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1课白桦 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1《白桦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1《白桦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1《白桦》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白桦》这篇课文的内容,了解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2.能够认读词语,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书写活动。

4.培养学生的爱美之情,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认读困难的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2.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文:《白桦》。

2.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4.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校园里的树木,引出“白桦”这种树种。

2. 学习课文•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词语。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逐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3. 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白桦对人们的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相互迅速问答,巩固课文内容。

2. 朗读与表演•学生分角色朗读《白桦》并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课时1. 词语操练•教师设计词语操练活动,帮助学生熟练认读生字词语。

2. 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树木的短文,并分享给同学。

第四课时1. 教学游戏•设计与《白桦》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板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总结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六、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继续观察身边的树木,写一段观察感想。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白桦》这篇课文的真正含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白桦》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白桦》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白桦》教案(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白桦》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景观。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白桦树的成长画面,表现了白桦树坚韧、挺拔、美丽的特点,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的主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韵律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白桦树这一植物不太熟悉,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科普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白桦树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韵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白桦树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韵律,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生命的敬畏。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理解课文。

2.白桦树图片:用于展示白桦树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相关科普资料:介绍白桦树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植物。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白桦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桦树的特点,同时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白桦树的特点,如坚韧、挺拔、美丽等。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情感和韵律,讨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表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白桦》是一首描绘白桦树的诗,通过对白桦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他们容易产生共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能够通过诗歌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的理解。

2.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情感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发现和情感激发,让学生在朗读、讨论和表达中感受诗歌的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白桦》的幻灯片或课件。

2.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白桦树的图片或视频。

3.准备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情感的分析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桦树,让学生对白桦树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白桦树有什么印象?然后,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或逐段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赞美白桦树?白桦树有哪些特点值得赞美?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情感的把握,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白桦树相关的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白桦树的美。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1《白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1《白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1《白桦》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课文《白桦》,并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体会课文中描述的孩子与白桦树之间的情感。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感情表达朗读课文。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自然风物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白桦》的内容。

2.学会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孩子与白桦树之间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营造孩子与自然的感情连接。

2.灵活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录音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朗读准备。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一张白桦树的图片。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白桦树的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1.听录音,跟读课文《白桦》。

2.分段教授课文,解释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互相朗读课文。

第三步: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把白桦树比喻成孩子的好朋友?2.学生交流自己有过类似经历的故事或体验。

第四步:朗读训练1.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情表达各异。

第五步:激发想象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白桦树下与好朋友玩耍的场景。

2.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

第六步:展示成果1.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彼此交流自己的想象内容。

2.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白桦》这篇课文,通过朗读、情感感悟和想象,希望让学生感受到孩子与自然的情感连接。

通过这堂课,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珍惜与大自然的交往,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朙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加深对人与自然情感的体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白桦》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白桦树的美丽画面,通过赞美白桦树来表达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诗歌的阅读和鉴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对于这首《白桦》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诗歌,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而温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发现诗歌中的美和意义。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白桦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白桦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自读诗歌: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讲解诗歌: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白桦》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白桦》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白桦》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白桦》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男孩与白桦的友谊。

这篇文章情感真挚,具有温暖感人的情节,能够引发学生对自然、友情的思考。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友谊与珍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白桦》的主要情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友情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友谊和亲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感情色彩。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帮助学生通过语文表达展现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白桦》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并提出“小男孩和白桦之间的友情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白桦》,并带领学生分组共同探讨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顺序。

3. 情感体验(10分钟)通过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从文中领悟友情的意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分享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4. 语言表达(15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合作撰写一篇与友情相关的短文或诗歌,并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和分享。

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规范和运用。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身边的友谊,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朗读、理解、感悟和表达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第1篇】《白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都能完成识字任务。

注意读准叠词“毛茸茸”,读准易错词“徜徉”;“潇”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书写时强调间架结构的安排。

.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继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白桦。

①师:请看看,这白桦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②生交流。

(请用词语来形容一下)(4)师小结:白桦很美,它是一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

白桦生性耐寒,树干银白,气质高雅。

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丽、高洁。

请同学们看视频。

听李老师的范读,想象画面。

听了李老师的朗读,说说白桦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句话来说说)示例1:这是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很美丽。

示例2:无论是一棵白桦,还是成片的白桦林,都很美。

它有着洁白的树干,碧绿的叶子,给人明朗的感觉。

师引导:诗歌以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从而展现美,这首诗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突出白桦的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从每个小节中抓住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找到答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1.白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白桦》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白桦树的成长画面,通过赞美白桦树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善于观察图片,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味把握还不够到位,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课文描绘的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喜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描绘。

3.朗读节奏和韵味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图片观察:通过展示白桦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桦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体会课文的情感。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4.情景表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白桦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桦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进行讲解和练习。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体会课文的情感。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5.情景表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白桦
教学目标
1.会认“绣、潇、绽”等生字,会写“桦、涂、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作者对白桦的赞美之情,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能理解诗歌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绣、潇、绽”等生字,会写“桦、涂、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白桦图片)图片导入,介绍白桦。

师:俄罗斯有这样一个谜语:
有一种树有四种特性:
第一,照亮世界;
第二,修补碎物;
第三,医治病人;
第四,保持清洁。

谜底就是:白桦树。

白桦的象征意义为“生与死的考验”,它是俄罗斯的国树,也是这个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

白桦是一种落叶乔木,在植物学上属于桦木科、桦木属。

它的树干最高可达二十几米,直径可达一米有余。

其树干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上面缠着白垩色的树皮。

2.介绍作者。

师: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

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3.让学生朗读诗歌,检查预习读书情况。

指导学生认识巩固“茸、朦胧、徜徉”等生字词。

二、学习字词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桦、涂、茸、绣”等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潇”字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穗”和“朦”“胧”,左边都要写得窄一点,为右边留位置。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三、朗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读诗歌,边读边想:在作者的眼中,白桦是怎样的?
3.交流:初读后,作者描写的白桦让你们想起了身边的什么植物?
四、课后作业
师:诗歌中常常会写到一些植物,如松、竹、梅、兰,你们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请把它工整地摘抄下
来,再选择一首你们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板书设计
11 白桦
桦涂茸绣潇
穗朦胧寂霞抹
课时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énɡlónɡhuàxiāo xiásuì
(朦胧)白(桦)(潇)洒朝(霞)花(穗)
二、我会填。

(洁白)的流苏(姗姗来迟)的朝霞(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作者对白桦的赞美之情,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听读复习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配乐并朗诵《白桦》。

2.学生体会这首诗和之前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或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学生自由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白桦》以白桦树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了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树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白桦树的赞美,以及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分享交流
1.小组内分享自己喜欢的有关植物的诗歌,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小组代表分享。

3.总结你们发现的这些诗歌的特点。

师总结: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五、课堂总结
全班尝试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11 白桦
高度集中、概括
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
语言具有音乐美
课时作业
一、我是收集小专家。

有很多的诗歌都是描写植物的,比如松、竹、梅、兰,请收集两首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我是小诗人。

我们教室窗外有一棵桂花树,写一首诗送给它吧!
略。

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关键在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

所以在授课时要让学生多发言,从发言中去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

还要让学生大声朗读,从读中去感悟、去分析,使学生对现代诗的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升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

教师可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和理解诗歌。

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意深刻的诗句,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