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风貌区建筑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正定古城民居风貌控制导则

正定古城民居风貌控制导则

正定古城民居风貌控制导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区西北20公里处,是中国北方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建筑风貌和街巷布局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的风貌,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正定古城的独特风貌,制定《正定古城民居风貌控制导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总则正定古城民居风貌控制导则旨在规范和引导古城内民居的建设和改造,保护古城的原有风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地方形象。

本导则适用于正定古城内的所有民居建筑,包括保护建筑和普通民居,要求建筑师、设计单位、业主等相关方遵守执行。

二、主要内容1. 建筑外观颜色:建筑外墙颜色以古朴、自然、朴素为主,避免过于艳丽和突兀的色彩。

鼓励选用传统颜色,如灰、白、米黄等,体现传统建筑的韵味。

2. 建筑材料:建议在修缮和改造时尽量选用传统材料,如灰砖、木材、石材等,不使用明显与传统建筑风格不符的新型材料。

3. 建筑高度: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持古城整体的层次感和平衡感。

不允许过高的高楼大厦出现在古城内,保持古代城市的尺度感。

4. 建筑结构和造型:建筑的结构和造型要符合古城的风格,尽量保留传统建筑的特色和风貌,不宜随意改变或破坏原有风貌。

5. 窗户和门窗:窗户和门窗的形式和样式应与古城风貌相协调,不得随意更换窗框、门框及窗花等,保持古城的独特古朴氛围。

6. 室外装饰:严格控制建筑外部的装饰,不得有炫丽的外部配饰、广告招牌等,保持古城的素雅和古朴。

7. 绿化环境:加强对古城内绿化的管控和保护,保持古城独特的绿树成荫,植被丰富的风貌。

8. 照明设计:夜间照明要遵循古城风貌,不得在建筑外墙过度设置霓虹灯等炫目灯光,保持夜间整体的明暗有致。

三、执行机制1. 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古城民居风貌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严格审核民居建筑的设计方案。

2. 对于违反《正定古城民居风貌控制导则》的建筑工程,应立即停止施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精品)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导则

(精品)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导则
百牙山塔和清溪塔是城市中重要的历史地 标,也是城市天际轮廓线上的重要标志。
杏花村位于城市东南,与历史城区有着密 切的联系,是城市重要的历史和人文景观 资源。
自然山水、历史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筑 了池州城市景观特色意象。
皖江
百牙山塔
清溪塔
平天湖
杏花村
白洋河
清溪河 孝肃街
齐山
4.城市景观分区
依据城市空间整体框架及总体规划功 能布局,将城市划分为若干景观分区。 池州城市景观分区包括
老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站前综合商贸风貌区 城北滨江风貌区 中心城综合风貌区 齐山-平天湖风景区 湿地森林景观区 东部现代产业风貌区 东部新城风貌区
5.城市景观结构分析
通过景观结构确定城 市景观要素的类型和位置, 建立要素之间的区位逻辑 和空间秩序,确保城市景 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池州城市景观结构由 自然环境基底、生态景观 廊道、人工景观组团等景 观要素组成。
史景观,发展城市现代景观,焕发城市活力与生机。
百牙山塔 平天湖 池州傩戏
2.城市风貌规划原则
保育自然风景 尊重环境特征
规划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突显山水城市风貌特征。尊 重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生态要素,使得自然形态和人工建设在空间上达 到和谐组合并相互衬托。
保护历史风貌 延续城市文脉
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4.建筑学理论
建筑风格:欧陆、现代、传统(园林、徽派等)
1、传统徽派建筑的基本特 “青砖出檐长、马头白粉墙” 。 第一,显露山水。
第二,淡雅简约。
第三,尺度宜人。
第四,重细部装饰。
第五,建筑用材:因地制宜。 第六,建筑形式具有多样性。
2、新徽派建筑 第一,“徽而新” “徽而新”——充分吸取徽派传统建筑及聚落的特征和风貌,对 窗楣、门楣以及马头墙、屋脊等徽派元素进行简化,主要应用在低层 和多层建筑中。

西安市老旧小区风貌控制导则

西安市老旧小区风貌控制导则

西安市老旧小区改造风貌设计导则(试行)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9年目录1.城市风貌引导 (2)1.1设计依据与参考 (2)1.2规划要点 (2)2.城市色彩引导 (17)2.1设计依据与参考 (18)2.2规划要点 (18)3.城市主轴线引导 (39)3.1设计依据与参考 (39)3.2规划要点 (39)4.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要求 (46)4.1设计依据与参考 (46)4.2规划要点 (47)2老小区改造是一项综合性强、内容繁复的工作,改造方案应主动与城市规划相关管控内容进行衔接。

