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识字_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识字,9《日,月,明》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识认词语《日》、《月》、《明》。

2.能够正确书写词语《日月明》。

3.能够用词语《日月明》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4.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感知词语《日月明》的含义。

5.激发学生对日月等天文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词语《日月明》的识别与书写。

2.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感知词语《日月明》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日月明》相关的图片或动画。

2.实物:如阳光、月亮、星星等相关道具。

3.课堂布置:保证教学环境的明亮,方便学生观察日月明等天文现象。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有关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对日月等天文现象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2. 引入新词教师出示词语《日月明》,读音,并带领学生一起读准,鼓励学生尝试模仿。

3. 识字训练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日月明》的字形和含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听写和模仿书写。

4. 语言表达教师带领学生尝试使用词语《日月明》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月等天文现象。

5. 情景演练教师设计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词语《日月明》,加深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6. 小结反思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词语《日月明》的写法和含义,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五、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和疑问。

2.开展相关手工制作或实验活动,加深学生对日月明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复习词语《日月明》的字形写法。

2.家长协助下,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日月明的手工作品。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对于词语《日月明》的认识将更加深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语文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公开课教案《日月明》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儿歌,认识“明、尘”等11 个生字,认识“日”字旁。

2.会写生字“木、林、土、力、心”。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通过生字的组成部分了解字的意思,感受识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理解字义。

第一课时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引言: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很聪明,还都是猜谜大王?今天老师可要来考考大家。

“白天出现,晚上不见。

又红又圆,照亮地面。

”说说你怎么猜出是太阳?哦,你从谜语中感受到了太阳的特点。

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了哪个字,谁还记得?板书:日“有时圆圆像个盘,有时弯弯像小船。

白天和你躲猫猫,夜晚发光伴你行。

”一起读一读这个谜语行吗?你猜出是什么了吗?板书:月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孩子不仅是猜谜大王,还是识字大王呢,谜语中很多字都没教过,你们都会读,真了不起。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大拇指。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识字课,认识更多的生字,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一、揭示课题1.“日”和“月”可是我们的老朋友啦!瞧,今天它们还带来了新朋友呢(课件演示:明)!用上我们的拼音老朋友,快拼拼,你读对了吗?谁来?(明是后鼻音,读的时候,把舌根抬起来。

)有了汉语拼音的帮助,我们就知道这个字是不是读准了。

齐读。

2.认识偏旁:看,日来到了旁边,我们给它一个新的名字“日字旁”,一起说:明明明,日字旁。

3.太阳是光芒万丈的,月光也是亮的,“明”又是什么意思呢,谁来猜一猜?还能给“明”找找其他的词语朋友吗?组词引言:用学过的字加一加的办法,不仅能认识新字,还能知道新字的意思,汉字真有趣。

接下来,我们走进第九课,一起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纠正字音引言:这是一篇识字韵文,在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字,读准音,尤其是你在预习时圈起来的生字。

如果读下去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办呢?——借助拼音朋友的帮助。

1.韵文就在72页,打开书,手指点着,自己读一读。

部编一上识字第9课《日月明》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部编一上识字第9课《日月明》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部编一上识字第9课《日月明》教学设计+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第9课《日月明》。

本课选自教材第二章“汉语拼音与识字”部分,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汉字构成及其所蕴含文化意义展开。

通过学习“日、月、明”三个字,让学生掌握基本汉字构造规律,并解汉字背后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日、月、明”三个字,并理解它们基本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汉字构造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字热爱,激发学习汉字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日、月、明”三个字读音、书写和含义。

2. 教学难点:理解汉字背后文化意义,运用汉字构造规律进行识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字卡、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出、月夜、明亮天空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从而引出本课主题“日月明”。

2. 新课导入(15分钟)(1)学习“日”字: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观察“日”字形状,讲解“日”字文化意义,示范正确读音,指导学生跟读。

(2)学习“月”字:采用同样方法,学习“月”字。

(3)学习“明”字:结合“日”和“月”,引导学生发现“明”字构造规律,讲解“明”字文化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在晚上出现,天空明亮。

”引导学生用所学汉字填空。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日、月、明”三个字组成词语或句子,并写在练习本上。

对学生练习进行点评,强调汉字书写规范,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识字第9课日月明”2. 板书三个汉字及其基本含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日、月、明”三个字各写一个词语。

(2)用“日、月、明”三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2. 答案:(1)示例:日光、月光、明亮(2)示例: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在晚上出现,天空明亮。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日月明》公开课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日月明》公开课精品课件

