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分类古诗:景色

合集下载

1~4年级写景的古诗

1~4年级写景的古诗

1~4年级写景的古诗摘要:一、前言二、1~4 年级写景古诗概述1.山水田园诗2.季节诗3.其他写景诗三、具体诗歌分析1.山水田园诗1.《登鹳雀楼》2.《鹿柴》2.季节诗1.《春晓》2.《悯农》3.其他写景诗1.《静夜思》2.《相思》四、结语正文:一、前言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感悟。

对于1~4 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写景古诗,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1~4 年级写景古诗进行概述和具体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古诗。

二、1~4 年级写景古诗概述1~4 年级写景古诗主要包括山水田园诗、季节诗和其他写景诗。

这些诗歌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诗人们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

1.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柳宗元的《鹿柴》。

2.季节诗季节诗以春夏秋冬为题材,通过描绘各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如孟浩然的《春晓》和《悯农》。

3.其他写景诗其他写景诗包括以自然景观为题材,但不属于山水田园诗和季节诗的诗歌。

如李白的《静夜思》和《相思》。

三、具体诗歌分析1.山水田园诗《登鹳雀楼》:诗人登上鹳雀楼,遥望远方,看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长江一片孤帆远影的壮丽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鹿柴》:诗人漫步在鹿柴,看到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幽静景色。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季节诗《春晓》:诗人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色,听到了鸟鸣和风雨声。

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悯农》:诗人表达了农民的辛苦劳动和对粮食的珍惜。

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3.其他写景诗《静夜思》:诗人通过描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人教版1到6年级古诗词及解释

人教版1到6年级古诗词及解释
【注释】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径:小路。 树 头:树的枝头。 阴:树阴。 未成阴:是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 成树阴。 急走;快跑。 无处寻:找不到了,此处有“分不清”之意。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 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 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 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 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 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人教版一到六年级古诗词及注释释义
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 ①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②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译文】 诗人沿着小路向前走了二三里路,烟雾缭绕 的村庄里只有四五户人家。亭台楼阁有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正在绽放。。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 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 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4)遥知:远远的
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 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 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1]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词语解释】 香炉: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 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诗文解释】 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 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 之间。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 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鹿柴》诗题:《鹿柴》作者:王维(唐)诗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暮江吟》诗题:《暮江吟》作者:白居易(唐)诗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诗题:《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宋)诗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诗题:《雪梅》作者:卢钺(宋)诗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嫦娥》诗题:《嫦娥》作者:李商隐(唐)诗文: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出塞》诗题:《出塞》作者:王昌龄(唐)诗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诗题:《凉州词》作者:王翰(唐)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诗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夏日绝句》诗题:《夏日绝句》作者:李清照(宋)诗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别董大》诗题:《别董大》作者:高适(唐)诗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宿新市徐公店》诗题:《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杨万里(宋)诗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8. ◦ ◦ ◦ 9. ◦ ◦ ◦ 10. ◦ ◦ ◦。

小学描写景物的诗句

小学描写景物的诗句

小学描写景物的诗句小学描写景物的诗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描写景物的'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描写景物的诗句11、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1、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12、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13、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14、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15、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8、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1、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2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学描写景物的诗句2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

人教版小学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小学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小学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小学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是部分人教版小学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
1.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小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人教版)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人教版)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祭奠祖先,缅怀先人,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对农村生活的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xiá)。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注:表现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写景的古诗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共选入9首古诗,包括第4课和第17课的《古诗三首》以及课后日积月累中的3首古诗。

这些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作品中都运用了较多笔墨去写景抒情。

下边按纯写景抒情、写景叙事抒情和写景写人抒情三大类型分别整理分享这些诗歌的原文和译文。

第一部分纯写景抒情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六年级景物古诗词大全必背

六年级景物古诗词大全必背

六年级景物古诗词大全必背六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背诵古诗词是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必背的景物古诗词,这些诗词描绘了自然景观、季节变化、人文景观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1.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 《枫桥夜泊》 -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 《题都城南庄》 -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0. 《山行》 -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些古诗词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六年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背诵古诗词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