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合集下载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范文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范文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成为新时代下的热门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前景,本人于近期前往某地进行考察并撰写此篇报告。

一、调研背景乡村旅游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但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

据统计,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过70亿人次,同比增长逾20%。

在这股热潮下,不少地方开始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经济任务。

二、考察对象此次考察对象为某浙江省的某乡村旅游区。

该旅游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山区,周围环境优美,是一处以体验农村生活为主的乡村旅游区。

近年来,该地区在乡村旅游开发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为本次考察带来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考察内容1、旅游区规划考察时,我首先了解了该旅游区的规划情况。

乡村旅游区规划是旅游区建设的基础,决定了该区域的景观、功能和服务等方面。

该地区的规划做得比较到位,有较完善的规划方案和施工计划,其中包括旅游公路建设、休闲娱乐设施、农业观光等。

此外,该地区还注重交通配套建设,提供免费停车、公共交通等服务,方便游客前来旅游。

2、旅游项目设计该旅游区的旅游项目设计较为丰富,其中包括了第一手体验类项目、休闲娱乐项目、文化教育类项目等。

我尝试参加了几个项目,其中包括摘苹果、采摘茶叶、亲子DIY等,一些最初的活动由当地的农户提供。

这些项目能够让游客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

但对于一些文化教育类项目的设计,需要更多有关当地历史、文化、民俗的展示和传播,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和认识当地文化。

3、农家乐和民宿乡村旅游区的农家乐和民宿是游客体验当地生活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该旅游区提供了多种住宿形式,农家乐和民宿条件均较好。

农家乐要求尽量贴近当地生活方式,为游客提供饱含民俗文化的美食和住宿环境,能让游客更好的了解当地的生活和文化。

同时,个别民宿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加规范。

四、总体印象通过此次考察,我对这个乡村旅游区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

总体上,该旅游区在规划和项目设计方面做得较好,能够提供丰富的游览项目和生产体验活动。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新疆乡村旅游考察报告为了园艺场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农业+旅游有效融合,实现田园综合体项目达标,确保不走弯路,科学有效实现目标,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乡村旅游建设、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公司休闲旅游发展,7月13日至18日,由彩田总经理带队,组织一行4人,前往阿克苏塔村、刀郎部落、库尔勒阿瓦提农场、奇台腰站子村、北屯中心广场等地实地考察。

深入乡村民宿、乡村餐饮、乡村娱乐设施亲身体验验并与他们交流和探讨,认真询问了当地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学习当地农家乐、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此次考察,感受颇深,启发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阿克苏温宿县塔村旅游现状阿克苏温宿县塔村全名是阿依库勒镇塔什塔村,距离温宿县75公里,位于天山托木尔峰山脚下气温比城区低了近15℃左右,了解到从2019年起,阿克苏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围绕“乡村振兴+旅游扶贫”战略,打造“归园田居·塔村”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归园田居·塔村”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村民增收,让农民变被动为主动,让刻意“输血”变农民自发“造血”,为“一帮就富,撒手就贫”的顽疾开出了一剂妙方。

塔村环境整治、民宿改造、土地整理、基础设施配套和60余处网红打卡点打造通过阿克苏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入资金建设。

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开发建设滑雪场、彩虹滑道、玻璃栈道等旅游项目,丰富景区业态的同时,已吸纳150余名农牧民就业,全村约60%以上的村民直接受益于旅游业发展。

整体照片展示:整体规划分成14个点,分为:云中漫步游乐园,天山托峰滑雪场,低空飞行基地,无动力游乐园、彩虹滑道,真人CS基地,半山客栈,蒙古人家,星空泡泡屋,游客服务中心,湿地瀑布,吃货街,杏花园啤酒广场,托峰大本营,塔村火车站,油菜花海。

百花生态园艺场在餐饮包厢风格,无动力游乐设施,特色住宿上都具有借鉴意义,打造百花田居园艺村,以童趣乐园,乡间美食,特色木屋,加以石头水系,麦田稻草人,木櫈,木椅点缀,石头文创,木头文创,水车等融入整体规划,形成园艺场独特的乡村旅游气息,形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与院方。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9篇)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9篇)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9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精选9篇)乡村旅游调研报告篇1为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根据吕祖善省长关于组织省级机关工作人员下乡体验乡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统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区的板固村和下呈村开展体验乡村旅游、帮扶农村建设活动。

通过四天三夜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参与打麻糍、挖野笋等农事民俗活动,充分体验了乡村旅游的乐趣。

在2个村参加座谈会,走访农家乐经营户,了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困难和期盼,了解并实地勘察旅游基础设施,帮扶乡村旅游的发展。

现将体验的情况作一汇报:一、两村的基本情况板固村位于罗樟源的中部,距离市区约30公里,地处海拔800米的山涧峡谷地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整个板固村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态优美。

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积5000余亩,同时也是衢州市的野生兰花保护基地。

全村46户228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家乐经营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种牛羊养殖等。

现从事农家乐经营户13户,能同时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从业人员近40人,间接从业人员80余人,20__年接待236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120余万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5个自然村组成,245户农户761人。

