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一、袁家村基本概况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20亩,现有村民200多人。
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主要打造关中风情观光旅游、地域特色小吃、绿色果园采摘、会议餐饮接待、秦腔文化传播、户外体验活动等特色项目,是目前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二、交通区位分析:袁家村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很便利。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三、袁家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1)历史背景根据查询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的资料发现,在过去袁家村是礼泉县出了名的贫穷村,群众大部分是河南、山东等地迁居而来,全村姓三派,人心涣散,生活十分贫困。
郭裕禄上任后的就开展了积肥、整地、打井、办副业的创业四步曲。
从改土造田开始,把原来的506块山坡地,人称“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通过大改大建、打井挖渠,整修为64大块“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将井灌发展喷灌水利化。
经过这一系列农业调节,袁家村初步呈现了树林成网,梯田成方,渠道纵横喷灌的如雨的田园风光。
通过自力更生,先土后洋,土洋结合,由小到大,边建设,边生产的建设方针。
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83年投资70万元,建成了一座年产1万吨的水泥厂,当年投产,当年创利30万元,1986年持改扩建为5万吨,到1990年其产值一直稳定在了80万元左右,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56%,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
1988年村“农工商公司”成立后,制定出“内引外联,借船出海,创办扩建,滚动发展”的方略,使村办工业呈现出好势头。
袁家村发展调研报告

袁家村发展调研报告
该调研报告主要针对袁家村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该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问题。
通过详细的调查和数据收集,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经济发展状况
袁家村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支柱,农田面积逐年扩大,农业产值稳步增长。
然而,由于缺乏农业科技和现代化设备的支持,农业生产效率有限。
2.基础设施建设
袁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落后,道路状况不佳,给村民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不便。
电力供应、通讯网络覆盖率也有待改善。
3.教育与医疗
袁家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有限。
学校设施老旧,师资力量不足;医疗资源有限,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短缺。
4.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袁家村近年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的投入。
然而,仍存在一些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5.旅游资源开发
袁家村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文化资源,但目前尚未进行有效的旅游开发。
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增加村庄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建议:
1.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道路、电力和通讯等方面的不足。
3.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4.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监管和管理,推动生态建设。
5.开发乡村旅游,挖掘袁家村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创造更多就业和经济收入。
通过以上的努力,我们相信袁家村的发展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去袁家村实践的总结汇报

去袁家村实践的总结汇报背景介绍我是一名大学生,参加了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前往袁家村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
袁家村位于一个偏远的山区,是一个需要支援的贫困村,该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现状,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援。
实践活动我们团队共有10人,其中有4名协调员。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主要参加了以下几项活动:走访调查我们按照计划,走访了该村的大小组,了解当地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现状。
我们发现,该村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教育机会和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面临着诸多难题。
我们采集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为后续的支援提供了依据。
文化交流我们组织了一场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了该村的文艺团队和我们的团队成员一起表演,开展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思想,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社区支援我们在袁家村的社区进行了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为当地的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援。