成片的树 木为“林”
更多更茂密的 树木为“森” 。
只有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



yì rén bù chéng zhòng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一 人 不 成 众, 独 木 不 成 林。
zhòng rén yì tiáo xīn,huáng tǔ biàn chéng jīn。 众 人 一 条 心, 黄 土 变 成 金。
èr rén cónɡ
sān rén zhònɡ
二人从, 三人众。
从: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这就叫“从”。 组词: 跟从 随从 服从 众: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人,就是“众”。 组词: 众人 群众 观众
zhònɡ
cónɡ


shuānɡ mù lín sān mù sēn
双木林,三木森。
一个人不能称之为众,一棵树不是森林。只要 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了。
春天,小朋友到郊外植树, 有的挖坑,有的把树苗放进坑 里,有的给树苗浇水,大家齐 心协力把小树栽好了。远处的 小树林也告诉我们“多木才成 林”。所以团结起来力量大。
梳理课文: 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团结力量
大的道理。
生活中还有什么事也能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
古时候男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织,在田里 花很大力气干活的人,基本 都是男的。
xiǎo dà jiān xiǎo tǔ chén
小大尖,小土尘。
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学习,说说“尖”和“尘” 是什么意思。
一头大一头小就是“尖”。
这些物体都是一头大一头小,所以课文中说“小大尖”。
微小的土就是“尘”。
这些图片中的灰尘都是微小的土,所以说“小土尘”。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识字9《日月明》教学设计(含2课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识字9《日月明》教学设计(含2课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识字9《日月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识记字词:“月、日、明”。

2.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对“日、月、明”等字词的感情认识,培养学生对形象与内在含义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月、日、明”的基本含义。

2.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认读能力。

难点1.区分“日”和“明”在词语中的不同含义。

2.培养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日月明》相关的图片或教学素材。

2.手工制作材料:可以准备一些卡片或游戏道具,用于课堂互动使用。

3.课堂布置:保证教室整洁,合适的温度和光线。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月、日、明”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和说出相关的字词含义。

通过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字词意义。

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书写这几个字,并讲解每个字的基本含义和构字。

2.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书写,巩固认读技能。

温故知新(10分钟)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字词,巩固学生对“月、日、明”字词的记忆和运用。

第二课时复习(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月、日、明”字词的认知。

练习与讨论(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谈谈“月、日、明”字词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月、日、明”字词的记忆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主要以“月、日、明”为词汇中心,通过图片、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这几个字词进行认知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小作文,使用“月、日、明”等字词进行表达,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就是针对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识字9《日月明》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第9课《日月明》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第9课《日月明》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9课《日月明》优质课教案两篇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写字。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探究法。

学法:合作学习。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明”字,导入新课: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书,看报,还能自己写句子,真是了不起。

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汉字王国里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

点击课件(“日”、“月”变“明”)。

认识吗?快拼一拼。

(正音、齐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用我们学过的“日”和“月”就组成了这个新的字——“明”。

)学生总结:“日月明”,教师板书。

2.揭示会意字:熟字加熟字是新字。

3.你能用"明"组什么词语?(随机出示卡片:明白明月)4.课件演示晃眼睛的“晃”学生总结:“日光晃”5.小结。

像这样组成的字还有很多呢就在识字(二)的第4课。

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二、学习“鲜、尘、尖”1.另外有两个老朋友听说"日"和"月"交了朋友,它们也飞了出来,(出示课件)一个是"鱼",一个是"羊"。

这个字念什么?2.你们以前有没有看到过"鲜"?我们可以组什么词?(组词)3.你们发现"鲜"合起来的两个字:"鱼"和"羊"味道都很鲜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鲜美了。

4.学生自学:小土尘,小大尖。

交流他们为什么组成这两个字。

说说自己的理解。

5.练习用这两个字扩词,小组进行竞赛、交流、评议。

三、举一反三,自学其他小节中的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先学生自学,然后由小组长进行循环认读、交流)2 .各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重点理解“森、众的意思)指导学生编字谜:上看一棵树,下看两棵树,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树。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日月明》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日月明》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日月明》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朗读韵文1.“开火车”认读生字,再用生字组词或造句。

2.指名读韵文,齐读。

3.认读课后“读一读”中的词语。

二、扩词造句,拓展认识1.自由读读课后练习,你能猜出下面是些什么字吗?2.跟老师读。

3.指名说说还从哪儿看到过像今天所学的汉字这样,是由两个不同的汉字拼成的新字,或者是由几个相同的汉字拼成的新字。

如:石头很多就是磊。

水很多就是淼。

马从门中闯出来。

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三、自创儿歌1.根据课文形式,自创儿歌,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2.交流。

