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8.2《敬畏生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8.2《敬畏生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敬畏生命》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理解生命至上的理念,认同党和国家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坚定维护国家在生命安全保障方面政策的正确性。

2.深刻领会敬畏生命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观,积极传播和践行这一理念,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在生命关怀方面的认同感。

健全人格:1.通过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命观,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能够珍视生命、坚强乐观,不轻易放弃。

2.引导学生在尊重和敬畏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包容差异,形成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对生命负有责任,无论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人生命予以保护和关爱,增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在面对危及生命的突发情况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起救助他人、保护生命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

2.掌握敬畏生命的做法。

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判断并践行敬畏生命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系列关于生命诞生和成长的精美图片或短视频,如婴儿的诞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然后提问学生:“观看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命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命的奇妙与美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兴趣,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奠定情感基础。

2.讲述一个真实发生的生命救援故事,如某地发生地震后,救援人员不顾危险,在废墟中争分夺秒地寻找幸存者,许多被困者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等待救援。

讲述完毕后,提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生命的哪些特质?为什么救援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生命?”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敬畏生命,激发学生探究敬畏生命原因和做法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展示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后的废墟场景、洪水淹没的城市街道)、人为灾难(如战争中的受伤平民、交通事故现场)和意外事件(如突然倒塌的建筑物、突发疾病的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些事件对生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在这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是如此的脆弱和艰难,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易逝性和珍贵性,进而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敬畏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及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107小时生死营救》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生命至上思考: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寻找男童,值得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值得。

因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是不能用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来计算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师生共同总结: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1)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材P94探究与分享: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投影:张华救老农牺牲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2、敬畏生命的要求: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至上,敬畏生命。

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已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敬畏生命》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和保护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但在生活中往往忽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保护生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和保护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和保护生命。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敬畏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生命的价值。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生命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新闻报道、故事等。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如“你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你认为如何保护生命?”等。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出生、大自然的美景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生命是什么?”、“生命有哪些价值?”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材料,如新闻报道、故事等。

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敬畏生命。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进行讨论。

如“你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你认为如何保护生命?”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 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 学会珍爱自我生命, 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理解对生命的敬畏, 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结合社会热点观察与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同时深入理解生命至上不仅指珍爱自己的生命, 还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 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 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 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这一目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最伟大的逆行”思考: 你认为在此次救援中付出的代价值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热点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主题。

【板书】生命至上、休戚与共过渡: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我们万众一心, 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为守护生命而拼搏, 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板书】1.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学生活动: “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思考: 徐玉玉这么做值不值得?徐玉玉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徐玉玉可以重来, 她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后果又是什么?面对类似徐玉玉事件的当事人你准备说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社会热点事件”, 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板书】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学生活动: 寻找身边“最美的人”过渡: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最美妈妈”……一系列“最美”的事件或人物后面, 折射出的是人性的伟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

第2课时敬畏生命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生命至上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汶川地震救援图片2.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不惜代价抢救生命?3.观看视频《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实》,感悟生命至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材料一还记得1998年洪灾中抱树获救的小江珊吗?1998年盛夏,长江发生百年一遇大洪水。

8月1日晚,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江段发生溃堤险情,年仅7岁的小江珊被洪水冲到一棵大树上。

9小时后,一艘冲锋舟靠了过去,一名武警战士伸出大手,想要将小女孩抱上冲锋舟,但因为小女孩在树上抱了很久,身体僵硬,已经与树抱死,战士第一次抓她时,只是把小女孩的裤子抓下来,冲锋舟第二次掠过时,战士再用双手使劲才把小女孩拉下树来。

九八抗洪中的这一震撼感人镜头,早已在亿万人脑海中定格。

(1)小江珊为什么能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人员?材料二汶川地震十年猪坚强依然坚强:洗香波吃细粮它姓“猪”名“坚强”,是全国最著名的明星猪。

十年前的5·12汶川地震,它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从此开启了它传奇般的“猪生”。

十年过去,很多人已经将它淡忘,甚至怀疑它已经离世,但这头相当于人类88岁的耄耋老猪依然坚强的活着。

(1)想一想“猪坚强”是猪,为什么能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教材P94)设计意图:引用上个世纪30年代陶行知对中国当时社会现状的困惑和由此发出振聋发聩的警言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对生命的敬畏感,首体现在要珍视生命,深化学生对生命至上的思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敬畏生命》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讲述了生命的可贵和敬畏生命的意义。

