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英汉翻译教程重点-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自考《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习题答案以及考试重点

自考《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习题答案以及考试重点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习题答案一、Bill Morrow's Birthday Party比尔•莫罗的寿宴比尔作为中国政府的客人访问中国,好几次者赶上在北京过生日。

每次,主人总要为他举行宴会,周恩来总理也出席。

他还记得第一次生日宴会的情景:我在饭店吃饭,最后总是吃冰激凌。

我吃得津津有味,惹得那些女服务员发笑。

这次生日宴会,周恩来在场。

快到结束的时候,他站起来,走到柜台前,要了一杯冰激凌,放在我面前——别忘了,他可是总理呀!他对我说:“这是为您准备的。

”我说:“没想到您会说英语呀。

”他笑了起来,接着说:“一点点。

”一面说着,一面用食指和拇指比划着。

后来有时候我们单独在一起,他就跟我说英语。

“这是为您准备的。

”这句话,比尔•莫罗在许多难忘的场合听到过——比如在他乘般沿大运河南下的时候,从旁边驶过的每一条般都拉响汽笛,表示敬意。

再比如参观南京长江大桥;在修这座桥以前,要靠渡般在这里运送火车过江。

参观大桥的时候,天快黑了,人家给了他一把椅子,请他坐下等一会儿。

忽然电灯全亮了,照出了整个大桥的轮廓。

“这是为您准备的。

”他不满地说道:“你们不应该费这么多电,就为了让我高兴。

”人家对他说:“全南京也都可以欣赏嘛。

”比尔•莫罗想了解一些新的情况,周恩来就安排北京大学的专家向他作介绍。

比尔说:“我在国内不过是个流浪汉,而你们在这里却把我当成一位要人。

”周恩来却说:“您做过些什么,我们是知道的。

”二、The Story of My Life (Excerpt 2)我的生活(摘录2)海伦•凯勒我感到有人走近,于是伸出了手,以为是把手伸向母亲。

不知是谁抓住了我的手,把我拉过去,紧紧地搂在她的怀里。

就是她教我认识了世上的各种事物,而且不仅如此,她还疼爱我。

老师来了以后,第二天早上就把我领到她的屋里,给了我一个布娃娃。

娃娃是帕金斯盲童学校的学生送我的,是劳拉•布里几曼把他打扮起来的,这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我拿着娃娃玩了一会儿之后,沙利文小姐就在我手心里慢慢地写了几个字母:“d-o-l-l”(娃娃)。

自考英汉翻译教程重点

自考英汉翻译教程重点

英汉翻译教程一、课程介绍《英汉翻译教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考课程。

英汉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除简单介绍中外翻译理论知识外,主要是通过对照阅读,引导应考者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找出英汉互译的规律,用以指导实践。

本课程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相辅相成。

它作为一门实践课,有赖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为应考者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使应考者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初步达到阅读英文原著的水平,并有有定的写作能力,因而具备从事英汉翻译的条件。

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和语言对比研究,应考者可以进一步认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例如,汉语多重复实词,主谓搭配较松多用并列结构;英语英多用代称,主谓搭配较紧,多用主从结构,等等。

这是本课程的重点。

但在翻译时,往往因受原文的影响,从容易忽略在译中体现上述特点。

这也就是本课程难学之处。

但通常学习本课程,了解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并能在翻译实践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定会提高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和翻译水平。

这对于应考者打好英语基础,学好英语专业其他课程,也是有益的。

本课程采取单元教学,共分十个单元。

单元中每课有对照阅读和练习,并附有提示和解说。

每单元有一小结,重点说明通过语言对比可以看出的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二、学习要求1.熟悉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2.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内容准确、内容流畅;3.能将比较简易的汉语文章译英语,用词得当,语法平稳。

三、试题类型:第一题:选择题(30分)。

80%来自于课本中每单元后的小结,非常重要,一定要看。

考点:看似简单的句子的翻译、俚语的翻译、翻译常识等。

第二题:短语翻译:英译汉、汉译英。

后面我们给的补充材料中,会包括80%的题。

第三题:改错题:英译汉、汉译英改错。

第四题:段落翻译四、课程内容概要:第一单元故事1.故事选篇。

其特点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讲述自己或别人的经历。

英汉翻译教程自考题-35_真题-无答案

英汉翻译教程自考题-35_真题-无答案

英汉翻译教程自考题-35(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Ⅰ.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This part consists of several sentences,each followed by four different version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you think is the closest equivalent of the Original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expressiveness.1. On behalf of all of your American guests,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the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 for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re just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______A.我谨代表你们所有的美国客人向你们的无可比拟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

