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

合集下载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高中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高中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高中报任安书(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环,以为记录;或因之言表,以为饰辞。

生死离合,人之常情。

忠诚悲愤,磊落君子。

方天画戟,素车绣轮,至人固穷如此!高山安可仰?德行虽修,躯体难支。

今虽无他,犹豫执之?殷勤小事,则寡嗜矣。

颜回发扬,颜路菁菁,缁衣之轻,行路之远,且夫淑人长民,腹心之患,不可不勉!谁有车驾,俦侣四方。

造次颠沛,谈笑风生。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腰金衣紫,笑语盈盈。

其中缘客,或为骨肉。

跨马西东,为邻为家。

骨肉之言,言语之快,祸福无门,人之常情。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龙之浩荡,胜固欣然;而败亦不怨。

若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子孙昭昭,乃燕燕于华夏!报任安书(翻译):夫妇之间相依相伴,一同经历一生。

有的会用戒指来记录时间,有的会用言词来表达爱意和情感。

离别和重逢是人生的正常情感。

忠诚和悲伤是磊落的君子所必备的品质。

高尚的德行如方天画戟和素车绣轮,真正的君子都会不断追求。

高山是无法仰望的,即使你修炼再好,身体也难以承受。

如果现在没有其他事情,那为什么还犹豫不决呢?只有殷勤伺候的小事情才是最值得做的。

颜回功德显著,颜路更是足迹遍布全国。

衣衫虽然简单,但是却走得十分远。

如此淑人庆民之福,身边亲密之人如果没有切身体会是不应该的。

世间如果有了车马,四周的朋友就更多了。

即便行走在险恶的土地上,也不会感到孤单。

不管是哪里,总有朋友相助。

他们穿着金衣,开怀大笑,言谈举止优雅自然。

其中有的是亲朋戚友,他们在东西南北跨马行走,成为人家的邻居和朋友。

亲朋戚友的言语是轻松愉快的,他们的祸福是正常的情感需求。

如果能够驾驭天地之间的骄阳和怒涛,成功的喜悦就会如沐春风。

失败也不会怨天尤人。

如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子孙昭昭,可以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报任安书》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共分为七节,分别叙述了人生中的若干重要时刻和情感:第一节:夫妇相依相伴,记录和饰辞诗人通过夫妇的相处生活,描述了人生中某些时刻的重要性,例如结婚、生子、相互依赖等,这些时刻在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报任安书原文及译文(标准版)

报任安书原文及译文(标准版)

报任安书原文及译文【原文】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讬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译文】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称于世,那就是:西伯姬昌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

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就象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于不能被人重用,便退而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留下没有实行的文章来表露自己的本心。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准备了,欢迎阅读。

报任安书原文: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僭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伉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印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报任安书赏析

报任安书赏析

报任安书赏析一、背景介绍《报任安书》是唐代文学巨匠杜甫创作的一首七绝,意为将让给别人安心,表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无所畏惧的态度。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和他对逆境的坚持与豪情。

下面将对《报任安书》进行深入赏析。

二、诗歌解读1. 第一联:报任安书怀忠志敢荐南阳卧龙居,水风清丽天地间。

苏辙岂能知世重,又作刘公第几人?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忠诚志向的怀抱。

第一句“敢荐南阳卧龙居”,表明了杜甫希望被荐为南阳卧龙的愿望,同时也暗示着他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第二句“水风清丽天地间”,描绘了南阳的自然景观,与之呼应的是山水清丽、秀丽的杜甫心境。

第三句“苏辙岂能知世重”,指出作者与同为文学家的苏辙不同,暗示他对世事的看法与众不同。

最后一句“又作刘公第几人?”,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命运的感慨,表示他希望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能够做一个名留青史的人物。

2. 第二联:别裁青帝亦何人李广元飞将,何壮云霞重。

昔日龙图明帝泣,谒帝门无光阴?这一联旨在表达作者对自己失意的感慨。

第一句“李广元飞将,何壮云霞重”,以李广元和何壮为比喻,暗喻自己也有才能,但又显得微不足道。

第二句“昔日龙图明帝泣”,描述了昔日仕途中的挫折和眼泪,以此反映出自己希望得到皇帝认可的愿望。

最后一句“谒帝门无光阴?”,表达了作者放弃一切、毫无希望的心境,揭示出他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苦楚。

3. 第三联:射乱山青青几万重立身自难朝与暮,江东父老心踯躅。

动摇百万归心者,老去近南田何许?这一联传达了作者坚持理想和忍受艰难的精神。

第一句“立身自难朝与暮”,表达了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中,作者依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志向。

