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 人物简介玛丽

合集下载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 在聘书、荣誉接踵而来的情况下,法国巴黎大学才于1903年授予居里夫人 以物理学博士学位。1904年巴黎大学理学院才为彼埃尔开设了讲座。1905 年彼埃尔才被推举为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居里夫妇并 不计较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价值的问题。伴随着荣誉而来的是繁忙的社交 活动和频频的记者采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们的女儿都成为新闻成 为时髦酒馆的谈话资料。对此他们感到烦恼和不安,他们需要的是安静,是 继续工作,而不是骚扰。为此他们不得不象逃难者一样,化了装,躲到偏避 的乡村去。当一个美国记者机警地找到他们后,玛丽很坦率地告诉他:“在 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一些要在美国创立制镭业的技 师要居里夫妇申请这项发明的专利时,他们夫妇商议后作出决定:“不想由 于我们的发现而取得物质上的利益,因此我们不去领取专利执照,并且将毫 无保留地发表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制取镭的技术。若有人对镭感兴趣而向 我们请求指导,我们将详细地给以介绍,这样做,对于制镭业的发展将有很 大好处,它可以在法国和其他国家自由地发展,并以其产品供给需要镭的学 者和医生应用。”如此声明可见居里夫妇所具有的无私、宽阔的胸怀,他们 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看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 名也不求利。她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荣誉头衔,却全不 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 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 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 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 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玛丽· 居里(1867~1934),原名玛 丽· 斯克沃多夫斯卡· 居里, 原籍波兰, 法国著名女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 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 沙,1891年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 黎读书。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 研究,为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 的创始人。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 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 因发现钋和镭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 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玛丽· 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 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 及于12月21日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 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居里夫人是成 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 人。她的丈夫皮埃尔· 居里在1906年4 月19日这个雨天在街上被马车撞倒后 当场死亡,居里夫人则由于长期接触 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 白血病逝世。

居里夫人生平简介

居里夫人生平简介

居里夫人生平简介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文:Mabya Sklodowska) 玛丽亚·居里(Marie Curie)(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而且在研究镭的过程中,整整用了有好几年,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

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因为在她小时候,父亲就经常带她到草地上,但她(他)们搬家后,母亲就让她们在院子里了解大自然。

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

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

于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居里夫人去世时的事情1934年7月4日,长期积蓄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恶性贫血即白血病最终夺去了居里夫人宝贵的生命。

她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她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以及她的崇高品行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居里夫人小 时候的故事
玛丽·居里
居里夫人(1867~1934)
居里夫人 :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 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 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的工作条件
居里夫人经常利用夏天水果上市季节,购买便宜的 水果自制成果酱,以供冬天时食用。除了做实验外,她 还得煮饭、烧菜、洗衣、照顾小孩,并照料年迈的公公。 所以她的手像工人一般粗糙。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 里夫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夏天,炎热的仓库内弥漫着浓浓的烟雾,居里夫人 身上的工作服被灰尘和汗水染得脏兮兮,眼睛、喉咙也 被烟熏呛得刺痛,可是她仍坚持不懈地用大锅提炼矿石。
寒冬时,窗户也必须随时洞开,免得气体无法排出 去而导致中毒,因此她往往冻得连握笔做记录都成问题。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 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 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 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 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 读书,认真学习。

居里夫人名人故事

居里夫人名人故事

居里夫人名人故事居里夫人名人故事1艰苦求学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父亲是一位贫穷的中学数理教师,母亲患有严重的传染病,在她不满10岁的时候,母亲和大姐就相继病逝了。

生活的艰难和厄运磨炼出小玛丽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处处表现出顽强的进取精神。

父亲对科学的热爱深深影响了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

但是贫寒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

19岁那年,玛丽开始做家庭教师。

一直到24岁经济条件有所好转时,她才考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

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学好每一门功课。

入学两年后,她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得了第一名。

淡泊名利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

她对个人的荣誉看得很清楚,她说:“荣誉使我变得越来越愚蠢。

当然,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就是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往往与别人认为他是怎样很不相称。

比如我,每每小声咕噜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

”一天,一位朋友来家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大为惊讶:“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教女有方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

