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古代汉语全国自考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附答案】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全国《古代汉语》考试真题1【附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下列各组字,全都是指事字的一组是()(1分)A:高亦心B:厷止力C:上血刃D:末下甘2、“斗”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引申指“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类型是()(1分)A:动静关系B:时空关系C:礼俗关系D:相似关系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1分)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至杀不辜人也,祂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羲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C: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D: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水.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1分)A: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覆:覆盖)B: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惮:怨恨)C: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货:财物)D: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前往)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的变化属于广度宽窄差异的一句是()(1分)A: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6、下列句中,用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1分)A: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方术不用,为人所疑.D:业精於勤,荒於嬉.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通假字的一句是()(1分) A:天下之民皆引領望之矣.B: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C: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D: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8、下列句中,含有名词使动用法的一句是()(1分)A:将不腾其忿而蚁附之.B:而後乃今将图南.C:築室百堵,西南其户.D:天雨雪,武卧啮雪.9、下列句中,“而”连接主语和谓语的一句是()(1分) A: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B:相鼠有皮,人而无义.C: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D: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10、下列句中,“为”是介词的一句是()(1分)A:夫执舆者为谁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C: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A: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B: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C: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D: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12、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1分)A: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C:虽有高城深池,厉法重刑,犹不能禁也.D: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1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属于单纯词的一句是()(1分)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B: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C: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D: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14、“前后文句或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参互见义”,这种特殊表达方式是()(1分)A:互文B:变文C:连及D:婉曲1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字关系的一句是()(1分)A:若火之始然(燃),泉之始逵.B: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徧(遍)矣.C: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飞)又不鸣.D:蚤(早)起,施从良人之所之.16、义疏是指既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作解释的注释类型,它又称()(1分)A:补注B:集解C:音义D:正义17、下列各组字,原来是异体字关系,后来记词职能有了分工的一组是()(1分)A:岳一嶽B:村一邨C:讶一迓D:炮一砲18、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1分)A:弓本秉弛B:大又趾淮C:豕名启齒D:戈而朱哀19、下列句中,“乃”用作副词,表示“就是”意义的一句是()(1分)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以送覆考官,再定等第,乃付详定官.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D:吕公女乃吕后也.20、下列句中,有双宾语的一句是()(1分)A: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币.B:今有构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C: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D:上顺乎主心以显贤者,其唯翟黄乎!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雲.(1分)2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1分)23、有國有家者,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1分)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1分)25、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1分)26、“已行, ,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1分)三、文字题(共14题,共42分)27、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固,制海内.凌:(1分)28、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1分)29、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恣:(1分)30、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硕:(1分)31、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宥:(1分)32、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意思.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1分)33、解释下列句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吾非至於子之门則殆矣.