境内有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脊龙门风景区,是衢州市重点旅游景区。

依托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现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张,直接就业人数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

20__年该村年“农家乐”收入达到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142元。

在“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下,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和土鸡、土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产业也初具规模,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

二、体验衢江区乡村旅游的感受1、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

20__年,在村支书傅梅英的动员下,板固村的3户农户自发开始农家乐经营,经历了怕经营到试经营再到爱经营,从不懂服务到学服务再到提升服务的转变。

关于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报告

关于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报告

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报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为要素,以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为载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

尤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论述为农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旅游发展将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载体。

为此,为加快推进惠农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质增效,3月1日-4日,赴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泾源县、西吉县等地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先进经验,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做法近年来,固原市以深厚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深挖乡村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乡村旅游与农村、农民和农业紧密结合,通过重点旅游项目带动、典型示范引领、标准化建设、品牌化推广,使固原乡村旅游成为新兴产业和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仅春节假期,固原市就接待游客11.3万余人次,景区和农家乐经营性收入340.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7.92%和10.66%。

先后涌现出了隆德县老巷子、泾源县全域旅游、西吉县龙王坝等一大批乡村旅游发展典型,乡村旅游已成为新常态下固原旅游的“新名片”和经济增长的新路径。

(一)原州区河川乡河川乡“黄土情休闲农业示范园”推行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第一产业以油用牡丹、元宝枫、文冠果、中药材种植为基础,第二产业以牡丹香料、精油加工为拓展,带动第三产业吃、住、行、游、娱快速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的齐头并进,既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公司目前已投入4000余万元,按照1亩1股,每股240元标准采取“公司经营、农户入股”的形式,打造万亩油牡丹布局田园景观,搭配特色餐饮、窑洞民宿、山间娱乐等项目,通过微信平台、旅游网等媒体推广,辐射吸引周边300公里范围内客源,2017年6月至10月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品牌推广初现成效。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关于袁家村乡村旅游的考察报告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农家乐建设、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公司休闲旅游发展,2月21日至22日,由县旅游局领导带队,组织旅游局和鼎润公司代表一行7人,赴袁家村、东坪村、白村等地实地考察。

考察组一行深入景区农家宾馆,亲身体验验并与他们交流和探讨,认真询问了当地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学习当地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此次考察,感受颇深,启发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袁家村、东坪村、白村等地借助区位、生态、文化优势,依托城郊、景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在整村推进、精品创建、转变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其中,袁家村位于**市县烟霞镇,距西安市区30分钟车程,是个移民村,全村60户人有七个姓,280多人,500亩地。

上世纪70年代以前,袁家村是一个非常落后贫穷的村,1970年郭裕禄担任袁家村支部书记,当时为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从农业生产抓起,领导全村上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十年间,成功解决了温饱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为发展经济,郭书记提出从农业向工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村办企业,先后办起了白灰厂、水泥厂、硅铁厂、建筑公司、汽车运输队等多个企业。

2000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村办工业化企业逐步淘汰,袁家村发展遇到瓶颈,期间村干部常年外地考察学习,老郭书记儿子郭占武挑起重担,他提出弃工从农,搞现代化农业,观光农业,当时没有人拥护,为了解决村民思想问题,村干部党员带头先后赴四川**、云南等地考察学习,对农家乐乡村旅游有了初步认识,最终定位关中民俗文化,建成关中印象体验地,2011年5月该村被农业部评选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

东坪村位于县城东北约24公里处,距唐太宗昭陵仅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地貌独特,登高远眺,千里沃野置于脚下,如画田园尽收眼底,南与巍巍秦岭遥相对峙,东观朝**顶天寺高耸云端,漫山遍野的幼松郁郁葱葱,万亩果园宛若一个天然氧吧,农家土窑洞冬暖夏凉,人称没有噪音的天然空调白村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占地2万亩,其中农耕文化体验园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00亩,目前建成半亩园500户,已对社会开放认耕,让城市生活的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农村,放松身心,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让城市生活的人们,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亲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

土家族乡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土家族乡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土家族乡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考察报告1. 研究背景及目的中国的乡村旅游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地政府也纷纷将其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计划之中。

然而,不同的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家族乡在旅游资源和文化传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土家族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其乡村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方法在本文的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了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

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土家族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乡村旅游概况等。

问卷调查法:我们针对土家族乡的游客和居民,编制了两份问卷,通过网络和实地查询等方式进行调查。

实地考察法: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实地前往土家族乡进行考察,并与当地的旅游开发企业、政府官员、居民、游客等展开深入交流,了解土家族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土家族乡概况土家族乡位于中国中南部,是土家族的聚居区,具有独特的风景、习俗和历史文化,堪称中国的山水田园。

土家族人民代代传承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技艺,其中包括服饰、歌舞、剪纸、刺绣等。

土家族乡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山水风光、人文风情、民俗表演等。

其中,土家族的歌舞艺术、山水画、柿子酒等都是很具代表性。

4. 土家族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4.1 景区开发程度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土家族乡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其旅游资源的分散程度很高。