我们组成了三个小组,分别去做清洁卫生、为老人送去慰问品和为残障人士带去一些日用品。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的困境,也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温暖和感激。
学生支教我们在当地的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支教活动,为学生们进行数学和语文的辅导,也与学生们进行了一些课外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了解到了当地的教育现状和困境,也了解到了当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
总结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了袁家村的现状和问题,也让我们看到了当地居民的温馨和感激。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将更多的爱心和支援带给袁家村,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和发展。
感谢组织和带队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袁家村调研感悟

袁家村调研感悟近日,我有幸参与了对袁家村的调研,对这个古老的村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袁家村的独特魅力和宝贵的历史遗产。
袁家村位于中国南方,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
我首先参观了袁家村的村落布局,发现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
村中的房屋大多采用传统的木质结构,屋顶以青瓦覆盖,整体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貌。
在村落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庙宇,这是袁家村的信仰中心,也是村民们祭祀祖先的地方。
庙宇的建筑风格与村落的房屋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除了村落的建筑风格,袁家村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在调研过程中,我了解到袁家村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村庄。
村中的居民秉承着古老的传统,世世代代传承着各种技艺和习俗。
在袁家村,我亲眼目睹了陶艺、编织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
村中的老人们不仅是手艺娴熟的工匠,还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他们将自己的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使得袁家村的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发扬。
与此同时,袁家村还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
在调研中,我参观了村中的古民居和古窑址,这些都是袁家村宝贵的历史遗产。
这些古老的建筑和遗址见证了袁家村的兴衰和变迁,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在这些历史遗迹中,我感受到了袁家村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
除了袁家村的建筑和文化,我还了解到袁家村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村庄周围是茂密的竹林和翠绿的稻田,清澈的小溪穿过村落,增添了一抹生机和宁静。
袁家村的自然环境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并且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通过对袁家村的调研,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村落的珍贵之处。
袁家村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古村落,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地,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宝库。
袁家村的建筑、文化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村落风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和学习。
在这次调研中,我不仅仅收获了对袁家村的深入了解,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袁家村旅游调研报告

袁家村旅游调研报告《袁家村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乡村旅游。
袁家村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袁家村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这次旅游调研。
二、调研内容1. 古村落景点袁家村有多处古建筑群,包括古宅、古庙等,保存完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袁家大宅、观音庙等,形成了独特的古村落风貌。
2. 传统手工艺袁家村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技艺,如剪纸、面人、捏泥人等。
这些手工艺品在古村落中独具特色,吸引了不少游客购买。
3. 乡村美食在袁家村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如手工米粉、农家菜等。
这些美食原汁原味,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品尝。
三、调研结果通过调研发现,袁家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等。
同时,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也亟待加强,以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袁家村的旅游业,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改善交通条件,提高访问便利度;2. 加强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3. 发展乡村民宿,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住宿选择;4. 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五、结语袁家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处理想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措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袁家村的乡村旅游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袁家村调研报告

