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习题
中医妇科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医妇科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寒湿内犯经行腹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宜选加A、丹皮、生地B、木香、香附C、蚕砂、木瓜D、秦艽、桑枝E、苍术、茯苓正确答案:E2.下列()著作对产后血晕从辨证施治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指出本病分虚实两端。
A、《诸病源候论》B、《妇人大全良方》C、《经效产宝》D、《傅青主女科》E、《景岳全书》正确答案:E3.“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出自A、《妇人大全良方》B、《景岳全书·妇人规》C、《万氏妇人科》D、《证治准绳·女科》E、《傅青主女科》正确答案:D4.郑某某,36岁,诊断带下病,辩证属脾虚。
宜采用A、健脾升阳法B、健脾养血法C、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法D、健脾摄血法E、健脾益胃法正确答案:C5.临床上经断复来患者见下列哪组症状属湿毒瘀结证A、经血色淡、质稀B、色黯、质稀C、色黯、色臭、五色带下D、色鲜红、质稠E、经色红、夹白带、质粘、异味正确答案:C6.患者阴道下血月余,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经色紫黯,有小血块,小腹隐痛;舌尖边有瘀点,脉弦涩。
最佳治法是A、补气化瘀B、补气摄血C、活血化瘀,固冲止血D、补肾固冲止血E、补肾活血正确答案:C7.患者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黯,质清稀,伴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应诊断为A、肾阳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B、肾阴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C、气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D、血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E、肾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正确答案:E8.杜某,22岁,人流术后1周,出现下腹疼痛、发热、腰痛、阴道分泌物混浊等症状;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妇科检查子宫体压痛,稍大而软,双侧附件有包块,压痛明显。
正确的诊断是A、人流术后感染B、人流综合征C、宫腔或颈管内口粘连D、人流不全E、子宫穿孔正确答案:A9.健固汤的主要功能是A、温阳补肾,健脾止泻B、健脾益气C、温补肾阳D、渗利水湿E、温肾固涩正确答案:A10.王某,停经44天,曾做妊娠试验为阳性,近五天出现恶心呕吐,逐渐加剧,呕吐酸水、苦水,口干口苦,头胀而晕,胸胁胀满,喜叹息,舌淡红,苔黄,脉弦滑。
中医妇科学复习题与答案

中医妇科学复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哪味药不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A、黄芪B、甘草C、生姜、大枣D、芍药E、桂枝正确答案:B2.“种子之方,本无定轨,因人而药,各有所宜”,语出A、《傅青主女科》B、《格致余论》C、《妇人规》D、《妇科玉尺》E、《妇人大全良方》正确答案:C3.患者多次发生经间期出血,此次阴道出血量稍多,色深红,质粘腻,无血块,平素带下量多色黄,时现异味,小腹隐痛,神疲乏力,胸闷烦躁,纳呆腹胀,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辩属何证A、脾虚证B、肝郁证C、湿热证D、血热证E、血瘀证正确答案:C4.脾虚带下过多的治法是A、健脾益气,除湿止带B、健脾益气,固涩止带C、健脾益气,升阳除湿D、健脾益气,清热止带E、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正确答案:C5.某女,婚久不能怀孕,月经多推后、稀发。
形体肥胖,胸闷痰多。
舌淡胖,苔白,脉沉细略滑。
最佳选方是A、启宫丸B、苍附导痰丸C、开郁二陈汤D、丹溪治痰湿方E、二陈汤正确答案:B6.经断复来高度怀疑恶性病变时,可见到下列哪些症状A、阴道出血、白带增多、呈脓血样、有臭味B、阴道出血、量少、低热、乏力C、阴道出血、白带增多、色黄阴痒D、腹胀、大便质硬、便血E、白带中夹有血丝、有异臭味、质稀正确答案:A7.痛经气滞血瘀证,其主要证候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舌质紫黯,脉弦B、经血量少C、血色暗淡,质清稀D、小腹胀痛拒按E、乳房胀痛正确答案:C8.陈某,女,婚后5后未怀孕,月经多推后几天,经来小腹胀痛,经色紫暗,有血块,块下痛减,有时经行不畅,伴见肛门坠痛,性交痛;舌质紫暗,脉弦细,最佳治法是A、活血化瘀B、补肾活血,调经助孕C、逐瘀荡胞,调经助孕D、疏肝理气E、理气活血化瘀正确答案:C9.肾阴虚证崩漏的首选方是A、六味地黄丸B、滋阴固气汤C、左归丸合二至丸D、左归丸E、左归饮正确答案:C10.妇科的第一首方应是A、四物汤B、胶艾汤C、当归芍药散D、温经汤E、四乌贼骨-(蔗)茹丸正确答案:E11.妊娠痫证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忽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B、少时自醒,醒后复发,或昏迷不醒C、妊娠中后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D、牙关紧闭,目睛直视,口吐白沫E、四肢抽搐,全身强直正确答案:C12.患者产后半月,时有睡中汗出,醒后即止,面色潮红,伴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渴不思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中医妇科学题库+参考答案