文章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思想启示,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是宝贵的,需要我们相互尊重和关爱。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对生命有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生命的可贵,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生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敬畏生命,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敬畏生命,将敬畏生命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引导启发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故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准备PPT,展示教材内容和相关图片。

3.准备时间:40分钟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大自然美景等,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提问:“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通过PPT展示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尊重和关爱生命?”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关于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材从生命至上和休戚与共两个方面阐述了敬畏生命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对生命的敬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和行为。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但对于生命的敬畏可能缺乏深刻的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对生命不尊重、不珍惜的行为。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可塑性,通过引导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生命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敬畏生命的原因和意义。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敬畏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生命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

认识到休戚与共是对生命的敬畏。

(二)能力目标提高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和行为能力。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生命,与他人休戚与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践行敬畏生命的行动。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生命至上的内涵。

休戚与共是对生命的敬畏。

(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命至上的意义。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休戚与共,敬畏生命。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生命奇迹或生命救援的视频,如地震救援、抗洪救灾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们要敬畏生命?”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生命至上展示一些生命面临危险的案例,如交通事故、疾病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

讲解生命至上的内涵,即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珍视生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敬畏生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需要我们尊重和保护。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可能对生命的理解仅停留在生物学的层面,缺乏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生命的话题,如意外伤害、疾病等,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生命的意识,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生命的意识,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生长发育等,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然后提问:“你们对生命有什么看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生命价值的案例,如一位勇敢救人的事迹。

让学生阅读案例,并结合自己的感受,思考以下问题:“这位勇敢的人为什么能够舍己救人?”“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敬畏生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
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汶川地震救援图片
2.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不惜代价抢救生命?
3.观看视频《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实》,感悟生命至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
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还记得1998年洪灾中抱树获救的小江珊吗?1998年盛夏,长江发生百年一遇大洪水。

8月1日晚,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江段发生溃堤险情,年仅7岁的小江珊被洪水冲到一棵大树上。

9小时后,一艘冲锋舟靠了过去,一名武警战士伸出大手,想要将小女孩抱上冲锋舟,但因为小女孩在树上抱了很久,身体僵硬,已经与树抱死,战士第一次抓她时,只是把小女孩的裤子抓下来,冲锋舟第二次掠
过时,战士再用双手使劲才把小女孩拉下树来。

九八抗洪中的这一震撼感人镜头,早已在亿万人脑海中定格。

小江珊为什么能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人员?
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教材P94)
(1)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对比讨论陶行知看到的两种社会现状,一方面是残忍的冷酷,一方面是伟大的慈爱,这看似矛盾的两种人心,如何可以并立共存?你如何看待陶行知的困惑?
提示:一些人极端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以及亲人,对他人的生命漠不关心。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目标导学二:休戚与共
1.敬畏生命就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
(1)展示天津大爆炸系列图片
(2)说说你对消防官兵“最美逆行者”的感受。

教师总结: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某日下午,交警一大队的民警孟庆和两个民警像往常一样在路上巡逻,巡逻至毓西路时,远远看见前方路上一个黑影,过往车辆行人都远远避开,直觉告诉孟庆,前方可能有群众受伤。

他加大油门冲了过去。

果然,一位老人俯卧在地上,过往行人很多,却没人敢扶,孟庆想都没想,一个箭步冲到老人身边,一看老人摔的满脸是血,立刻拨打120,并慢慢将老人扶起来,救护车过来后,他们又帮
忙将老人送上救护车。

巧合的是,救护车到来之前,昏迷的老人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小伙子你怎么撞我?”令孟庆哭笑不得,幸亏民警执勤执法时随身携带执法记录仪,才得以还他清白。

记者提醒广大市民,看到有人摔倒,扶是要扶,但一定要保留相关证据,不能让好人心凉啊。

(1)请学生谈谈感受。

(2)如果你看到路边摔倒的老人,你会不会上前搀扶?又“怎样”上前搀扶?
教师总结: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生命存在就值得肯定与尊重,若能尽自己所能努力为他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这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更值得敬重。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强调的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要求,教学设计上力求把教材精炼、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

整堂课设计以活动教学和讨论教学为主,强调让学生在活动和讨论中去探询、体验人的生命的重要性,并且树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观念。

活动设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