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叙事文,叙述了“我”小时候因为坚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这一观点,因此笃信父亲的表里有一只活的蝎子的事,表现出童年的“我”善于思考,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的事。

这篇课文先阐述观点,再列举事例,紧扣单元主题: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本课思路清晰,心理刻画的方法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清脆、恐怖”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难点: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是。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本课语句优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细读品味,整体采用默读方式,以便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我”的种种情绪。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语言优美简单,记叙的事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刻画细致,学生不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侧重带领学生在整体上体会列举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以及作者是怎么将这件事写清楚的。

带领学生分析“我”的心理活动和思维逻辑,感受“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和好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默读,划出印象深刻的句段,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两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动转,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文章语言质朴,文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比较细致,情感真挚。

在教学中要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体会主人公的可爱,感受童年的美好。

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准备相关昆虫的和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解题1.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

(板书:表里的生物)2.质疑解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梳理问题,如:什么是生物?表里的生物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解题,引导学生质疑,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围绕“表里的生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清脆、单调、加速、齿轮、唯恐、丑恶。

①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的读音。

“调”“恶”是多音字。

②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脆、拦、玻、璃、恶、怖、蟋、蟀。

识字有方法: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①形声字记忆:“拦、玻、璃、怖、蟋、蟀”这6个字都是形声字。

②加一加方法记住“脆”:月+危=脆。

除了出示,教师还要介绍一下这几种昆虫,但过程不要等同于看图识字。

(3)联系实物理解词语。

出示“蟋蟀、蝎子、蝈蝈”的,加深对这些事物的认识。

《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表里、生物、机械”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描述表里的生物来表达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通过描述表里的生物来表达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的观察和想象,把握文章的科学内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有关表里生物的资料或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表里生物的资料或图片。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手表或钟表?里面的小零件和机械结构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表里的生物》就是一篇关于手表内部世界的有趣描述。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质疑:表里的生物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表里的生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随即板书:神奇、有趣、好奇等。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述了表里的生物?这些描述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并划出关键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想象。

以下是一个示例:(1)描述表里的生物:引导学生抓住“极小、精细、复杂”等词语体会表里的生物虽小但构造复杂的特点。

教师随即板书:构造复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抓住“幻想、推测、想象”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教师随即板书:好奇热爱。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六年级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

六年级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

六年级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童年的几件趣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钟表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童年的几件趣事,体会作者对钟表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圈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喜好?你们小时候最喜欢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课文中讲了哪些童年的趣事?这些趣事与钟表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小时候对钟表有哪些“天真”的想法?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童真童趣。

2.指名朗读“我”与父亲的对话部分,思考:“我”与父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父爱和家庭的温暖。

3.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感受家庭的美好。

4.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1.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与童年生活有关的成语、名句或古诗文等。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童年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自由背诵其他与童年生活有关的诗句或文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表里的生物》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表裏的生物》課文原文我小時候住在一座小城裏,城裏沒有工廠,所以也沒有機器的聲音。

我那時以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鳥叫得很好聽,夜裏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蟬在綠樹上叫,秋晚有各種的蟲在草叢中唱不同的歌曲;鐘樓上的鐘不是活的,有時卻洪亮地響起來,那是有一個老人在敲,街心有時響著三弦的聲音,那是一個盲人在彈。

哪里有死的東西會自己走動,並且能自動地發出和諧的聲音呢?可是父親懷裏的表有時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針會自己動轉,並且它堅硬的表蓋裏會發出清脆的聲音:滴答,滴答……沒有一刻的休息,這聲音比蟬鳴要柔和些,比蟲的歌曲要單調些。

一天,我對父親說:“我愛聽這表的聲音。

”我一邊說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父親立刻把我的手攔住了,他說:“只許聽,不許動。

”停了一會兒,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兒不許動表。

”他這麼說,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許動”,裏邊該是什麼東西在響呢?我對於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樹上的蟬,草裏的蟲,都不輕易被人看見,我想:這裏邊一定也有一個蟬或蟲一類的生物吧。

這生物被父親關在表裏,不許小孩子動。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這樣過了許多天。

父親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離不開它。

有一次,父親也許看我的樣子太可憐了,也許自己有什麼高興的事,他對我笑著說:“你來,我給你看看表裏是什麼在響,可是只許看,不許動。

”沒有請求,父親就主動給我看,我高興極了,同時我的心也加速跳動。

父親取出一把小刀,把表蓋撥開,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現出一個美麗的世界:藍色的、紅色的小寶石,釘住幾個金黃色的齒輪,裏邊還有一個小尾巴似的東西不住地擺來擺去。

