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区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案例分析课件

——案例分析
.
1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
2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北京当代MoMa
.
3
项目名称: 北京当代MOMA 设 计 人: 斯蒂芬·霍尔 建造地点: 中国 北京 项目类别: 综合公寓 占地面积: 6.1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22万平方米 施工时间: 2005年12月- 2008年6月
.
25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总规划布局
整个小区由13个院落, 五个地带空间(形象地带、景观地带、绿色走廊、休闲地带、院落), 一个公共配 套区(商业街、会所、幼儿园)组成。
小区的东北角布置商业街、会所、幼儿园, 5#、6#楼东侧设置底商, 与东侧的商业街共同形成小区的步行 商业街。8班全日制幼儿园(3个托儿班、5个幼儿班)为大区配套, 其出入口从商业街引入, 并设计了单独的儿 童活动场地。其余小区内配套的设备用房根据其服务的半径, 放于小区的相应位置。
.
26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小区用地面积 9.8814公顷
配套建筑面 积
924平方米
小区建筑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
145852平方米(地上 112709平方米,地下: 33143平方米)
106419平方米
容积率 小区绿化率
1.14 30%
地下车库建筑面 31874平方米 积
结构体系
住宅部分为剪力墙
.
经济技术指标
4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区位分析
当代MOMA位于香河 园北街与左家庄西街交叉 口。(其中香河园北街是 通往首都机场的快速路。) 地处东直门商圈。坐拥东 直门、工体, 燕莎使馆区等 诸多核心区域, 附近有东直 门外医院、朝阳医院等多 家大中型医院;另外, 附近 还有北京五中、北京四中、 163中学、55中学、曙光 小学、十字坡幼儿园、北 海幼儿园等, 东城区集中了 许多著名的中小学。
居住区案例分析

居住区案例分析居住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是获得睡眠、休息、储存私人物品和进行私人活动的地方。
因此,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以某个居住区为例,对其进行案例分析。
该居住区位于城市的郊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环境。
整个居住区由多栋住宅楼组成,周围环绕着绿树和花园。
居住区内设有公园、游泳池、健身房等配套设施,方便居民进行休闲和娱乐活动。
该居住区的交通便利,周边道路宽敞,公共交通网络完善。
居民可以通过公交车、地铁和自行车等多种方式出行,减少了对私家车的依赖,降低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居民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住宅楼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保证了建筑的结构稳固和隔热性能。
每个住宅楼都配备了电梯,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出入。
住宅楼之间设有宽敞的人行道和绿化带,使居民们可以安全地散步和锻炼身体。
居住区内还设有便利店、超市、药店等商业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居住区还规划了学校、医院和社区中心等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的教育、医疗和社交活动。
该居住区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居住区内设有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居住区还建有太阳能发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能源需求,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综上所述,该居住区在规划和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居民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提供了丰富的配套设施,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该居住区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这样的居住区不仅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居住区建筑设计案例三篇

居住区建筑设计案例三篇居住区建筑设计案例1其实建筑高度最大值80米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强条要求而是与其他相应的限制条件共同作用的。
通过街区等级、密度、平均层数和高度这几个维度将大大限制住住宅开发的强排形式基本上将形成都差不多的唯一解答案。
因此总结“新规”;对总图设计带来的影响不能断章取义。
不如我们来从几个层面逐一分析一下新规的影响并且拿个案例来解释就知道新规到底意味什么了。
首先“新规”的核心变化是用地分级的变化:由三级(居住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变为四级(居住街坊、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
用地分级方式的改变用地分级分解表示也就是说以前特别大的地块将不再存在而是基本形成2-4公顷的小地块。
进而就是说以后规划出让的地块形态、规模都差不多而且很小那么发挥的余地自然就越发受限了。
然后到重点了就是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控制”;新规”增加4.0.2强条居住街坊用地与建筑控制指标进一步细化控制指标从“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最大建筑高度、人均住宅用地面积最大值”等方面控制着居住用地的规划形式。
”;新规”4.0.2节居住街坊用地及建筑控制指标我们来看看新规下制约因素造成的影响:1 容积率决定面积是规划条件中的重要数据也是影响住宅总图设计的基础条件;2 平均层数在拿地方案前期无法限制一般为总图方案确定后推算的数据验证是否满足;3 建筑密度上限值规划条件中此项指标经常会与规范要求不同而审批部门的从严审核会造成在强排方案的过程中出现容积率难以做满的情况;4 新增人均住宅用地面积上限值的规定对户数有了明确的限制导致大面积段户型的落地空间越来越小。
综上所述这几项指标看似与规划条件中的控制指标相同实则一个地块的户型配比及规划设计空间有所受限留给设计师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
新规的目的就是综合控制保证答案的唯一性。
想让你做高层的你不可能做低做低了要么损容要么超密度。
想让你做低的你也不可能做高高度和平均层数以及相邻层数差的限制做低了就无法满足。
不同空间结构的居住区案例分析