四、课外拓展课外利用多种渠道去认识汉字,把自己的发现编成儿歌。

教学板书日月明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看图、游戏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最佳的教学效果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热情。

可以鼓励同学在课后仿照课文的形式把自己认识的汉字编成韵文,说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同学之间互相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在努力实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识字《日月明》(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识字《日月明》(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识字《日月明》(教案)
知识点梳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日”、“月”、“明”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词语“日”、“月”、“明”;
3.练习识别并读出本篇课文中出现的“日”、“月”、“明”字词。

教学重难点
1.“日”、“月”、“明”字词的掌握;
2.读音准确。

教学准备
1.教案;
2.学生识字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学生识字卡片中的“日”、“月”、“明”字词,并问同学们,这些字是什么字,都有什么意思?
学习新课
教师播放课文《日月明》,让学生跟着一起读,然后依次讲解该课文:
《日月明》
夜空中有一个圆,像个灯笼,它叫“月”。

天空中有一个圆,像个硬币,它叫“日”。

太阳出来,大地亮了。

“明”是亮的意思。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述,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合作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拿出自己的识字卡片,互相向对方出示卡片中的“日”、“月”、“明”字词,并让对方读出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掌握不同的难易程度。

练习巩固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辨认其中出现的“日”、“月”、“明”字词。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朗读一遍,巩固记忆。

课堂小结
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所学的“日”、“月”、“明”字词,并评选出最佳的阅读者,进行表扬。

总结
识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日”、“月”、“明”的含义,并达到正确朗读的目的。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识字_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识字,9《日,月,明》优质课教学设计9 日月明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

会写“木、林” 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写笔画“卧钩”。

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1.识字写字。

识字:“心”和“林”都是前鼻音,“明、从、双、众”四个生字都是后鼻音,放在一起强化认读,通过对比读,进一步区分、巩固前后鼻音。

写字: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让学生先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再观察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然后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2.朗读指导。

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孩子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同时借助语境识字,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理解运用。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句意上,教师不要着急讲述,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读懂了哪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再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

会写生字“木、力”。

2.趣味化朗读儿歌,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好,教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自己慢慢读课外书啦!真了不起!开学到现在,我们通过看图识字、对韵歌识字、象形识字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这些字大家还记得吗?(指名读生字。

)大家的记性真好!今天教师要带领大家到汉字王国里去认识一些新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吧!二、板书导入,初识1.看教师板书,这是“日”这个“日”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太阳发光照亮大地。

)继续,“月”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黑夜里,一轮明月送来光明。

再看第三个字,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挨着个“月”,读“ miig;强调后鼻音。

2.观察“明”字的构成部分,你们发现了什么?猜猜“明”是什么意思。

(“明”字有日又有月,意思是光明、明亮。

)3.和你们一样聪明的古人把日、月合在一起,又把日、月的意思合起来,用像这样的方法造出的字,就叫会意字。

4.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很多像“明” 一样有趣的字,它们都藏在儿歌里。

齐读课题。

借助生字“明”的教学,引起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朗读课文,感知会意。

1.先听教师范读。

你们想读吗?2.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朋友帮忙。

(分类出示生字)(1)力木条(2)尘林森心(3)从双众(1)力木条(指名读、小教师带读、找朋友读)(2)尘林森心(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别读)(读音上有什么发现?)(3)从双众(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小组读)(读音上有什么发现?)(4)去掉拼音,朋友读、齐读(指哪读哪)、开火车读。

3.把生字送回儿歌。

下面大家来读一读儿歌,教师想和你们合作读,师读“日月”,你们读“明”。

先试一下。

(师生合作读)真聪明,一学就会。

4.换个方式读儿歌:男生读前面半句,女生读后面半句。

交换再读。

5.跟着教师打拍子,边读边打拍子,齐读。

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会意字的组成,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四、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木”。

(1)出示生字“木”:它是一个独体字。

第一笔是短横,在田字格什么位置?(横中线上面一点点)(2)师示范。

(木:横微斜,竖要直;、/,支T LL)撇有尖,捺有角,撇、捺要舒展,但不超过竖。

)(3)学生临写。

(先指导握笔姿势、坐姿;教师读一个,学生写一个。

)(4)拓展:“林”的“木”字旁捺变点, 左小右大,有穿插。

调整再写。

2.指导书写“力”。

师:学习了“木”,让教师考考大家,我们应该怎么写好“力”这个字呢?(1)生小组交流讨论。

(2)师做示范,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

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对生字的笔画及位置主动观察,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更好,同时更能检验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第2课时1.会写生字“土、林、心”和卧勾1个笔画。

