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三个故事

居里夫人的三个故事
居里夫人(Marie Curie)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是唯一一个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以下是关于她的三个故事:
故事一:简朴生活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的一个贫苦家庭,尽管她后来成为了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但她的生活一直非常简朴。
她经常用推车推着两个孩子过河,以节省一点车费。
即使在她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她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将大部分奖金用于科学研究,而不是用于个人享受。
故事二:勤奋好学
居里夫人在年轻时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她的姐姐上音乐课的时候,她总是偷偷地听,并且尝试用纸片和炭笔在纸上写下音乐。
当她的父亲发现她在努力学习的时候,他感到非常高兴,并鼓励她继续努力。
居里夫人后来成为了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她的成就证明了勤奋好学的价值。
故事三:献身科学
居里夫人是一个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她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元素,这些元素对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发现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居里夫人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中,这对她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最终,她因患白血病而去世,享年67岁。
尽管她的健康状况很糟糕,但她仍然坚持在实验室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
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
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
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皮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
1895年俩人结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贝可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
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发现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
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可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
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
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
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
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
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损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
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简介
• • • • • • •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 斯卡,通常称为居里夫人,是原籍波兰的法国著名女 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 兰首都华沙,1891年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 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是巴黎和华沙“居 里研究所”的创始人。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 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发现钋和镭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 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 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于12月21日发现两种 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 癌症。居里夫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但居里 夫人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人物年表
• • • • • • 1867年 11月7日出生于波兰王国首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 1868年 一岁 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任诺佛立普基公立中学副督学。母亲体弱,患肺病,不得已辞去女校校长职。 全 家搬离费瑞达路那座住了八年的屋子。 1873年 6岁 父亲被俄国当局降职降薪。为了补贴家用,在家收寄宿生,辅导学业。最初只有两三人,后增至十人。 玛丽亚进私立寄宿学校,校长是西科尔斯卡女士。 1878年 11岁 5月9日母亲因长期患肺病去世。 1883年 16岁 6月12日公立中学毕业,获金质奖章。 1884年 17岁 担任私人教师,参加波兰爱国青年定期秘密聚会的“流动大学”,听课,做科学实验,并担任扫盲工 作。 1891年 24岁 10月到巴黎求学。
人物生平
• •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波兰文为Marie Sklodowska),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 (Madame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 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出版了一本新书: 《玛丽· 居里:我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收集包括居里家庭 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 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 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 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 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 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玛丽·居里(Marie Sklodowska Curie,1867~1934)

1906年M。居里逝世后,她接替其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最重要的著作《放射性》一书出版。同年,她又成功地提炼出了纯镭元素。正是由于这些杰出的贡献,1911年,她再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年,巴黎建立了镭研究所,物理部由她领导。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她和她的女儿I.居里一起,利用X射线为伤兵进行野战医疗服务。战争结束后,她立即恢复了镭研究所的工作,使该所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核物理和放射化学的一个主要研究中心。1921年美国总统W.O.哈定代表美国妇女界赠送M。居里1克镭,她被选为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国际委员会委员。1922年由于她在放射性物质的化学及其医学上应用的贡献,被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M.居里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因患恶性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在萨拉西沃附近逝世,享年67岁。
寒风刺骨;没有任何防护设备(当时还
不知道放射性的危险),没有助手,两位研究者既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又兼任技师、实验员和“水泥工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P。居里身体较差,搅拌溶剂和原始加热方法带来的重体力劳动,都要靠M。居里。研究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进行了4年。他们使矿渣熔解、沉淀和结晶,在几万次提炼之后,终于在1902年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了0.12克的氯化镭,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为225,其放射性比铀强200多万倍,从而确凿无疑地证明了镭元素的存在!1903年M。居里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她所开创的用放射性进行化学分离与分析的方法奠定了放射化学的基础。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耳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正是由于居里夫人的忘我献身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以及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她受到了国际科学技术界的广泛崇敬。她一生中接受了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获得了一25个国家的科学团体的荣誉称号。一个人一生中两次荣获诺贝尔奖,这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少有的。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她仍每天工作15小时,直到去世。她虽获7万法郎的诺贝尔奖,生活仍十分俭朴,常年穿着一套黑衣服,被放射性灼伤的手缠着绷带,把奖金分送给了科学团体、实验室和穷苦学生,她更没有申请过专利,她说:“这些成果不属于我而属于全人类。”她的事迹鼓舞和教育着千千万万后来人。
居里夫人

