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宪法学笔记(1)完整篇.doc
宪法学笔记

宪法学constitution (考试最终版)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 basic theory一、宪法定义、本质和特征1. 定义:是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2. 本质:①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集中表现②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3. 特征:1) 国家根本法①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a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所有法律不得与宪法违背、b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最高行为准则)③在制定和修改上,宪法比其他法律严格(制定修改机关往往特定、程序往往严格:由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提,2/3以上通过)2)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①从历史上看、宪法的出现就是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②从宪法基本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机关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从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有效保障居支配地位)3) 民主事实的法律化(①没有民主的事实,宪法就无从产生,民主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②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二、宪法的历史发展1. 近代宪法产生的原因:①经济方面的原因②政治方面的原因:③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2. 英国宪法:①最早资革,最早宪政,相互妥协的产物。
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②自由大宪章影响大③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3部宪法性法律3. 美国宪法:①1776独立宣言,“第一个人权宣言“②1787美国宪法共7条,a第一部成文宪法,b确定三权分立和联邦制,c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4. 法国宪法::1789人权宣言提出许多法制原则影响大,1791立宪,特点:①宪法数量多②内容变化大③保成文法传统5. 我国宪法:现行1982宪法(54、75、78、82) 共同纲领是具有宪法性质的临时宪法,1954为第一部宪法1) 我国宪法特点:①指导思想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邓论。
②明确国家在新时期的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宪法学整理笔记

宪法学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上)1.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首次使用宪法一次。
近代中国最早使用宪法一词的是马建忠的《适可斋记言》,中国最早在法律文件中使用近现代意义的“宪法”一语,则是1908年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
2.宪法的界定:①实质意义的宪法:是从法律规范的内容来界定宪法的。
包括成文宪法、威敏斯特模式的宪法性文件、独立于宪法文件本身之外的具有根本性质的宪法性法律、普通法系或大陆法系宪法判例以及因历史或传统而形成的宪法管理。
②形式意义的宪法:是根据宪法作为法律的形式特征来界定宪法的。
即宪法是指其指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并在效力上高于普通法律的成文法典。
3.宪法的特征:包括形式特征⑴: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①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机关不同于其他法律,宪法的制定机关也称制宪机关,一般为一个专门机构,职责就是起草或制定宪法。
②宪法的通过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
宪法草案及修正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⑵: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①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的规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实质特征:⑴对人权的基本保障,尤其是保护少数派特别是易受歧视的弱势群体。
⑵对国家权利的限制:①由于宪法规定了主要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活动原则和方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因此宪法实际上成为授予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据;②由于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序与方式,因此宪法同时也是对国家权力行使的限制。
4.宪法的根本目的即在于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保障公民权利在宪法中居于核心的支配地位。
5.宪法的渊源:①成文宪法典(宪法修正案是宪法典的组成部分之一);②宪法性法律(不是我国宪法的渊源);③宪法惯例(是不成文法国家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宪法判例。
(宪法判例是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普通法院或专门机构在适用宪法审判案件时形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先例。
宪法学 笔记

绪论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关于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包括公民权利的种类、内容、保障措施;国家权力的范围、配置模式。
二、宪法学的研究范围形式上的宪法(宪法典)实质意义上的宪法(宪法性法律,如选举法、国家机关组织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宪法解释及典型性宪法案例)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第一节宪法释义一、“宪法“词义的演变二、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因而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②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的特别成立的;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一般要求由制宪机关或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2/3以上或3/4以上多数表决通过,才能颁布施行。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①历史上,宪法是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对已经取得的权利进行确认的结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宪法都体现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②内容上,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目的就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①宪法与民主事实密不可分,资产阶级宪法是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出现而产生出来的。
②社会主义宪法是无产阶级民主事实的法律化。
③宪法与民主紧密相连,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三、宪法的定义宪法: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第二节宪法的本质宪法的本质: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各种政治力量对比中,阶级力量对比居于首要地位。
天问教育:法律硕士(宪法学)背诵版

