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廷城市经济学第十章_城市交通经济

合集下载

浅析城市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浅析城市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浅析城市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12期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其在优化产业结构、拉动消费需求、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就城市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详细讲解。

一、城市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一,优化产业结构。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会改善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通以及资源配置的优化,进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城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各部门有机结合、密切联系的格局,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拉动消费需求。

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有效拉动消费需求;交通产值及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产业体系发生变化,进而引起相关产值的变化,并影响到整体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发展城市交通运输事业会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并通过影响消费引起收入增量;拉动消费需求是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直接效果,又被称之为“消费波及效果”。

第三,改善投资环境。

地区投资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要素,而城市交通则是关键性指标之一。

城市交通运输具有便捷、安全、快速的特点,其能有效改善区域投资环境。

城市交通发展能为沿线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提高区位优势以及城市吸引力,为外来投资及招商引资提供便利平台,进一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城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瓶颈第一,未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目前来说,我国城市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不合理,无法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铁路运输融资渠道非常单一,水运事业投入不足,公路运输投资渠道相对较多,但也无法满足城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现有的交通投融资机制严重制约了交通事业的顺利发展。

另外,交通运输市场相对封闭,开放力度不足,运价管理方式不到位,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第二,缺乏完善的交通管理体制。

城市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城市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 结论—— • 1.只有考虑了运输成本之后的贸易净收
入为正数时,放松“相同的生产率”假 设,才会导致区域内贸易的发生 • 2.在运输方式既定的前提下,运输成本 的大小取决于交易地点(市场)的位置 ,能够使运输成本尽可能低的地点将受 到贸易者的青睐
庭进行分工 • 北部家庭专门生产毛料,南部家庭专门
生产小麦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小麦(公斤) 毛料(码)
• 北部家庭
8
1
• 南部家庭
12
6
• 运用机会成本,找出北部家庭和南部家庭具 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 北部家庭 • 南部家庭
• 486: Number of UAs
• 3,087: Number of UCs
• 249,253,271—— Total urban population
• 219,922,123: UAs population
• 29,331,148: UCs population
• 59,492,276—— Total rural population
• 不考虑运输成本 • 4公斤小麦 = 1码毛料 • 北部家庭单位时间的净收益1码毛料 • 南部家庭单位时间的净收益12公斤小麦
Urban Economics(chapter 1)
• 考虑运输成本 • 北部家庭行走2小时,到达交易地点 • 贸易净收益为负数 • 北部家庭行走0.5小时,到达交易地点 • 贸易净收益为正数
• 80.7%—— Percent of the U.S. population

城市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交通是现代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一、城市交通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1. 促进人员流动和商业活动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能够促进人员在城市之间的流动,为商务、旅游和文化交流等活动提供了便利。

人们可以减少出行时间,使得人员资源得以更加合理地配置,从而促进了各类商业活动的展开。

此外,交通便利还能够拓宽消费市场,推动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2. 刺激城市就业和创新城市交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例如道路和桥梁的建设、公交车、地铁的运营等,这些都可以提供许多就业机会。

同时,交通建设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设备、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为创新型产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3. 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城市交通连接了各个区域的资源和市场,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通过便捷的交通,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类资源和产品,促进了资源在不同地区的交流和流动。

此外,交通运输的便利还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促进了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

二、城市交通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1. 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城市交通流量过大导致的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一大负面影响。

长时间堵车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还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给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2. 城市空间压力和土地浪费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道路和停车场,这导致城市空间压力增大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大量的城市用地被用于交通设施建设,使得城市土地资源难以合理利用,不利于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性发展。

3. 不均衡发展和社会不公城市交通网络的不均衡发展会导致城市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资源和服务的分配不均衡,加剧了社会不公。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章:运输需求概述一、运输经济学导论1. 运输经济学的定义: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运输活动中的资源配置、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