环境需求
坚韧不拔
生活简单 保持安宁 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导 学 达 标
阅读课文:思考完成: 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 精神?
要坚忍不拔,有信心
问题探讨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 量一直在鞭策着我”,试问某种力量是指 什么力量?
完成事情的决心、信心;对真理的渴求;科 学魅力的吸引;对人类事业的崇高历史使命 感……等复合因素,也就是作者的信念。
作者:玛丽· 居里
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
专心致志 逆来顺受 懊 恼
致力
盛名 蹂躏 迷醉
渲染
报酬 呵责 沉醉
二、解释词语: 1.猝然长逝 出乎意外地死亡 2.问心无愧 自己没有惭愧 3.获益非浅 得到很多益处.匪,非,不 4.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5.逆来顺受 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
名 言 录
我丝毫不为自己的生活简陋而难过,唯一使我感到遗憾的 是天天太短了,而且流逝得如此的 快! ——居里夫人
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 ——居里夫人
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 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抵抗着外界的压 力。 ——皮埃尔· 居里 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 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居里夫人 吃喝玩乐的享受生活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人,只不过 是时代的过客而已。 ——居里夫人
4、为什么作者追求的“在一个自由国 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 究工作”是一种奢望?
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 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 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 环境,自由的精神。
5、“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 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 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 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居里夫人的生平资料

居里夫人的生平资料居里夫人是著名的物理学家。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居里夫人的生平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波兰语:Marie Skł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
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但她最终因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
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
人物简介:玛丽·居里原名玛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生于当时沙俄统治下的华沙,即现在波兰的首都。
她在华沙生活至24岁,1891年追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
她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
她是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
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她的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长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于193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玛丽·居里是一位积极忠诚法国爱国者,虽然人身在异国,但也从未忘记她的波兰出身。
她以祖国波兰的名字命名她所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钋,并在1932年在她的家乡华沙建立了由她的姐姐、医生布洛尼斯拉娃主持的镭研究所(即现在的玛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肿瘤学研究所,华沙居里研究所)。
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
居里夫人主要事迹材料

居里夫人主要事迹材料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慈善家,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她的主要事迹材料。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生于1867年11月7日,是波兰华沙的一位教授的女儿。
她在波兰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展示出令人瞩目的才华。
她以聪明才智和勤奋著称,但由于当时波兰处于沙皇统治下,许多高等教育机会都对她这样的女性关闭。
因此,为了继续深造,居里夫人于1891年移居巴黎。
在那里,她注册了索邦大学的物理学和数学课程,并在那里遇到了未来的丈夫皮埃尔·居里。
皮埃尔也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并被暗示为中央能源局局长。
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他们致力于研究未知的放射性物质,并于1898年发现了镭元素。
这个发现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通过提炼镭盐,并利用镭的放射能量,创造了一个可用于医疗用途的便携式医疗设备。
这项创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扩大使用,为士兵们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条件。
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是居里夫妇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也是她们在科学界的地位得到公认的标志。
居里夫人成为有史以来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个人,之后她在1911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她对镭的研究。
然而,居里夫人的事业并不仅限于科学研究。
她也是一位积极的慈善家,致力于帮助她所在的社区。
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了一支放射学委员会,为受伤士兵提供医疗服务。
她还为镭处理工人提供了奖学金,并帮助他们度过他们在此期间所经历的健康问题。
然而,居里夫人的生命充满了不幸。
1906年,她的丈夫皮埃尔死于交通事故,这对她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尽管如此,她坚持继续她们的研究,并在此期间领导了索邦大学的一个研究项目。
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去世,享年66岁。
她的突出贡献使她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一,并开创了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许多领域。
她的科学研究对医学、工业和环境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她的努力也为后来的女性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居里夫人简介--名人介绍