她开发孩子智力的诀窍是“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

女儿不足周岁时,她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让她们在庭园里栽花、种菜等。

她还抽出时间与孩子们一起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

她的教育力求从实物开始,而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居里夫人简介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简介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波兰语:Marie Skł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

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但她最终因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

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

女儿艾芙·居里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

她是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先驱,也是居里夫人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玛丽·居里还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中。

玛丽·居里原名玛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生于当时沙俄统治下的华沙,即现在波兰的首都。

她在华沙生活至24岁,1891年追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

她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

她是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

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她的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长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于193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玛丽·居里是一位积极忠诚法国爱国者,虽然人身在异国,但也从未忘记她的波兰出身。

她以祖国波兰的名字命名她所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钋,并在1932年在她的家乡华沙建立了由她的姐姐、医生布洛尼斯拉娃主持的镭研究所(即现在的玛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肿瘤学研究所,华沙居里研究所)。

物理学家-玛丽·居里

物理学家-玛丽·居里

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基本简介玛丽·居里(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人物生平读书时期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

1891年9月,赴巴黎求学,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1894年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

1895年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

1895年7月26日,玛丽与比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

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

研究阶段1896年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

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

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

玛丽·居里(Marie Sklodowska Curie,1867~1934)

玛丽·居里(Marie Sklodowska Curie,1867~1934)

1906年M。居里逝世后,她接替其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最重要的著作《放射性》一书出版。同年,她又成功地提炼出了纯镭元素。正是由于这些杰出的贡献,1911年,她再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年,巴黎建立了镭研究所,物理部由她领导。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她和她的女儿I.居里一起,利用X射线为伤兵进行野战医疗服务。战争结束后,她立即恢复了镭研究所的工作,使该所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核物理和放射化学的一个主要研究中心。1921年美国总统W.O.哈定代表美国妇女界赠送M。居里1克镭,她被选为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国际委员会委员。1922年由于她在放射性物质的化学及其医学上应用的贡献,被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M.居里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因患恶性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在萨拉西沃附近逝世,享年67岁。
寒风刺骨;没有任何防护设备(当时还
不知道放射性的危险),没有助手,两位研究者既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又兼任技师、实验员和“水泥工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P。居里身体较差,搅拌溶剂和原始加热方法带来的重体力劳动,都要靠M。居里。研究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进行了4年。他们使矿渣熔解、沉淀和结晶,在几万次提炼之后,终于在1902年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了0.12克的氯化镭,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为225,其放射性比铀强200多万倍,从而确凿无疑地证明了镭元素的存在!1903年M。居里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她所开创的用放射性进行化学分离与分析的方法奠定了放射化学的基础。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耳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正是由于居里夫人的忘我献身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以及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她受到了国际科学技术界的广泛崇敬。她一生中接受了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获得了一25个国家的科学团体的荣誉称号。一个人一生中两次荣获诺贝尔奖,这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少有的。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她仍每天工作15小时,直到去世。她虽获7万法郎的诺贝尔奖,生活仍十分俭朴,常年穿着一套黑衣服,被放射性灼伤的手缠着绷带,把奖金分送给了科学团体、实验室和穷苦学生,她更没有申请过专利,她说:“这些成果不属于我而属于全人类。”她的事迹鼓舞和教育着千千万万后来人。

居里夫人生平经历介绍

居里夫人生平经历介绍

居里夫人生平经历介绍居里夫人,也就是玛丽·居里,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著名化学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居里夫人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居里夫人生平简介居里夫人,名玛丽·居里,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国波兰裔的科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867年11月7日,居里夫人在波兰王国华沙市出生,1891年,她前去巴黎求学,进入索尔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1894年4月,居里夫人结识了皮埃尔·居里,次年,居里夫人发表了《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并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任女子中学教师。

1896年,居里夫人通过了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了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的支持,开始在该校的物理实验室工作,与丈夫共事。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能在黑暗中发光,夫妇二人为了纪念波兰,而将这种元素命名为钋。

1903年,居里夫妇与贝克勒尔因为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居里夫人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发现元素钋与镭、开创了放射性理论以及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但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3日,居里夫人因为恶性白血病逝世。