欲索取更多考研资料,请上北京天问教育网站官网!宪法学1. 宪法的序言部分:倒数第三段“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要反对大民族主义,特别是大汉族主义.”总纲第3条民主集中制原则必记死.2. 第7条“国家是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而对于集体经济则是“鼓励,指导,帮助”,对非公有制经济则是“鼓励,支持,引导”3. 第10条记住.4. 第19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的教育有4项,即“中等,高等,职业和学前教育”5. 第24条“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6. 第26条“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而没有生产环境等其他臆造的环境。
7. 第30条记死,必记。
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8. 第36条第三款“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次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记死.9. 第38条”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10. 第40条:说的是检查公民的通信,只有在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并由公安机关或检查机关进行.其他任何机关不能以任何理由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所以,人民法院没有检查通信的权利.民事案件也不能要求检查通信.11. 第条,对任何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但是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只能针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12. 第43条,只有劳动者才有休息的权利,换一个说法就是,非劳动者没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13. 第49条婚姻家庭妇女儿童受国家的保护”此处不包括社会.而四十五条”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获取帮助的权利”包括国家和社会.,退休人员的生活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双重保障.14. 58条,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包括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15. 59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主持.”16. 60条全国人大的任期,要记清楚”二个月”17. 第61条,临时召开全国人大的条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五分之一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法律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宪法学笔记一.doc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词源(不用看)二宪法的特征:(1)根本法:1.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最高法律效力两方面的含义:A.是制定普通法法律的依据;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3.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的法律更加严格:A.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B.通过或批准宪法修正案的程序更加严格。
〈注意〉提议的主体(两个)全国人大常委,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大代表修改的主体(一个)全国人大(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略)(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略)三宪法的本质(讲了三点)(1)本质在于它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2)在政治力量对比中,阶级力量的对比居于首要地位(3)宪法的定义第二节宪法的历史及其发展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一)近代意义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3点)(1)经济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2)政治条件:资产国家政权的建立(3)思想原因:自由平等人权(二)早期主要资本主义宪法(1)英国最早制定宪法,也是最早实行不成文宪法(2)英国宪法包括两部分:宪法性法律(成文部分)和宪法惯例,判例(不成文部分)(3)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4)欧洲大陆国家第一部宪法是法国1791年制定的宪法(5)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苏俄宪法)二我国现行宪法: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1954,1975,1978,1982(记)(1)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2)三次修正:1.1988年修改的两个方面(看)2.1993年第二条和第五条(看)3.1999年第二和第五条重要三宪法的分类:(一)宪法分类的意义(不用看)(二)分类:(1)成文宪法(P103)(2)不成文宪法(P104)(3)刚性宪法(P104)(4)柔性宪法(P104)(三)分类(不用看)第三节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一点比较重要)一人民主权(P105)二基本人权三法治原则四权利制约原则:资为分权原则;社为监督原则。
2024法硕宪法学讲义

2024法硕宪法学讲义第一章宪法的基本概念和地位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组织架构、权力分配、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原则。
宪法的地位是国家法律体系中最高的,具有排他性和约束力。
1.1 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社会、经济管理的总纲。
1.2 宪法的性质宪法具有国家的正当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是国家政治体系的基石。
1.3 宪法的地位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是其他法律的根据和衡量标准。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演变2.1 古代宪政思想古代各国的宪政思想包括古希腊的城邦制度、罗马共和国的法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等。
2.2 近代宪政运动近代宪政运动的典型代表有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
这些运动推动了宪政的发展和宪法的出现。
2.3 中国宪法的发展从《大清皇帝御制大同统一制》到现行宪法,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发展。
第三章宪法的基本原则3.1 国家的民主原则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民主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参与政治的自由。
3.2 国家的法治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法治原则,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依法平等保护。
3.3 国家的社会主义原则宪法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第四章宪法的内容结构4.1 宪法的总纲宪法的总纲包括宪法的宗旨、基本原则和国家机构的设立。
4.2 宪法的分章节宪法的分章节包括国家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国家政治、国家决策、地方自治等内容。
4.3 宪法的附则宪法的附则包括宪法的解释和修改程序、宪法的效力、宪法的保护等规定。
第五章宪法的解释与修改5.1 宪法的解释宪法的解释是对宪法含义的明确和解释,可以由最高法院等行使最高司法权的机关进行。
5.2 宪法的修改宪法的修改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并符合宪法规定的条件。
第六章宪法的实施和监督6.1 宪法的实施宪法的实施包括宪法的落实和实施机关的责任。
6.2 宪法的监督宪法的监督包括宪法的合宪性审查和宪法的实施监督。
宪法学笔记