居里夫人
姓名:玛丽•居里
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
1867年11月7日生于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 波兰裔法国籍 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从此居里夫 妇密切合作,为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4年因过量接触放射线而导致的血癌去世,享年67岁 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 少发现”,没有瓦特对水壶盖“跳舞”的发现与 思考,就没有蒸汽机的发明,思考建立在发现的 基础之上,无论是面对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 该养成善于其中的特别之处的习惯,并且积极调 动思维,用心对待,为自己答疑,帮他人解惑, 这样才会不留遗憾,才会有所作为。
勇于假设和探索
面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放射光线更强的物质,居 里夫妇大胆猜想有一种从未被发现的物质,并为 此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 镭诞生了! 当今社会是创新型人才竞争的时代,“仿我者死, 创我者生”,而质疑和探索是创新的必经之路, 每个人都应该培养敢于质疑,大胆假设,勇于探 索的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 阅历与理念。
镭的发现
背景:1896年,法国物理
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 素放射线。但是,他只是 发现了这种光线的存在, 至于它的真面目,还是个 谜。这引起了居里夫人极 大的兴趣,她认为这是个 绝好的研究课题,就同丈 夫皮埃尔商量并得到了他 的支东奔西跑,最后才在他原来工作过
镭的发现
苦尽甘来:经过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
1902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 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不为名利: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决定放弃炼
制镭的专利权。她认为,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她曾经对一位美国女记者说:“镭不应该使任 何人发财。镭是化学元素,应该属于全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女神——居里夫人》读书报告
一、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一本小传。
书中通过对居里夫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居里夫人从成长、求学,到成家、立业、为科学奋斗终生的整个过程。
二、居里夫人生平概述:
玛丽·斯科罗特夫斯基·居里(Marie Sklodowska Curie,1867-1934),著名法籍波兰裔女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俄殖民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在家中五个孩子中排行最小,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
父母原是贵族出身,家道中落,过着清贫艰苦的家庭生活。
玛丽的母亲和大姐在她不满十岁时就相继病逝,为了维持生计,积攒上大学所需的学费,玛丽在中学毕业后当了多年家庭教师。
1891年进入巴黎大学学习物理学,1894年与法国物理学家彼艾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相识,次年两人结婚。
从1896年起,夫妇两人开始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
1903年6月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同年居里夫妇由于对放射性研究的成果与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4月19日彼艾尔·居里因车祸去世,居里夫人接替丈夫在巴黎大学的教职,成为巴黎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教授。
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发现镭和钋这两种放射性元素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余生致力于镭的应用的研究以及提携后辈。
为了能够让镭更多地为人所利用,居里夫妇放弃了申请制镭技术的专利(可获得高额利润),将技术无偿公开。
1934年7月4日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导致的白血病病逝。
三、感想:
如果要用四个字来概括居里夫人的人生,我认为“安贫乐道”正是其一生的写照。
居里夫人从儿时就表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并且这种求知欲伴随了居里夫人的一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纵观居里夫人一生,她过的几乎都是十分清贫的生活。
居里夫人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但母亲由于肺结核病被迫辞去了工作在家养病,父亲则由于顶撞校长(当时俄属波兰的中学校长由沙俄政府指派官员担任,对波兰民众实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失去了副督学的职务,家庭失去了大部分收入来源。
此后居里夫人的母亲和大姐病逝,父亲独自抚养家中四个孩子长大,为了供几个孩子读书,老斯科罗特夫斯基四处招收学生,打各种各样的零工来积攒学费,几个孩子也通过做家教、省吃俭用来积攒学费。
当时波兰的大学不招收女学生,为了能够上大学就必须离开家乡到异国留学。
玛丽在中学毕业后当了数年的家庭教师,不仅要攒自己的学费,还要为姐姐的大学学费操心。
在巴黎学习期间,她曾经因为贫苦和过于用功饿昏过去。
与彼艾尔·居里结婚后,夫妇俩依然因为手头紧迫,长期艰苦度日,在非常简陋困难的条件下工作。
这种状况一直到1903年居里夫妇荣获诺贝尔奖后才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