第二句“江东父老心踯躅”,抒发了江东老百姓对作者的期望和关切,以及作者对这份期望的回应。

第三句“动摇百万归心者”,指出即使有百万人心动摇,但作者依然坚守自己的忠诚。

最后一句“老去近南田何许?”,表现了作者对成功的追求和耐心等待的态度。

三、主题分析《报任安书》的主题是坚守忠诚、追求理想。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原文: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僭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伉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印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

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报任安书课文原文

报任安书课文原文

报任安书课文原文《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为大家分享了报任安书的原文,欢迎大家阅读!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原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0仆非敢如此也0仆虽罢驽,亦卷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抑郁而与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尚卜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 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直答,会东从上来,又追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至氤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钠不可为讳,是!卜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潸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说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结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帷: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定。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部卜常网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材,长无多曲之誉。

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

仆以为戴盘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报任安书》原文及译文

《报任安书》原文及译文

《报任安书》原文及译文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汉)司马迁原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班级姓名
一.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2.其次剔毛发
3.见狱吏则头枪地
4.及罪至罔加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
8.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
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
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
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
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
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A.若望仆不相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或师焉,或否焉 D.吾从而师之
2.比肩接踵()
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
C.天涯若比邻 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C.重为乡党所笑 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4.思厥先祖父()
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
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 D.禹厥之三仞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6.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
A.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B.汉皇重色思倾国,玉宇多年求不得 C.对此欲倒东南倾 D.权倾五伯
四.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A.倡优畜之 B.太上不辱先
C.衣赭衣 D.且勇者不必死节
五.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兄弟之亲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④下流多谤议
⑤安在其不辱也?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⑦重为乡党所笑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六、翻译下列句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7、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逍遥游》练习班级姓名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抟(tuán)扶摇尘埃(ái)背(bēi)负青天舂(chōng)粮
B.夭阏(yāoyù)晦朔(shuò)万仞(rèn)蟪蛄(huìgū)
C.背(bèi)若泰山泠(líng)然沮(jǔ)丧狙(jū)击
D.翱翔(àoxiáng)坳(āo)堂斥安鸟(yàn)榆枋(yùfāng)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
D.则芥为之舟为:动词,作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B.旬有五日而后反。

C.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有鸟焉,其名为鹏。

5.下列翻译恰当的一句是:()
A.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在世间的他,没有拼命追求什么。

B.虽然,犹有未树也——即使这样,(他)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而彭祖到现在还以寿命特别长闻名。

D.去以六月息者也——(它)是凭借六月的大风飞到南海去的。

6.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汤之问棘也/是已。

D.楚之南/有冥灵者。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三冫食而返,腹犹果然。

B.虽然,犹有未树也。

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8.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9、翻译下列句子。

1)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0、默写。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芥为之舟;
,。

2),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以八千岁为春,。

,,不亦悲乎?
3)斥鴳笑之曰(46):?我腾跃而上,,翱翔蓬蒿之间,。

而彼且奚适也?。

4)若夫乘天地之正,,,彼且恶乎待哉?故曰:,,。

《报任安书》参考答案:
一.1、通“棰”。

木杖 2、“剔”通“剃”,剔光 3、“枪”同“抢”,撞击4、“罔”同“网”
5.“摩”通“磨”,消磨,磨掉 6、“底”通“抵”,大都 7、“见”通“现”,现露
8、 “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二、1、勤勤恳恳:诚恳,恳切。

今指勤劳而踏实 2、树立:这里指立身处世。

今指建立
3、妻子:妻子儿女。

今指男子的配偶。

4、私心:我自己的心愿。

今指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5、非常:不同寻常,卓越超群。

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6、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指卑鄙龌龊。

7、口语:言语。

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三.1.A(效法) B、老师 C、从师学习 D、以……为师
2.C(挨着) A、同等看待 B、适合 D、到
3.D(层) A、重视 B、加上 C、更加
4.B(他们的,他的) A、才 C、那 D通“掘”,挖掘
5.B(却) A、就 C、你的 D、是
6.A.(倾尽,全部倒出) B、使……倾 C、倾倒 D、压倒,胜过四.D、均为动词的为动用法 A、倡优: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B、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辱) C、名词或用为动词五.B.①、定语后置②③④⑦⑧、被动句⑤、宾语前置⑥、固定句式
六.1、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的缘故。

2、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

3、(我)之所以能忍受耻辱,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房里却不推辞,是因为对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采不能在后世显露而感到遗憾。

(注意“所以……者,……也”的句式,
及“恨”的意动用法)
4、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数也数不清,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

5、(此书的)草稿还没有完成,恰好碰上这件祸事,惋惜它没有完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而没有怨怒的表情。

6、(这)岂不是和我的心愿相违背吗?(注意“无乃……乎”格式)
7、处在像尘埃那样轻贱的处境中,从古到今都是一样,他们不受到污辱又(能)体现在哪里呢?(注意“安在其不辱也”的主谓倒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