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五彩缤纷的风筝》说课稿.doc

合集下载

第7课 五彩缤纷的风筝-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7课 五彩缤纷的风筝-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7课五彩缤纷的风筝-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的起源和文化背景,掌握其基本构造原理;2.初步掌握中国民间的风筝制作方法,如何使用不同材料、颜色和图案装饰风筝;3.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绘画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4.加强学生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在团队合作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深度探索风筝的制作过程,并充分发挥创造想象力,设计出自己的风筝图案;2.提升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教授色彩理论这对于初学者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多举例子,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工具和素材;3.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以致用,亲自动手制作风筝,再结合其他科目知识,如数学、物理、语文等,将风筝文化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风筝的起源和文化背景•讲解风筝的起源及文化背景,介绍一些有关风筝的故事和传说,如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思吴江作》中有“五里一徘徊,十里一飞揚”之说,表述风筝的华丽飞行即为早期制作人们的愿望所在;•让学生了解到中国风筝素有“空中绘画”之称,而且已有22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记风向和娱乐活动,后经过演变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并得到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 2. 风筝的构造和装饰方法•介绍风筝的构造和设计原理,数据,风筝的主要部分包括“骨”、“面”、“挂”三个元素,格式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突出各部分名称、功能和使用材料;•针对不同的材料、颜色和图案设计,教学生怎样选择适宜的风筝材料和装饰素材,突出饰品和配色对于风筝的视觉效果及其表现力的影响。

### 3. 色彩和图案的搭配方法1.学习颜色的基本知识,如颜色的三要素(色相、亮度和纯度),常见颜色的含义等。

教授学生色轮、成对色、三原色等相关知识点,并且让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比如组装风筝时将不同的颜色组合起来;2.强调对于图案的设计和搭配应用,学生需要先学习风筝上常见的一些图案,如龙、凤、福字、五星红旗等,再根据题材、场合和需求创作自己的风筝图案。

初中美术_五彩缤纷的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五彩缤纷的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五彩缤纷的风筝》教学案例三维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探究风筝的基本知识,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学生欣赏讨论——动手制作练习——展示交流——知识拓展等过程体验风筝的设计和制作流程,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获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传统的风筝作品,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亲手制作风筝,形成对传统风筝艺术技艺的理解与热爱,激发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掌握制作风筝尤其绘花彩步骤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法。

难点:对风筝绘制工艺中绘花彩步骤、风筝的题材内容及利用力学放飞方面的了解。

解决方法:欣赏风筝绘制方法——讨论理解——亲手制作尝试教学媒体:课件、竹条、宣纸、颜色等风筝制作工具。

教学方法:展示、讲解、演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潍坊风筝节的视频)同学们请欣赏一首古诗: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这是描写的什么景象?这是郑板桥的怀潍县,描写的就是在潍坊放风筝时的美景,2006年潍坊风筝成功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这个时节都会汇集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前来聚会。

由于风筝也称为纸鸢,所以潍坊也称作鸢都。

今天咱们也来了解一下这些五彩缤纷的风筝。

(板书课题)风筝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也喜欢放风筝,那你对风筝了解多少?小组成员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下面我对同学们总结的知识做一下梳理。

【设计意图: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出与学生的共同爱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新授1、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

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风筝(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风筝(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风筝(说课稿)一、背景介绍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日益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式学习机会,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风筝”,旨在通过风筝制作和飞行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加深对自然和物理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团队协作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次风筝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风筝制作和飞行的过程,让学生熟悉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加深学生对自然和物理的认知。

通过观察风筝在不同气流中的飞行状态,让学生认识风筝在飞行中的特性,理解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加深他们对自然和物理的认知。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团队制作风筝和飞行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4.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制作和飞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风筝的介绍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对风筝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种类和结构,并举例说明风筝的作用和用途。

2. 风筝制作在风筝制作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制作,让学生选定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风筝的不同部件进行分类,并讲解风筝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风筝进行集体评比,并让学生就自己的风筝进行介绍和展示。

3. 风筝飞行在风筝飞行环节,教师可以在室外开展飞行比赛。

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比赛项目,进行团队赛和个人赛,并对飞行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

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五彩缤纷的风筝》说课稿

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五彩缤纷的风筝》说课稿

第7课《五彩缤纷的风筝》说课稿说教材:《五彩缤纷的风筝》是江西美术出版社第七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是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初步认识,在教材的单元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民间美术,关注民俗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艺术热爱的情感。

说学情:孩子们对风筝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同学们对风筝的相关知识,风筝的起源与作用,风筝的流派和制作方法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本节课在课堂上利用风筝的原材料,让学生们亲手制作自己设计的风筝。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常识,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

2、使学生尝试风筝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增强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说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制作风筝的一些基本知识。