中医妇科学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治法是A、滋补肝肾,养精益血B、滋阴补肾,填精养血C、滋肾养肝,补益气血D、滋补肝肾,益气养血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2.月经后期治疗以调整周期为主,应注重( )的调理A、经前B、经期C、经后D、平时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3.下列哪一项不是产褥期的卫生保健A、保持外阴清洁B、饮食要富于营养和易消化C、产后42天时应进行较详细的检查D、注意避孕E、充分休息正确答案:D4.当归散出自于A、《金匮要略》B、《经效产宝》C、《傅青主女科》D、《医学衷中参西录》E、《妇人规》正确答案:A5.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是妇科历史上第一首方,治疗血枯经闭,出自A、《妇人大全良方》B、《金匮要略》C、《素问·腹中论》D、《素问·上古天真论》E、《千金要方》正确答案:C6.月经后期首见于汉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谓A、“经水不定”B、“两三月一来”C、“至期不来”D、“过于阴则后时而至”E、“隔月不来”正确答案:C7.治疗肾虚型月经过少的最佳选方是A、六味地黄丸B、知柏地黄丸C、左归饮D、归肾丸E、右归饮正确答案:D8.患者江某,新产后一周小腹隐隐作痛,数日不止,喜按喜揉,恶露量少,色淡红,质稀无块,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最佳治疗是A、温经散寒,化瘀止痛B、补血益气,温经止痛C、补血益气,缓急止痛D、补血益气,暖宫止痛E、补血养血,化瘀止痛正确答案:C9.田某,女,27岁。
结婚三年,孕3产0,自然流产3次,均在孕50天时自然殒堕。
现停经7周,尿妊娠试验阳性,伴有恶心,呕吐,夜尿频多等早孕反应,2天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但无腰酸腹痛。
B超提示:宫内早孕。
妇科检查:宫口未开,子宫增大,符合停经月份。
此病案的中医诊断为A、堕胎B、小产C、胎堕不全D、滑胎E、胎动难留正确答案:D10.李某,女,29岁,宫内置环后出现经行时间延长,经色黯红,经行不畅;神疲体倦,面色淡白,气短懒言,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弦数。
中医妇科学考试题

中医妇科学考试题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出自A、《妇人规》B、《女科百问》C、《妇人大全良方》D、《经效产宝》E、《金匮要略》正确答案:E2.痛经气滞血瘀证,其腹痛表现常呈A、冷痛拒按B、绵绵作痛C、胀痛拒按D、灼痛不适E、隐隐作痛正确答案:C3.患者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A、虚热崩漏B、肾阴虚崩漏C、实热崩漏D、郁热崩漏E、湿热崩漏正确答案:A4.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是()治法的代表方。
A、疏肝解郁B、疏肝清热C、疏肝清热利湿D、养血柔肝E、育阴潜阳正确答案:C5.妇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观点是从哪位医家的学术观点中引申出来的A、张景岳B、刘完素C、张子和D、朱丹溪E、李东垣正确答案:B6.哪一项不是湿热下注带下过多的主证A、面色{白光}白,四肢倦怠B、舌红,苔黄腻,脉滑数C、胸闷纳呆,小便短赤D、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臭气E、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样,阴痒正确答案:A7.首列“产后乳无汁候”的著作是A、《妇人大全良方》B、《景岳全书·妇人规》C、《傅青主女科》D、《诸病源候论》E、《经效产宝》正确答案:D8.滋肾育胎丸适用于胎漏、胎动不安哪种证型A、气血虚弱证B、肾虚证C、血瘀证D、肾虚血瘀证E、血热证正确答案:B9.湿热下注子淋的代表方是A、八正散B、龙胆泻肝汤C、渗湿汤D、导赤散E、加味五苓散正确答案:E10.下列哪项不属于月经病的主要发病机理A、血气不和B、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C、冲任二脉损伤D、七情内伤E、脏腑功能失常正确答案:D11.气血虚弱而致痛经,经期最佳治法是A、益气养血,调经止痛B、健脾益气,养血调经C、养血益精D、益气养血E、滋肾益精,养血止痛正确答案:A12.肾阴虚不孕症的首选方是A、加减苁蓉菟丝子丸B、左归丸C、养精种玉汤D、育阴汤E、六味地黄丸正确答案:C13.治疗血枯瘀阻带下过少的首选方是A、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B、桃红四物汤C、人参养荣汤D、十全大补汤E、左归丸正确答案:A14.下列哪组药物不完全是育阴汤的药物组成A、熟地、杜仲、续断B、海螵蛸、牡蛎、龟板C、阿胶、白术、续断D、白芍、桑寄生、阿胶E、熟地、山萸肉、山药正确答案:C15.肝气郁结证不孕,下列选方中哪项是错的A、开郁种玉汤B、百灵调肝汤C、苍附导痰丸D、逍遥散E、柴胡疏肝散正确答案:C16.月经先后无定期的治则是A、疏肝健脾调经B、疏肝解郁调经C、补肾调经D、疏肝补肾调经E、调理冲任气血正确答案:E17.经前乳房胀痛,经行不畅,周期先后不定,经色黯红;小腹胀痛;胸闷胁胀,精神抑郁,时叹息;舌稍黯,苔薄白,脉弦。