袁家村调研报告袁家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了解袁家村的实际情况,我根据社会学调研的方法,制定了以下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1. 了解袁家村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包括男女比例、年龄分布等。
2. 了解袁家村的经济状况,包括主要的农作物种植情况、农民收入状况等。
3. 了解袁家村的教育情况,包括学校设施、师生比例等。
4. 了解袁家村的社会福利状况,包括医疗设施、养老服务等。
5. 了解袁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道路、电力、通讯等。
6. 了解袁家村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土壤质量、水质等。
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我亲自前往袁家村进行实地调研,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2. 问卷调查:我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向袁家村的农民和居民发放,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 数据统计: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得出了一些结论。
二、调研结果1. 人口情况:根据我走访的情况和问卷调查结果,袁家村现有人口约1000人,男女比例大致平衡,年龄分布较为均匀。
2. 经济状况:袁家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民收入并不高,大部分农民依靠耕种和养殖维持生活。
3. 教育情况:袁家村有完小和初中,学校设施较为简陋,师生比例较高。
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年轻人选择出村打工,导致学生数量下降。
4. 社会福利状况:袁家村的医疗设施较为简陋,只有一所村卫生所,供应医疗服务有限。
养老服务也比较薄弱,人们普遍担忧自己的养老问题。
5. 基础设施建设:袁家村的交通状况较为落后,村内的道路状况较差,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电力供应相对不稳定,通讯设施相对较差。
6. 生态环境状况:袁家村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土壤质量良好,水质也较清澈。
农民普遍重视环保意识,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三、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的调研结果,我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经济状况改善:袁家村应该寻求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如开发乡村旅游等,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袁家村考察报告

袁家村考察体会一、袁家村初印象经历将近2个小时的车程,汽车停在了村牌楼外的戏台旁,我们也终于来到了这个文明省内外的世外桃源。
小村因为我们的来访而更显宁静、淡定。
这个坐落于古城西安旁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独特的韵味吸引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
带着好奇寻路探访,终于让我找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世外境地。
穿过过堂,迈下古街,徜徉在青砖灰瓦的古镇,这里就是出了名的关中印象体验地。
得瑞恒油坊、五味斋醋坊、童济功茶坊、五福堂面坊、永泰和布坊、辣子坊天一阁、卢氏豆腐坊、稻香村醪糟坊、同顺堂药坊一股脑儿全都涌现在我的眼帘,让我应接不暇,顿时间这些老字号夹杂着一股清纯、古朴的香气沁入我的心田;青石路上镶嵌着一条涓涓细流,清澈的泉水散发着甘甜,怡人的气息迎面扑来。
好一条原汁原味的关中风情街!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让来者迷醉,恨不得,马上投身于这古色古香的怀抱。
木匠正半掩着木门精雕细琢着什么;好奇的游客坐在织布机前品味着蚕丝成布的乐趣;妙手回春的神医正沉思着病情;还有豆腐坊一块块刚出炉的白嫩嫩的卤水豆腐;绝色香甜的蜂蜜;新酿制的纯正飘香的千金红,一股股时而分明,时而混合的气流飘荡在古道间。
期间最让我不忍离去,甚至不肯挪步的是古老而时尚的酒吧。
说它古老是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每一点装饰每一个部件都似乎“破旧不堪”,说它时尚完全是这里陈列的时尚而华丽的洋酒,红的、黄的、异彩纷呈。
泼满了墨汁的红砖墙上挂着一幅幅老旧的黑白照片,一张老的快要散架的桌子摆着一个更是破败不堪的录音机,这里没有绚烂的灯光,没有大口喝酒、大声猜拳的酣畅淋漓,这里有的是一份恬淡,留下更多的是畅想、想象着这里宾朋满座的惬意,想象着录音机简单而撩拨人心的旋律。
走出门一位穿着一身色彩艳丽衣服的女子正闲坐在酒吧门前的木凳上,在色彩的对比下显得异常引人注目,却又恰到好处,更突显了酒吧这个现代的产物与古典的袁家,古老的袁家人的和谐结合。
迈出古街的一刹那,我恨不得想把街道散发的香气一股脑的全都吸走,不是贪婪,而是舍不得,舍不得这美好的气息,更舍不得的是古色古香的古牌坊。
2019-袁家村考察报告-word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袁家村考察报告篇一:袁家村考察报告袁家村考察体会一、袁家村初印象经历将近2个小时的车程,汽车停在了村牌楼外的戏台旁,我们也终于来到了这个文明省内外的世外桃源。
小村因为我们的来访而更显宁静、淡定。
这个坐落于古城西安旁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独特的韵味吸引着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
带着好奇寻路探访,终于让我找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世外境地。
穿过过堂,迈下古街,徜徉在青砖灰瓦的古镇,这里就是出了名的关中印象体验地。
得瑞恒油坊、五味斋醋坊、童济功茶坊、五福堂面坊、永泰和布坊、辣子坊天一阁、卢氏豆腐坊、稻香村醪糟坊、同顺堂药坊一股脑儿全都涌现在我的眼帘,让我应接不暇,顿时间这些老字号夹杂着一股清纯、古朴的香气沁入我的心田;青石路上镶嵌着一条涓涓细流,清澈的泉水散发着甘甜,怡人的气息迎面扑来。
好一条原汁原味的关中风情街!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让来者迷醉,恨不得,马上投身于这古色古香的怀抱。