則:(1分)34、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輿?乎:(1分)35、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以:(1分)36、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1分)37、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会意字,哪些是形声字,说明会意字与形声字的特点.(6分)逐逹捨折伐佞钦吹38、结合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说明什么是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6分)(1)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4)舉儉力孝弟,罰偷窳,而惰民惡之.39、归纳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类型,并说明每种类型宾语前置的条件.(8分)(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2)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3)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4)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5)无乃尔是过舆?40、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12分)昔者越之东有輆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与居处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为而不已操而不择则此岂实仁义之道哉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四、综合题(共2题,共32分)41、翻译下列加划线句子.(12分)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2分)(2)斗且出,提弥明死之(2分)(3)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2分)(4)见灵辄饿,问其病(2分)(5)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2分)(6)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2分)42、(重耳)自卫過曹,曹共公亦不礼焉,闻其骿肋,欲观其状,止其舍,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言于负羁曰:“吾观晋公子,贤人也,其从者皆国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晋国.得晋国而讨无礼,曹其首诛也.子盍蚤自贰焉?”僖负羁馈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对曰:“臣闻之: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国君无亲,以国为亲.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晋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实建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废亲.今君弃之,是不爱亲也.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贤也.谓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失此二者,是不礼宾、不怜穷也.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阙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公弗听.(20分)(1)過:(1分)(2)相:(1分)(3)盍:(1分)(4)蚤:(1分)(5)亡:(1分)(6)图:(1分)(7)翻译“余焉能尽礼焉”一句,并比较其中两个“焉”字的词性和用法.(4分)(8)翻译“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一句,并说明其中“是”字的语法功能以及“无乃……乎”这一习惯句式的作用.(4分)(9)请解释“明贤”、“矜穷”的具体含义,并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说明曹伯是否做到了这两个方面.(6分)1310-全国-古代汉语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考点】指事答案:D解析: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如上、下、一、二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的指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末、下和甘都是在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的指事符号构成新字的.2、【考点】相似关系答案:D解析:“斗”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是相似关系.“斗”的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形貌特征是勺形,长柄.夜空中,北方由七颗星排列组成的一个小小的星群也呈勺形,长柄,与酌酒的器皿相似,也就用“斗”来命名,于是“斗”便引申出“斗星”的意义.3、【考点】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答案:B解析:《说文·辛部》:“辜,罪也.从辛,古聲.”此处用本义,义为罪.4、【考点】斗且廷见令尹子常答案:C解析:A项中的“覆”是放置的意思;B项中的“惮”害怕,这里指不忍;D项中的“来”使动用法,使······来.5、【考点】广度宽窄的差异答案:B解析:汉代以前,“河”往往特指黄河.后来范围逐渐变宽,泛指河流.6、【考点】用在被动句的动词后面,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答案:C解析:介词“为”构成的被动句式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即在动词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又在动词前加上“所”,构成“为······所······”句式.“为人所疑”意思是被人怀疑.故选C.7、【主考点】北冥有鱼【副考点】通假字的定义答案:D解析:文字承担着与它的字形相一致的本义,也承担着由本义引申出的引申义,这些都是文字的职能.文字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因声音相同相近而被借用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D项“辩”是“辨”的借字,分辨.8、【考点】名词的使动用法答案:C解析:C项中“西南”为名词的使动用法.“西南其户”是指“使门户向西方或南方开着”.9、【考点】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转折或假设关系答案:B解析:B项中的“而”连接主语“人”和谓语“無儀”,意思是人不如老鼠,居然沒有威仪.10、【考点】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答案:D解析:D项中的“為”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11、【考点】楚归晋知罃答案:B解析:B项中“遇”《说文·辵部》:“遇,逢也.从辵,禺聲.”此处用本義,義为不期而遇、遭遇.12、【考点】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即在叙述某件事情和观点后,用判断句说明原因答案:A解析:B项表比喻关系;C项表示主谓之间的逻辑关系;D项表示同一关系.故选A13、【主考点】联绵词的结构特点【副考点】秋水时至答案:C解析:单纯词中,主要是单音节的,也有一部分双音节的单纯词,即联绵词.“望洋”即是联绵词.C项中的“望洋”并非是望着海洋,“洋”在《说文》中本训水名,直到宋朝才有“海洋”的意义.“望洋”又写作“望羊”“望陽”,意思是“仰视”.14、【考点】第二节互文答案:A解析:互文是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之一,互文又叫“互辞”“互言”,一般是指前后文句或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参互见义.15、【考点】分化本义答案:A解析:A项中“然”的本义是“燃烧”.