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性贫血

合集下载

肿瘤相关性贫血

肿瘤相关性贫血
严格的评估和准备。
其他治疗方式
营养支持
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常常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也是 治疗的重要方面。合理的饮食搭配和必要的营养补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贫血症 状。
对症治疗
针对贫血引起的症状,如乏力、气短等,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如吸氧、休息等 ,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
04
CATALOGUE
常活动。
头晕
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眼花等神 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日
常生活。
心悸
贫血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患者 可能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
食欲不振
贫血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 降,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
恶心等症状。
诊断标准
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
通常低于120g/L(女性)或130g/L(男性 )。
贫血症状
如乏力、头晕、心悸等。
红细胞比容下降
红细胞体积减小,血容量相对增加。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诊断方法
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 容等指标,初步判断是否存在
贫血。
骨髓检查
了解骨髓造血功能,排除其他 血液系统疾病。
铁代谢检查
了解铁储备情况,排除缺铁性 贫血。
其他相关检查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通过定期进行体检和血液检查,及早 发现贫血症状,采取相应措施。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铁 、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以免加重贫血症状。
积极治疗原发病
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导致贫血的疾病 ,如肿瘤、慢性疾病等。

贫血与肿瘤的关系

贫血与肿瘤的关系

贫血与肿瘤的关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肿瘤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肿瘤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不仅会对人体的器官造成损害,还会对全身健康产生各种不良影响。

而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也被发现与肿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本文将就贫血与肿瘤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具体的病理生理机制。

一、贫血与肿瘤的概念及类型贫血(anemia)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体积等方面的指标低于正常范围,导致血液功能和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的一种疾病。

而肿瘤(tumor)是指细胞生长失控形成的新生物体,可以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两类。

二、贫血与肿瘤的相互关系1. 肿瘤引起贫血:恶性肿瘤常常会侵袭到人体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包括造血系统。

恶性肿瘤细胞繁殖迅速,浸润到造血组织,导致造血功能受损,造血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引发贫血的发生。

2. 贫血促进肿瘤的发展:贫血会导致人体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从而使细胞缺氧,造成机体代谢紊乱。

一些研究表明,缺氧环境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

三、贫血与肿瘤之间的病理生理机制1. 炎症因子的释放:肿瘤细胞释放的一些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等,可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

一些炎症因子会抑制骨髓中造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导致贫血的出现。

2. 骨髓红细胞生成受损:某些肿瘤细胞会分泌一些抑制红细胞生成的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相关因子等。

这些因子的存在会直接抑制骨髓内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的产生。

3. 铁代谢异常:贫血患者常常存在着铁代谢异常的情况。

而铁元素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铁元素的丰富可为肿瘤提供必要的生长条件,而贫血导致的铁元素缺乏则会阻碍肿瘤的发展。

四、贫血与肿瘤的临床表现贫血与肿瘤的关联不仅体现在其病理生理机制上,还会通过一些临床表现得以体现。

一般来说,贫血与肿瘤相关的表现如下:1. 体力下降:贫血导致机体供氧不足,使患者易疲劳、乏力,体力下降。

肿瘤相关性贫血(共10张PPT)

肿瘤相关性贫血(共10张PPT)
的生成,而且能够抑制储存铁的释放和红系祖细胞的增殖,特别是炎症细胞因 子导致了铁调素的升高,铁调素是一种阻碍铁(在网织内皮系统内与巨噬迟钝。
• 强调肿瘤相关性炎症和贫血的关系
肿瘤相关性炎症问题
困惑三:
• EPO应用中的血栓性事件风险
c、缺铁:应用铁剂。
困惑一:
• 指南中贫血诊断分级标准和治疗节点之间 的差异。
困惑二:
• 非化疗相关的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治疗
≥6g/L,非缺铁性贫血?? 观察???
肿瘤相关性炎症
近年来,肿瘤本身所致的肿瘤相关性炎症越来越引起重视。肿瘤相关性炎症 会加大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如TNF、IL-1、IFN-r),上述因子不仅能够抑制EPO
肿瘤相关性贫血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分类
• 1.肿瘤本身引起:
肿瘤消耗、 生成不足
红细胞寿命缩短
铁代谢障碍
相关性炎症致:骨髓对贫血等代偿性增生反应迟钝 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
• 2.肿瘤诊断治疗引起:
手术、放疗、化疗血液检查等
• 3.其他原因:
出血、溶血、营养缺乏、缺铁、肾性贫血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红细胞寿命缩短
2、铁吸收和(/或)代谢障碍
3、相关性炎症致: 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
幼红细胞对红细胞生成素等反应降低,骨髓对贫血等代 偿不足 4、放化疗对骨髓中红系祖细胞等大量杀伤
指南中的规范性治疗
1、治疗手段:
EPO、铁剂、输注红细胞 E铁P代O谢、障铁碍剂、输注红细胞
促EP红O细应胞用生中成的素血生栓成性减事少件风险 肿促瘤红相 细关胞性生贫成血素的生病成理减生少理学基础
2、治疗策略: 生成不足
针肿对瘤特 相定关病性人贫:血按的照病指理南生理→学观基察础,还是提前输血纠贫或者尝试应用EPO+铁剂?

