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热敷流程

合集下载

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本文将从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定义、历史渊源、操作方法、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定义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将中药煎汤后,用纱布或毛巾浸湿,敷于患者皮肤表面,通过热力作用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渗透到患者皮肤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二、中药湿热敷技术的历史渊源中药湿热敷技术源于中国古代中医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熨”的记载,即指用发热的物体在人体表面进行热敷。

到了明清时期,中药湿热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三、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操作方法1、准备材料:中药煎汤、纱布或毛巾、热水袋或毛巾、浴巾等。

2、操作步骤:将中药煎汤后,将纱布或毛巾浸湿,拧干至不滴水为止。

将纱布或毛巾敷于患者皮肤表面,再将其用热水袋或毛巾包裹,保持一定温度。

一般每次敷药时间约为15-30分钟,每日1-2次。

3、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纱布或毛巾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同时,在敷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敷药。

四、中药湿热敷技术的适应症中药湿热敷技术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等。

通过中药湿热敷技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五、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注意事项1、对于皮肤破损或感染的部位,应避免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

2、对于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

3、在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时,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造成不适或损伤皮肤。

4、在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总结中药湿热敷技术是一种具有显著疗效和安全性的中医外治法。

通过中药湿热敷技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

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

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
中药湿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药物煎煮后敷在患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湿敷不仅具有疗效显著的特点,而且
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药湿敷的操作方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和器具。

选择适合疾病的中药材,
如黄连、板蓝根、薄荷等。

将中药材洗净,切碎或研磨成粉末状。

然后准备好煎药的器具,如煎药壶、煎药布等。

其次,煎煮中药。

将切碎或研磨好的中药材放入煎药壶中,加
入适量的清水。

用文火慢煎,煮至水剩下一半左右时即可关火。


后将煎好的药液倒入煎药布中,待稍微冷却后即可使用。

接下来,进行湿敷操作。

将煎好的药液倒入浅盘中,然后用干
净的纱布或棉布蘸取药液,轻轻拧干后敷在患处。

注意敷药的温度
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敷药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根据具
体情况可适当延长。

最后,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药湿敷时,要注意保持患处的清洁
和干燥,避免感染。

另外,在敷药的过程中要保持舒适的姿势,放
松身心,有助于中药的吸收和疗效的发挥。

总的来说,中药湿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显著的中医疗法,
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通过以上介绍的操作方法,相信大家对中
药湿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一、仪表:仪表端庄,戴表。

二、核对:核对医嘱。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诊断:湿疹(湿热内蕴型)。

医嘱予三黄洗剂中药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医嘱准确,谢谢老师。

三、评估:口述:敲门进病室。

携带医嘱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王女士您好,我是您责任护士XX,请您说一下名字,我看一下腕带,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

(注意核对腕带时医嘱执行单与腕带距离不可过远,在同一平面,勿压迫患者,注意保暖)。

王女士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根据您的症状我将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湿热敷,使用的药物是三黄洗剂,我刚刚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也不在妊娠期,对热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右手臂有一片红色的皮疹,没有破溃。

四、告知:王女士,您以前做过中药湿热敷吗?那我为您介绍一下,中药湿热敷是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利湿的目的。

操作过程中您局部有温热感,操作时间20-30分钟。

您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五、用物准备:检查手消毒液,口述:检查手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洗手(手背按压取手消毒液,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

物品准备:处置车上层:医嘱执行单、治疗盘、记录单、手消毒液、中药液、湿敷垫(6-8层纱布)、剪刀、水温计、治疗巾、治疗碗、镊子、弯盘、纱布。

处置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回收桶。

口述:药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水温计、治疗碗、镊子、纱布、剪刀、治疗巾,所有物品已检查完毕,符合要求。

六、环境与患者准备推车至病室(一)评估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或围帘遮挡。

(二)为患者取舒适体为,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治疗巾垫于手臂下),您这个体位还可以吗?七、操作过程(一)核对医嘱,请说一下您的名字好吗?1床,王红,湿疹(湿热内蕴型),三黄洗剂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中医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医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医药热熨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1. 准备工作:
- 确保热熨敷器具干净、完好,并放置在使用便捷的位置。

- 准备好中药草药材和热水,以便制作热熨敷所需的药物浸液。

- 清洁并消毒患者需要进行热熨敷的部位,确保患者的安全和
卫生。

2. 制作药物浸液:
-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材。

- 将中药材放入热水中煮沸,然后转至小火煮10分钟。

- 将煮沸后的中药材倒入干净的中,等待浸液用于热熨敷。

3. 进行热熨敷:
- 确保药物浸液已经降至适宜的温度,不会对皮肤造成烫伤。

- 将药物浸液浸湿一块纱布或棉布,拧干多余的水分。

- 略为预热热熨敷器具,以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

- 将浸湿的纱布或棉布敷在患者需要进行热熨敷的部位上,并
用热熨敷器具进行轻微的按压。

4. 热熨敷时间控制:
- 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控制热熨敷的时间在5至
15分钟之间。

- 定期询问患者的感受和反应,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5. 完成热熨敷:
- 经过预定时间后,将热熨敷器具从患者的部位上取下。

