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能力培优训练

合集下载

新课标-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培优提升卷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

新课标-最新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培优提升卷及答案解析-精品试题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培优提升卷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现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cm ,6cm ,8cm ,10cm ,从中任取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如图所示,一个60°角的三角形纸片,剪去这个60°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 的度数为( )A.120°B. 180°C. 240°D. 300°第2题 第4题 第5题 3.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惟一画出△ABC 的是( )A .AB =3,BC =4,CA =8 B .AB =4,BC =3,∠A =30° C .∠A =60°,∠B =45°,AB =4D .∠C =90°,AB =64.如图,A ,B ,C ,D ,E ,F 是平面上的6个点,则∠A+∠B+∠C+∠D+∠E+∠F 的度数是( )A. 180°B.360°C.540°D.720°2160°5.如图,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如下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A.15°B.25°C.30°D.10°6.下列命题:(1)无限小数是无理数(2)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3)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7.如图,在△ABC和△DEB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C=EC,∠B=∠EB. BC=ECC. BC=DC,∠A=∠DD.∠B=∠E,∠A=∠D8.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AE是高,已知∠BAC=2∠B,∠B=2∠DAE,那么∠ACB为()A. 80°B. 72°C. 48°D. 36°第7题第8题第10题9.若三角形的周长为18,且三边都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有()A、4个B、5个C、6个D、7个10.如图所示,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CE ≌△BCDB.△BGC ≌△AFCC.△DCG ≌△ECFD.△ADB ≌△CE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x 、9,则化简135-+-x x = 12.如图,长方形ABCD 中(AD>AB),M 为CD 上一点,若沿着AM 折叠,点N 恰落在BC 上,则∠ANB+∠MNC=___________13.如图,在△ABC 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______°BFB第12题 第13题 第16题14.在△ABC 中,AB=8,AC=6,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15.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 ,b ,c 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a ∥b ,a ⊥c ,那么b ⊥c ;②如果b ∥a ,c ∥a ,那么b ∥c ;③如果b ⊥a ,c ⊥a ,那么b ⊥c ;④如果b ⊥a ,c ⊥a ,那么b ∥C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__.(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16.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图,∠B=∠C=900,E 是BC 的中点,DE 平分∠ADC ,∠CED=35°,,则∠EAB 是多少度?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交流,小英第一个得出正确答案,是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培优训练(一)202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培优训练(一)202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培优训练(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培优训练(一)的文档。

通过该培优训练,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入手,分别是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计算以及三角形的应用。

每个大点下又包括5-9个小点来具体讲解和说明。

通过学习本文,相信学生们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形的知识。

一、三角形的基础知识1. 三角形的定义:三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2. 三角形的元素:顶点、边、角3. 三角形的命名方法:按顶点依次命名4.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5. 三角形的外角和:360°二、三角形的性质1.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三角形两角之和大于第三角3. 三角形内角相等性质4.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5. 三角形的底角与顶角互补三、三角形的分类1. 根据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2. 根据角度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3. 根据边长和角度分类: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和等腰钝角三角形4. 根据边长、角度和对称性分类:等边直角三角形和等边钝角三角形四、三角形的计算1.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底乘以高除以22.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其他未知量3.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长4. 利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长5. 利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长五、三角形的应用1. 三角形在建筑、航海和导航中的应用2. 三角形在地图制作和测量中的应用3. 三角形在航空和航天技术中的应用4. 三角形在数学模型和图形构造中的应用5. 三角形在计算机图形和游戏开发中的应用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的基础知识、性质、分类、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掌握这些知识和技巧,将有助于我们在数学学习和实际问题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形的概念。

希望同学们通过培优训练,能够进一步提高数学水平,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初一下学期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

初一下学期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

初一下学期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在初一下学期的数学学习中,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三角形,提升解题水平,教师组织了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相关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它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

在学习三角形之前,首先要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条边,其中每两条边之间形成一个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是三角形最基本的性质之一。

二、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大小,三角形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三角形类型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每个内角都是60°;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相应的两个内角也相等;一般三角形则指既不是等边三角形也不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形。