节能环保
绿色生态居住区采用绿色建 筑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 耗和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 发展理念。
生态平衡
绿色生态居住区强调生态平 衡和环境保护,提高居住区 的生态服务功能,有利于生 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宜居性强
绿色生态居住区注重居住区 的社会文化和精神需求,营 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有利于 居民的身心健康。
互动性强
开放式居住区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性强,方 便居民进行社交活动,增进邻里关系。
开放式居住区的不足
管Hale Waihona Puke 难度大由于开放式居住区的空间结构较为开放,管理难度相对较大,需 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维护和管理。
配套设施不足
由于开放式居住区的规划设计通常注重空间布局和环境质量,有时 可能会忽略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等。
空间布局灵活
根据不同住宅类型和居民需求,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形成多样化的居 住环境。
配套设施完善
为居民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商业、休闲等,以满 足日常生活需求。
混合式居住区的优势
社会融合
通过混合住宅类型,促进不同收入阶层和背景的居民相互交流与 融合,增强社区凝聚力。
资源共享
不同住宅类型的居民可以共享配套设施,提高设施利用率,降低 设施维护成本。
缺乏活力
封闭式居住区的空间相对固定,可能缺乏活力与 变化。
资源占用
封闭式居住区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维护和管理, 如门禁系统、安保人员等。
03
混合式居住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混合式居住区是指将不同类型的住宅(如商品房、保障房、租赁房等) 混合布局在一个居住区内的规划模式。
住宅类型多样化
混合式居住区包含多种住宅类型,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和收入层次。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启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住区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案例,为大家提供一些设计启示。
案例一:绿色生态居住区该项目位于我国北方一座大城市,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绿色生态的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
在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打造了一个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
启示:绿色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需求,通过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的合理搭配,营造一个生态、环保、宜居的居住环境。
案例二:智能化居住区该项目位于南方一座沿海城市,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了智能化技术,如智能灌溉、智能照明等,提高了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了能源。
启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居住区景观设计中。
设计者应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居住区的管理效率,节省能源,为居民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案例三:文化底蕴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居住环境。
启示: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提升居住区的文化品味,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案例四:儿童友好居住区该项目位于一座中型城市,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专门为儿童设置了游戏区域,配备了各种儿童游乐设施,打造了一个适合儿童成长和游玩的居住环境。
启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专门设置游戏区域,配备适合儿童的游乐设施,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趣的成长环境。
居住区案例分析--日本幕张新城

●都市侧
由办公地区的超高 层建筑群形成连续的 新都心的天际线
●城中心
既是成为居住区 核心的文化设施、 同时作为城市中心, 形成具有标识性的 市中心
●内城
由带中庭的围合 式住宅单体形成连 续的沿街景观、形 成热闹的、欢快的 市中心
●河边
是沿河的地区, 形成清静的、很舒 展的居住区
● 城中心
・形成居民・来访者的活动中心,并形成能 够成为沿街景观据点的中心设施区域 ・形成以街道交叉口空间为中心的象征性空 间
• 居住区规划设计图
• 规划形象图(1990.10 控制性详细规划)
街区的立面造型设计指针
・既要满足高密度设计、又要达到形成宜人尺度的沿街立面,住宅单体形式采用了 多层围合型单体。
・为了形成更加亲近的街道空间,在超高层・高层街区,把一部分单体沿街布置。 ・将居住区划分为适当的组团,形成一定规模的、有领域性的街坊。 ・为了形成热闹的街坊,在主要的沿街型住宅的1、2层布置商业・办公等设施。
整师
提助
提助
案言
案言
公共设施 住宅设计师 委托 住宅开发商
设计师
各街区2名以上
①规划造 型会议
主要是幕张海滨设施规划与造型 的调整,为了创造出都市造型上 优秀的有魅力的街坊所做的探 讨·调整工作。
最終的な都市デザインの承認など の作業が行なわれている。
项目规划调整委员 (渡辺定夫・蓑原 敬)、规划设计调整 师(7名)、企业厅 地区治理部长、都 市部技官、千叶市 城市局长
由沿街型住宅形成街 坊结构
沿街型住宅: ・为宜人尺度的、由连续的 单体形成沿街 立面 ・在建筑下层部布置 商业办公设施,形成街坊 热闹气氛的住宅单体 ・设计联拱廊等,形成舒适 步行环境的住宅单体
居住区设计案例分析PPT课件