- 清洁患者的皮肤,并进行适当的护理。

注意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专注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烫伤
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调整热熨敷时间和药物浸液的
温度。

- 遵循传统中医医治原则,尊重患者的需求和意见。

以上是中医药热熨敷技术的简要操作流程,目的在于为患者提
供有效的疗效和舒适的治疗体验。

中药热敷包操作方法

中药热敷包操作方法

中药热敷包操作方法
中药热敷包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所需材料:中药热敷包、热水壶或微波炉、热水、毛巾或布料。

2. 将中药热敷包放入热水壶中加热,或者放入微波炉内加热。

根据产品说明,确定加热时间和温度。

3. 在等待中药热敷包加热的过程中,准备一盆温水或热水,用来浸湿毛巾或布料。

4. 从热水壶或微波炉中取出加热好的中药热敷包,确保温度合适(不要过热以免烫伤)。

5. 将中药热敷包放在浸湿的毛巾或布料上,然后将其敷在需要保健或治疗的部位上。

例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的话,可以将中药热敷包敷在疼痛的肌肉上。

6. 静静地放松身体,让中药热敷包中的药物成分渗透到皮肤深层。

7. 持续敷用一段时间(通常在15-30分钟之间),然后取下中药热敷包。

8. 温热敷毕后,可以适当进行按摩或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药物的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药热敷包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中药种类和使用方法。

同时,使用中药热敷包时应遵循产品说明,避免过高温度和过长时间的敷用,以免引起烫伤或其他不适。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手册(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手册(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手册(9分钟)
简介
中药湿热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将煮熟的中药敷于特定部位,以起到疏通经络,温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本操作手册将为您介绍中药湿热敷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
1. 准备材料:准备好需要使用的中药材和煮药的器具。

2. 清洁处理:将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并根据需要进行研磨或切割处理。

3. 煎药:将处理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添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慢煎,煎至汤色黄褐,并确保中药效果释放完全。

4. 温度控制:在药汤煮制的同时,确认药汤的温度,确保其在合适的范围内,既能发挥疗效,又不会烫伤患者的皮肤。

5. 敷药: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布,将药汤滤出,将药渣去掉,轻轻敷于目标部位。

6. 压迫固定:用纱布或绷带轻轻包扎,固定湿热敷的位置,确保药效的渗透和吸收。

注意事项
1. 熟悉中药材性能: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性能,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

2. 温度把握:药汤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

3. 卫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部清洁,并使用消毒工具准备湿热敷需要的器具,以避免交叉感染。

4. 适用范围:中药湿热敷适用于某些湿热方面的症状,但并非所有病症都适用,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咨询专业医生。

以上就是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操作手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请务必在操作中注意安全和卫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巧用中药湿热敷法

巧用中药湿热敷法

龙源期刊网 巧用中药湿热敷法作者:胡顺强来源:《保健与生活》2006年第05期湿热敷法最常用的有药包热敷法和药液热敷法两种。

药包热敷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药物在锅内煮热,用30厘米x30厘米的棉布或纱布2~4块,将药包好;再让病人取适宜的舒适体位,暴露患病部位,将药包趁热敷患处,每次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

药液湿热敷法:先取已配好的中药加水煎40分钟左右,去渣存汁;再取2—4块纱布,浸泡于药液内,待纱布充分浸透药液后,捞出,挤出多余的药液,热敷患处。

注意将纱布分成两部分,轮流持续热敷,一般每次30~60分钟,每日1-2次。

湿热敷法适用于多种疾病。

现选介如下:肠胀气将松节油与豆油或花生油配制成1:3的混合液,涂于腹部脐周围,上面覆盖一层纱布,然后置一热水袋于纱布上热敷。

松节油加热后可促进肠蠕动,故可减轻因肠胀气而引起的腹痛。

关节痛体虚感冒之四肢关节疼痛,可用晚蚕砂120克,黄酒(或用低度酒)100毫升,两者和匀,用药包热敷疗法敷四肢关节疼痛处。

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风湿性关节炎者,药用稀莶草20克、当归15克、海风藤30克、天南星10克、白芷10克、生大黄10克、川乌12克、生半夏10克、独活12克、羌活12克、麻黄12克、狗骨30克,共煎汁,用药液湿热敷法治之。

丹毒药用乳香末6克、没药末6克、淀粉60克、醋250毫升。

将米醋放沙锅内煮沸,先下乳香、没药搅匀,再入淀粉制成糊状。

将药糊摊于牛皮纸上约1.5厘米厚,面积大于患部,趁热外敷,外用纱布包扎固定。

冻疮取陈醋250毫升,将醋煮热,用纱布蘸取醋液,热敷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或用大白萝卜1个,中间挖一凹陷,倒人麻油,放火上烤至油沸,趁热用一层纱布蘸油,敷患处,每日2次。