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对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解题方法很有帮助。

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有许多重要的性质,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基础。

首先,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三角形存在的必要条件。

其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相等。

此外,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其对应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长和高的乘积的一半来计算。

掌握了这些基本性质,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就能够灵活应用,提高解题效率。

四、三角形的计算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夹角的大小,需要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这时可以应用三角形的余弦定理进行计算。

如果只知道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需要求解夹角的大小,可以使用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

这些计算方法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重要工具,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理解其应用场景和计算原理。

五、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习题为了巩固和提升同学们在三角形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别准备了一些专题训练习题。

三角形培优训练题集锦(一)2024

三角形培优训练题集锦(一)2024

三角形培优训练题集锦(一)引言:三角形是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形状之一,它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角形培优训练题集锦(一)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解答一系列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提高对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该训练题集锦的内容,包括五个大点,每个大点下分5-9个小点,详细解析了每个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正文:大点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1 三角形的定义1.2 三角形的分类1.3 三角形的内角和1.4 三角形的外角和1.5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大点二:特殊三角形2.1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3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4 正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关系2.5 三角形边长关系的应用大点三:三角形的相似性质3.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判定3.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3.4 黄金分割的应用3.5 相似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和高线的性质大点四:三角形的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4.1 余弦定理的原理和公式4.2 余弦定理的应用4.3 正弦定理的原理和公式4.4 正弦定理的应用4.5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大点五:三角形的解析几何5.1 三角形的坐标表示法5.2 三角形的中点坐标和边长计算5.3 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方程5.4 三角形的垂线和中位线方程5.5 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方程总结:本文概述了三角形培优训练题集锦(一)的内容,详细介绍了五个大点下的各个小点。