中医妇科学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中医妇科学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肝气郁结证不孕,下列选方中哪项是错的A、百灵调肝汤B、开郁种玉汤C、逍遥散D、苍附导痰丸E、柴胡疏肝散正确答案:D2.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子宫内膜病理A、只呈增生变化B、只呈增生、分泌变化C、只呈分泌不良变化D、只呈分泌变化E、只呈增生过长变化正确答案:A3.血热胎漏、胎动不安的最佳治法是A、清热凉血,养血安胎B、清热养血,固冲安胎C、清热柔肝,养血安胎D、滋阴清热,养血安胎E、清热凉血,益气安胎正确答案:A4.下列哪个病与血瘀关系不大A、崩漏B、异位妊娠C、月经先后无定期D、产后恶露不绝E、痛经正确答案:C5.某产妇,新产后持续高热,小腹疼痛剧烈,拒按,恶露排出不畅,秽臭如脓,烦渴引饮,大便燥结。
舌紫黯,苔黄燥,脉弦数。
最佳选方是A、大黄牡丹皮汤加败酱、红藤、益母草B、解毒活血汤加银花、益母草C、五味消毒饮D、清营汤E、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正确答案:A6.除下列哪项外,均属肝肾阴虚型经行发热之主证A、腰膝酸软B、两颧红赤,五心烦热C、舌红而干,脉细数D、经期或经后乍寒乍热E、经行量少而色红正确答案:D7.“气血失调”是妇科最常见的发病机理,主要理论依据是A、百病皆生于气B、气为血帅,血为气母C、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D、血病必及气E、气病必及血正确答案:C8.经行情志异常的临床表现,除以下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正确的A、经行前后出现情志变化B、昼日明了,入夜谵语C、情志抑郁,喃喃自语D、伴随月经周期而反得发作E、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正确答案:B9.气滞证妊娠腹痛的主方是A、柴胡疏肝散B、四逆散C、胶艾汤D、乌药汤E、逍遥散正确答案:E10.月经过少实证的发病机理为A、热扰冲任,经行不畅B、气滞血瘀,经脉阻滞C、寒凝血瘀,经脉不行D、痰湿阻滞,经脉闭阻E、冲任受阻,血行不畅正确答案:E11.下列妇科病证,哪项与热邪无关A、子肿B、崩漏C、月经先期D、月经过多E、带下过多正确答案:A12.脱花煎出自于A、《金匮要略》B、《景岳全书》C、《傅青主女科》D、《叶氏女科证治》E、《和剂局方》正确答案:B13.固阴煎用于A、脾气虚证月经先期B、气虚证月经过多C、肾气虚证月经先期D、阴虚血热证月经先期E、血热证月经过多正确答案:C14.妊娠期间应慎用或禁用的药物是A、补气药B、破血药C、健脾药D、升提药E、行气药正确答案:B15.患者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黯淡,苔白,脉沉紧。
中医妇科学练习题+答案

中医妇科学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哪项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之症状A、多毛B、痤疮C、排卵期出血D、肥胖E、黑棘皮症正确答案:C2、患者经前乳房乳头胀痛,甚至不能触衣,胸胁作胀,烦躁易怒,舌苔正常,脉弦,最佳选方为A、柴胡疏肝散B、清肝引经汤C、四逆散D、逍遥散E、加味乌药散正确答案:D3、关于经行乳房胀痛的治疗,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重在乳房胀痛时治疗B、治疗以疏肝养肝,通络止痛为大法C、乳房属胃,治疗时注意和胃通络D、实证者宜选用逍遥丸E、常于经前开始用药正确答案:A4、“气血失调”是妇科最常见的发病机理,主要理论依据是A、百病皆生于气B、气为血帅,血为气母C、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D、血病必及气E、气病必及血正确答案:C5、一孕妇,孕6月余,小便频数,艰涩刺痛,尿少色黄,伴面赤心烦,喜冷饮,舌上溃疡,舌红欠润,少苔,脉细数,最佳治法是A、清心泻火,润燥通淋B、泻火解毒,养血安胎C、清热利湿,润燥通淋D、滋肾利尿,清热解毒E、交通心肾,养阴利尿正确答案:A6、“人到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出自A、《千金要方》B、《景岳全书》C、《诸病源候论》D、《女科证治准绳》E、《傅青主女科》正确答案:B7、因寒而致痛经,宜选用的止痛药是A、艾叶、吴茱萸B、当归、川芎C、青皮、川楝子D、香附、郁金E、丹皮、赤芍正确答案:A8、患者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多粘腻,舌淡,苔白腻,脉滑,其诊断为A、肾虚型月经过少B、痰湿型月经过少C、脾虚型月经过少D、气虚型月经过少E、血虚型月经过少正确答案:B9、某女,26岁,工人。
停经40多天,尿妊娠试验(+)。
现小腹时有疼痛,无腰酸。
B超检查:宫内可见胎囊,胎芽,未见胎心搏动,且宫后壁探及约3.0×4.0cm大小的肌瘤。