肿瘤相关性贫血(教学课件)

肿瘤相关性贫血(教学课件)
改变,有可能对放射抗拒
有明显的影响,肿瘤氧分压低于25~30 mmHg时,放射敏感
性明显下降。
精品 PPT
☆ 1.前言 ☆ 2.肿瘤相关性贫血概述 ☆ 3.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 ☆ 4.中国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
血临床实践指南
精品 PPT
3.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
☆3.1输血治疗 ☆3.2 EPO 治疗 ☆3.3 EPO治疗与输血治疗对肿瘤病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0年10月18日星期 日下午4时28分 50秒16:28:5020.10.18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0年10月下午4时28分 20.10.1816:28October 18, 2020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10月18日星期 日4时28分50秒 16:28:5018 October 2020
肿瘤。
精品 PPT
纳入研究对比
Lancet荟萃分析*:
JCO荟萃分析*:
• 2009.5.2.发表 • 53个临床研究 • 时间跨度:1985 – 2008 • 13,933癌症患者 • 53%有安慰剂对照; • 30%有随机抽样步骤; • 70%临床研究完成(4%提前
终止,26%尚在进行中)
• 2009.6.10.发表 • 6个临床研究 • 时间跨度:2002 – 2007 • 2122癌症患者 • 100%有安慰剂对照; • 100%有随机抽样步骤; • 100%临床研究完成
精品 PPT
2.肿瘤相关性贫血概述
☆ 2.1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分级和分类 ☆ 2.2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精品 PPT
2.1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分级和分 类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慢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难度也较大。

为了有效治疗这一类型的慢性贫血,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期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

本文旨在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1. 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是由于肿瘤和其相关治疗导致的贫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生成受抑制,红细胞寿命缩短,造血干细胞异常等。

肿瘤细胞的异常分泌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导致造血功能受损,放疗、化疗等治疗也会对造血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加重患者贫血的程度。

2.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机制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多肽激素,主要通过与红细胞前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

在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的治疗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促进红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延长红细胞寿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具有显著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促红细胞生成素还可以减少输血的需求,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促红细胞生成素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对于大多数肿瘤患者来说,这点尤为重要。

随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该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在目前的肿瘤治疗中,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会对造血系统造成损害,引起患者的贫血,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红细胞生成素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相互配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并非适用于所有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精编】肿瘤相关性贫血

【精编】肿瘤相关性贫血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如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
03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
药物治疗
铁剂补充
对于因缺铁而引起的贫血,医生可能会开出铁剂补充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身体吸收铁,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
促红细胞生成素
对于非缺铁性贫血,医生可能会开出促红细胞生成素,这是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激素 。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肿瘤及相关贫,从而降低贫血 的发生率。
护理建议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缓解其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有助于提高患 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 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适当 运动等,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病情监测
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监测病情的方法,如观察面色、测量血压等,以 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05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与 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病机制研究
探讨肿瘤细胞与红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导致 贫血发生的分子机制。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 为其提供合适的营养补 充,如富含铁、叶酸、 维生素B12的食物,以 改善贫血症状。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铁 剂、叶酸、维生素B12 等药物进行治疗,以纠 正贫血症状。
患者教育
了解疾病
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相关知识,如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护理能力。
在药物治疗方面取得突破,发现某些药物能够改善贫血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RelatedAnemia,CRA)的治疗选择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RelatedAnemia,CRA)的治疗选择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RelatedAnemia,CRA)的治疗选择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是指肿瘤患者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

大约39.3%的肿瘤患者在初诊时存在贫血,而晚期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可高达86%。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发生原因1.肿瘤本身所致:包括肿瘤相关出血、肿瘤侵犯骨髓、肿瘤所致营养不良、铁代谢异常、肾脏功能损伤以及肿瘤相关的各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多数情况下这种类型的贫血是低增生性,正常红细胞性,正色素性,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 (TSAT) 降低,而血清铁蛋白 (SF) 正常或升高。