通过解答这些训练题,学生们将能够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熟练掌握求解三角形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希望本文能对学生们的数学习题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认识 单元培优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认识 单元培优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认识单元培优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ABC中,线段BE是△ABC边AC上的高的是( ).2、为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杨阳在池塘一侧选取了一点P,测得PA=16m,PB=12m,那么A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15mB.17mC.20mD.28m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º,则这个多边形是()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七边形4、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10B.9C.8D.65、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已知AE∥BC,则∠AFD的度数是( )A.45°B.50°C.60°D.75°6、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 )A.50°B.30°C.20°D.15°7、三条线段a,b,c长度均为整数且a=3,b=5.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共有( )A.4个B.5个C.6个D.7个8、现有3cm,4cm,7cm,9cm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可以组成不同三角形的个数 ( )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 )A.118°B.119°C.120°D.121°10、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A. 90°B. 135°C. 270°D. 315°11、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1= 50°,则∠2+∠3 =()A.190°B.130°C.100°D.80°12、如图,∠MON=90°,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运动,BE平分∠NBA,BE的反向延长线与∠BAO的平分线交于点C.当A,B移动后,∠BAO=45°时,则∠C的度数是( )A.30°B.45°C.55°D.60°二、填空题:13、如图,自行车的三角形支架,这是利用三角形具有性.14、已知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4、a、8,则a的取值范围是;如果这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的周长为.1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30°,则这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是,它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是 .16、如图所示,求∠A+∠B+∠C+∠D+∠E+∠F= .17、把边长相等的正五边形ABGHI和正六边形ABCDEF的AB边重合,按照如图的方式叠合在一起,连接EB,交HI于点J,则∠BJI的大小为__________.18、如图,已知∠A=α,∠ACD是△ABC的外角,∠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1,得∠A1;若∠A1BC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得∠A2……∠A2015BC的平分线与∠A2015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018,得∠A2018,则∠A2018=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19、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21cm,AB=6cm,BC边上中线AD=5cm,△ABD周长为15cm,求AC长.20、在各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中,一个外角比一个内角少120°,求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和它的边数.21、如图, 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1)∠ABE=15°,∠BAD=36°,求∠BED的度数;(2)作出△BED中DE边上的高,垂足为H;(3)若△ABC面积为20,过点C作CF//AD交BA的延长线于点F,求△BCF的面积。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用含 x,y 的代数式表示)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3)如图 2,若△ABC 是钝角三角形,其他条
件不变,则(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 明理由. (3)解:(2)中的结论成立.理由如下. ∵∠B=x,∠ACB=y, ∴∠BAC=180°-x-y. ∵AD 平分∠BAC, ∴∠DAC= ∠BAC=90°- x- y.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12. 【探究】如图 1,在△ABC 中,∠ABC 的平 分线与∠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P.
(1)若∠ABC=50°,∠ACB=80°,则∠A= 50 度,∠P= 115 度;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3)【应用】如图 2,在△ABC 中,∠ABC 的平
分线与∠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P. ∠ABC
的外角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
点 Q.直接写出∠A 与∠Q 的
数量关系为
.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6. 如图, ∠1+∠2+∠3+∠4+∠5+∠6+∠7= 540° .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培优训练——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 学上册
7. 如图,∠B=∠C,DE⊥BC 于点 E,EF⊥AB 于 点 F,若∠ADE=140°,则∠FED= 50°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培优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5cm,2cm,4cm B.5cm,2cm,2cmC.5cm,2cm,3cm D.5cm,12cm,6cm2.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CM是∠ACB的角平分线,若∠CAB=45°,∠CBA=75°,则∠MCD的度数为()A.15°B.20°C.25°D.30°3.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A.B.C.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D.三角形每一边上的高都小于其他两边5.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AB=10cm,AC=8cm,则△ABD与△ACD的周长之差为()A.2cm B.4cm C.6cm D.18cm6.盖房子时,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利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7.如图,Rt△ABC中,∠ACB=90°,CD⊥AB于点D,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1+∠2=90°B.∠3=60°C.∠2=∠3 D.∠1=∠48.