它旨在通过经济分析,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运输结构,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2.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运输市场的结构和行为- 运输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运输政策的设计与评估- 运输需求与供给的规律- 运输成本的形成与控制- 运输价格的决定与影响3.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描述和解释现实中的运输现象。

- 规范分析: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运输经济活动的理想状态和改进方向。

- 定量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运输问题进行量化研究。

- 定性分析:通过逻辑推理和概念分析来探讨运输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二、运输的分类1. 按运输方式分类:- 公路运输:使用汽车、摩托车等在道路上进行的运输。

- 铁路运输:利用铁路轨道和机车车辆进行的运输。

- 水运:通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进行的运输,包括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 航空运输:使用飞机在空中进行的运输。

- 管道运输:通过管道输送流体和气体等物资的运输方式。

2. 按运输对象分类:- 货物运输:涉及各种商品和物资的运输。

- 旅客运输:涉及人的位移,包括城市公共交通、长途客运等。

3. 按运输范围分类:- 长途运输:跨越较大地理范围的运输。

- 短途运输:在较小地理范围内进行的运输。

- 城市运输:城市内部的运输活动。

- 农村运输:农村地区的运输活动。

三、运输需求1. 运输需求的定义: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物或旅客为实现空间位移而愿意且能够支付的运输服务量。

它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服务的需求。

2. 运输需求的特性:- 空间性:运输需求产生于货物或旅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具有明确的空间方向。

- 时间性:运输需求具有时效性,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

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了现代化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城市公共交通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还具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交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社会效益1. 减少交通拥堵城市公共交通的推广和发展可以有效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

私家车辆过多导致交通拥堵不仅浪费时间,还增加了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方式,能够鼓励更多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道路拥堵情况的发生,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

2. 减少环境污染城市公共交通以大规模承载乘客为主要特点,可以减少尾气排放的数量。

相比于私家车辆,公共交通工具通常采用环保技术来减少尾气排放,如电动公交车、轨道交通等。

该种方式显著减少了燃烧排放物的释放,有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社会平等城市公共交通可以为所有居民提供相对平等的出行机会。

对于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公共交通提供了无障碍的出行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加独立地融入社会。

此外,公共交通还能够缓解一些社会问题,例如青少年迟到、早恋等,使他们更规律地出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二、经济效益1. 减少交通成本城市公共交通可以显著降低个人出行成本。

私家车的购买、维护、保险等费用相对较高,而公共交通仅需支付较低的乘坐费用。

通过推广使用公共交通,人们可以在交通出行方面节省一定的开支,从而提高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2. 促进商业发展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便捷、高效的交通可以带来更多的人流量,增加商业活动的机会,从而带动商场、超市、餐馆等商业设施的繁荣。

在公共交通的辐射作用下,各个商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将得到增进,为城市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3. 缓解资源紧张城市公共交通可以缓解能源的紧张情况。

私家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燃料,而公共交通以多人共享一个车辆的方式,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城市经济学之城市空间结构(PPT 60页)

城市经济学之城市空间结构(PPT 60页)

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 勒创立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 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 斯泰勒采取类似于杜能的“孤立国”方 法,首先假定研究的区域或国家是平原, 人口均匀分布,对外部不发生联系,利 润的原则起着完全的支配作用。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克里斯泰勒运用六 边形模型对城镇分布的“安排原则”, 即决定城镇数量、规模和分布的原则进 行了抽象的理论概括。
如把城市视为一个大圆他认为同一利用方式的土地通常呈扇瓣状从圆心中心商业区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放射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线路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其用地逐步形成一个从市中心向外放射出去的扇形区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扇形它可左右隆起
• 城市经济学
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
本章将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概念、 基础理论、典型模式和影响城市空间结 构的主要因素,并重点讨论我国城市空 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综合了几乎所有社会经 济因素,概括了各个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 及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显示出的继承 性、综合性、动态性、内聚性、扩展性等 特征说明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因素的复杂 性和多元性。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因素要 属政府行为、土地价格、社会结构及人文 类型等因素。
一、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是在农业区位论、工 业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 展起来。
1、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是研究农业空间经济活动的 组织和优化的区位理论。即研究不同的 农业活动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的最佳选 择。
农业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所首 创,他在1826年出版的名著《孤立国同 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提出 了因地制宜根据地域差异合理安排农业 生产,优化土地组合的思想。系统地建 立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成为农业区 位理论,甚至区位理论的鼻祖。