导论一.宪法学的基本问题(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问题系统1.研究对象:宪法和宪法现象(关键是宪法关系)(宪法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是宪法学的基本问题1.关系:A相互依存B相互对立,相互冲突C互相转化2.原因:A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是宪法思想流变的最基本线索B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宪法学体系中最基本的一对范畴C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及其关系构成了宪法性文件的最主要内容D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式宪政实践的最基本关系E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构成了宪法关系的最基本关系F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良性协调关系是宪法实现的最基本标志第一编制度篇第一章宪法概述我国宪法规定: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是社会活动整体秩序的统一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词源(宪法的诞生是通过革命)二.宪法的定义(一)宪法的概念的主要定义方式1.固有意义的宪法(古典意义的宪法)与近代意义的宪法(限制专制权力的宪法)2.实质意义的宪法(以宪法典等成文宪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宪法类型)与形式意义的宪法(凡是在是指凡是属于国家根本法的法律规范)(二)宪法的概念:宪法是调整国家与公民关系并以人权保障为终极价值追求的国家根本法三.宪法的特征(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宪法的制定与修改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3.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了一国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4.宪法是公民权利获得救济的最高和最终法律依据(二)宪法以规范和控制国家权力为核心内容一方面为社会引入一个超乎其上的国家权力,另一方面又为国家权力的行使设定界限与程序。
(三)宪法以人权保障为终极价值追求首先,人权保障的思想理念为宪法的诞生提供了思想资源其次,人权保障的价值追求决定了各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最后,从宪法的发展来看,人权理论的发展变化主导着公民权利内容的变迁第二节宪法的分类与宪法渊源一.宪法的分类(一)传统的宪法分类1.成文宪法(指将宪法的内容记载于一个或多个法律文书中,并且这些文书形成统一法典的宪法,又称做文书宪法,制定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指宪法内容不是集中地记载于特定制宪机关于特定历史时期制定的法律文书中,而是表现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判例之中的宪法,又称为汇集宪法)以宪法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标准,占主导地位2.刚性宪法(宪法修改的机关或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的宪法,也称硬性宪法或固定宪法)与柔性宪法(宪法的修改由普通立法机关依据一般法律修改程序进行的宪法,又叫软性宪法,弹性宪法)3.钦定宪法(君主单独享有宪法制定权,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并体现君主意志的宪法),协定宪法(由国民代表和君王相互妥协后制定的宪法)与民定宪法(由国民选举代表组成特定制宪机关或全民公决通过的宪法)(二)现代的宪法分类1.资本主义宪法与社会主义宪法2.原生性宪法与移植性宪法3.规范宪法(不仅在法律规范上并且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宪法),名义宪法(不能规范国家的政治生活的宪法)与语义宪法(又称字义性宪法,标签性宪法,是指为维护实际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人之独占利益,而将现有的政治权力状况,按其原状予以形式化的宪法)4.政治自由主义宪法(以个人权利保障,限制国家权力为意识形态的宪法),君主立宪主义宪法(削弱王权,加强民权),社会改良主义宪法(增设团体权利,节制资本,提倡社会服务的宪法)与独立民族主义宪法(指以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为指导思想的宪法)5.虚假的宪法与非虚假的宪法(以法律与现实是否符合统一为标准)6.形式宪法与实质宪法二.宪法渊源(一)宪法的一般渊源1.成文宪法典及宪法修正案2.宪法性法律3.宪法惯例4.宪法判例(美国:法官造法)5.宪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6.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7.权威性宪法著作(在成文宪法国家作为参考,在不成文宪法国家作为引用)(二)我国宪法的渊源1.宪法典及宪法修正案2.宪法性法律3.宪法惯例4.宪法解释5.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第三节宪法结构与宪法规范一.宪法结构(一)宪法结构和宪法体系宪法结构:构筑宪法的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和有序排列,从宪法渊源形式的角度理解,宪法结构即宪法体系。
法硕笔记背诵版之宪法学(1)