2.肿瘤相关治疗所致:化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肾功能不全等。

细胞毒性药物,特别是铂类药物能促进红系细胞凋亡,同时还能造成肾脏损害,损伤肾小管细胞导致内源性 EPO 减少而引起贫血。

肿瘤相关性贫血分级目前多采用NCI(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确立的标准。

0级(正常):Hb(g/dl)正常值(男性>12g/dL,女性>11g/dL)1级(轻度):Hb(g/dl)10.0~正常值2级(中度):Hb(g/dl)8.0~10.03级(重度):Hb(g/dl)6.5~7.94级(极重度):Hb(g/dl)<6.5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较缺铁性贫血者的EPO水平低2.肿瘤患者Hb和EPO之间的反馈调节减弱3.可能更容易出现贫血症状(较高Hb就出现症状)。

肿瘤相关贫血的治疗选择肿瘤相关性贫血是导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肿瘤相关性贫血会加剧肿瘤乏氧。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乏氧不仅会导致影响肿瘤播散的蛋白质组学改变,促进肿瘤进展,同时乏氧状态也会影像多种抗肿瘤治疗效果,从而影响病人的预后。

因而,一旦出现肿瘤相关性贫血,需要及时纠正。

输血:存在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输血1.Hb<7g/dL2.临床急需纠正缺氧状态3.对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无效的慢性症状性贫血4.没有时间和机会接受EPO治疗的严重贫血EPO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健康人的肾脏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的激素,主要的生理作用就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肿瘤相关性贫血