难点:对绘制工艺、风筝的题材内容及利用力学放飞方面的了解。

教具:课件、木条、卡纸、颜色等风筝制作工具。

说教学方法:展示、讲解、演示说教学过程:一、展示课件:有关风筝的历史及图片了解风筝,引起学生兴趣。

欣赏、讨论风筝上对称的、五彩缤纷的图案,激发表现美的欲望。

二、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介绍放风筝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去尝试。

(1)简易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步骤:a、用小锯在每根木棒的端口处锯一个缺口。

请注意,不要使锯对着自己。

测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做个记号,并把这个记号放在另一根木棒的一点上,这个点距这个木棒的一端距离是20厘米(用木胶把交叉的两个木棒粘在一起,用绳子缠绕几下后捆起来。

拉直绳子,沿着4个被锯开的小口,缠出一个风筝的外框。

把绳子拉紧,然后把绳子的两头系成一个结。

在木框的四端被绳子缠过的缺口处,每处都再用绳子用力绕几圈后拴紧。

现在,风筝的框架已经完成。

把风筝的框架放在一个塑料薄膜上,以便做出一个样本。

横着的木棒应该在下面贴紧塑料面。

用粉笔画出样本。

要画在沿着风筝框架线周围外2.5厘米处,以便允许多出的边折过来盖住绳子。

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剪出样本。

然后把多出来的塑料折上包住绳子,用胶条把它们黏紧。

初中绘画风筝教案

初中绘画风筝教案

初中绘画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重点:1. 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绘画风筝的步骤和要点教学难点:1. 风筝制作的细节处理2. 绘画风筝的创意发挥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风筝的图片、风筝制作过程的图片2. 视频资料: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风筝制作方法的视频3. 材料:风筝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4. 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成风筝展览馆,展示各种风格的风筝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风筝制作视频,让学生对风筝制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讨论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风筝制作方法(10分钟)1. 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包括头部、翅膀、尾巴等。

2. 讲解风筝的制作步骤,包括剪裁、拼接、绑线等。

3. 讲解风筝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色彩、图案等。

三、学生制作风筝(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共同完成风筝制作。

2. 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特长和兴趣,分配制作任务。

3. 学生按照制作步骤和绘画技巧,开始制作风筝。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每组派代表展示制作完成的风筝,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和心得。

2. 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受欢迎的风筝作品。

3.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分享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风筝放飞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筝的魅力。

2. 邀请专业风筝制作师进行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制作技巧。

3. 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博物馆,深入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展示,让学生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了风筝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

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五彩缤纷的风筝教案

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五彩缤纷的风筝教案

《五彩缤纷的风筝》教案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常识,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

2.使学生尝试风筝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增强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制作风筝尤其绘花彩步骤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法。

难点:对风筝绘制工艺中绘花彩步骤、风筝的题材内容及利用力学放飞方面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展示、讲解、演示。

四、教学过程:1、导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总会放飞五彩缤纷的风筝,放飞自己的思念与梦幻。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我也喜欢,不光咱们喜欢,古人们更是情有独钟,相传春秋时代的墨子。

有“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的先例。

更有甚者,做一只巨大的风筝,把自己帮在上面,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五彩缤纷的风筝。

2、新授:①、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200年,韩信欲与陈豨合谋反汉。

想挖地道至未央宫,为了测量未央宫的距离,韩信找人做了一只风筝,一边放线一边计量线长,将风筝飞到未央宫上空,从而测量其间的距离。

由此可见风筝有什么功能呢?②、山东有个地方,自古以来就以风筝引以为荣,知道是哪里吗?你了解潍坊风筝的哪些故事?清朝的郑板桥用这样一首诗来描绘放风筝时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以上咱们对风筝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那如何制作风筝呢?3、风筝的制作: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有四艺:扎、糊、绘、放。

(1)扎架子。

选材:竹子,中国风筝的骨架制作以各种竹材为主,辅以苇子,高粱杆等。

现代开始用木材、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或轻金属。

竹子资源丰富、韧性好、可塑性强。

水煮、火烤可以变得异常柔软。

这是我扎制好的骨架,连接处一般选用细线来进行捆扎,为了使骨架更加牢固,最后可在连接处点上502胶进行固定。

其实除“扎”之外,还有扣楔、活头、插接等。

(2)糊纸面。

传统中国风筝的蒙面以纸、绢为主,现代也使用人造纤维纺织品或无纺布,塑料薄膜等多种新材料。

初一美术教材第十四册第六课《五彩缤纷的风筝》教学设计

初一美术教材第十四册第六课《五彩缤纷的风筝》教学设计

第六课五彩缤纷的风筝上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学生尝试风筝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增强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风筝的基本理论知识教学难点:风筝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潍坊国际风筝节和反映地方有风筝内容的民俗活动的录像,引出课题二、欣赏一些显示不同样式、纹样的传统风筝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传统风筝的结构、样式、纹样、色彩等。

1、风筝的起源: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

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2、风筝的流派: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

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

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

”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

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

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形、色彩也各不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