既往曾有3次自然流产史,每次流产月份均小于3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学》习题马宝璋总论第一章绪言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一、学习要点重点: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了解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
难点:必须在掌握中医学理论基础上学习中医妇科学。
二、知识点精析(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学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二)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总论中系统地阐述了女性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妇科病的诊断要点、妇科病的治法概要、预防与保健。
各论中讲述的疾病有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妇科杂病、前阴病等。
(马宝璋)第二节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一、学习要点重点、难点: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熟悉十大历史时期;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发展概况,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妇科学的专业思想打下基础。
二、知识点精析(一)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97~公元前770年)我国远古时代的祖先,在劳动和生活中就已经发现了一些药物,积累了初步的医疗技术。
到了夏、商、周时代,中医妇产科学已有了萌芽,主要有关于难产、妇科药物、种子和胎教理论的记载。
关于难产的记载《史记·楚世家》说:“陆终(妻女嬇)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
”关于妇科药物和种子的记载约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其中有一些重要的妇产科用药。
《山海经》中载药120余种,其中就有“种子”及“避孕”的药物。
关于胎教的认识《列女传》有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的记载。
(二)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妇产科理论进展主要是难产、优生学、胚胎学的相关理论。
《内经》的出现,提出了妇科相关理论。
关于优生的记载《左传》僖公23年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战国时代成书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提出了女性的解剖、月经生理、妊娠诊断等基本理论,还初步论述了一些女性疾病的病理,如血崩、月事不来、带下、不孕、肠覃、石瘕等。
还记载了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药方――四乌贼骨一蘆茹丸。
还出现了专门从事妇产科工作医生“带下医”扁鹊。
(三)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代,已有妇产科病案的记载。
太仓公淳于意首创“诊籍”。
汉代,在医事制度上设有“女医”,药物堕胎、联体胎儿、手术摘除死胎等首见记载,并出现了一批妇产科专著、专论。
公元前l 世纪已有了药物堕胎(流产)的记载。
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胎产书》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书中对妊娠按月养生提出一些初步见解。
现存的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方论》书中的妇人三篇,论述了妊娠呕吐、妊娠腹痛、产后发热、热入血室、带下、经闭、癥瘕等病的证治,并提出阴道冲洗和纳药的外治法。
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华佗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创伤药(神膏),并成功地进行了开腹手术,也成功地进行了摘除死胎的手术。
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书中记载了许多妇产科用药。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公元220~公元618年)这一时期,主要是脉学和病源证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产科学的发展。
提出了晚婚与节育的主张,记载了针刺引产成功的案例,以及逐月养胎的理论。
晋·王叔和著成《脉经》,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指出“尺中不绝,胎脉方真”,描写了产时“离经脉”。
南齐·褚澄著《褚氏遗书》1卷(10篇),其中从摄生角度,提出了晚婚与节育的主张。
北齐·徐之才著《逐月养胎法》,提出了逐月养胎理论。
隋代,巢元方等编著了《诸病源候论》,书中有妇人病8卷,前4卷论妇科病,全部以损伤冲任立论,后4卷论产科病,内容颇为丰富。
(五)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唐代设立了“太医署”,这是唐朝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自晋至唐临证医学日益兴盛,发展特点是逐渐趋向专科化。