2.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一、趣读词语,练习说话。

1.多媒体课件以“小青蛙过河”的形式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人、从前、森林、中心、一条。

教师组织学生先默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多媒体课件再次出示要求: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练习说,再举手汇报。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着读着,教师发现儿歌里像“明”这样的汉字都藏着有趣的小故事呢!(1)“男”:考考你们,为什么“田”和“力”合在一起,就是“男”?先猜猜!看图,可能会帮到你们。

古时候,在田里面用力气干活的人是男子。

女子呢,专门在家里纺纱、织布。

所以古人把田和力的意思合起来,造出了上边田、下面力的“男”字,谁能演一演这个动作?(真是个小小男子汉!)(2)说到“尖”字,尖的东西有哪些?(笔尖、山尖……都是上小下大,所以是“尖”。

)(3)“尘”是什么意思?猜一猜。

飘在空中的都是很小很小的土,叫“尘土” “灰尘”。

2.细看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每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字组合成的,汉字多变,真有趣!)从众林森(1)“二人” 为什么叫“从”?师:(生表演)这两个人在干什么?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着。

师:后面的人跟着前面的人,就是“从”,意为“跟从”。

(2)那三个人一起呢?看着“众”字,你想到了什么?在中国文化里,“三”有时候表示许多的意思,那这里三个人在一起就代表许多人,人多即为“众”。

(3)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猜谜游戏:上看一棵树,下看两棵树,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树。

这是什么字?(森)“森”表示什么意思?(很多很多的树。

)两个木的“林”和“森”相比,谁表示的树木更多?小结:一棵树连着一棵树,就是一片树林;一片树林连着一片树林,就是森林。

3.这些有趣的汉字都是由几个字合起来,又把意思合起来,表示新字的意思,这就是“会意字”。

通过今天的学习,想必你们已经掌握了这种新的识字方法。

4.儿歌还有几行呢,请大家双手捧书,完整地读一遍。

通过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

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三、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土”。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小组交流讨论。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进行评价。

2.指导书写“林”。

(1)出示“林”:学生观察“林”字里的“木”与“木”字旁有什么区别。

①左右结构。

②捺变点。

两个木字交朋友,相互谦让。

(看教师写,横微斜,木字旁捺变点,给右边“木”字的撇画留位置。

)③再看右边的“木”, 两个“木”大小一样吗?(右边的“木”大一点,高一点,双“木” 挨着,两横几乎齐平,右横起笔略高于左横,左小右大,有穿插。

)(2)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进行评价。

3.指导书写“心”。

(1)注意“心”包含的新笔画“卧钩”的写法。

(2)师示范卧钩的写法,卧钩像弯弯的月牙,不能写得太直。

(3)生描红书写,教师反馈。

四、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

指导学生看看这几个熟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都是由两个熟悉的部分组成的。

)1.猜字的意思。

氵+目二泪(眼睛里面流出的水就是眼泪)人+木二休(人靠在树边歇息)不+正二歪“不正”的意思就是偏斜) 2.列举生活中碰到的类似的字。

你们太棒了!这些都是会意字,课后可以猜猜它们的意思,也可以再找找还有哪些会意字,看谁找得多。

小朋友们,认识汉字的方法有很多,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汉字哦!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

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对生字的笔画及位置主动观察,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更好,同时更能检验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五、梳理小结。

1.学生小结收获。

2.教师小结。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朗读记忆,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在学生理解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理解字义,同时通过形象化的图片感知会意字,领略汉字的趣味性。

本节课反思如下:一、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我先出示“日” “月”的图画,使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给他们以直观的感受,然后顺势说出会意字的解释。

二、有扶有放,看见成长。

教授生字时,我先直接出示生字,再简单说说意思,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从字的构成上感知字义,如果没有前面“明”字的讲解作铺垫,学生也许不会主动去观察字的构成。

这样,“明”字的讲解也就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成了“扶”和“放”的过渡桥梁,而且学生识字的自主能动性也体现得更加明显。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

在学习生字的环节,我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小组交流合作为前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对生字的笔画及位置主动观察,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更好,同时更能检验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