按照主体内容和管控侧重点,可将老旧小区改造设计需重点对接的规划内容梳理为三大方面:一是城市形态风貌相关内容,以《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17年修订)、《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与《西安市总体城市设计》为纲领性规划;二是建筑色彩管控要求,主要以《西安城市色彩规划导则》为基础性依据;三是历史文化保护相关内容,以《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9-2035年)》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统领;四是城市大轴线城市设计相关内容,以西安市四条城市主要轴线,包括中轴线、西轴线、东轴线和横轴线的城市设计方案为参考制定对应老旧小区沿街界面的管控要求。

本次改造对象为西安市2000年以前建成使用、具有合法产权且未列入拆迁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

重点改造城四区,包括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和雁塔区,空间上以绕城高速以内区域作为本次老旧小区改造的核心范围。

11.城市风貌引导老旧小区改造应符合城市风貌引导的相关要求,明确小区所在风貌分区的总体引导特色,在开敞空间预留、建筑外立面修饰、文化要素处理等方面符合相关引导要求。

1.1设计依据与参考《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17年修订)《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西安市总体城市设计》1.2规划要点城市风貌分区: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风貌协调区、自然生态风貌区和现代风貌区,本次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涉及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风貌协调区和现代风貌区。

住宅建筑风貌导则

住宅建筑风貌导则

住宅建筑风貌导则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筑的繁荣与演进。

拉萨建筑风貌导则

拉萨建筑风貌导则

拉萨建筑风貌导则
拉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独特的藏族建筑风
格和城市规划布局。

为了保护和传承拉萨的建筑文化,制定了拉萨建筑风
貌导则。

以下是导则的主要内容:
1.保护传统藏族建筑。

拉萨的传统藏族建筑风格以藏式建筑为主,体现了藏族人民的文化、
信仰和生活方式。

保护传统建筑,对于维护拉萨的历史与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新建建筑方面,应尽量遵循传统风格,保留这些传统的建筑特色。

2.尊重拉萨的历史文化。

拉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尽可能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中体现和利用这些资源。

同时,在修建新建筑时,应遵循历史文化的传承
和保护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危害文化遗产的行为。

3.根据山水环境设计建筑。

拉萨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布局与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密切相关。

建筑
应该根据山水环境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周围的自然景
观相呼应。

同时,建筑高度、密度和形态等因素也应该考虑自然环境影响。

4.基于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应基于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考虑建筑的环保、生态、安全和经济性等因素,创造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城市生态环境。

5.强调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公共空间是城市交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规划,尽可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社交、娱乐和休闲设施。

通过拉萨建筑风貌导则的制订和执行,能够在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独特、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村镇风貌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渝建发[2006]113号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村镇风貌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渝建发[2006]113号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村镇风貌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村镇风貌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渝建发〔2006〕113号)各区县(自治县、市)建委,各设计单位:《重庆市村镇风貌设计导则(试行)》已经专家评审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或有好的建议,请及时与我委小城镇建设处联系。

联系人:张国庆电话:63610378二○○六年六月六日重庆市村镇风貌设计导则(试行)1总则1.0.1 目的与意义为指导和规范重庆市村镇风貌设计,建立健全村镇风貌设计技术支撑体系,特制定《重庆市村镇风貌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县以下建制镇、乡、行政村和自然村以及村内集中居民点的风貌设计、建设和管理。

各县(市)政府所在城关镇风貌设计、建设和管理可参照执行。

1.0.3 风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①地域性原则风貌设计应体现村镇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地域人文精神,传承地方文化与民风民俗,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村镇风貌。

②生态性原则将先进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技术运用到村镇风貌设计中去,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村镇。

③经济性原则从村镇风貌建设的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等方面引导建设节约型村镇。

④社会性原则风貌设计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实行公示制度,提倡公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促进人际交往和文明建设。

⑤适用性原则针对村镇的实际情况,在设计中明确风貌建设的适用技术,使设计切实可行。

⑥继承性原则在保护村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村镇。

正定古城民居风貌控制导则

正定古城民居风貌控制导则

正定古城民居风貌控制导则一、背景介绍正定古城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城内保存着大量具有特色的传统民居,这些民居是研究古代建筑和民俗的宝贵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正定古城的民居风貌,制定了以下控制导则。

二、建筑风格1. 传统风格:民居建筑应保持传统的建筑风格,包括斗拱、歇山顶、飞檐等元素,以展示古城的历史氛围。

2. 色彩搭配:建筑外墙的色彩应以传统的朱红、黛绿、青灰为主,避免过于鲜艳的色彩,以保持古城的古朴感。

三、空间布局1. 院落布局:民居的院落应具有合理的布局,主要分为前厅、正院和后院,体现封闭性和私密性。

2. 房间功能:民居内部的房间功能应合理划分,包括起居室、卧室、厨房等,符合日常生活的需要。

四、建筑材料1. 使用传统材料:民居的建筑材料应尽量使用传统的砖、石、木等材料,以保持古城的原汁原味。

2. 保护历史建筑:对于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材料,修缮时不得随意更换。

五、绿化环境1. 院落绿化:民居的院落应适当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宜人的生活环境。