中国人民以这种盛情款待而闻名世界。

B.我谨代表你们所有的美国客人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无可比拟的盛情款待。

中国人民以这种盛情款待而闻名世界。

C.我谨代表你们所有的美国客人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闻名世界的无可比拟的盛情款待。

D.我谨代表你们所有的美国客人感谢你们的无可比拟的盛情款待。

中国人民以这种盛情款待而闻名世界,果然名不虚传。

2. At this very moment through the wonder of **munications, more people are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we say than on any other such occasion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______A.在这个非常的时刻,通过电讯的奇迹,看到和听到我们讲话的人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任何其他这样的场合都要多。

汉英翻译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汉英翻译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1. 直译法(1) 英译按原文的字面翻译, 其比喻意义同原文一样生动, 译文使读者能很快联想起英文中的对等成语. 如:竭泽而渔to drain a pond to catch all the fish (相当于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2) 打草惊蛇to stir up the grass and alert the snake (相当于wake a sleeping dog)3)易如反掌to be as easy a s turning over one’s hand (相当于as easy as falling off a log)4) 玩火自焚to get burnt by the fire kindled by oneself (相当于fry in one’s own grease)5)掌上明珠a pearl in the palm (相当于the apple of one’s eye)6)对牛弹琴to play the lute to a cow (相当于cast pearls before swine)7)守口如瓶to keep one’s mouth closed like a bottle (相当于keep a still tongue in one’s head)8) 雪中送炭to send charcoal in snowy weather (相当于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9) 画蛇添足to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 (相当于paint the lily)(2) 不少汉语成语不一定有非常对等的英语成语, 但它们的字面翻译也能使译文读者得到正确无误的形象意义. 如:1) 声东击西to shout in the east and strike in the west2) 刻骨铭心to be engraved on one’s heart and bones3)井底之蛙to be like a fro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4)调虎离山to lure the tiger from the mountain5)口蜜腹剑to be honey-mouthed and dagger-hearted2. 意译法如:手忙脚乱in a frantic rush 立竿见影get instant results它虽难以保全成语的文化特色和具体形象,却能简洁明快的反应出成语的喻义。

自考“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2)

自考“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2)

自考“英汉翻译教程”复习笔记(2)18. it would have been difficult to find a happier child thanI was as I lay in my crib at the close of that eventful day and lived over the joys it had brought me,and for the first time longed for a new day to come.当那感概万千的一天快要结束时,我躺在自己的小床里,感受这一天带给我的那些快乐,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更幸福了。

一生中第一次,我期待着新一天的来临。

19. 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

All outmoded traditional thinking;any irrational system which obstructs social progress or human development.20. 我觉得有一根鞭子在抽打我的心,又觉得仿佛有什么鬼魂借我的笔为自己伸冤一样。

I felt as if my mind was being whipped,as if a ghost had commandeered my pen and was writing to redress the injustices it had suffered.21.另一个地方On another occasion.22. 长得好看的人用不着浓妆艳抹,而我的文章就像一个丑八怪,不打扮,看起来倒还顺眼些。

Physically attractive people don‘t need heavy make-up.Though my writing resembles an ugly monster,it actually looks a little better without any embellishment.22. 我最恨那些盗名欺世,欺骗读者的谎言。

2000年—2012年自考《英汉翻译教程》翻译理论汇总

2000年—2012年自考《英汉翻译教程》翻译理论汇总

12年4月B. This part consists of five incomplete statements, each followed by four choices marked A,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write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your Answer Sheet.11.与鸠摩罗什的译文相比,玄奘的译文更______。

A.倾向于直译B. 倾向于意译C.倾向于音译D.倾向于音意结合12.______在1 954年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对翻译工作决不能采取轻率的态度。

