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风险

关正君魏伟徐靖

1合成生物学研究概况

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是在现代生物学和系统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入工程学思想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其包括了与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相关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为解答生命科学难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策略和手段。2004年,合成生物学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Technology Review评为“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2010年12月,Nature杂志盘点出2010年12件重大科学事件,Science杂志评出的科学十大突破,合成生物学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2位。为此,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合成生物学发展战略及规划,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以抢占合成生物学研究和发展先机,促进了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快速发展。同时合成生物学的巨大应用潜力,还吸引了众多公司及企业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开发,推动着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的进程。

合成生物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其研究既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水平上的自然延伸,又是在系统生物学和基因组综合工程技术层次上的整合性发展。与传统生物学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不同,合成生物学旨在将工程学的思想用于生物学研究中,以设计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生物或对现有生物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处理信息、加工化合物、制造材料、生产能源、提供食物、处理污染等,从而增进人类的健康,改善生存的环境,以应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作为一个新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合成生物学综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技术与知识,涵盖利用基因和基因组的基本要素及其组合,设计、改造、重建或制造生物分子、生物体部、生物反应系统、代谢途径与过程,乃至整个生物活动的细胞和生物个体。合成生物学使人们可以利用与物理学方法类似的模块构建和组装形成新的生命有机体,从而人工设计新的高效生命系统。中科院《2013年高技术发展报告》指出,DNA测序技术、DNA合成技术和计算机建模是支撑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大量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为合成生物学家构建功能组件的底盘生物体系提供了丰富的遗传信息。快速、廉价的测序技术也促进了新的系统和物种的识别和解析。

2 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进展

2.1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工业领域的应用

2.1.1 天然药物合成生物学

天然药物合成生物学是在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天然药物生物合成相关元器件进行发掘和表征,借助工程学原理对其进行设计和标准化,通过在底盘细胞中装配与集成,重建生物合成途径和代谢网络,从而实现药用活性成分定向、高效的异源合成,以解决天然药物

研发和生产制造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陈士林,2012)。在天然药物设计合成领域,合成生物学的应用使人们能够更为精确地控制代谢途径,利用对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操作来生产基于天然产物的创新药物分子,也可以设计和构建一些能够生产重要天然药物的人工合成的“超级产生菌”,只需对“超级产生菌”进行发酵就可以直接获得所需的目的化合物,有望成为未来最有前途的药物生产的绿色环保技术之一,可以有效解决植物来源的天然药物研发可能引起的资源问题。目前合成生物学已在一些药用天然产物的制造中获得了较大的进展。

2.1.1.1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合成生物学

青蒿素(Artemisinin)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是目前唯一一种较有效的治疗疟疾的方法。天然的青蒿素是在草药青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但是其产量十分稀少,提取工艺复杂,提取成本极其昂贵,也很难用化学方法合成,所以,供应量无法满足患者医治的需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天然药物合成生物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到青蒿素的规模化制备中,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青蒿素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是伴随其生物合成途径的逐步阐明而发展起来的。由于从青蒿酸/二氢青蒿酸形成青蒿素的途径不是很清楚,现在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制备青蒿素的研究绝大部分采用的都是一种半合成的路线。即通过代谢工程制备青蒿素的前体如紫穗槐-4, 11-二烯、青蒿酸和二氢青蒿酸,然后通过半合成的方法合成青蒿素。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青蒿素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呈现出如下特点。(1)底盘细胞种类多样。迄今为止,用于青蒿素及其中间体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底盘细胞有大肠杆菌、酿酒酵母、植物细胞和其他微生物。(2)青蒿素合成生物学研究实现了多种产物的制备在青蒿素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已经可以通过烟草制备出抗疟药物青蒿素(Farhi et al., 2011),尽管产量较低,但这个开创性的报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通过合成生物学研究还制备获得了不同的青蒿素中间体。(3)重构青蒿素及其中间体代谢途径的方式多样。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模式在不同的底盘细胞中构建青蒿素及其中间体代谢途径。第一种模式是青蒿素及其中间体固有代谢途径的转移、重构与工程化,是青蒿素合成生物学研究中主要的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全新青蒿素及其中间体合成途径的设计、筛选、组装与程序化。这种模式是根据青蒿素及其中间体的化学结构设计的一条合成路线。这样构建的青蒿素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和原植物中的合成路线明显不同,它是建立在深厚的化学和生物功底的基础之上。