肿瘤相关性贫血
胃癌患者贫(2血1.的3%比)例较最欧高洲稍低 (29.3%)
不同肿瘤分期的贫血分布
• 2012 年中国 CRA 调查:Ⅰ~Ⅳ期均以轻度贫血为主,其中Ⅳ期肿瘤患者,中度贫血(18.88%)更为 显著。各分期的肿瘤患者CRA发生比例较平均。
目录
1
流行病调查
2
4
小结
3
CRA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CRA的分类
根据形成原因进行分类
1
非化疗相关CRA
2
化疗导致的CRA
非化疗相关CRA的原因
• 肿瘤相关的出血 • 肿瘤侵犯骨髓 • 肿瘤引起的营养不良 • 铁代谢异常 • 肾脏功能损伤 • 肿瘤相关的各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低增生性、正常红细胞性、正色素性、血清铁和转 铁 蛋 白 饱 和 度 ( T S AT ) 降 低 , 而 血 清 铁 蛋 白 ( S F ) 正 常 或升高。
铁和抗血栓是非常必要的。
感谢阅读
轻度缺铁性贫血:每周1 次给予静脉铁 100mg,Hb上升至正常一般需2 周左右。 重度缺铁性贫血:每周1 次给予静脉铁100mg,共用4 周,如 Hb上升 20g,可再连续给药,直至缺铁性
贫血及状态恢复。
铁剂的用法
输血和EPO治疗所致血栓的预防
血栓形成风险: 血栓栓塞史、遗传变异、血液高凝状态、化疗前血小板计数升高、高血压、类固醇、长期制动、近期手术、多 发性骨髓瘤的某些治疗、服用激素类药物等。
化疗导致的CRA
•化疗和放疗 •细胞毒性药物
促进红系细胞凋亡,同时还能造成肾脏损害, 损伤肾小管细胞导致内源性EPO减少而引起贫 血。
根据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目录1流行病调查2 Nhomakorabea4
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指南7——EPO使用方法和剂量
4.8 指南8——接受EPO治疗患者功能性铁缺乏症的 治疗判断以及选择
4.9 指南9——铁剂补充
口服铁剂:口服铁剂的优点是使用 蔗糖铁 葡萄糖酸铁 方便。缺点是服用后仅有 10 %左右 右旋糖酐铁 被人体吸收,同时胃肠道刺激症状 5min给予100mg 60min给予125mg 60min给予200mg 比较严重。有部分患者对口服铁剂 过敏。口服铁剂包括硫酸亚铁、富 每周重复给药1次,共8次 每2~3周重复给药1次 最大剂量=每次滴注250mg 最大剂量=每次滴注300~ 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琥珀酸 数小时内滴注总剂量 400mg 亚铁、乳酸亚铁,其中硫酸亚铁和 富马酸亚铁比较常用。 静脉滴注,不推荐肌肉注射 静脉滴注或推注 静脉滴注或推注
2.肿瘤相关性贫血概述
☆ 2.1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分级和分类 ☆ 2.2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流行病学情况 ☆ 2.3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2.3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患病率为10%~40%,并且肿瘤 相关性贫血与其他类型的贫血是有区别的。首先, 任何程度的贫血,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较缺铁性贫 血患者的EPO水平低。其次,肿瘤患者Hb和EPO 之间的反馈调节减弱,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这种关 系更明显。再次,肿瘤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贫血症 状,伴随Hb浓度降低,在较高Hb值时就会表现出 症状,而非肿瘤患者在低Hb值才表现出症状。 • 2.3.1 肿瘤相关性贫血与病人生活质量的关系 • 2.3.2 肿瘤相关性贫血与乏氧和抗肿瘤治疗的关系
• 3.3.1 EPO治疗对病人生存期的影响
☆ 3.3.1.1
EPO治疗放疗导致贫血的ENHANCE研
究 ☆ 3.3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刺激素和癌症患者的 死亡率:一项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 (lancet) ☆ 3.3.1.4 达依泊汀α治疗化疗导致的贫血患者的随 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单个患者层面数据 汇总分析 (JCO)
a
用药剂量
途径
纳入研究对比
Lancet荟萃分析*: JCO荟萃分析*:
• • • • • • •
2009.5.2.发表 53个临床研究 时间跨度:1985 – 2008 13,933癌症患者 53%有安慰剂对照; 30%有随机抽样步骤; 70%临床研究完成(4%提前 终止,26%尚在进行中)
• • • • • • •
应用EPO治疗肿瘤贫血时, 一般Hb上升至12g/dL时可 以停药,要注意高Hb出现, 对于有高血栓形成的高危人 群,见指南5,应采用低分 子肝素治疗,每日2000~ 4000IU,可每日1次,也可 1日2次。一般应用1~2周。 如出现血栓,可应用纤溶酶 原激活剂或低分子肝素进行 治疗 。亦可以用阿司匹林 40-100mg/日口服,以此来 预防深静脉血栓。
2009.6.10.发表 6个临床研究 时间跨度:2002 – 2007 2122癌症患者 100%有安慰剂对照; 100%有随机抽样步骤; 100%临床研究完成
两篇荟萃分析的纳入研究对比 ncet荟萃分析纳入多个超适应症使用ESAs的研究,如针 •38个研究针对肿瘤化疗病人 对放疗或者不进行化疗或放疗的患者。而JCO研究只在适应 •3个研究针对肿瘤放疗病人 症规定的化疗研究之内。 •5个研究针对肿瘤放化疗病人 •6个研究全部针对肿瘤化疗病人 ncet荟萃分析纳入的研究在安慰剂对照,随机抽样步骤方 •5个研究针对未接受化疗或放疗的 面及研究终点定义均不如JCO荟萃分析定义明确。 肿瘤病人 3.目标靶血红蛋白的控制上 ,JCO严格控制在12g/dl就停药 。 •2个研究的病人贫血原因不详
4.3 指南3——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治疗
4.4 指南4 肿瘤患者输血相关适应症
4.5 指南5——输血和EPO治疗所致血栓的预防
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以作相 应预防 *血栓栓塞史 *遗传变异 *血液高凝状态 *化疗前血小板计数升高 *高血压 *类固醇 *长期制动 *近期手术 *多发性骨髓瘤的某些治疗 *激素类药物等。
1.前言 ☆ 2.肿瘤相关性贫血概述 ☆ 3.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 ☆ 4.中国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 血临床实践指南

