从实证分析的要求出发,形成一套适应实际应用的理论体系。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仍在构建中。
3.主要理论的创立者及其代表作,基本理论观点’A、古典区位论a 农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V on Thunen)其代表作是《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他认为,在这些方面起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块)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
b 工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 Weber)其代表作是《关于工业的区位(第一步区位的纯理论)》,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其基本框架是,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研究劳动费与凝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c 运输区位论:美国学者胡佛其代表作是《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理论B、现代区位论a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代表理论有: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吉的自由进入理论b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其代表作是《德国南部的中心地》c 区位经济学:廖什,其代表作是《区域经济学》,研究了区位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
八章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Page 6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
Page 7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则是随着产出的增长 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 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 产出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状况、 生活水平、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 等在内的变化。
Page 8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二、劳动力 三、资本 四、技术 五、制度环境 六、结构变化
Page 14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Page 15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一)概念和特点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部分,包括影响人
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区域经济发展面对的自然条件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利用的原 始自然环境,也包括经过人类利用改造后的自然环境。各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综合体,对人类的经济活 动影响更大。
劳动者行为
(1)收入效应
劳动力素质
较高素质的 人力资源对 经济发展的 贡献主要体 现其具有较 强的创新能 力,从而提 高产出
人力资源流动
流动使更多 的人力资源 得到利用, 对经济增长 会产生积极 的作用
(2)替代效应
Page 24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三、资 本
Page 25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Page 17
Page 18
Page 1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向有决定性的影响 2.影响劳动生产率和区域经济效果 3.直接影响地域产业结构类型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概述(PPT 48张)

• • • • • • • • •
• • • •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 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 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孙久文

第一章:导论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
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
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
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伴随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模型
G=S/C=(P/Y*S(p)+W/Y*S(w))/C
在上式中,G是产出的增长率,C是资本-产出比率,S是储蓄 率,P/Y是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S(p)是利润收 入者的储蓄倾向,W/Y是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S(w)是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由于国民收入分为利润和工资两部分,所以P/Y+W/Y=1。 一般假设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即S(p)>S(w),而且S(p)和S(w)这二者都是既定的。
–
定义
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 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 进过程。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关系
• 区域经济增长 • 区域经济发展
– –
定义 特性
• 多重含义 • 区域经济发展在强调经济规模扩大的工程中,更强调科学技术进 步和组织管理水平提高带来的经济效率提高 • 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变动过程 • 发展是一个长期变动过程。 • 发展不仅代表人类的进步过程,还包括了人类采取的行动和行动 结果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关系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波动
第一节
– 定义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关系
• 区域经济增长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和“二元经济结构”理 论 – “核心区”与“边缘区”理论
• 赫希曼(A.Hirschman)的观点 • 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的观点
– 增长极理论 – 倒U型学说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即:经济增长是边际储蓄 倾向和哈罗德—多马模型
• 哈罗德—多马模型说明:投资具有双重性 • 国民收入增加是投资增量的函数 • 经济是在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中增长的 •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 G=S/k • 经济中短期波动的原因 G≠GW • 经济中长期波动的原因 GW≠GN 长期实现最理想均衡增长的充分条件是:
G=GW=GN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二、索洛—米德模型
△Y Y
1. 2.
=a
△k k
△L +b L
+ △T
T
强调了资本和劳动具有相互替代性 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提高资本——劳动比,降低 资本的收入,以刺激劳动增加,实现充分就业 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观点 新古典理论在区域经济应用中的局限性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关系
• 区域经济增长 • 区域经济发展 • 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包容关系
互动关系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s g w s k
gw表示均衡经济增长率, gw=△Y/Y S表示储蓄倾向(平均储蓄率S/Y)
K表示资本-产出比率(I/ △Y)
为资本生产率( △Y/I)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模型
1、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产出比率和收入分 配的差异 2、当gw< gn,增加利润份额,减少工资份额 可以提高储蓄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当gw> gn,减少利润份额,增加工资份额 可以减少储蓄率,减缓区域经济衰退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四、区域输出基础模型
杜森伯利和诺斯 区域总收入:YR=Yx+Yl
其中:Yl=Yx[1/(1-C+q)-1]
∴YR=Yx+Yx[1/(1-C+q)-1]=Yx /(1-C+q)
Yl——本地部门的收入 Yx——输出收入 c—边际消费率 q—边际进口率
即边际消费率越大和边际进口率越 小,乘数效应就越大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五、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模型
第一部分:总量增长等于各区域增长之和 Q=∑qi Gv=∑(ai*Gvi) ai=qi/Q 对于qi和Gvi较大的区域要重点扶持。 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入增长和全要素 生产率决定的 Gvi=Gai+βkiGki+βliGli 考虑规模收益时 Gvi=Ga+(βkGk+βlGl)α 区域经济增长就表现在产业部门的发展和聚集上。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工业化方案(三种)
– 对消费品工业进行大规模全面投资 – 对消费品工业和基础设施部门进行大规模全面投资 – 大推进方案
均衡发展理论的不足
– 资金来源 – 外部正效应下降 – 市场机制强化非均衡发展
该理论的优点 中国的应用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1.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和“二元经济结构” 理论 2. “核心区”与“边缘区”理论
储蓄(积累)不足 人均收入水平低
经济增长慢
资本供给角度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概念 基本理论
• 贫困的恶性循环
市场狭小 市场购买力低
资本的有效需求不足 劳动生产率低
经济增长缓慢
人均收入低
资本需求角度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概念 基本理论
• 贫困的恶性循环 • 工业化是摆脱落后的关键 • 供给和需求具有不可分性 • 数量有限的个人投资无法打破该循环 • 依据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确定投资比例 • 均衡发展理论的基本依据——投资外部正效应的 存在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不 断增加,即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 的不断增加的过程。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关系
• 区域经济增长
– 定义
– 特性
• 经济增长仅指经济总量的增加。 • 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经济增长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关系
• 区域经济增长 • 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概念:均衡发展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 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 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 发展,以此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 或经济发展。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概念 基本理论
• 贫困的恶性循环
资本短缺 劳动生产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