法硕笔记背诵版之宪法学(1)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词源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宪法概念与近现代的宪法概念不同。
中国主要:(1)指一般的法律、法度(2)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3)指颁布法律、实施法律中国将“宪法”一词作为国家根本法始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的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明确提出“立宪法”“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而郑观应则在《盛世危言》首次使用了“宪法”一词。
西方主要:(1)指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法律(2)指皇帝的诏书、谕旨,以区别于市民仁会议制定普通法规(3)指有关确认教会、封建主以及城市行会势力的特权,心及他们与国王等的相互关系的法律西方宪法词义发生质的飞跃,始于17、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产生巨大影响以后,特别是随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发展,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才最终形成。
古代西方的宪法侧重于组织法方面的意义,古代中国的宪法则无。
二、宪法的特征宪法除了具有同一般法律相同的特征之处,又有自身的基本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最高法律效力两方面的含义:A、是制定普通法法律的依据;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A、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非普通立方机关。
B、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一般要制定机关或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
〈注意〉提议的主体(两个)全国人大常委,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大代表修改的主体(一个)全国人大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词源(不用看)二宪法的特征:(1)根本法:1.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最高法律效力两方面的含义:A.是制定普通法法律的依据;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的法律更加严格:A.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B.通过或批准宪法修正案的程序更加严格。
〈注意〉提议的主体(两个)全国人大常委,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大代表修改的主体(一个)全国人大(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略)(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略)三宪法的本质(讲了三点)(1)本质在于它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2)在政治力量对比中,阶级力量的对比居于首要地位(3)宪法的定义第二节宪法的历史及其发展一近代意义
宪法的产生(一)近代意义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3点)(1)经济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2)政治条件:资产国家政权的建立(3)思想原因:自由平等人权(二)早期主要资本主义宪法(1)英国最早制定宪法,也是最早实行不成文宪法(2)英国宪法包括两部分:宪法性法律(成文部分)和宪法惯例,判例(不成文部分)(3)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4)欧洲大陆国家第一部宪法是法国1791年制定的宪法(5)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苏俄宪法)二我国现行宪法: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1954,1975,1978,1982(记)(1)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2)三次修正:1.1988年修改的两个方面(看)2.1993年第二条和第五条(看)3.1999年第二和第五条重要三宪法的分类:(一)宪法分类的意义(不用看)(二)分类:(1)
成文宪法(P103)(2)不成文宪法(P104)(3)刚性宪法(P104)(4)柔性宪法(P104)(三)分类(不用看)第三节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一点比较重要)一人民主权(P105)二基本人权三法治原则四权利制约原则:资为分权原则;社为监督原则。
第四节宪法规范一概念:只记宪法规范的定义二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5点都讲到了,但没细讲第五节宪法与宪政一宪政(P109)二关系: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三中国特色的...(看)第六节宪法的实施保障一宪法的实施(P111)(特别重要)(注意)解释的时候要包括两方面:A宪法的执行和适用B 宪法的遵守二宪法解释:A由宪法的地位特点决定B需要通过普通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区别于西方必须在案例里解释,由法院执行三宪法的实施保障(特别重要)(一)内容和意义:特意强调,可能出材料分析
(二)体制:1.ABC三种体制;2.提出一个问题:三种体制对于保障宪法实施的意义(三)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有可能考的四个名词解释)1.事先审查2.事后审查3.附带性审查4.宪法控诉(四)我国3.组织保障:A.行使监督权的是人大及其常委;B.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C.专门委员会协助做好监督宪法实施的工作第二章我国国家制度概要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一国体(掌握定义)二略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一)多党合作(二)爱国统一战线1包括两个联盟:A...;B...2中国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政体(一)掌握定义(二)政体与国体1政体从属于国体2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22)(一)逻辑起点(二)前提(三)核心(四)关键
12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略)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略)五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理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系1(不用看)2点和3点看第三节选举制度一选举制度(掌握概念)二基本原则1普遍性原则:A.具有中国国籍;B.年满18岁;C.依法享有政治权利(补充)1精神病患者有选举权,但不便行使,所以暂停选举权2在押的未决犯是否有选举权由法院及人民检察院决定2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A.直接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B.间接选举:省.自治区.直辖区.设区的市.自治州4秘密投票三选举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1国库开支2对破坏选举的行为制裁四选举的民主程序1选举的组织:A.人大常委会;B.选举委员会2选区(掌握概念)(补充)选民概念3代表候选人:A.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B.
政党.团体联合单独推荐(注意)A...选举日的15天以前公布...(记住时间)B...选举日的5天以前公布正式的...(记住时间)4投票选举:A.召开选举大会;B.设立投票站(注意)A.参加选举的选民是否超过选民的一半;B.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
AB是判断是否有效的标准第四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一国家结构形式(一)国家结构形式(掌握概念)1.联邦制(P132)(二)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二民族区域自制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记定义)(二)必要性(不用看)(三)自治机关1.宪法第30条,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记)四自制权1.自治条例(P133)2.单行条例(P133)三特别行政区制度(一)特别行政区(P134)1.自治权包括四点(记是哪四点)(二)不用看(三)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四)政治体制1.行政长官的担任条件:a...b...c...2.不
用看第三章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节权利和义务一公民和国籍1.公民(P136)二基本权利和义务1.公民和人民的区别(看)三发展(略)
123
1.集体负责制
2.(补充)A.集员与个员的关系并不矛盾;B.个人负责制不排除民主的基础和民主集中制不矛盾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特别行政区2.职权:记住六项职权二人大常委会1.性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2.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
3.任期5年,委员长和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4.职权:5点记第三节主席1.性质:国家机关2.产生条件:A.中国公民;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年满45岁3.职权:没有个人决策权第四节国务院1.性质:A.中央人民政府;
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最高国家行政机关2.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3.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4.总理负责制(重要)第五节中央军事委员
会1.性质: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2.组成:主席.副主席.委员。
主席没有届数限制3.主席负责制第六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三)职权不用看(四)最高人民法院的责任(重点掌握)(补充)宪法
修正案(名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