這小世界不但被表蓋保護著,還被一層玻璃蒙著。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親再把這美麗的世界蓋上。

可是過了一會兒,父親還是把表蓋上了。

父親的表裏邊真是好看。

此後我就常常請求父親把他的表打開給我看,有時父親答應我,有時卻拒絕我,這要看他高興不高興。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6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16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

全文共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线索清晰,层层推进。

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

“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但又产生了新的疑问,然后又用自己的想象解答了这个疑问。

“我”的推理过程充满了想象,但也并非没有道理、不讲逻辑。

作者展示了一个孩子“胡思乱想”的过程,也体现了探究和思考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学写“脆、拦、玻、璃、恶、怖、蟋、蟀”等8个生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借助标题,围绕探究过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教学重点能根据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选择一种诗和自己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借助标题,围绕探究过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品析人物,感受“我”的探究精神。

五、教学准备PPT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怀表的图片,问:同学们,图片中是什么东西呀?2.你们知道表里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吗?里面都有哪些零部件呢?学生看怀表的图片,说出表里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说出里边都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零部件。

3.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他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6课《表里的生物》。

4.课件出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齐读课题。

对课题提出疑问:“表里的生物”是什么?表里怎么会有生物?思考问题:什么是生物?看过表里的生物是什么样子吗?6.表里有生物,这种想法真奇特。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位作家吧。

谁来介绍一下冯至?设计意图:本文有一定的年代感,学生不熟悉文中的怀表,出示怀表图片,对比手表,让学生初步感受怀表与手表的不同。

老师讲述怀表稀有,启发学生猜测指针在动会引发哪些想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最新《表里的生物》优秀教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最新《表里的生物》优秀教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表里的生物》优秀教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5个字,会写“洪亮、盲人”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印证自己的观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人们戴在手腕上用来看时间的手表,那你们听说过表中的生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表里的生物》。

(板书课题)2.大致了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冯至,看看他在小时候是如何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蝎(xiē)子钵(bō)子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脆”“蟋”“蟀”,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关于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2.点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设置悬念、引起下文的。

(在小时候的作者看来,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3.课文中父亲多次强调“不许动”,为什么?(表在那个贫困年代,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除了具有掌握时间的功用外,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

父亲怕被孩子弄坏了,所以规定:不许动。

)4.读课文第2~1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在怎样的好奇心驱使下,发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作者唯恐父亲把这个“美丽的世界”盖上指的是什么?(在“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的驱使下,父亲终于打开了表盖。

这个“美丽的世界”是指“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面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教学准备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条
理不是那么明显,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不要在这设置障碍。

(1)小时候,作者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可是没有生命的怀表也能发出声音,父亲又不让作者动。

(2)一次父亲亲手拨开表盖让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

(3)父亲又一次打开表盖让作者看,并告诉他“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蜇你”。

作者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4)作者逢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也不知说了多久。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3)教师适当的总结,注意“拨”的读音以及与“拔”字的区分。

(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二、指导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
2、指名反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的句子谈体会。

“他这么说,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要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体会的基础上就是指导学生读好,读出作者的好奇和儿童的那份天真。

文章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文字,(比如6、1、15自然段都是例证)心理描写夹杂在叙事之中,,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共同感受童年的天真无邪。

在体会这些语句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方式一是有提示语,易发现。

二是没有提示语,难分辨,必须仔细阅读才行。

举例
3、标点符号的特点
冒号(冒号在本文出现了多次,应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掌握冒号的规范使用。

)冒号的作用:(1)提起下文(2)提取下文(3)引起下文(4)解释或说明(5)总结上文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究竟是怎样一个美丽的世界呢?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这段描写要指导学生朗读好,并争取积累下来。

分号:并列的两个分句间的停顿,往往是为说明几个方面的内容时才会使用。

第一自然段和16自然段都有这样的句子。

4、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三、拓展练笔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但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童年的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学习作者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写一写。

课后反思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使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
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文章
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
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
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
就是朗读。

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
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

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
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作者胸有境,入
境始与亲。

”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遗憾之处:1、学习第一自然段中的并列句式时,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
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部分学生对并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