虽然各地都有不同的景点开发,但整个乡村旅游业仍处于分散状态,各景区在管理、服务、品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4.2 市场竞争度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关注乡村旅游,土家族乡的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激烈。

有些景区吸引游客的手段过于简单粗糙,然而另一些景区则在营销活动上投入了巨资,效果十分显著。

4.3 旅游服务体系土家族乡的旅游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有些景点的服务质量还不够高,同时游客在景区的知情权、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需求尚未得到完全满足。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第一篇: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为借鉴赣北和皖南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市郊县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水平,我市乡村游考察团于2006年6月17日至2006年6月23日赴江西和安徽考察有关乡村景点和古村落景区。

由于行程紧张,代表团重点参观考察了婺源的严田古樟民俗园、宋代廊桥彩虹桥、明清古建筑群思溪延村、小桥流水人家李坑、江湾景区,黟县的古村落西递宏村,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徽园、渔梁古埠、新安碑园及太白楼。

行程所及,三地上下齐心协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和自信精神及其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考察团每到一处通过调研访谈、分析比较,获得了不少新的开发建设理念。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四大法宝(一)政府主导婺源、黟县和歙县属于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具有开发可行性的地区,其乡村旅游是一种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措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乡村节庆活动等手段,有意识发展乡村旅游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1、形成共识为了奠定旅游业在黟县的支柱产业地位,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黟县建成“工强农富、旅兴贸活、特色鲜明的旅游经济强县”、“合力构筑全国一流旅游经济强县”等目标。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把发展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扶持,抢先发展;同时资金扶持全力向旅游业倾斜,加大旅游促销资金、旅游商品开发资金、旅游资源保护资金、旅游人才培训资金等专项投入,以奖代补。

同时多方争取贷款、国债等专项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婺源县委、县政府以婺源整体环境作依托,全方位凸显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和魅力,作出了“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和“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科学定位,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和旅游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2001—2005)》以及8个《景区规划》,制订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导游管理、宾馆管理、餐馆管理、门票管理等6个《管理办法》,形成了较规范的产业运行机制。

乡镇旅游调研报告

乡镇旅游调研报告

乡镇旅游调研报告
《乡镇旅游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旅游调研旨在了解乡镇旅游的基本情况,掌握乡镇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为乡镇旅游提供发展建议。

二、调研内容
1.乡镇概况:调研了乡镇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基本情况。

2.旅游资源:考察了乡镇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产业等。

3.旅游服务设施:调查了乡镇的旅游接待设施、交通配套、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

4.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了乡镇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旅游收入、从业人员等。

三、调研结果
1.乡镇的自然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乡村文化。

2.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和利用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开发利用效率。

3.目前乡镇的旅游服务设施相对简单,需要加大投入,提升接
待能力。

4.旅游产业发展良好,但仍需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宣传,提升
产业竞争力。

四、建议
1.加强乡镇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推动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

2.加大对乡镇旅游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接待水平和品质。

3.推动乡镇旅游产业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提升竞争力和知
名度。

4.注重乡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自然环境和乡村传统文化。

五、结论
乡镇旅游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和推动产业升级,可以促进乡镇旅游的健康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LX-FS-A35538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东坪村位于县城东北约24公里处,距唐太宗昭陵仅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地貌独特,登高远眺,千里沃野置于脚下,如画田园尽收眼底,南与巍巍秦岭遥相对峙,东观朝**顶天寺高耸云端,漫山遍野的幼松郁郁葱葱,万亩果园宛若一个“天然氧吧”,农家土窑洞冬暖夏凉,人称“没有噪音的天然空调”.
白村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占地2万亩,其中农耕文化体验园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00亩,目前建成半亩园500户,已对社会开放
认耕,让城市生活的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农村,放松身心,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让城市生活的人们,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亲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

二、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划方面:袁家村在建设发展中按照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斥资1500万元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创建了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传统特色作坊,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

基本形成了集关中小吃街区、特色乡村食宿客栈、浪漫满屋田园派对、多主题酒吧街区、麻将茶园等关中民俗互动体验和现代艺术街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旅游基地。

2、运营管理方面:袁家村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成立了旅游公司和农产品公司,前者做品牌宣传,后者以农产品带动经济发展,下一步把袁家村的香辣子,豆腐,醪子,醋油面,酸奶等小作坊发展成股份制公司,把现代生产工艺和传统生产工艺相结合,经国家生产许可,对外销售,进一步做大,发展成上市公司,解决公司资金不足问题。

景区下一步将实行一卡通,公司掌握现金流,与经营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统一管理,从传统的“农家乐”旅游向建设“乡村度假基地”迈进,实现公司和农户共赢。

3、土地流转方面:目前袁家村是全省新型社区示范村,所在烟霞镇是全省的示范镇,每年有1000亩的用地指标,政府帮助袁家村现有700亩土地变成国有土地,解决农村产权问题,资产盘活,向银行贷款,鼓励村民入股,让资产翻倍。

4、外来投资方面:要求投资商不但有资金,还要有先进的思想,袁家村无偿提供土地,对所投项目严格把关;要求每亩地至少300万投资额,其中公司占20%股份。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