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A.傅雷B.茅盾C.郭沫若D.王佐良13. According to Eugene A. Nida,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forms must be changed in order topreserve the meaning will depend upon the ______ distance between languages.A. linguisticB. culturalC. structuralD. linguistic and cultural14.原文: It is no use telling grown-up children not to make mistakes, both because they will notbelieve you, and because mistakes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education.译文:告诫成年子女不要犯错误,那是没有用的,一来他们不听你的,二来犯错误本身也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翻译本句时,译者运用的主要翻译方法是______。

自考,英语翻译重点

自考,英语翻译重点

自考,英语翻译重点自考,英语翻译重点Translation ConclusionUnit 1 storieshis youth had passed like a screaming eagle~1. He was thirty-six~leaving him old and disillusioned.他已三十六岁~青春像一路鸣叫的鹰~早已一闪而逝~留给他的是衰老和幻灭。

2. average height 普通高度3. gleaming eyes 两眼闪着光辉4. in his middle twenties 大概是二十五六岁的年龄5. ignoring the chair offered him~ Chu The stood squarely beforethis youth more than ten years his junior and in a level voice told him who he was~ what he had done in the past~ how he had fled from Yunnan~ talked with Sun Yat-sen~ been repulsed by Chen Tu-hsiu in Shanghai~ and had come to Europe to find a new way of life for himself and a new revolutionary road for China.朱德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用平稳的语调~说明自己的身份和经历: 他怎样逃出云南~怎样会见孙中山~怎样在上海被陈独秀拒绝~怎样为了寻求自己的新的生活方式和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而来到欧洲。

6. When both visitors had told their stories~ Chou smiled a little~said he would help them find rooms~ and arrange for them to jointhe Berlin Communist group as candidates until their application had beensent to China and an answer received.两位来客把经历说完后~周恩来微笑着说~他可以帮他们找到住的地方~替他们办理加入党在柏林的支部的手续~在入党申请书寄往中国而尚未批准之前~暂时作候补党员。

自考英教本翻译英汉互译重点句子

自考英教本翻译英汉互译重点句子

英汉互译教程总复习1.Joint military exercises have increased in the region, to the detriment of trust between countries.联合军事演习在本地区有增无减,不利于国家间建立信任。

2.This old man gets up and goes to bed with the sun everyday.这位老翁每天黎明即起,日落而息。

3.A nearby object falling into a black hole is never heard of again.附近的天体一旦落入黑洞,就会销声匿迹。

4.我们应该抢时间赶任务。

We should work against the clock.5.These hospital expenses made inroads on my savings.这些住院费耗掉了我大部分积蓄。

6.They killed a bottle of Kaoliang between them.他们二人对酌,把一瓶高粱酒喝得一干二净。

7.When it came to reading, they were as good as blind.一拿起书本,他们可都成了睁眼瞎了。

8.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9.人们笑贫不笑娼。

People ridicule poverty but not prostitutes.10. La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to market.昨夜我听见他鼾声如雷。

11.They ran away as fast as their legs could carry them.他们拼着命地逃跑。

12.People were born survivors.人的生存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翻译教程一、课程介绍《英汉翻译教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考课程。

英汉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除简单介绍中外翻译理论知识外,主要是通过对照阅读,引导应考者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找出英汉互译的规律,用以指导实践。

本课程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相辅相成。

它作为一门实践课,有赖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为应考者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使应考者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初步达到阅读英文原著的水平,并有有定的写作能力,因而具备从事英汉翻译的条件。

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和语言对比研究,应考者可以进一步认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例如,汉语多重复实词,主谓搭配较松多用并列结构;英语英多用代称,主谓搭配较紧,多用主从结构,等等。

这是本课程的重点。

但在翻译时,往往因受原文的影响,从容易忽略在译中体现上述特点。

这也就是本课程难学之处。

但通常学习本课程,了解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并能在翻译实践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定会提高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和翻译水平。

这对于应考者打好英语基础,学好英语专业其他课程,也是有益的。

本课程采取单元教学,共分十个单元。

单元中每课有对照阅读和练习,并附有提示和解说。

每单元有一小结,重点说明通过语言对比可以看出的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

二、学习要求1.熟悉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2.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内容准确、内容流畅;3.能将比较简易的汉语文章译英语,用词得当,语法平稳。