乳腺炎药用蒲公英120~180克;或蒲公英30克、忍受藤60克,水煎作药液湿热敷法,每日2~4次。

月经不调药用当归30克,川芎15克,白芍、五灵脂、醋元胡、肉苁蓉、苍术、白术、乌药、小茴香、陈皮、半夏、白芷各9克,柴胡6克,黄连、吴茱萸各3克。

中药湿热敷技术ppt课件

中药湿热敷技术ppt课件
• 4.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保暖谢谢大家!
中药湿热敷技术
11
中药湿热敷技术
5
四、物品准备
• 治疗盘、药液、敷料、水温计、镊子2把、纱布, 必要时备中单、屏风等。
中药湿热敷技术
6
五、基本操作方法
•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取合理体位,暴露湿热敷
部位。
中药湿热敷技术
7
五、基本操作方法
• 3.测试温度,将敷料浸于38~43℃药液中,将 敷料拧至不滴水即可,敷于患处。
中药湿热敷技术
3
二、评估
•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 3.对热的耐受程度。 • 4.局部皮肤情况。
中药湿热敷技术
4
三、告知
• 1.湿热敷时间20~30分钟。 • 2.如皮肤感觉不适,过热、瘙痒等,及时告知护士。 • 3.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中药湿热敷技术
8
五、基本操作方法
• 4.及时更换敷料或频淋药液于敷料上,以保持湿度及 温度,观察患者皮肤反应,询问患者的感受。
• 5.操作完毕,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中药湿热敷技术
9
六、注意事项
•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水疱、 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 师。
• 中药湿热敷技术
中药湿热敷技术
1
概念
• 中药湿热敷是将中药煎汤或其它溶媒浸泡,根 据治疗需要选择常温或加热,将中药浸泡的敷 料敷于患处,通过疏通气机、调节气血、平衡 阴阳,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 一种操作方法。
中药湿热敷技术
2
一、适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湿热敷操作流程
接到医嘱,转抄(床号,姓名,湿敷部位。

如:1号1床,张玲,右侧手背中药湿敷一次)。

查阅病历,对病人进行初次评估(姓名,现病史及主要临床表现,伴随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如:张玲,右侧手背发痒,诊断:右侧手接触性皮炎。

生命体征平稳,无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重点注意有无糖尿病史,因为正常湿敷的温度为50-60°,糖尿病病人皮肤耐受性差,要适当降低湿敷温度)。

七步洗手、戴口罩、携带治疗盘(内置有效期内手消和治疗单)→病房。

三核对(床尾卡、床号、姓名、手腕带,如:一床,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请把你的手腕给我看一下)→核对手腕带→手消—解释(患者的病情,操作的方法及目的,不良反应,如:张玲,你的手背不知接触了什么东西出现红肿发痒,医生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开了中药湿敷,它是把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只是中药有些发黄,容易在你的皮肤上留下颜色,但此较容易清洗干净,中药是温热的,没有太大的刺激性,你能否接受此项操作,请把你的手给我看一下)→评估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有无破损、皮疹、红肿、清洁度,如不清洁需协助清洁),→手消→询问(患者在以前接触的中药中有无过敏史,对热的耐受性,对温度有无特殊要求,是否需要协助排便)→评估周围环境(环境清洁、明亮、安静、适宜操作)→交待病人(你稍等一下,我准备好用物就来帮你敷药)。

回治疗室,备物:清洁治疗车,治疗盘,弯盘两个(一个弯盘内置镊子两把,纱布两块,另一弯盘内放纱布一块),量杯,水温计、一次性中单,内置药液的药壶,必要时备敷布及大毛巾。

检查药液:1床,张玲,外用中药制剂。

打开壶盖,倒适量药液于量杯内,用水温计测温度(一般50-60°),将量杯置于治疗车上。

携用物至病房→三核对,解释→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湿敷部位→手消→检查中单有效期,铺于湿敷部位,置弯盘于适当位置,倒药液浸湿纱布,用镊子轻扭纱布以不滴药液为度,轻触患者手背试温,询问患者温度合适吗?将纱布敷贴于患者手背上→核对时间(15-20分),交待(张玲,有特别痒或者疼痛要
及时告诉我,好吗)→在敷的过程中要自上而下掀开纱布观察皮肤情况(有无发红、过敏、烫伤)并询问患者感受,同时用另一块纱布淋药液保持纱布湿度→20分钟到,交待:张玲,现在敷了20分钟,我要把纱布取下了→取下纱布,用镊子夹取另一弯盘内的干纱布,擦干湿敷部位的药渍,并将弯盘收于治疗车下→整理床单元→手消→交待注意事项(张玲,这段时间我们都会定时来给你做中药湿敷,直到你的接触性皮炎好了为止,如果你还有什么特殊需求可以跟我说,或者手有什么特殊不适及时说。

因为你的手是接触性皮炎,这段时间尽量少碰刺激性或化学性物品,洗手尽量用清水,不要用刺激性较大的洗手液或皂液,手上尽量不要擦润肤制剂,饮食清淡一些,这个操作就结束了,如果你还有什么需要,可以按床旁呼叫器)→携用物回治疗室,再次核对(治疗单、病历、中药壶核对)→记录(如:1-1床,张玲,右侧手背中药湿热敷一次,签名)→整理用物→洗手→脱口罩→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