后来“然”字被借用去记录指示代词,本义另造“燃”字来分担,所以“然”与“燃”是分化字关系.B项中“徧”与“遍”是异体字关系.C项中“蜚”是“飛”的借字,二者是通假字关系、D项中“蚤”是“早”的借字,二者是通假字关系.16、【考点】古注的类别答案:D解析:义疏类是指既能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作解释的一种古注类型.义疏又称“义注”“正义”“义证”.17、【考点】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答案:C解析:C项“訝”和“迓”本是一对异体字,本义是“迎接”.后来这两个字职能产生分化,“迓”记录“迎接”义,“訝”记录“诧异”义.18、【主考点】象形【副考点1】指事【副考点2】会意答案:A解析:A项“弓”是象形字;“本”是指事字;“秉”是会意字;“弛”是形声字.故选A 项.19、【考点】古代汉语中表示肯定的情态副词有“固”“必”“诚”“乃”“果”等答案:D解析:“吕公女乃吕后也”意思是“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故答案选D.20、【考点】双宾语答案:A解析:A项中“假我道”是双宾语,“道”是直接宾语,“我”是间接宾语.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21、【考点】北冥有鱼答案:鹏之背,不如其幾千里也解析: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如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选自《北冥有鱼》)22、【考点】虽有佳肴答案: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解析: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23、【考点】季氏将伐颛臾答案: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24、【考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答案: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解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选自《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5、【考点】上兵伐谋答案:全旅为上,破旅次之解析: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26、【考点】触龙说赵太后答案: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解析: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三、文字题(共14题,共42分)27、【考点】苏秦以连横说秦答案:淩:凌驾28、【考点】鸿门宴答案:讓:责备29、【考点】触龙说赵太后答案:恣:听任30、【考点】圣王之制也答案:碩:大31、【考点】楚归晋知罃答案:宥:原谅32、【考点】唯)答案:唯:语气词,强调希冀和期望的语气33、【考点】连接2个谓词性词语或分句,前面动作行为与后面动作行为时间有先后顺序,存在假设或条件关系,可译为那么,就答案:則:连词,表示承接.34、【主考点】夫子至于是邦也【副考点】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给”或“对于”答案: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35、【考点】介绍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或涉及的人答案:以: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36、【考点】夫答案:夫: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37、【主考点】会意【副考点】形声字的类型答案:“逐、折、伐、吹”是会意字;“達、捨、佞、欽”是形声字.会意字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构成新字.形声字是根据词的意义类别而选取一个义符,再取一个与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声符,构成新字.38、【考点】词关系答案:异词同字是指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如(1)中的“歸”义为“赠送”,(2)中的“歸”义为“回家”,属于异词同字.异字同词是指一个词有不止一个字来记录.如(3)、(4)中的“悌”“弟”,都表示“孝悌”义,属于异字同词.39、【主考点】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副考点1】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之前【副考点2】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答案:第一类:(1)中的“歲不我興”,(4)中的“我未之見”;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前.第二类:(2)中的“客何好”;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位于动词前.第三类:(3)中的“何古之法”,(5)中的“爾是過”;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40、【考点】第二节古书的标点答案:昔者,越之東有輆沐之國者,其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其大父死,負其大母而棄之,曰鬼妻不可與居處.楚之南有炎人國者,其親戚死,朽其肉而棄之,然後埋其骨,乃成為孝子.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為而不已,操而不擇,則此豈實仁義之道哉?此所謂便其習,而義其俗者也.四、综合题(共2题,共32分)41、(1)【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晋侯请赵盾喝酒,埋伏甲士想要杀害他.(2)【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赵盾)一边搏斗一边往外撤退.提弭明为赵盾而战死.(3)【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宣子在首山打猎,在翳桑休息(住宿).(4)【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赵盾)看见灵辄饿得快不行了,问他生病的原因.(5)【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赵盾)为他准备一筐饭与肉,把它们装在口袋里给他.(6)【考点】晋灵公不君答案:(灵辄)调转戟来抵挡灵公的士兵,使赵盾免于祸难.42、(1)【考点】动词答案:過:经过(2)【考点】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答案:相:辅佐(3)【考点】表示猜度的情态副词有“盖”“殆”答案:盍:何不(4)【考点】通假字的定义答案:蚤:通“早”(5)【考点】动词答案:亡:流亡,逃亡(6)【考点】名词答案:圖:考虑,谋划(7)【主考点】焉【副考点】第二节指示代词答案:余焉能盡禮焉:我怎么能够都对他们以礼相待呢?第一个“焉”:疑问代词,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第二个“焉”:兼词,作补语,相当于“于之”“于是”.(8)【主考点】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之前【副考点】反问句的句尾语气词答案:是之不難,無乃不可乎:不担心这样的事情,恐怕不行吧?是:代词,作“难”的前置宾语.無乃······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9)【主考点】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副考点1】动词【副考点2】第三节实词的活用与兼类答案:明賢:推崇、尊重贤德之人.矜窮:同情处于困境的人.重耳十七岁开始流亡在外,有三个人具有国卿之才,却一直跟随他,说明重耳是贤德之人.然而曹伯却轻视他,说明曹伯没有做到“明賢”.重耳流亡在外,正是处于困境的时候,然而曹伯却不同情他,不以礼相待,说明曹伯没有做到“矜窮”.。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变换构件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A.泪一淚B.峰一峯C.猿一蝯D.土一土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A.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B.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JC.厲王虐,國人謗王D.同心之言,其臭如蘭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介词“為”介绍动作行为关系的对象的一句是()。