孙思邈著《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全书凡30卷,有妇人方上、中、下3卷,而且将妇人胎产列于卷首。
王焘著有《外台秘要》,成于公元752年,全书计40卷,1104门,其中有妇人 2 卷35 门。
我国现存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即昝殷著的《产宝》(现刊行的书名叫《经效产宝》),成书于公元852~856年。
(六)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年)宋代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专科。
杨子建著《十产论》,成书于公元1098年。
对各种异常胎位和助产方法作了叙述。
朱端章著《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成书于公元1184年,书中还写了产后“冲心”、“冲胃”、“冲肺”的症状和治疗。
齐仲甫著《女科百问》成书于公元1220年,提出的“胞宫”一词为今人所习用。
此期,在妇产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和他的著作《妇人大全良方》,成书于公元1237年。
系统地论述了妇产科常见疾病,还特别谈到了对难产的处理。
《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著,是当时一部杰出的作品,一直风行300多年,对后世医家也有巨大影响。
(七)金元时代(公元1115~公元1234年;公元1271~公元1368年)金元时代是医学百家争鸣时期,刘、张、李、朱四大家的学术发展,开扩了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思路。
刘完素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治法主用寒凉,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成书于公元1184年,该书妇人胎产论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对妇女生理作出了规律性阐述。
张子和著《儒门事亲》,成书于公元1228年,认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李杲认为“内伤脾胃,百病始生”,治病着重应用补脾升阳除湿之法,著《兰室秘藏》,成书于公元1276年,该书所论:“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朱震亨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疗上重视保存阴精,著《格致余论》,成书于公元1347年。
该书受胎论第一次明确描写了子宫的形态。
(八)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明代的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设13科,其中有妇人科。
突出表现在薛、赵、张对肾及命门学说的研究和阐发。
薛己著《薛氏医按》,成书于公元1528~1554年,即医案16种,凡28卷,大旨以命门真阴真阳立论,对妇科理论也有重要影响。
其中《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阐发理论有新意。
万全著《广嗣纪要》、《妇人秘科》,成书于公元1549~1615年,其《广嗣纪要·择配篇》对妇女生理缺陷的螺、纹、鼓、角、脉的五种不宜,即“五不女”作了论述。
王肯堂著《证治准绳·女科》,成书于公元1602~公元1607年,博采各家之长,加以发挥。
明•王化贞著《产鉴》一书系产科专著,成书于1618年。
武之望著《济阴纲目》,成书于公元1620年。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成书于公元1578年,并著《奇经八脉考》和《濒湖脉学》,其对月经理论和奇经八脉的论述,对中医月经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张介宾著《景岳全书》,成书于公元1624年。
全书凡64卷,有《妇人规》3卷。
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认为阳气阴精互为生化,对妇科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
明·赵养葵著《邯郸遗稿》系妇科专书,为其晚年作品,成书年代不详,独重命门学说,“论调经以滋水为主,不须补血”,“如肾中无水胎不安,用六味地黄丸壮水;肾中无火,用八味地黄丸益火”,使妇科治疗别开生面。
《陈素庵妇科补解》约成于1613~1630年,系陈素庵第十九代裔孙陈文昭从《素庵全书》妇科部分录出并补解的。
此期妇科代表性著作应为《万氏妇人科》、《广嗣纪要》、《证治准绳·女科》、《景岳全书·妇人规》、《邯郸遗稿》等,可称当时妇产科的佳作。
(九)清代与民国(公元1636~公元1949年)清代妇产科的著作较多,流传也较广。
民国时期妇产科著作较少。
傅山著《傅青主女科》,作者生于公元1607~1684年,著作系后人辑录而成。
书中论述平正扼要,理法严谨,方药简效。
萧赓六著《女科经纶》,成书于公元1684年,辑前人之论,间有己见。
亟斋居士著《达生篇》1卷,成书于公元1715年。
陈梦雷等编著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成书于公元1726年。
凡520卷,其中有《妇科》20卷,提供了妇产科学重要资料。