城市经济学试题1

城市经济学试题1

城市经济学试题1城市经济学课程号:6150405 课序号:0 开课系:一、选择题(根据每小题提干和所给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城市的本质是:()A.人类的一种居住空间 B. 政府等国家机构所在地C. 社会生产力的一种形式D. 非农产业的生产集聚地2.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是()A.社会分工 B. 城乡的分离与对立 C. 城市第三产业 D. 城市基础产业3.引起城市规模经济特性的城市特点是::A.人口密集性 B. 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可分性 C. 集聚经济性 D. 三者都不对4.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问题是:()A.城市交通模式 B.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C. 城市基础设施模式 D.城市住宅模式5.如果地租为10,利息率为5%,土地上的资本价格为88,那么土地价格为:()A.90 B.138 C. 288 D.108 6.西方房租政策的基本内涵是:()A.最低房租限制B.最高房租限制C.房租浮动限制D.三者都不对7.反映城市规模与城市密度之间关系的规律称为:()A.位序-规模分布理论 B.集聚-扩散效应理论C. 中心-外围分布理论D.共享-外部效应理论8.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其实质是对()提出的某种要求。

A.城市性质 B.城市功能 C.城市规模 D.城市环境9.反映外部效果的城市污染费用指:()A.治理费用 B. 防护费用 C. 设备费用 D. 损害费用10.反映城市特点的需求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是:()A.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B. 投入产出模型C. 城市基础部门模型D. 哈罗德·多马模型二、案例与观点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应当主要走小城镇的道路,因为建设大城市要花很多投资,你认为如何,谈谈你对城市化道路的看法。

2. 有人说城市住宅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

请根据我国当前城市房地产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为什么?3.有人说GDP指标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产出潜力的核心指标,你认为如何?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

城市经济学试题1

城市经济学试题1

城市经济学课程号:6150405 课序号:0 开课系:一、选择题(根据每小题提干和所给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城市的本质是:()A.人类的一种居住空间 B. 政府等国家机构所在地C. 社会生产力的一种形式D. 非农产业的生产集聚地2.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是()A.社会分工 B. 城乡的分离与对立 C. 城市第三产业 D. 城市基础产业3.引起城市规模经济特性的城市特点是::A.人口密集性 B. 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可分性 C. 集聚经济性 D. 三者都不对4.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问题是:()A.城市交通模式 B.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C. 城市基础设施模式 D.城市住宅模式5.如果地租为10,利息率为5%,土地上的资本价格为88,那么土地价格为:()A.90 B.138 C. 288 D.108 6.西方房租政策的基本内涵是:()A.最低房租限制 B.最高房租限制 C.房租浮动限制 D.三者都不对7.反映城市规模与城市密度之间关系的规律称为:()A.位序-规模分布理论 B.集聚-扩散效应理论C. 中心-外围分布理论D.共享-外部效应理论8.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其实质是对()提出的某种要求。

A.城市性质 B.城市功能 C.城市规模 D.城市环境9.反映外部效果的城市污染费用指:()A.治理费用 B. 防护费用 C. 设备费用 D. 损害费用10.反映城市特点的需求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是:()A.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B. 投入产出模型C. 城市基础部门模型D. 哈罗德·多马模型二、案例与观点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应当主要走小城镇的道路,因为建设大城市要花很多投资,你认为如何,谈谈你对城市化道路的看法。

2. 有人说城市住宅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

请根据我国当前城市房地产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为什么?3.有人说GDP指标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产出潜力的核心指标,你认为如何?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