木匠正半掩着木门精雕细琢着什么;好奇的游客坐在织布机前品味着蚕丝成布的乐趣;妙手回春的神医正沉思着病情;还有豆腐坊一块块刚出炉的白嫩嫩的卤水豆腐;绝色香甜的蜂蜜;新酿制的纯正飘香的千金红,一股股时而分明,时而混合的气流飘荡在古道间。
期间最让我不忍离去,甚至不肯挪步的是古老而时尚的酒吧。
说它古老是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每一点装饰每一个部件都似乎“破旧不堪”,说它时尚完全是这里陈列的时尚而华丽的洋酒,红的、黄的、异彩纷呈。
泼满了墨汁的红砖墙上挂着一幅幅老旧的黑白照片,一张老的快要散架的桌子摆着一个更是破败不堪的录音机,这里没有绚烂的灯光,没有大口喝酒、大声猜拳的酣畅淋漓,这里有的是一份恬淡,留下更多的是畅想、想象着这里宾朋满座的惬意,想象着录音机简单而撩拨人心的旋律。
走出门一位穿着一身色彩艳丽衣服的女子正闲坐在酒吧门前的木凳上,在色彩的对比下显得异常引人注目,却又恰到好处,更突显了酒吧这个现代的产物与古典的袁家,古老的袁家人的和谐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袁家村考察学习报告一、袁家村基本概况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位于举世闻名的唐盛世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总面积800亩,其中耕地面积620亩,现有村民200多人。
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主要打造关中风情观光旅游、地域特色小吃、绿色果园采摘、会议餐饮接待、秦腔文化传播、户外体验活动等特色项目,是目前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
二、交通区位分析:袁家村附近机场高速、武银高速、312国道、107省道、关中环线等道路密布,交通发达,西安至礼泉、西安至袁家村、咸阳至袁家村的客运大巴发车频率高,游客无论是成大巴还是自驾游,都很便利。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离咸阳国际机场较近,空运便利,有利于吸引国际旅客前来观光体验。
三、袁家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1)历史背景根据查询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的资料发现,在过去袁家村是礼泉县出了名的贫穷村,群众大部分是河南、山东等地迁居而来,全村姓三派,人心涣散,生活十分贫困。
郭裕禄上任后的就开展了积肥、整地、打井、办副业的创业四步曲。
从改土造田开始,把原来的506块山坡地,人称“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通过大改大建、打井挖渠,整修为64大块“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将井灌发展喷灌水利化。
经过这一系列农业调节,袁家村初步呈现了树林成网,梯田成方,渠道纵横喷灌的如雨的田园风光。
通过自力更生,先土后洋,土洋结合,由小到大,边建设,边生产的建设方针。
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83年投资70万元,建成了一座年产1万吨的水泥厂,当年投产,当年创利30万元,1986年持改扩建为5万吨,到1990年其产值一直稳定在了80万元左右,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56%,成为村上的支柱产业。
1988年村“农工商公司”成立后,制定出“内引外联,借船出海,创办扩建,滚动发展”的方略,使村办工业呈现出好势头。
1990年,先后投资460万元,建起了硅铁厂、印刷厂等一批小型企业,围绕村材业的崛起,引发出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兴旺。
成立起汽车运输队和建筑队,办起了商业服务部,使工、商、建、运、服得到全面发展。
村办企业的突起,使群众个人收入猛增,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同时也为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条件,加强了农业的地位。
粮食单产稳定在800公斤以上,总产15万公斤。
村上又兴办了一个25亩的园林场,培育花卉苗木几十种,为发展林业和绿化、美化村庄服务。
1990年集体栽植果园115亩,92年按人划拨土地栽植家庭果园,实行户栽村管双层经营体制。
这样以来,一个农工商并举,相互连结,相互服务的良性产业结构迅速确定起来,全村90%以上的劳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来,工农业产值比重发生变化,农业仅占%,工商业则占99.5%,袁家村开始从传统农业跨入了现代农业的新阶段。
早在1987年,郭裕禄率领本村农民代表应邀赴德国考察访问,耳闻目睹了德国农民的衣食住行,深知与人家的差距。
1992年10月,郭裕禄参加了党的十四大后,研究讨论袁家村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站在村头看世界,立足袁家想市场,走出礼泉,走向全国,赶上或超过德国农民的生活水平。
(2)发展现状根据历史背景和与当地村民沟通发现袁家村经历过三次转型,从过去的穷村,转型到全省农业的标杆,再转型发展到乡镇集团企业。
从2007年起,村上在专家学者的建议下,确立了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发展规划。
规模逐渐发展越来越大,进行一系列改革之后,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9月,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正式开业,最早只办了5家农家乐,几间作坊。
通过到丽江平遥等地考察学习后,从短短的一条街做起,也就是现在的“康庄老街”。
为了让景点环境更丰富,村里经常派人去其他具有古色古韵的地方学习,尽量做到原汁原味的学习并吸收借鉴。
袁家村位于关中位置。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
在关中见到各个地方的特色并不意外,因为这里是四关之中,文化融合并存的地方,所以什么地方的特色都有就是它的特色。
四、参考案例1.地道民俗文化袁家村突出本土独特文化元素。
景区内精心布置的磨台、牛车、石器、原木门窗和器具等农村生活物件。
屋子的陈设基本参照明清时期的风格特色,突出原生态和本真面貌。
古老的戏台、独特的秦腔、历经风雨的石壁、楹联匾牌,文气浓郁,底蕴丰厚。
走在街上可以听到地道的关中口音、看到关中地道的居民、欣赏到地道的民居街市。
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和厚重淳朴的民俗文化氛围将村落打造成魅力独具的民俗文化景区,为旅游注入了文化之魂,成为对游客的核心吸引力。
2.地道的传统美食观察当地的业态配置可以发现,关中美食是其中最具能量的引爆点。
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称之为“关中民俗美食博物馆”或“舌尖上的关中”。
美食一条街上每家店铺的经营范围几乎不重叠,一店一品,每家一个特色,和谐共处,产生集聚优势。