A.公輸般為楚造雲梯之械。

B.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C.魏其銳身為救灌夫。

D.胥之父兄為戮于楚。

4.下列句中,“甚”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一句是()。

A.苛政暴史,甚於虎也。

B.好讀書,不求甚解。

C.以虧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D.太后日:“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日:“甚於婦人。

”5.下列句中,“見”不是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B.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

D.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6.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句是()。

A.劍斬虞常已。

B.漁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數。

C.鄭有喪,春不相;裹有殯,不巷歌。

D.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師事之。

7.“郎陽為病狂,卧便利”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婉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B.連及C.變文D.互文8.下列各项中,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的工具书是()。

A.《經傳釋詞》B.《訶論》C.《辭源》D.《古漢語常用字字典》9.在古书的注音材料中,“壹讀爲一”采用的注音方法是()。

A.反切B.直音C.奭若D.譬况10.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

A.周禮未改。

今之王,古之帝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C.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试卷3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试卷3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试卷3(总分:9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本無其字,依聲託事”解释的汉字结构类型是( )(分数:2.00)A.假借√B.轉注C.指事D.會意解析:解析: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组是( )(分数:2.00)A.子休問刃√B.臭從婆材C.月上飄圓D.彖旦編樹解析:解析:B项“臭”是会意字,从自从犬;“從”是会意字,从二人相随;“婆”是形声字,从女,波声;“材”是形声字,从木、才声。

C项“月”是象形字;“上”是指事字;“圓”是形声字,从口、员声;“飘”是形声字,从风、票声。

D项“眾.是会意字,从三人;“旦”是指事字,像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編”是形声字。

3.下列各句中,使用通假字的一句是( )(分数:2.00)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B.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

C.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同溪。

D.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解析:解析:A项“惰”通“修”。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假借义的一句是( )(分数:2.00)A.顏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B.張良出,要項伯。

√C.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

D.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解析:解析:“要”的本义是“求,有所依仗而要求”,这里“要”的意思是“约请”,因此用了假借义。

5.下列各组同义词,其词义差别属于感情色彩不同的一组是( )(分数:2.00)A.問一詢B.飢一餓C.恭一敬D.辱一耻√解析:解析:A项考查的是同义词理性意义差异中在范围广狭方面的不同;B项考查的是同义词理性意义差异中在程度轻重方面的不同;C项考查的是同义词理性意义差异巾在侧重点方面的不同:6.我同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 )(分数:2.00)A.秦代小篆B.商代甲骨文√C.夏代的文字D.铭文解析:解析:商代甲骨文是我国最早形成系统的文字。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初,命李斯将“史籀大篆”略加省改,作为规范文字。

这种规范文字是( )A.甲骨文B.小篆C.秦隶D.古文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使用通假字的是(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B.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偪人。

C.八月剥棗,十月穫稻。

D.屨大小同,則賈相若。

3.下列各组形声字中,形符均占据一角的一组是( )A.锦、穎、旌、哉B.裁、疆、佞、務C.脩、旗、雖、勝D.徒、都、賴、辫4.“癸酉,師陳于鞌”,“陣”是“陳”的( )A.古字B.今字C.异体字D.简体字5.狭义的异体字是指( )A.读音相同、意义大部分相同、形体一部分相同的字B.意义、形体不同,读音相同的字C.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形体不同的字D.读音相同,形体、意义均完全不同的字6.“衷”、“裹”、“哀”三字的结构类型均属于“六书”中的( )A.象形B.会意C.指事D.形声7.下列各组字中全部为象形字的一组是( )A.月、刃、屰、牛B.及、夕、人、車C.皿、貝、女、犬D.行、燕、大、上8.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 )A.日下伐牧B.口虎取梅C.止曰逐逝D.鳥末甦歪9.下列各项两组繁简字,在古汉语中都能够通用的一组是( )A.後——后蟲——虫B.禮——礼棄——弃C.僕——仆穀——谷D.餘——余薑——姜10.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词使用文字的是( )A.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B.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C.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D.距關,毋内諸侯。