如图所示,∠1=∠2=145°,则∠3=()A.80°B.70°C.60°D.50°9.如图,CF是△ABC的外角∠ACM的平分线,且CF∥AB,∠ACF=50°,则∠B的度数为()A.80°B.40°C.60°D.50°10.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620°,则原来多边形的边数是()A.10或11 B.11或12或13 C.11或12 D.10或11或12 1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差是720°,则此多边形是()边形.A.6 B.7 C.8 D.912.如图,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则x为()A.30°B.35°C.36°D.45°13.如图∠1,∠2,∠3是五边形ABCDE的三个外角,若∠A+∠B=215°,则∠1+∠2+∠3=()A.140°B.180°C.215°D.220°二、填空题14.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D是△ABC外角的角平分线,若∠A=50°,则∠D=.15.如图,在△ABC中,已知DE∥BC,∠1=∠2,∠BEC=96°,则∠FGE=°.16.小华用三根木棒搭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10cm和2cm,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为偶数,则第三根的长度是cm.17.如图,将正六边形与正五边形按此方式摆放,正六边形与正五边形的公共顶点为O,且正六边形的边AB与正五边形的边DE共线,则∠BOE的度数是.三、解答题18.如图,已知△A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AE⊥BC于点E,∠B<∠C.(1)若∠B=44°,∠C=72°,求∠DAE的度数;(2)若∠B=27°,当∠DAE=度时,∠ADC=∠C.19.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BC交AB于点E,∠C=50°,∠BDC=95°,求∠BED的度数.20.如图,已知CD是△ABC的角平分线,∠CDE=∠DCE.(1)求证:DE∥BC;(2)若CD⊥AB,∠A=30°,求∠CED的度数.2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B=90°,点E在AB上,连接CE、DE.(1)若∠1=35°,∠2=25°,则∠CED=°;(2)若∠1=∠2,求证:∠3+∠4=90°.参考答案1.解:A、2+4>5,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2+2<5,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2+3=5,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5+6<12,不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2.解:∵∠CAB=45°,∠CBA=75°,∴∠ACB=180°﹣∠CAB﹣∠CBA=60°.∵CM是∠ACB的角平分线,∴∠ACM=∠ACB=30°.∴∠CMB=∠CAB+∠ACM=75°.∵CD是AB边上的高,∴∠CDA=∠CDB=90°.∵∠CDB=∠MCD+∠CMB.∴∠MCD=∠CDB﹣∠CMB=90°﹣75°=15°.故选:A.3.解:A选项中,BE与AC不垂直;B选项中,BE与AC不垂直;C选项中,BE与AC不垂直;∴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D选项.故选:D.4.解:A、三角形的三条高不一定都在三角形内,如钝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外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直角三角形有三条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三角形每一边上的高不一定小于其他两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5.解:∵AD为中线,∴BD=CD,∴△ABD与△ACD的周长之差=(AB+AD+BD)﹣(AC+AD+CD)=AB﹣AC,∵AB=10,AC=8,∴△ABD与△ACD的周长之差=10﹣8=2(cm).故选:A.6.解: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这样就构成了三角形,故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选:A.7.解:Rt△ABC中,∵∠ACB=90°,∴∠1+∠2=90°,故A正确;∵CD⊥AB,∴∠ADC=90°,∴∠1+∠3=90°,∴∠2=∠3,故C正确;∵∠3+∠4=90°,∴∠1=∠4,故D正确;故选:B.8.解:∵∠1、∠2、∠3是△ABC的三个外角,∴∠1+∠2+∠3=360°,∵∠1=∠2=145°,∴∠3=360°﹣145°×2=70°,故选:B.9.解:∵CF∥AB,∴∠B=∠FCM,∵CF平分∠ACM,∠ACF=50°,∴∠FCM=∠ACF=50°,∴∠B=50°,故选:D.10.解:设多边形截去一个角的边数为n,则(n﹣2)•180°=1620°,解得n=11,∵截去一个角后边上可以增加1,不变,减少1,∴原来多边形的边数是10或11或12.故选:D.11.解:∵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差为720°,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360°=1080°,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1080°,解得:n=8,即多边形是八边形,故选:C.12.解:因为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所以∠E=∠CDE==108°,AE=DE,所以,所以x=∠CDE﹣∠1﹣∠3=36°.故选:C.13.解:五边形ABCDE的内角和为(5﹣2)×180°=540°,∵∠A+∠B=215°,∴∠AED+∠EDC+∠BCD=540°﹣215°=325°,又∵∠AED+∠EDC+∠BCD+∠1+∠2+∠3=180°×3=540°,∴∠1+∠2+∠3=540°﹣325°=215°.故选:C.14.解:∵∠ACE是△ABC的一个外角,∴∠A=∠ACE﹣∠ABC,同理:∠D=∠DCE﹣∠DBC,∵BD平分∠ABC,CD平分∠ACE,∴∠DBE=∠ABC,∠DCE=∠ACE,∴∠D=(∠ACE﹣∠ABC)=∠A=×50°=25°,故答案为:25°.15.解:∵DE∥BC,∴∠2=∠EBC,∵∠1=∠2,∴∠EBC=∠1,∴GF∥BE,∴∠BEC+∠FGE=180°,∵∠BEC=96°,∴∠FGE=180°﹣∠BEC=180°﹣96°=84°.故答案为:84.16.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10﹣2<第三根木棒<10+2,即8<第三根木棒<12.又∵第三根木棒的长选取偶数,∴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只能为10cm.故答案为:10.17.解:由题意:∠OED=108°,∠OBA=120°,∴∠OEB=72°,∠OBE=60°,∴∠BOE=180°﹣72°﹣60°=48°,故答案为:48°.18.解:∵AD平分∠BAC交BC于点D,AE⊥BC于点E,∴∠BAD=∠CAD=∠BAC,∠AED=90°.(1)∵∠B=44°,∠C=72°,∴∠BAC=180°﹣∠B﹣∠C=180°﹣44°﹣72°=64°.∴∠BAD=×64°=32°.∵∠ADC=∠B+∠BAD=44°+32°=76°,∴∠DAE=90°﹣∠ADC=90°﹣76°=24°.(2))∵∠B=27°,∠C=∠ADC,∴∠BAC=180°﹣∠B﹣∠C=180°﹣27°﹣∠C=153°﹣∠C.∴∠BAD=×(153°﹣∠C)=76.5°﹣.∴∠ADC=∠B+∠BAD=27°+76.5°﹣∠C=103.5°﹣∠C.∵∠ADC=∠C,∴103.5°﹣∠C=∠C.∴∠ADC=∠C=69°.∴∠DAE=∠AED﹣∠ADC=90°﹣69°=21°.故答案为:21.19.解:∵∠C=50°,∠BDC=95°,∴∠DBC=180°﹣∠C﹣∠BDC=180°﹣50°﹣95°=35°.∵BD平分∠ABC,∴∠EBC=2∠DBC=70°,∵DE∥BC,∴∠BED+∠EBC=180°,∴∠BED=180°﹣70°=110°.20.(1)证明:∵CD是△ABC的角平分线,∴∠BCD=∠ECD,∵∠CDE=∠DCE,∴∠EDC=∠BCD,∴DE∥BC;(2)解:∵CD⊥AB,∴∠ADC=90°,∵∠A=30°,∴∠ACD=60°,∴∠EDC=∠ACD=60°,∴∠CED=180°﹣∠EDC﹣∠ECD=60°.21.解:(1)∵∠1=35°,∠2=25°,∠B=90°,∴∠BEC=180°﹣∠B﹣∠2=180°﹣90°﹣25°=65°,∠CED=180°﹣∠1﹣∠CEB=180°﹣35°﹣65°=80;故答案为:80.(2)∵∠1=∠2,∵∠B=90°,∴∠2+∠BEC=90°,∴∠1+∠BEC=90°,∴CDE=180°﹣90°=90°,∴∠3+∠4=180°﹣∠CDE=180°﹣90°=90°。