店铺不仅色、香、味撩人,其完全开放式的制作过程,类似民俗文化展示,给人以感官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共同营造出浓浓的关中风情和生活气息,对游客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甚至对灶台的大小、位置和设计风格都严格把控,以保证情景体验的原汁原味。
3.参与体验性强当地再现传统关中建筑风格的手工作坊街,将关中民间作坊的传统制作工艺,现场展现给游客。
在此生产的油泼辣子、油、醪糟、面粉、醋、豆腐、棉布都很畅销。
在传统作坊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会到生产生活的过程,自然而然的熟识区域民俗文化,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游客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4.科学的规划与设计由专业团队编制总体规划、专业规划,用规划定位景区特色,用规划明确重点发展方向。
发展之初就通过系统规划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论证,严格规划控制,确定发展以关中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民俗旅游项目。
规划在旅游项目上延展为体现关中生产生活方式的作坊参与性活动,体现关中饮食文化的食街商贸活动、集休闲度假饮食为一体的仿古乡村院落农家乐、展现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烧烤垂钓及以娱乐运动为主的游乐场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上根据旅游项目延展为承载关中生产作坊及饮食商贸的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及街市、具有古民居特色的农家聚落及乡土特色的活动场所。
在建筑设计和微景观打造上做足功夫。
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关中四合院区。
其中关中印象体验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都是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按照关中民居形制,营造关中民居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
美食、创意商品、主题酒吧、老作坊排列两侧。
交通尺度紧凑,商业界面丰富,广场空间疏散有度,民俗元素丰富。
把仅有百十亩的巷弄空间,设计出让人走不尽的感觉,体验到浓郁的民俗风情。
5.文化融合袁家村有很多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快要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文化变得年轻、有活力、生气勃勃起来,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袁家村在我看来就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这里有百年以上的老房子,一砖一瓦有收集来的,或刻意打磨造假仿古。
这里没有重复的经营项目,每一间都独具特色。
例如传统特色茶馆和麻将馆,游客在这里听书,品茶,打牌来消磨时间,传统的手工作坊,手工制作土特产,工艺品。
特色小吃也是保持原汁原味。
例如一定是长沙人做长沙小吃,回民做回民小吃,本地人做当地小吃,不允许外人雇几个员工来做生意的行为发生。
还有艺术长廊给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将音乐,美术,陶艺,手工等融合到古香古色的街道中。
酒吧文化街也独具文艺气息,环境比较原生态,音乐比较个性或是本地歌手原创。
游客围着聊天或是听唱、小酌,与五湖四海的游客聊天。
传统与现代相交,艺术与民俗相融。
既能领略特色民风小吃的大快朵颐,又能体验远离喧嚣的悠然自得。
闹中取静,让人流连忘返。
三、旅游休闲村落发展趋势近些年来,在生活节奏快速化、闲暇时间较短的都市人群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开始更多的选择前往距离较短并且景色宜人或者乡土文化氛围浓郁的乡村来达到休闲的目的。
从而导致短途的旅游型休闲村落成为一种普遍的旅游游憩目的地。
在市场促使下,一些城市外延的乡村聚落,积极的开发休闲村,以期取得适当的经济回报。
在规划和开发的过程中,以村落大背景为依托的开发模式逐渐形成以下几种类型: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自然环境优良的生态村落;具有典型民俗文化的民俗村落;拥有大量古建筑群的古村落以及农事体验型村落等类型。
由于一些村落在项目开发和景观规划上存在复制性,在人们膨胀的好奇心下,逐渐衰退。
相反一些村落有良好的规划设计,开发和规划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逐渐形成独特的乡村意象和品牌效益,从而兴盛不衰。
五、袁家村设计分析袁家村在规划设计初期,由规划公司统一规划设计,根据其所处的地理区位优势,确定了以昭陵旅游景点为辐射圈,以关中民俗休闲体验为楔入点的设计思想。
以西安市关注民俗文化人群为主要目标人群,其中包括旅游团体、家庭和学生群体等;以西安市为集散地的外地旅游者,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为辅的市场目标人群设计定位,确立了以关中民俗聚落生活文化特色为主题的乡村主题意象。
在主题意象营造过程中,在旅游项目上延展为体现关中生产生活方式的作坊参与性活动,体现关中饮食文化的食街商贸活动、集休闲度假饮食为一体的仿古乡村院落农家乐、展现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烧烤垂钓及以娱乐运动为主的游乐场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上根据旅游项目延展为承载关中生产作坊及饮食商贸的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及街市、具有古民居特色的农家聚落及乡土特色的活动场所。
空间区域划分图空间区域划分图1.空间区域划分袁家村确立了设计定位和开发主题后,拓展村域住宅土地面积,开拓空间结构尺度,逐步形成了以道路为界限分割的几个休闲区域。
以关中印象体验区为核心,娱乐区块半围合式外延地块发展方式。
这种布局结构明了,村容井然有序。
同时从景观角度上来看,关中印象体验区因其主要是由关中生产生活及饮食商贸等人文景观要素成,而欧式田园果林休闲区及垂钓区主要是由自然景观要素组成,从而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共生的发展趋势。
2.空间景观解读景观主要涵盖了民居建筑、道路、导视系统、植物、景观小品等。
在规划设计时,应围绕目标主题思想进行分析设计,而达到良好的空间效果。
场所空间是反应地方特色人居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村落的场所空间。
3.民居建筑景观设计民居建筑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服务设施,它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占很大的比例,并具有很高的地域特色,作为供旅游的一种特色文化休闲区域,建筑本身是一种主要体现人文景观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