3.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
☆3.1输血治疗 ☆3.2 EPO 治疗 ☆3.3 EPO治疗与输血治疗对肿瘤病 人的风险与效益关系
返回
3.1输血治疗
• 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病人血红蛋白水平明 显下降至7g/dL 或8g/dL之前,原则上不应 考虑输血治疗。而当Hb<7g/dL或临床急需 纠正缺氧状态时,或对EPO治疗无效的慢 性症状性贫血以及在没有时间和机会接受 EPO治疗的严重贫血可考虑输血治疗。
CRA治疗现状
发生率 治疗指征 治疗比 例
39%
输血比 EPO使 例 用比例
14.9% 17.4%
ECAS
40%
CRA HB<10g/dl
CCAS
35%
HB<7-8g/dl
12.4%
10.8%
1.59%
ECAS=The European Cancer Anaemia Survey (ECAS) CCAS=The Chinese Cancer Anaemia Survey (CCAS)
NCI(g/dl) WHO(g/dl)中国(g/dl) >11 10 ~11 8.0 ~9.9 >11 9.5~10.9 8.0 ~9.4 6.5 ~7.9 <6.5 >11 9.1 ~11
6.1 ~9.0
3.1 ~6.0 <3
3 重度
6.5 ~7.9
4 危及生命 <6.5
2.1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分级和分 类
优点 起效快 可用于EPO无效的病 人
缺点 过敏的危险性 感染的危险性 免疫抑制 血容量增大 铁负荷过重
• 输注全血或红细胞主要优点是可以迅速升高血红蛋 白水平、可用于EPO治疗无效的病人以及较EPO治 疗成本低。 • 缺点:1.反复多次输血时更易引起过敏性反应、急 性溶血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血量超常和非心 源性肺水肿。2.输血存在感染的风险。3.尽管输血 后血红蛋白水平迅速升高,但恶性肿瘤的持续存在 或具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引起患者的红细胞生成 性反应依然钝化,血红蛋白很快降至输血前水平, 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的波动较大,维持时间短 。
2.肿瘤相关性贫血概述
☆ 2.1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分级和分类 ☆ 2.2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2.1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分级和分 类
• 2.1.1按照贫血严重程度分级 • 2.1.2按照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形成原因进行 分类
1
2
肿瘤相关性贫血(非化疗相关)
化疗导致的肿瘤相关性贫血
分级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肿瘤相关性贫血
主讲人 李青
☆1.前言
2.肿瘤相关性贫血概述 ☆ 3.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 ☆ 4.中国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 血临床实践指南

前言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
数减少或血红蛋白浓度减低,致使机体 不能对周围组织细胞充分供氧的疾病。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主要是指肿瘤患者在其 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以及治疗过程中发 生的贫血。
• 2.1.1按照贫血严重程度分级 • 2.1.2按照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形成原因进行 分类
1
2
肿瘤相关性贫血(非化疗相关)
化疗导致的肿瘤相关性贫血
肿瘤相关性贫血(化疗相关)
肿瘤放化疗引起骨髓抑制 及肾毒性造成红细胞系损伤
我是2012新 增内容!
肿瘤细胞 放 影 化 响 疗
红系细胞凋亡
肾脏损害
内源性EPO减 少而引起贫血
3.2 EPO 治疗
优点 治疗符合正常生理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缺点 大约2/3病人有效
用药2~4周起效 在有些地区,可能成本比输血 高
可用于门诊病人 耐受性好
副作用
3.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
☆3.1输血治疗 ☆3.2 EPO 治疗 ☆3.3 EPO治疗与输血治疗对肿瘤病 人的风险与效益关系
3.3 EPO治疗与输血治疗对肿瘤病人的风险与效益关系
3.3.2 输血与病毒感染问题
• 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肿瘤药物顾问委员会 (ODAC)为EPO在临床上的应用而专门举行的会议中指出, 近20年来,由于对于血液检验技术的改善,美国因输血导致的 病毒感染(主要为艾滋病病毒感染)明显下降,相比之下,过 分地应用EPO来预防贫血的出现可能导致病人的生存期缩短。 因此,美国ODAC指出,EPO应主要用于减少肿瘤化疗引起的 贫血,并严格控制EPO的预防性使用。 ☆ • 而目前中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输血导致病毒感染,主要是病 毒性肝炎,尤其是丙型肝炎病毒,这一情况应该值得关注。丙 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血浆或血制品等, 80%~90%的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接受过输血、血液透析、 器官移植、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五官科器械、各 种内镜等都是丙型肝炎高危人群。 • 在权衡肿瘤生长和输血导致病毒性肝炎风险方面,作为治疗肿 瘤相关性贫血的主要手段,在中国EPO的使用推荐等级应比欧 美国家要高。
肿瘤相关性贫血危害:降低生活质量
乏力
情绪低落 活动能力减退 记忆力减退
贫血
眩晕
注意力下降 睡眠差
2.3.2 肿瘤相关性贫血与乏氧和抗肿瘤治疗的关系
缺氧不仅产生影响肿瘤播散的蛋白质组学改变,导致肿瘤恶
氧分压与肿瘤细胞 性进展,还影响多种抗肿瘤治疗的效果,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的 预后,缺氧诱导蛋白质组和基因组的改变,有可能对放射抗拒 有明显的影响,肿瘤氧分压低于25~30 mmHg时,放射敏感 性明显下降。
• 3.3.2 输血与病毒感染问题
病人组成对比
Lancet荟萃分析 JCO荟萃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