三角形培优训练

三角形培优训练

三角形培优训练一姓名:班级:例1.已知:点D为△ABC内任一点(1)求证:AB+AC>DB+DC(2)求证:∠BDC>∠AB提高1: 已知:点D为△ABC内任一点(1)求证:2(DA+DB+DC)>AB+AC+BC(2)求证:AB+AC+BC> DA+DB+DCB例2:不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60,它的两条高的长度分别是4和12,若第三高的长也为整数(1)试求第三条高的长;AB E(2)若面积为a,你能求出第三条高的长吗?提高1 已知:三边互不相等的△ABC的周长为48cm,最大边与最小边的差为14cm,且每一边的长度为偶数,求三边长。

提高2 △ABD与△ACD的周长相等,△ACE与△BEC的周长相等,求证:DC=AE.提高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3),B(0,-3),C(-2,1),将点B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B′,(1)试比较△ACB与△ACB′的面积大小;(2)若将B点坐标改为(m,n),且△ACB与△ACB′都存在,(1)中的结果有变化吗?提高4 △ABC中,D点是AB边上的中点,过D点作BC的平行线交AC边于点E,求证:E点为AC边的中点。

AC D E P 三角形培优训练二例1 已知:如图,O 点在直线AB 上,∠AOC=∠COD=∠DOE ,OF 平分∠DOB,2∠EOF=∠FOB,求∠EOF 的度数。

例2 已知:如图,△ABC 中,∠B =∠C ,∠ADE=∠AED ,∠BAD =20°,求∠CDE 的度数。

提高1 如图,△ABC 中,BD 平分∠ABC ,CE 平分∠ACB 的邻补角∠ACM ,若∠BDC =130°,∠E=50°,求∠ABD,∠ACM,∠BAC 的度数。

提高2 已知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180°-x )度,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差为24°,求x 的取值范围。