样板房色调设置相对较为丰富,但整体色调依然较为朴素 灰——地面 白——墙壁 棕——各类木制家具摆设
28
虚实关系
墙 -外实内虚 -外俭内繁
外实:外部树立围墙,保证住宅的私密性,但为便于采光,局部镂空设计 外简:立面采用青砖或仿青砖,线条简洁
29
墙 -外实内虚 -外俭内繁
内虚:通透大玻璃 内繁:内部不同涂料材质使用
F区东侧 沿街商业; 14栋3至18层住宅。
G区在其用地上设计2 栋高层商务塔楼,作为 E区商务中心的延伸, 通过与南面极地海洋世 界商业街的呼应形成主 要的城市公共节点空间。
6
三、居住综合体
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生活的公 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这种居住综合体对节约用地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十分 有利的,由于面对市场不大,所以经济收益可能会不高 。
38
“最欧洲化”十大标准
社 区 格 调 : 一 乐个 园平 等 主 义 的 中 产
社 区 品 位 : 生 社活 区在 电 影 梦 幻 般 的
社
区
规
划
:
生
中
活 在
音
乐
和
艺
术
之
建 筑 品 质 : 追 艺求 术哲 学 一 样 的 建 筑
商
生
生
节
极
物
业
活
态
能
致
业
配
方
和
环
细
管
套
式
谐
保
节
理
:
:
:
:
:
:
开 放 悠 闲
“波罗的海明珠”选址于圣彼得堡市沿波罗的海芬兰湾天然形成的“月牙状” 海岸线,冬宫、夏宫屹立两端。项目的设计规划、开发建设中将充分利用这一 自然联成的滨海发展带,联成一条集旅游、购物、休闲、餐饮、工业博览为一 体的城市经济带。通过象征俄罗斯文化、文明和历史的海岸线将其与城市连为 一体。预期该项目建成后,宛如芬兰湾畔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一条具有无 比魅力的珍珠项链,成为圣彼得堡市崭新的标志性建筑群,在圣彼得堡这样一 个充满文化的优雅城市树立起一座极具代表性的“滨海之城”,因此称之为 “波罗的海明珠”。
居住区案例分析