1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与括号中成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不同的是( )A.于是乘其車,揭其劍。

(揭竿而起)B.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

(口誅筆伐)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走馬觀花)D.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精编文档).doc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专门解释唐宋元明清之间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词的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A.杨树达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2.下面几个字中的省形字是()A.项B.狄 C.娶 D.考3.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A.宀B.厂 C.示 D.邑4.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A.奚何来B.戒尖舟 C.出走见 D.即休飞5.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Dān yú;KěhànB.Chán yú;Kě hànC.Chán yú;KèhánD.Dān yú;Kè hán6.下面几组汉字,全为会意字的一组是()A.森相肉B.屋前臣 C.向陟门 D.美家库7.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A.垂陲B.难谁 C.齐剂 D.赴讣8.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9.下面各句,有名词用如使动的句子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D.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0.下面各句,用有表示工具的名词状语的句子是()A.天下支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B.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C.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D.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1.下面各句,“莫”为否定副词的一句是()A.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古代汉语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自考真题答案解析自考考试是一种非常普及的学习方式,许多工作繁忙或有特殊情况的人可以通过自考来获得学位。

而古代汉语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科目,对于学习者来说往往是一大难题。

本文将针对古代汉语自考真题进行解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准备考试。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示例题目:“僾,音異傍,挨近。

或云始,初生;或云奄,晚到。

”请问“僾”字通假与兼形射义应属于以下哪一类?A. 同源通假B. 同形异义C. 形声字D. 通假字答案:D. 通假字对于这道题目,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词语的意思。

题目中的“僾”是一个古代汉字,意为“挨近”或“靠近”。

接下来,我们要看到题干中提到“音异傍”,这提示了我们“僾”的读音与另一个字形相似。

于是,我们就可以排除选项C(形声字)。

接着,题干中提到“通假与兼形射义”,这是一个关键点。

通假字是指具有多种读音和意义的字,而兼形射义是指一个字形代表多个同音字。

在这道题目中,根据“音异傍”这一提示,我们可以得出“僾”字的读音与另一个字形相似,因此它是一个通假字。

最后,我们需要在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选项A(同源通假)与题目信息不符,因为通假字通常并非同源字。

选项B(同形异义)也不符合,因为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没有提到“僾”字有多个意义。

选项D(通假字)符合题目要求,因此是正确答案。

通过对这道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汉语自考题目中的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意义和与其他字形的关系,同时要考虑词语的读音和义项。

在应对这类题目时,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古代汉语基础和阅读能力。

此外,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强调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古代汉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要完全掌握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做题时,我们可以结合古代文献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加深对古代汉语的认识。

另外,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刷题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可以利用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要求。

同时,还可以积累一些常见的词语、成语和典故,以备考试时的应对之需。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课程代码:0053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初,命李斯将“史籀大篆”略加省改,作为规范文字。

这种规范文字是( )A.甲骨文B.小篆C.秦隶D.古文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使用通假字的是(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B.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偪.人。

C.八月剥.棗,十月穫稻。

D.屨大小同,則賈.相若。

3.下列各组形声字中,形符均占据一角的一组是( )A.锦、穎、旌、哉B.裁、疆、佞、務C.脩、旗、雖、勝D.徒、都、賴、辫4.“癸酉,師陳于鞌”,“陣”是“陳”的( )A.古字B.今字C.异体字D.简体字5.狭义的异体字是指( )A.读音相同、意义大部分相同、形体一部分相同的字B.意义、形体不同,读音相同的字C.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形体不同的字D.读音相同,形体、意义均完全不同的字6.“衷”、“裹”、“哀”三字的结构类型均属于“六书”中的( )A.象形B.会意C.指事D.形声7.下列各组字中全部为象形字的一组是( )A.月、刃、屰、牛B.及、夕、人、車C.皿、貝、女、犬D.行、燕、大、上8.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 )A.日下伐牧B.口虎取梅C.止曰逐逝D.鳥末甦歪9.下列各项两组繁简字,在古汉语中都能够通用的一组是( )A.後——后蟲——虫B.禮——礼棄——弃C.僕——仆穀——谷D.餘——余薑——姜10.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词使用文字的是( )A.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B.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C.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D.距.關,毋内諸侯。