初中美术《五彩缤纷的风筝》说课稿

初中美术《五彩缤纷的风筝》说课稿

初中美术《五彩缤纷的风筝》说课稿Lecture not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fine arts "c olorful kites"初中美术《五彩缤纷的风筝》说课稿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

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面说课稿频道小泰为大家推荐一篇初中美术《五彩缤纷的风筝》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我上课的内容是初中美术《五彩缤纷的风筝》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说起。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五彩缤纷的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西版十四册第六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我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提炼、增减,形成一课时新授课。

以大量的风筝图片欣赏为主线,把风筝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流派、绘制工艺等一一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

通过对风筝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及制作风筝,使学生初步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加深了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认识,在教材的单元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关注民俗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依据针对学情,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风筝的流派、色彩图案特点、制作方法及制作一个风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及观察、分析,不断递进探究、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合作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五彩缤纷的风筝》说课稿
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

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面说课稿频道我为大家推荐一篇初中美术《五彩缤纷的风筝》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
我上课的内容是初中美术《五彩缤纷的风筝》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说起。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五彩缤纷的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西版十四册第六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我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提炼、增减,形成一课时新授课。

以大量的风筝图片欣赏为主线,把风筝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流派、绘制工艺等一一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

通过对风筝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及制作风筝,使学生初步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加深了对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认识,在教材的单元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关注民俗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依据
针对学情,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风筝的流派、色彩图案特点、制作
方法及制作一个风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及观察、分析,不断递进探究、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合作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爱护和保护民间美术、关注民俗文化,并通过放飞风筝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及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的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并学会风筝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与步骤。

二、说学情
现阶段的初中生充满着青春活力,风筝对他们来说即是民间艺术品也是童年不可或缺的玩具之一,能亲手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对他们充满了极大的诱惑力。

初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述及动手制作的能力较强,这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学习内容,美术教育审美性、创造性、直观性等原则,结合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审美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审美和成功的乐趣,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欣赏"万绿园放风筝"、 "万宁的扎放风筝"等片段,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自然地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

2、直观演示法(示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的欣赏、分析及师生演示制作风筝,探究风筝的文化艺术特点及制作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

3、引导、启发教学法:这个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与习惯。

四、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到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而进行的。

基于这一理念,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制作的能力,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及创新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美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赏析图片,讲授新课。

三、创作实践、教师指导。

四、交流评价,展现自我。

五、艺术延伸,放飞梦想。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 "万绿园放风筝" 情境的导入
师生谈话:同学们放过风筝吗?最早的风筝是出自什
么地方?
风筝起源于中国,具今2000多年,是历史上最早的飞行器。

(设计意图: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唤起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二、赏析图片,讲授新课。

(一)赏析图片,引导探究风筝文化艺术的特点。

设疑:由于不同民族、地域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它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你对风筝流派了解多少?最著名的风筝产地在什么地
方?(风筝的流派:北京、天津、山东、四川,世界风筝之都—山东潍坊)探究:(图片、实物欣赏)风筝的图案、色彩、结构的有哪些特点?
学生总结:纸扎风筝从结构上一般分平面式、串式和桶式三大类别。

风筝的绘制工艺有手绘、木版彩印、工笔重彩、色彩平贴等。

题材内容多以吉祥动物、戏曲和年画中的传统故事为主,造型整体别致,色彩鲜艳,对比性强、色块大等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与探究风筝的文化艺术特点,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五彩缤纷的风筝》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大考吧]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二)师生合作,释析难点。

1、学生演示、教师辅助:扎骨架、糊纸面。

师:谁做过风筝?能说说风筝是怎样做的吗?(请同学上台演示)
学生边演示,老师一边辅助一边引导观看的同学分析步骤、发现问题:骨架的扎制3:7分,对称关系等,接下来糊纸面,
2、师完成彩绘:怎样让它更美?(彩绘,注意色块大、鲜艳、对比性强,可剪贴,形式多样)。

3、学生归纳总结风筝的四艺:扎、糊、绘、放。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让同学们探知风筝制作的过程与方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难点(扎骨架的比例、绑线的方式及对称关系)。

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作为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
三、创作实践、教师指导。

欣赏:海南万宁节日扎放风筝视频
实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做一只风筝。

要求:图案美观,色彩鲜艳、注意对称关系。

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资料参考:风筝的骨架及图样集)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海南本地的放风筝习俗,增强学生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

同学间的合作实践,共同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
四、交流评价,展现自我。

各组分别派代表展示本组风筝,针对风筝图案、色彩是否美、是否
具有平衡感等问题,通过生生、师生评价,讨论改进方法。

(设计意图:展示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评价,巩固风筝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表述与审美能力。

)
五、艺术延伸,放飞梦想。

1、艺术延伸: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它有着健身、养目的好处,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

现在,让我们带着收获,怀着美好的愿望,随着风筝一起放飞吧!
2、到操场上放飞。

(设计意图:通过放飞风筝,让学生充分体验制作风筝带来的欢乐与成功,使学生们进一步领会到中国传统风筝文化的魅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