三、试题类型:第一题:选择题(30分)。

80%来自于课本中每单元后的小结,非常重要,一定要看。

考点:看似简单的句子的翻译、俚语的翻译、翻译常识等。

第二题:短语翻译:英译汉、汉译英。

后面我们给的补充材料中,会包括80%的题。

第三题:改错题:英译汉、汉译英改错。

第四题:段落翻译四、课程内容概要:第一单元故事1.故事选篇。

其特点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讲述自己或别人的经历。

情节具体,文笔细腻生动。

2.语言对比:(1)代词。

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实词用得多。

英语可先出代词,后出实词。

汉语则先出实词,后出代词。

(2)形容词与副词。

注意搭配,一种语言可用的搭配,不一定能用于另一种语言。

有时形容词或副词汉译时可单独处理。

3.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1)所选故事的特点及理解方面的难点(2)代词(3)形容词与副词。

第二单元历史1.历史文章选篇。

共特点是:介绍历史情况,说明事实,并阐发其意义。

语言正式,概括性强,不作过细的描写。

2.语言对比:(1)重复与代称。

英语不喜重复,多用代称。

汉语不怕重复,多用实称,少用代称。

(2)定语从句。

英语大量使用定语从句,可以体现出句子的层次。

汉译时可放在被修饰语之前,或在原地处理,译并列分句,或移至句首,提前处理。

汉译英时注意使用定语从句。

3.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

(1)所选历史文章的特点及理解方面的难点(2)重复与代称(3)定语从句第三单元地理1.地理文章选篇。

其特点是:说明地理情况,顺便介绍当地社会生活,并议论有关的热点问题。

所用语言可以生动、细腻,也可以拘谨、正式,需视文章使用的场合而定。

2.语言对比:(1)动词。

动词怎样与主语和宾语搭配,英语和汉语往往有很大不同。

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选用适当的动词。

有时甚至需要改变句子结构。

(2)分词短语。

英语大量使用分词短语,可以体现出句子的层次。

汉事则多用并列谓语或并列分句。

汉译英时注意使用分词短语。

(3)被动语态。

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少用被动式。

英译汉时,可用无主句,或用主动句表示被动含义。

3.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1)所选地理文章的特点及理解方面的难点(2)动词(3)分词短语(4)被动语态第四单元经济1.经济文章选篇。

其特点是:着重说明经济形势,提出主张和建议,以大量数据说明问题。

所用语方视场合而定,文件的语方正式而精练,演讲的语言则要比较易于上口。

2.语言对比:(1)经济术语。

经济领域有大量的专门术语。

有些普通词语在经济文章中有特点含义。

经济术语有特殊的用法和搭配。

(2)数字及有关的术语和量词。

3.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1)所选经济文章的特点及理解方面的难点(2)本单元出现的经济术语(3)数字的译法第五单元文化1.文化文章选篇。

其特点是:探讨人生、生与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夹叙夹议,语言生动,文情并茂。

2.语言对比:(1)关联词。

英语重形合,关联词用得多。

汉语重意合,关联词用得少。

(2)语序。

英语强调突出重点,语序灵活。

汉语多用并列结构,更多借重于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评论与表态的话语,英语多放在句首,汉语多放在句末。

3.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1)所选文化文章的特点及理解方面的难点(2)关联词语(3)语序第六单元文学(1)1.文学作品选篇。

这一部分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穿插一定量的叙述和心理描写。

对话像对话,易于上口。

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说话各有其特点。

2.语言对比:(1)选词。

文学作品语言丰富生动,选择词语的余地大。

要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

(2)对话。

对话有口语的特点。

对话可以体现说话者的身份、心情以及他对人、对事的态度。

3.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1)所选文学作品的特点及理解方面的难点(2)选词(3)对话第七单元文学(2)1.文学作品选篇。

这一部分的特点是:以叙述和心理描写为主,穿插一点对话。

叙述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描述和对事情发生过程的描述。

注意连贯性。

2.语言对比:(1)描述的连惯性。

通过情节的发展、一连串的动作,或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来体现连惯性。

(2)心理描写。

直接描写心理活动,或通过描述动作来刻划人物的心理,或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3)反译。

为了行文方便,或为了掌握分寸,如不能按原文的角度译,可从相反的角度来译。

3.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1)所选文学作品的特点及理解方面的难点(2)描述(3)心理描写第八单元科普1.科普文章选篇。

