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卷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WORD版)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WORD版)题号一二三四五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XX页,五个大题,满分165分,考试时间为1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默写(共15分)评卷人得分1.(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李淸照《如梦令》)5.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15分)二、诗歌阅读(共10分)评卷人得分资料(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2分)(5分)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 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3.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5分)三、现代文阅读(共50分)评卷人得分资料(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20分)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
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
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
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
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
2017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附满分范文4篇)

C.上海市2017年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淸照《如梦令》)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10.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上海市2017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文言文1.【答案】明灭可见2.【答案】千骑卷平冈3.【答案】浮云游子意4.【答案】却道海棠依旧5.【答案】种豆南山下6.【答案】关汉卿【解析】《四块玉·别情》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7.【答案】D【解析】这首小令主要表达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并非全是对离别情景的描写。
8.【答案】B【解析】姚鼐并非“唐宋八大家”之一,而是清代散文家,“桐城三祖”之一。
9.【答案】石级几乎不能(难以、无法)登上去。
10.【答案】登山过程所见景色【解析】从“余始循以人”到“磴几不可登”是登山过程,要抓住其中作者行进的重点词语,如“越”“复循”“遂至”等。
“及既上”之后的句子是作者描绘的所见景色。
11.【答案】(1)作为、做成(2)全、都【解析】文言词语翻译,依照语境作出翻译即可。
12.【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根据上下文所表达的意思推断,二要看句子本身的意思。
“人有馈一木者”意思是别人送了一根木头,由此可见,后文的“木一也”是“木料是同一根”的意思;“忽病其大”中最关键的是“病”的意思。
根据上文推断,“病”是嫌弃的意思。
13.【答案】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解析】解答此题要在正确理解事件本身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如第一件事“物各有宜用也”;第二件事“情各有所适也”。
抓住这些重点句子,准确翻译。
就不难归纳出所蕴含的道理。
二、现代文14.【答案】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中迅速崛起【解析】“异军突起”本指新的派别或新的力量突然兴起。
结合语境是说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的状况,即可知是“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中迅速崛起”。
15.【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第④段说明的内容,该段由一个中心句和三个分句构成,中心句“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域后,用途十分广泛”总述无人机用途广泛,然后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无人机进入民用领域后的用途。
2017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真题(含)答案.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相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落曰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李淸照《如梦令》)5.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页 2 第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页 3 第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和答案WPS高清版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 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
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 GPS 定位 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 APP 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 场前景。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
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
输、侦察、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 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远程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
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 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
二、现代文(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20 分)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上海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 。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相貂裘,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落曰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
(李淸照《如梦令》)5.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2分)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 (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和 。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上海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真题卷】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 。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相貂裘,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落曰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
(李淸照《如梦令》)5.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2分)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 (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和 。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李淸照《如梦令》)5.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海卷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作文(60分)
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要求:(1 l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名师解析
2017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延续往年“情理并重,叙议结合”的特点,反映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成长的思考、对未来的期待。
但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题目显得更有内涵,感情更为含蓄,带看更浓的文学意味,为考生预留了更多的发发挥空间。
写这个题目,关键在对“种子”的理解,要把眼光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是希望、理想、艺术、科学、情感、情怀、诚信、爱等等,作文要赋予“种子”特定的内容和意义。
其次,“就这样”是前提,“就这样”的内容与埋下的“种子”在内涵方面具有必然联。
作文可从以下角度构思:
1.抒写生活真性情。
“就这样”是“种子”的源起,要关注生活写真情,结合个人独特的生活阅历,写出“种子”的来由,是受何人、伺事、何境的影响、启发、启示的,这个过程必须具体写清楚、写明白。
2.赋予“种子”深含义。
生活中感触最深、对自己生命的成长最有助益的人或事埋下的是什么种子?美好理想的追求,亲情友情的珍惜,艺术情感的体验,还是诚信与爱的感受?要明确内涵、体现感悟。
3.联系前因与后果。
题目包含两层因果关系,种子本身蕴含一层,有了种子才会有后面发生的事情或情景;“就这样”是又一层,因为这人与事,才“埋下”种子,种子才结出后面的果。
要扣题,就要分析前面的人或事是怎样“埋下了种子”,接着明确这个种子生发出怎样的结果。
而且,“埋”字体现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照应“这样”要含蓄,体现文学意味。
满分作文展示1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上海一考生
曾几何时,对于作文,我总是敬而远之。
写作对于我就是折磨,我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只是东拼西凑。
我也因此而沉沦,成绩一直处于中偏下水平至今没有忘记马老师批改我作文时的一句评语:“此文如果不是抄袭的话,简直可以登报了!”这件小事,马老师恐怕早巳忘记,她也许没想到这句看似随意的话,却。
“无心插柳柳成荫”,就这样在我心里埋下一颗爱好写作的种子。
三年以来,我依然清晰记得当初看到这一行字时,惊喜又沮丧的矛盾心理。
我把崭新的作文本捧在手心,反复琢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揣测马老师写下这评语时的心理活动,不知道是该为“简直可以登报”1感到得意,还是为“如果不是抄袭”感到难过,两种水火不容的情绪持续煎熬着豆蔻年华时异常敏感的我。
直到第二次作文上交,我最终没有忍住,用笔在那行鲜红的评语下方,慎重写下四个小字——“不是抄的”。
那天,马老师把我的作文当“佳作范文”来评讲欣赏,我是多么的扬眉吐气!
如果不是马老师这句评语,也许我会颓废下去,一蹶不振。
一句话,一粒种子,却改写人生轨迹。
从此以后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评优、范读,在“为賦新词强说愁”的年龄,我开始疯狂写诗,并且怀揣“诗心”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团,作文也先后在本地报纸发表,语文成绩更是突飞猛进。
感谢您,马老师!是您让我爱上写作。
感谢您,马老师,是您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我不知道前方的路有多远,但我知道这颗种子将照亮我人生的航向。
埋下热爱写作的种子吧,以清水灌溉,等它慢慢生根发芽;用努力求索,让它照亮梦想,总有一天,它会开花结果,四处芬芳。
满分亮点
(1)1)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作者开头叙述过往,文中过渡自然,文尾进行深化,一步步展现出“就这样”“埋下爱好写作的种子”的主题,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主旨鲜明而突出。
(2))对比叙述,突出主旨。
文章开头“曾几何时”写过去的情况,既是为后文做铺垫,更是为了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突出了老师对“我”写作及人生道路的影响,使文章主旨更为鲜明。
(3)注重细节,语言富有文采。
作者写人物心理活动,突出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文章引用“无心插柳柳成荫”“为赋新词强说愁”等,既展现作者文字功底,更让整篇文章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