总平面图
第六页,共36页。
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
——以小区内人流活动作为布局构思的核心。根据基地位置、环 境条件和交通分析,在小区内构筑了一条自西南向东北贯穿的步行 绿化轴线。轴线两侧分别布置两条相互联系的小区主要车行道路, 使之与小区居民往市中心去的主要出行方向相吻合一致。
步行绿化轴又是小区公共生活轴和体现小区面貌的景观轴,小 区主入口、公共中心、中心花园、小学、幼托等均串联在这条轴线 上。沿着该轴线步行,广场、绿化、水池、花坛、雕塑和丰富多姿 的建筑群体空间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9小学
10托儿所
11幼儿园
12变电站
13垃圾站
14小汽车停放
15中心花园
16公厕
第二十页,共36页。
公共建筑分布
小学托儿所幼儿园 地下存车库 底层商业服务农贸市场 公厕 垃圾站 信报箱群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组团划分图
住宅组团布置吸收了北京传统四 合院的优点—内向、对外封闭, 屋子包围院子,组团只留一个入 口,进门后从外院到内院,一进 套一进,层层深入。
第九页,共36页。
道路布局与交通组织
道路逐级衔接,交通人车分行。 小区道路共分三级四类。
小区主要道路红线宽14米,车行道宽7米,单侧设2米人行道, 两侧各有2.5米宽的绿化带。
组团级道路呈半环形和尽端“T” 形布置。路面宽5米,两侧各 有2.5米以上宽的绿化带。
宅间小路与庭院融为一体,提高庭院的使用效率,打破单调感 ,路宽一般2-3米。
中 心 绿 地 放 大 图
中 心 绿 地 局 部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深圳万科坂雪岗(万科城)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空间组织比较清晰合理
(2分),住宅朝向好(1分)。
(3分)
2、小区主要绿地(1)、步行
(1)、水景(1)系统纵其南
北,位置适中。(3分)
3、幼儿园(1)、物业管理中
心(1)位置适中。(2分)
4、主要出入口不要开在城
市主干路上。(3分)
5、地下车场出入口离小区
出入口太近。(2分)
6、在住宅楼间布置停车场,
绿化与步行系统结合很好
4、竖向设计
小台地处理
减小土方
5、住宅院落为主,山体附近点式,使山林
绿化与小区内部绿化很好组合
存在问题:
超市位置较偏、广场周围建筑凌乱
点式住宅过多、山体边界没考虑截洪沟
A
――山体滑坡 住宅朝向不佳(个别)
2
——案例二
1、小学在城市主 干道另一侧,学生上 学不方便
2、组团出入口开 在主干道上,影响交 通和安全
(提示:不必涉及小区出入口位置、公建分布、建筑朝向、间距、容 积率、密度、层数、绿地布局等其它问题)
A
6
A小区 1、组团式结构,共6个组团,每个组团规模适当,能适管理需要。 2、每个组团只设一个出入口,易封闭管理,有利于安全。
B小区 3、小区设一条周边式环形路并利用道路外侧停车,各住宅机动车从环 路引入。 4、行人由三个出入口经小区中心绿地步行系统进入各栋住宅, 基本实 行人车分流。 5、可实行小区封闭安全管理。
A
5
——案例五
图4-1、图4-2为A、B两个住宅小区规划方案。A小区用地面积21公顷, 可住居民2430户。B小区23.5公顷,可住2850户。除B小区有两栋高层住宅外, 其余均为5-6层住宅。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试指出两个小区在适应居民组织管理、保障安全、解决行人交通与机 动车交通矛盾等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案例四
图 为某市一个居住区组团规划 方案,规划用地9平方米,规划住 宅户数800户,人口约3000人. 该地块西,北临城市次干路,东 南两侧为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 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根据当地 规划条件要求,住宅建筑均为5 层,层高2.8米,日照系数不少于 1.4.该规划方案布置了12幢住 宅楼及物流管理和商业建 筑; 结合组团出入口安排地面和地 下停车场,并有市政工程和环卫 设施配套. 评析该方案,具体指出方案的主 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试评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 度、断面型式和转弯半径)
——案例七
1、居住区道路和小区主路结构清晰, 主要走向顺应了城市主导风向, 成为居住区良好的通风走廊。
2、小区主路沟通了三个小区,联系 方便。
3、II号小区的二条主路不宜直接向 城市主干路开口,且开口间距过 近。
4、小区主路不宜采用尽端式道路, 且长度超过规定要求。
对居民干扰大。(2分)
A
4
1、在出入口附近 设停车场,地面
与地下停车结合。 (2分) 2、步行系统较好。 (2分) 3、中心绿带与住 宅相连,方便居 民使用。(2分) 4、住宅建筑朝向 好。(2分) 5、东入口人车有 干扰。(2分) 6、西南角和东南 角两组住宅建筑 的间距不足。(3 分)
7、住宅建筑布置 较呆板。(2分)
3、组团出入口距 两侧道路交叉口太近 且仅有一个出入口
4、变电所位置不合 理,对环境有影响
5、没有停车场地 6、商业及公司的机 动车出入口不应开在 宅前小路上(或小区 路)
某居住组团已建成入住(详见现状示意图)。
请你指出该居住组团规划在环境、交通及安全 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A
3
——案例三
某市在城市主干路东侧一块平坦的空地上,拟 建一个小区,规划实施方案见示意图。 请你评析一下该方案的优缺点(不考虑相关经济 技术指标问题)。
5、城市公共加油站不宜没城市主干
路及交叉口布置。
A
8
——案例八
1、条形住宅之间侧面间距为6
米
2、多层条式住和高层住宅之间
的侧面间距为13米
3、老年公寓住宅正面间距按大
寒日日照3小时标准计算
4、宅间小路路面宽度2.5米
5、无问题
6、6层住宅不设电梯,8层塔式
住宅设置电梯。老人公寓3层以
A
上设电梯
9
——案例五
A
7
图为我国南方某市近郊的一块多 边形用地,面积约80公顷,周边为 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 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 纳40万人左右、分设为三个居住小 区的居住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 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200㎡)。
规划设计人员提出了如图所示的
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 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
居住区设计方案评析
A
1
——案例一
1、布局结构:6个组团
公建入口和中心绿地旁
住宅环抱中心绿地,山体林地环绕整个
建筑群
2、交通组织:
S形道路――主干路,中部环路
组团道路――枝状路
停车场、地下车库
两个出入口、 北入口广场、起到很好景
观标志作用
3、化景观
中心绿地、组团、宅前院落
绿化走廊组织较好与山林绿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