提高3 已知,△ABC 中,∠ABC=∠ACB ,∠PBC=∠PCB ,过C 点作CD ∥AB 交BP 的延长线于点D ,求证:∠BEC=∠PCD .A C E FDO A B C E AE DA B C D ′E例4 如图,把一块长方形纸片ABCD 沿GH 折叠, (1)求∠DG H +∠BHG 的度数;(2)求∠DG C ′+∠BHC ′的度数.例5 将长方形纸条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若∠BAC=22.5°,则图中45°的角有几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三角形
专题一与三角形有关的规律探究题
1.观察图中的一组图形,根据它的变化规律填空,第一个图中有个三角形,第二个
图中有个三角形,第三个图中有个三角形,如此下去,第五个图形时,有个三角形;第十个图形时,有个三角形.
2.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AC=1,且AC在直线l上,将△ABC绕
点A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①,可得到点P1,此时AP1=2;将位置①的三角形绕点P1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②,可得到点P2,此时AP2=2+3;将位置②的三角形绕点P2顺时针旋转到位置③,可得到点P3,此时AP3=3+3;……按此规律继续旋转,直至得到点P2012为止,则AP2012等于()
A.2011+6713B.2012+6713C.2013+6713D.2014+6713
专题二火柴棒搭建三角形问题
3. 如图,12根火柴棒组成的图形,图中有六个三角形,你能拿掉其中的3根,使图中只有
3个三角形吗请出画示意图.
B
C

①②
12
l
3…
4. 我们知道,三根火柴能搭1个三角形,5根火柴能搭成一个三角形吗可以搭几种三角形
12根火柴呢
专题题三利用角平分线探究规律
5. 如图,△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⑴若∠ABC=60°,∠ACB=40°,求∠A和∠D的度数.
⑵由第(1)小题的计算,发现∠A和∠D有什么关系它们是不是一定有这种关系请给出
说明.
课时笔记
【知识要点】
1. 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的表示法
三角形用“△”表示,如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做:△ABC.
3. 三角形的基本要素
∠A,∠B,∠C是在三角形的内部,由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线段AB,AC和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可用小写字分别表示为c,b,a.
4.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类
5.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6. 三角形中的线段
(1)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该顶点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温馨提示】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依据;利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
系,可以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2. 三角形的每一条中线能够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3. 三角形的角平线是一条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方法技巧】
1.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需找出最长线段,与其他两条线段之和比较.当最长线段大于其他两条线段的和时,不能组成三角形;当最长线段比其他两线段的和小时,能组成三角形.
2. 已知三角形中的两边长a ,b ,求第三边长c 的范围为||a b x a b -<<+.
3. 在运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求角度时,既要运用其定义,同时也要注意与三角形的角度有关的其他知识相结合.
参考答案
1. 1;5;9;13;17;37 【解析】 第一个图中有1个三角形;第二个图中有4+1=5个三角形;第三个图中有4+4+1=1+2×4=9个三角形;第四个图中有4+4+4+1=1+3×4=13;第五个图形时,有1+4×4=17个三角形;第十个图形时,有1+4×9=37个三角形.
2. B 【解析】 根据题意,△ABC 每旋转3次,在直线l 终点到A 的距离就增加3+3,因为2012÷3=670……2,所以AP 2012=670(3+3)+2+3=2012+6713.故选B .
3. 解:我能拿掉其中的3根,使图中只有3个三角形.如图:
4. 解:5根火柴能搭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搭一种三角形,它的三边的火柴根数分别是2,2,1. 12根火柴能搭成三角形的三边的火柴根数分别是2,5,5;3,4,5;4,4,4.
5. 解: ⑴∵∠ABC =60°,∠ACB =40°,∴∠A =80°.
∵BD 平分∠ABC ,∠ABC =60°,
∴∠DBC =30°.
又∵∠ACB =40°,
∴∠ACE =140°.
又∵CD是∠ACE的平分线,
∴∠DCE=70°.
∴∠D=40°
⑵∠A=2∠D.理由如下:
∵∠A=180°-∠ABC-∠ACB,∠ACE=180°-∠ACB,
又∵∠DEC=∠DBC+∠D=1
2
∠ABC+∠D,
∠DEC=1
2
∠ACE=
1
2
(180°-∠ACB)=90°-
1
2
∠ACB.
∴1
2
∠ABC+∠D=90°-
1
2
∠ACB.
即1
2
∠ABC+∠D=90°-
1
2
∠ACB,∠D =
1
2
(180°-∠ABC-∠ACB)=
1
2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