通过合成生物学制备青蒿素及其中间体的成功,无论对青蒿素本身还是对未来天然药物的生产格局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Paddon et al. 2013)。通过合成生物学制备青蒿素,不受环境和土地的制约,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青蒿素,能稳定世界市场上青蒿素的供应,有效地降低青蒿素的价格,有利于控制疟疾在贫困国家的肆虐。青蒿素是医药界的“重磅炸弹”,通过合成生物学制备青蒿素的成功,其意义可能不止每年几十亿元的销售额。首先,它对其他稀缺药物的绿色制备具有借鉴意义,能有效地推动天然药物的可持续发展、能引领其他天然药物的绿色制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合成生物学制备青蒿素的成功经验和技术能移植到其

他化工产品、能源和材料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能有效地缓解由于人口剧增带来的土地供应问题以及由于化学合成及土地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建设“绿色中国”和“绿色世界”的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1.2紫杉醇的合成生物学

紫杉醇(Taxol)是从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树皮中分离得到具有萜类环状结构的复杂天然产物,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最畅销的抗癌药。由于紫杉醇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相当低,红豆杉本身资源很贫乏,且红豆杉属植物生长缓慢,对紫杉醇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化学合成尽管已经完成,但由于产量低,费用高,不具有商业意义。目前的临床药物主要是通过植物中提取相对含量较高的前体巴可亭(Baccatin) III 或10-去乙酰巴可亭III经化学半合成制备的,但其主要合成原料必须从紫杉树中分离得到,这种基于植物的加工过程非常困难而且费时,因此,紫杉醇仍然十分昂贵。如果能够通过微生物发酵实现紫杉醇的大量供应则将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近几年,采用合成生物学的策略设计和构建紫杉醇前体(紫杉烯)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较好的成效。大肠杆菌和酵母细胞成为紫杉烯合成生物学研究首选宿主。尽管已有文献报道利用大肠杆菌合成紫杉烯的探索性研究,但随着利用微生物代谢工程成功合成青蒿酸的报道及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利用大肠杆菌合成紫杉醇药物中间体最成功的实例当属Ajikumar 等(2010) 利用多元模块代谢工程方法合成紫杉烯的研究。多元模块阐明了紫杉烯合成的非线性代谢流,紫杉烯的产量也明显地影响工程菌的生长状态、乙酸的积累和甘油的消耗;但也可以通过生物反应器的发酵条件、生长培养基的成分优化进一步提高紫杉烯的产量。酿酒酵母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能在营养成分简单的培养基上培养,容易利用生化反应器放大生产。酵母菌具有完整的细胞内膜系统,可以确保与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的羟基化酶基因的共表达。紫杉醇属于结构复杂的萜类天然药物,其生物合成的下游途径的主要特点是多个植物细胞色素P450 氧化酶与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相偶联的氧化催化,在异源宿主表达的这些功能酶都是膜结合的,需要异源宿主的细胞结构类似于植物细胞,而大肠杆菌不含II 型P450 氧化酶及还原酶的偶联并缺少完整的内膜系统。因此,目前酿酒酵母细胞更适合于较为复杂产物的合成,其细胞的结构与植物细胞有更多相似的功能,可以促进合成目的产物的下游途径模块的引入,天然复杂的途径构建趋势将是选择酵母细胞为宿主,紫杉醇的异源生物全合成将会在酵母细胞内完成。

2.1.1.3人参皂苷的合成生物学

人参皂苷是名贵药材人参和西洋参等人参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属于三萜类,是由苷元和糖相连而成的糖苷类化合物。人参皂苷在人参和西洋参中含量较低,有限的天然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药及研发需求。为了摆脱药源匮乏的困境,同时保护珍贵的天然资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合成生物学途径对人参皂苷的生物合成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为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人参皂苷奠定了基础。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包括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