居里夫人朗之万关系保罗朗之万是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出生于1872年1月23日的法国巴黎,就读于巴黎市立高等工学物理化学学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剑桥大学,获取博士学位。

而后便取得一系列惊人成就,在当时还和皮埃尔·居里的妻子有过一段暧昧恋情。

那么当时保罗朗之万·居里夫人是怎么相互认识的呢?原来保罗朗之万在巴黎大学是曾拜在皮埃尔·居里的门下,并于1902年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就这样认识的,而皮埃尔·居里却在四年后由于车祸不幸逝世,皮埃尔·居里和居里夫人(玛利亚·斯科沃多夫斯卡-居里)夫妇都是伟大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里夫人人物简介玛丽·居里,人称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被传为美谈的名字。

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卓越的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1903年她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她又因在放射化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艰难的求学之路玛丽·居里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1867年11月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中学教员的家庭里。

小玛丽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由于子女多,经济来源有限,母亲又长年生病,小玛丽只好交由大姐照顾。

后来,母亲和姐姐都相继去世了,家庭生活更加困难。

艰难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玛丽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使她从小就磨炼出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刻苦,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上小学时,她每门功课几乎都是第一名,并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

但是由于家境困难,她无法进入高等学府完成学业。

玛丽17岁时开始做家庭教师自食其力。

在此期间,她坚持自修高中的各门功课,为考人大学作准备。

她24岁时凭借自己自学的知识终于考入了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

当时的巴黎大学女学生很少,玛丽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就引起人们关注。

对于别人的好奇和议论她不屑一顾,冷若冰霜的外表,拒人于千里之外,令人不敢轻易接近。

她用做家教时积攒下来的微薄收入,租了一间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

有时她冻得睡不着觉,就拿把椅子压在身上取暖。

这种卧薪尝胆的进取精神,是许多男子汉都难以做到的。

由于品学兼优,她26岁时获得了华沙“亚历山大奖学金”600卢布,她得以进一步深造。

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她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而刻苦学习。

虽然她体质瘦弱,但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令同学们羡慕,教师们惊异。

入学两年后,她就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的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取得物理学学士学位。

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成绩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

玛丽在完成钢铁的磁性研究的科研任务时,结识了青年科学家比埃尔·居里。

为科学献身、为人类造福的共同理想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婚后的居里夫人在学业上更加优秀,不仅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又如期完成了钢铁的磁性研究的科研任务。

镭的发现居里夫人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在她之前,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就在科学实验中,发现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特殊本领。

比如铀和铀盐,能自动地、连续不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

这种射线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

它同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情况下,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

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

放射性元素向外辐射的能量从何而来,居里夫人决心揭开这个奥秘。

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不仅能够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够测定出未知的放射性元素的仪器。

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觉得夫人的研究意义重大,停下自己的研究课题,参与进来。

夫妇俩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了铀的物质。

为了表达居里夫人怀念故土波兰的爱国情怀,她将这种物质取名为钋。

钋的词根和波兰的词根相同。

几个月后,居里夫妇又发现了另一种新的放射性物质:镭。

为了提炼出纯净的镭,居里夫人到处寻找含有镭元素的沥青矿石残渣。

这种矿石中镭的含量不足百万分之一,他们需要大量的矿石原料。

1 898年,他们获得了奥地利政府馈赠的1吨沥青矿石残渣,并在以后的三年零九个月里,千方百计搞到了更多的矿石残渣。

他们在极其简陋的工棚里,夜以继日地辛苦工作。

1902年底,他们终于从数吨的矿石里提炼出百1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它虽然不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

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

1903年,居里夫人向巴黎大学提交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

同年12月,她获得诺贝尔
物理学奖。

此时,居里夫人刚满36岁。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居里夫人在化学学上的重要贡献是放射化学专著:《放射性专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

1910年,居里夫人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

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

1911年,居里夫人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朴实无华、不求名利的一生居里夫人一生朴实无华,不求名利。

她一生共获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而她却把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奖金和其他奖金都无私地分配给别人。

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每克价值高达75万金法郎的镭,无偿地赠送给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

她死于恶性贫血症,这与其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有关。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悼念词中高度地评价了这位杰出女性的成就和高贵人格。

他说:“当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P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