2. 街道绿化:古城的街道两旁应种植绿化树木,营造清新的氛围。

六、文化传承1. 保护传统技艺:鼓励民居内部的装饰和家具使用传统的工艺和技艺,以传承古城的文化。

2. 文化活动:定期组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制作等,增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七、社区管理1. 建立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古城民居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加强对民居的监督。

2. 居民参与: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古城民居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居民对古城的归属感。

八、总结正定古城的民居风貌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正定古城的民居风貌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制定合理的控制导则,我们将能够有效地保护古城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文化景观。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古城的美丽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整治及再利用导则

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整治及再利用导则

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整治及再利用导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节:背景介绍。

1.1 传统风貌建筑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区周边建筑设计导则
2014.12.

目 录
1 总 则
2 概 念
3 基本原则
4 设计导则
5 附 则
.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传承与彰显重庆文化脉络,落实《重庆市历史文化名
城保护规划》与《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对我市历史
文化风貌特色保护与控制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升建筑文化品位与空
间环境品质,围绕加强城市建筑风貌规划管理,实现城市建设协调发
展,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结合重
庆市实际情况,特编制本导则。
1.2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重庆都市区
传统风貌保护与利用规划》确定的28片传统风貌区的建设控制区与
风貌协调区,在上述范围内,从事规划编制、建筑设计与规划管理,
均应参照本导则。除参照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律、
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核心保护区范围内按照法定规划相关
要求执行。
1.3 规划管理
本导则应体现在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区周边建筑的规划、设计、
建设、管理、维护的全过程中。规划管理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与重庆
都市区传统风貌区周边建筑设计导则为依据提出规划设计条件与要
求,作为传统风貌区周边建筑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进行管理,对于特殊
.
个案经规委会专家委员会专题研究后,允许适当突破。

2 概 念
2.1 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区
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区是指重庆都市区范围内保留遗存较为丰
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地方特色的
建筑群、街区、古镇等。
根据《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
保护与利用规划》,重庆市都市区传统风貌区分为传统巴渝、明清移
民、开埠建市、抗战陪都、西南大区5类风貌特征,共28片。
传统巴渝传统风貌区包括:明清城墙遗址、磁器口、金刚碑、十
八梯、山城巷及金汤门、鱼洞、寸滩、同兴、木洞、黄桷垭及涂山、
丰盛、金刀峡、走马、龙兴,共14片。
明清移民传统风貌区包括:湖广会馆及东水门、鱼嘴,共2片。
开埠建市传统风貌区包括: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白象街、打
铜街、北碚老城,共4片。
抗战陪都传统风貌区包括:中山四路、李子坝、山洞、南山-黄
山、第十兵工厂(长安集团),共5片。
西南大区传统风貌区包括:人民大礼堂、大田湾及劳动人民文化
宫、第二十九兵工厂(重钢),共3片。
2.2 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区周边建筑
.
根据《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
保护与利用规划》,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
控制区、风貌区协调区三个层次。
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区周边建筑是指重庆都市区范围内28片传
统风貌区的建设控制区与风貌协调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及扩建建(构)
筑物。

3 基本原则
3.1 统一协调
尊重重庆历史文化传统与山水城市环境,遵循现代城市发展空间
格局,从建筑环境、尺度、形式等方面与地域风貌协调统一。
3.2 整体提升
符合整体氛围要求的前提下,完善与弥补传统风貌区基础设施配
套及现代城市功能的不足,从功能等方面与现代城市相匹配。
3.3 文化传承
注重地方历史文脉传承,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依托传统风貌区和
现代城市空间场所,提升传统文化品位,增强地方文化识别性。
3.4 环境融合
依托重庆山水城市基调与原生地形地貌,展现依山就势、随意赋
形的城市风貌,通过场景的有机融合,丰富城市风貌表现。
.
4 设计导则