1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与括号中成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不同..的是( )A.于是乘其車,揭.其劍。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6古代汉语》试卷附答案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6古代汉语》试卷附答案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古代汉语(课程代码 0053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各组字,全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下二亦B.刃大从C.止息莫D.甘女卜2.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頸,从巠,从真B.名,从口,夕聲C.弑,从式,杀聲D.産,从生,彦省聲3.《说文解字》收录的小篆字头的数量是A.9353B.10516C.1163D.540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关系的一句是A.糟丘、酒池、肉圃、爲格.(烙)。

B.位尊而無功,奉.(俸)厚而無勞,而挟重器多也。

C.券徧.(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

D.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夏)。

5.下列各组字,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A.趣一取B.要一腰C.調-朝D.疑-攤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复合词的一句是A.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間,掘穴託其中。

B.天下雲集而響應..,赢糧而景從。

C.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D.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A.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断。

B.以故不聞其過,陵遲..而至於二世,天下土崩。

C.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塵,不可以居。

D.陟彼高岡,我馬玄黄..。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A.孟嘗君不説.,曰:“諾,先生休矣!”B.竊人之財猶謂之盗,况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C.赐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

D.百姓殷阜.,年登俗樂。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义与其本义的联系属于相似关系的一句是A.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初,命李斯将“史籀大篆”略加省改,作为规范文字。

这种规范文字是( )A.甲骨文B.小篆C.秦隶D.古文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使用通假字的是(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B.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偪.人。

C.八月剥.棗,十月穫稻。

D.屨大小同,則賈.相若。

3.下列各组形声字中,形符均占据一角的一组是( )A.锦、穎、旌、哉B.裁、疆、佞、務C.脩、旗、雖、勝D.徒、都、賴、辫4.“癸酉,師陳于鞌”,“陣”是“陳”的( )A.古字B.今字C.异体字D.简体字5.狭义的异体字是指( )A.读音相同、意义大部分相同、形体一部分相同的字B.意义、形体不同,读音相同的字C.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形体不同的字D.读音相同,形体、意义均完全不同的字6.“衷”、“裹”、“哀”三字的结构类型均属于“六书”中的( )A.象形B.会意C.指事D.形声7.下列各组字中全部为象形字的一组是( )A.月、刃、屰、牛B.及、夕、人、車C.皿、貝、女、犬D.行、燕、大、上8.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 )A.日下伐牧B.口虎取梅C.止曰逐逝D.鳥末甦歪9.下列各项两组繁简字,在古汉语中都能够通用的一组是( )A.後——后蟲——虫B.禮——礼棄——弃1C.僕——仆穀——谷D.餘——余薑——姜10.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词使用文字的是( )A.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B.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C.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D.距.關,毋内諸侯。

1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与括号中成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不同..的是( )A.于是乘其車,揭.其劍。

(揭.竿而起)B.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

(口誅.筆伐)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走.馬觀花)D.此病後三期當發,遇良醫乃可濟.救。

(同舟共濟.)1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也。

C.庖丁爲文惠君解.牛。

D.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1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使用本义的一句是( )A.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

B.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耻。

C.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D.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僞。

1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句中的“相”应解释为( )A.帮助B.宰相C.照看D.扶助盲人走路的人1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后世意义发生了褒贬色彩变化的一项是( )A.聞漢天子甚怨.衛律。

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C.大功不成,感激..。

..發病。

D.馮唐已老聽吹嘘16.下列句中的“窮”不能..理解为“尽”义的是( )A.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B.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

C.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芧茷,窮.山之高而止。

D.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17.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疾”和“病”两词的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的病叫“疾”,病重叫“病”,二者有程度深浅的不同。