其特点是:使用科学术语、介绍科学知识,但不谈得很深,以便物普通读者理解。

语言比科学专著较为灵活。

2.语言对比:(1)科技英语的特点。

(如英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等。

)(2)抽象名词。

英语抽象名词用得多,汉语用得少,汉译时译作动词或形容词。

(3)增词与减词。

汉语多用动词和范畴词,英语用得少。

由于行文的需要,翻译时也可适当增词或减词。

3.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1)所选科普文章的特点及理解方面的难点(2)抽象名词(3)增词与减词第九单元法律1.法律文章、文件选篇。

其特点是:大量使用法律术语,法律条文内容周密,语方精确。

翻译此类文章或文件,需特别强调忠实于原文,法律条文更要字斟句酌,以最精练的语言准确地传达原意。

2.语言对比:(1)法律文件的特点。

语言正式、精练,内容缜密、周到。

(2)主谓搭配。

汉语的主谓关系没有英语那么密切。

汉译英时需多考虑主语能否与谓语搭配。

(3)断句与并句。

由于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翻译时往往把一句分成两句或多句,但并句的情况较少。

3.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1)所选法律文章、文件的特点及理解方面的难点(2)主谓搭配(3)断句与并句第十单元演讲1.演讲词选篇。

其特点是:范围广,一篇演讲可能涉及各方面的内容,语言正式而生动,有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翻译此类文章,句子结构不要过于复杂,语言正式而不能上口,要考虑听众听的效果。

2.语言对比:(1)成语。

英译汉时可适当使用成语,特别是四字成语。

汉译英时只需译出基本意思,不一定译出成语的形象,更不必追求使用英语成语。

(2)文化差异。

译文里可略加几个字,以帮助外国读者理解中国的事物和典故。

或采取加注的办法加以说明。

(3)照顾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联系。

3.考核要求:翻译中有处理下列问题的能力:(1)所选演讲的特点及理解方面的难点(2)成语(3)文化差异五、学习方法(1)认真学习对照阅读教材。

首先通读原文,抓住全篇的大意,然后逐句对照,仔细观察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子结构方面的差异,以便得到启发,作好练习。

(2)亲自动手作练习。

这是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首先参照每篇的“提示”阅读原文,借助词典,力争透彻理解全篇内容,然后动手翻译。

不要未看全文就动手逐句翻译。

第二,翻译过程中注意力不要过分集中于个别词语,而要看到句子的整体和句子之间的联系,使语气连贯,译文流畅。

第三,全篇译完之后,核对原文,检查疏漏及误译,并加以改正。

为了提高译文质量,还可以做两件事,一是把原文放在一边,单独通读译文,甚至朗读出声,看什么地方还不通顺,加以修改;一是把译文放在一边,过几日再来修改,会有较大的改进。

(3)参看书上提供的译文及解说。

首先,注意自己的译文内容是否确切。

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乃是翻译的第一要义。

第二,拿自己的译文和书上的译文比较,看一下在选词造句方面有何差距。

各人情况不同,体会因人而异。

在这里可以看出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较好的翻译之间的差距,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努力。

第三,通过把自己的译文与原文对照,与书上的译文对照,与书上的译文对照,参考“解说”所谈要点,细心体味两种语言的特点,探索翻译的方法。

(4)把英译汉和汉译英结构起来。

要学好翻译,应考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汉语水平。

应把英语原文视作汉译英的范文,把汉语原文视作英译汉的范文。

这样通过这两种翻译的学习,可使自己两种语言的水平,特别是英语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意防止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是过于机械。

应考者往往以为忠实于原文就要逐字对应。

其实所谓“忠实”,指的是内容不能走样,至于怎样选词,怎样安排句子,要根据译文语言的特点来定,不要过于受原文的限制。

另一种倾向是过于自由。

有的应考者可能自恃文字水平高,脱离原文内容,擅自发挥,这种作法也是不可取的。

(6)归纳。

本课程每单元有一小结,共就20多个题目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翻译方法进行归纳。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语言现象加以系统化,以加深应考者对语言特点的认识。

每篇小结主要是对本单元之内的译例分几个题目初步加以归纳,供应考者参考。

应考者如能亲自动手,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广泛收集译例,归纳出系统的知识,或对小结加以扩充,定会得到更深刻的印象,也才能更好地用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

(7)向名家学习。

本课程重点介绍一些中外翻译家的论述。

他们根据实践作出的论断至今仍在指导着各种翻译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