4.1 街巷空间
4.2.1 肌理
协调与延续传统风貌区核心保护区现状肌理,避免现代城市肌理
与传统风貌区肌理衔接生硬,通过完善肌理布局、设置开放空间等形
式,达到空间肌理的自然过渡。
4.2.2 场地
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与场地环境资源,宜采取沿江、沿山、分台等
结合等高线布局的形式,避免大挖大填及破坏空间场景识别性的建设
方式。
4.2 建筑设计
4.2.1 功能
传统风貌区周边新建、改建或扩建建筑功能应符合传统风貌区整
体氛围要求,完善与弥补传统风貌区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的现状,增设
商业服务等现代城市功能。
4.2.2 高度
传统风貌区周边临街建筑高度宜控制在三层以内,檐口高度不应
超过12米,街道高宽比值范围控制在1.0至1.2之间。后排建筑高
度可适当提高,总建筑高度不应超过60米,根据天际轮廓线及视线
分析,形成节奏分明、层次丰富的高度变化。
4.2.3 形式
.
传统风貌区周边新建建筑应与核心保护区建筑形式相协调,采用
具有典型特征的建筑风貌元素与符号;改建、扩建建筑在基本保持原
有形式与风格的前提下,允许进行功能与内部格局的调整。
以展现度假养生式的建筑格局,采用具有典型特征传统建筑风貌元素与符
号;
建筑主色调,宜采用暖色调,色彩宜在同一色系内适当区分,以增强可识别
性,公共区域(医疗、配套建筑)色彩应与养生养老建筑适当区分。

建筑整体色调宜相统一,采取雅致暖色调为基调,配合米白、土黄、浅棕

色等色调,不宜采用饱和度过高色调。

一、屋顶:
建设控制区主要沿用核心保护区坡屋顶形式,根据建筑形式可采
取不等坡或其它变化形式;风貌协调区建议采用坡屋顶或具有核心保
护区风貌意向的平坡结合屋顶形式。
二、色彩:
应与核心保护区整体色调相统一,采取雅致浅灰、米白、淡黄等
色调为基调,配合深灰、土黄、棕色等色调,不宜采用饱和度过高色
调。
三、材质:
建设控制区建筑外装饰材质宜采用青砖、青瓦、灰浆、木、竹等
传统建筑材料,保持立面肌理与质感,局部可采用玻璃、钢架等新材
料;风貌协调区近人尺度建筑外装饰材质局部宜采用青砖、青瓦、灰
浆、木、竹等传统建筑材料装饰点缀,呼应整体风貌。
.
四、细部:
建设控制区应采用与核心保护区建筑细部相协调做法,包括建筑
檐口、墙面、门窗、栏杆、装饰等内容;风貌协调区应提炼核心保护
区建筑风貌细部元素,采取符号运用等方式,延续文脉的传承。
4.3 景观环境
营造与传统风貌区相关的人文景观,增设具有特色的配套与服务
设施、城市家具、指示系统、园林绿化等,增强传统风貌区风貌识别
系统性,烘托整体氛围。

5 附 则
名词解释:
传统巴渝风貌:
以传统民居、府衙庙宇等建筑为载体,以木构穿斗、坡檐街廊、
吊脚台院的建筑风格和明清城墙、山城老街、巴渝古镇的空间形式,
呈现了重庆依山就势、随意赋形、叠屋累居的山城风貌。
明清移民风貌:
以南北多地会馆、宗祠为载体,集中体现南派装饰以及官式合院
等建筑特色,为重庆注入多元建筑风格,以植根于巴渝的“八省会馆,
移民驿站”,为山城增添多元文化景观。
开埠建市风貌:
以海关洋行、兵营教堂等为载体,西方建筑风格与重庆独特山地
.
环境、建筑文化相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细部精美的近现代折衷主义
建筑风格。
抗战陪都风貌:
根据战时状况,以已有设施为基础延续了建市时期近代城市风
貌,形成了以政要机构、同盟使馆、官邸旧居、兵工基地等为载体的
类型多样、风格简朴的建筑形式。
西南大区风貌:
是指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以人民集会、文体事业
等公共建筑为载体,形成的对称布局、气势恢宏、立面造型构图严谨、
细部檐口装饰线脚具有明显特征的建筑形式,展现了新中国大规模建
设的城市风貌。
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区:
是指重庆都市区范围内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
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地方特色的建筑群、街区、古镇、村
落等。
核心保护区:
是指按照风貌识别性划定,实施原位置、原风貌、原规模保护的
控制区域。
建设控制区:
是指为确保传统风貌区风貌特色的完整性而划定的控制区域。建
设控制区原则按核心保护区外30至50米范围划定,建设控制区范围
内规划建筑总量不得超过现状建筑存量,规划建筑形式、高度、体量、
.
色彩和空间布局等延续核心保护区风貌特征。
风貌协调区:
是指为融合传统风貌区与现代城市建设区,实现自然过渡延续目
的而划定的协调区域。风貌协调区在建设控制区外围划定,风貌协调
区范围内规划建筑延续核心保护区建筑符号,融合核心保护区风貌特
征。
重庆都市区传统风貌区周边建筑:
是指重庆都市区范围内28片传统风貌区的建设控制区与风貌协
调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及扩建建(构)筑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