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成书于公元1742年,内有《妇科心法要诀》,集清前的妇产科大成,成为医者必读的参考书。
陈念祖著《女科要旨》,成书于公元1804年前后。
沈尧封著《沈氏女科辑要》,公元1850年由王孟英校注刊行。
对妇产科有其独到见解,所论精详。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成书于公元1830年。
其求实与创新精神,和对活血化瘀法的发展,对妇科治疗学有很大影响。
唐容川著《血证论》,成书于公元1884年,对气血的化生、作用的讨论,治疗上重视调和气血,对妇产科治疗学有较大影响。
民国时期对妇科贡献比较大的著作有张锡纯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成书于公元1918年,创制的理冲汤、安冲汤、固冲汤、温冲汤、寿胎丸等方为今人习用。
张山雷笺正的《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成书于公元1933年,曾作教本而广泛流传。
总之,清代以近的妇产科专著,现存不下数十种,在理论和实践中影响较大的首推《傅青主女科》、《达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和《沈氏女科辑要笺正》等。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妇科学的发展(公元1949年以后)1956年以后各省市相继建立了中医学院,连续编写了七版《中医妇科学》规划教材。
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妇科学》。
现在编写了七年制规划教材。
1979年开始了中医妇科学硕士学位教育,1982年开始了中医妇科学博士学位教育。
1989年开始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的评审。
三、综合能力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中医妇科学2.五不女(二)填空1.中医妇产科学是以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来研究女性和的一门临床学科。
2.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的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的药方是。
3.在中医妇科学史中,最早记载对胎教认识的书是。
4.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妇人三篇,论述了妊娠呕吐,妊娠腹痛……癥瘕等病的证治,并提出了和的外治法。
5.朱震亨所著中第一次明确描写了的形态。
6.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理论较完备的产科学专著为著的。
7.宋代在妇产科学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和他的著作。
8. 著成的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描写了产时“离经脉”。
9. 自清代以近的妇产科学专著,现存不下数十种,在理论和实践中影响较为巨大的首推、、和。
(三) A1型单项选择题1. 女性的主要生理特点是()A.经、带、胎、产B.经、孕、产、乳C.冲、任、督、带D.胞宫、天癸E.经、孕、产、杂2.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夏商周时代妇产科的萌芽表现( )A.妇科药物B.种子C.难产D.双胎妊娠E.胎教理论3. 春秋战国时代,中医最大的成就是()A.《黄帝内经》B.《左传》C.《史记》D.《文子九守篇》E.《胎产书》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汉代的著作( )A.《汉书•许皇后传》B.《神农本草经》C.《胎产书》D.《金匮要略方论》E.《褚氏遗书》5. 下列哪本著作是最早的妇产科专著()A.《胎产书》B.《经效产宝》C.《逐月养胎法》D.《十产论》E.《达生篇》6. 提出“居经”、“避年”的著作是()A.《诸病源候论》B.《脉经》C.《逐月养胎法》D.《褚氏遗书》E.《难经》7.唐代把妇人胎产列于卷首的医著是()A.《外台秘要》B.《经效产宝》C.《坤元是宝》D.《产育宝庆集》E.《千金要方》8.产科成为独立的专科,并设有产科教授的朝代是( )A.秦汉时代B.隋代C.宋代D.唐代E.清代9. 宋代妇产科成就最大的著作是()A.《妇人大全良方》B.《十产论》C.《女科百问》D.《卫生家宝产科备要》E.《产育保庆集》10.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清代以近的代表著作( )A.《傅青主女科》B.《薛氏医案》C.《达生篇》D.《沈氏女科辑要笺正》E.《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四)B1型单项选择题A.肾B.心C.肝D.脾E.肺1. 少年着重治()2. 中年着重治()3. 老年着重治()(五)X型题1. 明代妇产科代表性著作有( )A. 《万氏妇人科》B. 《证治准绳•女科》C. 《胎产心法》D. 《叶天士女科》E. 《景岳全书•妇人科》(六)简答题试述《黄帝内经》对中医妇科的重要贡献有哪些?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妇女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诊疗规律和研究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