B.用“病”时含有贬义,用“疾”时则无所谓褒贬,二者有感情色彩的不同。

C.“疾”可以用作动词,“病”只能用作名词,二者有语法功能的不同。

2D.“疾”侧重于身体生病,“病”侧重于身体受伤,二者有侧重面的不同。

18.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假借字与本字关系的一句是( )A.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B.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債)於薛者乎?C.不臨深谿.(溪),不知地之厚也。

D.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曝)之。

19.下列句子中,含有宾语省略现象的一句是( )A.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

B.公輸般爲楚造雲梯之械,將以攻宋。

C.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D.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

2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辅助性代词的是( )A.余,而.祖也。

B.惡在其.爲民父母也。

C.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D.如或知爾.,則何以哉?2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肯定性无定代词的是( )A.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B.诸將皆莫.信。

C.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D.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22.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A.故大人之務,將在于衆賢而已。

B.不義不富,不義不貴。

C.乃幽武,置大窖,絶不飲食。

D.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23.下列句子中,介词“於”用来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A.上古競於道德,中古逐於智謀,當今争於氣力。

B.(吾)圍於陳蔡之間。

C.百里奚舉於市。

D.(楚懷王)内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24.下列句中“與”作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一句是( )A.吾與女弗如也。

B.來!予與爾言。

C.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D.孙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

25.下列判断句中,用了系词的一句是( )A.是炎帝之少女。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D.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

26.下列句中“王”的词性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3A.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B.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珠玉不睹乎外,則王公不以爲寶。

27.按照教材的读音,为“燕國、東阿、吐蕃、番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YànguóDōng āTǔfānFānyúB.YànguóDōng ēTǔfānPānyúC.YānguóDōng ēTǔbōPānyúD.YānguóDōng āTǔbōPānyú28.下列连绵词两字的读音没有..双声关系的是( )A.逶迤B.匍匐C.潺湲D.荒忽29.近体诗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形成了两条规定:一是不能出韵,二是( )A.一般押平声韵B.一般押上声韵C.一般押仄声韵D.一般押去声韵30.清代学者所著,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一部工具书是( )A.《經傳釋詞》B.《助字辨略》C.《詞詮》D.《康熙字典》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字为简化字的句子有( )A.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B.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内。

C.蘇秦曰:“嫂,何前据而后.卑也?”D.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絶一弦。

E.若壅其口,其與能几.何?3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有( )A.范宣子爲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宣子说,乃輕.幣。

B.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C.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

D.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

E.其達士,絜其居,美其服,飽.其食。

33.下列句子中,“乎”用作介词的有( )A.志乎古,必遺乎今。

B.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

4C.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D.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E.然后知吾嚮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

34.下列句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处所的有( )A.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B.横歴天下,廷說諸侯之王。

C.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D.澤居苦水者,買庸而决竇。

E.顺流而東行,至于北海。

35.下列注释摘自《毛詩故訓傳》,其中属于注音的注释有( )A.相視也B.無禮儀者雖居尊位猶爲闇昧之行C.儀威儀也D.行下孟反E.之處昌慮反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36.德不之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脩:37.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肅霜:38.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逆:39.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睡:40.願無伐.善,無施勞。

伐:(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過户限,不覺屐齒之.折。

之:42.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亶.爲典屬國。

亶:43.欲攻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

耳:44.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5其:45.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讎,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而: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46.根据下面的例子,归纳并说明古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3分)(1)曰:“奚冠?”曰:“冠素。

”(2)曷爲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3)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4)丘也聞不言之言矣,未之嘗言。

(5)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

47.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会意字,哪些是形声字,并以这些字为例,说明会意字与形声字的区别。

(4分)(1)街(2)莫(3)武(4)戒(5)劣(6)理(7)越(8)空48.默写出《詩經·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至“殆及公子同歸”之间的诗句。

(繁简字均可,错别字扣分)。

(3分)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

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49.制,巖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50.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51.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5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53.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54.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上懸之無極之高下垂之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絶也馬方駭鼓而驚之係方絶又重釒真之係絶於天下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閒不容髮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脱必若所欲爲危如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爲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極天命之上壽弊無窮之極樂究萬乘之勢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難此愚臣之所大惑也七、古文阅读(本大题共16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何則?知與不知也。

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軻首以.奉丹6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却齊而存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