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实验课题作业和期末复习资料_实验课题

合集下载

上机实验内容

上机实验内容

实验一模型描述在第一个模型里,由一条生产线处理三种物料。

每种物料按正态分布随机到达,之后进入队列等待检验。

检验机1检验物料类别1,检验机2检验物料类别2,检验机3检验物料类别3。

检验之后,物料被输送机运往出口。

整个模型如下图所示:模型数据:物料到达:正态分布N(20,2)队列容量:25检验时间:指数分布l(30)输送机速度:1米/秒物料路线:物料1到检验机1,物料2到检验机2,物料3到检验机3实验二模型描述在第二个模型里,我们使用由两个人组成的一个工作团队来执行检验机的启动程序。

检验机一旦启动,则不在需要操作人员在场。

同时,在启动之前,操作者必须把物料搬运到检验机所在位置。

当物料检验完毕后直接移动到输送机,不再需要操作人员的帮助。

当物料达到输送机的末端时,将被置于一个队列中,之后由叉车送到出口处。

整个模型如下图所示:模型数据:检验机启动时间:10秒产品处理:操作者从队列到检验机,叉车从输送机队列到出口输送机队列容量:10实验三模型描述在模型3中,出口将有3个货架取代,用于产品出厂前的存放。

采用一个表格进行定义,将物料1送到货架2,物料2送到货架3,物料3送到货架1。

再者,使用网络节点设置叉车搬运路线。

整个模型如下图所示:Figure3-1.Model3diagram模型数据:输送机1、2、3将物料输送到输送机队列。

输送队列到货架的路线:采用一个表格定义以下的物料路线——将物料1送到货架2,物料2送到货架3,物料3送到货架1。

设置叉车从输送队列到货架搬运路线的网络节点。

实验4:多产品单阶段制造系统仿真与分析模型描述某工厂加工三种类型产品的过程。

这三类产品分别从工厂其他车间达到该车间。

这个车间有3台机床,每台机床可以加工一种特定的产品类型。

一旦产品在相应的机床上完成加工,所有产品都必须送到一个公用的检验台进行质量检测。

检测合格送往下一个车间,不合格则必须送回相应的机床进行再加工。

问题:检验台能否及时检测加工好的产品,或者检验台是否会空闲,缓存区的大小重要吗?模型数据:产品到达:平均每5秒到达一个产品,到达间隔时间服从指数分布,产品加工:平均加工时间10秒,加工时间服从指数分布。

实验指导书-上机实验题目

实验指导书-上机实验题目

2 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要求用 switch 语句编程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要求根据用户从键盘输入的表 达式: 操作数 1 运算符 op 操作数 2 计算表达式的值,指定的算术运算符为加(+) 、减(-) 、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除(/) 。 本实验程序是在例 4.8 基础上,增加如下要求: ( 1) 如果要求程序能进行浮点数的算术运算, 程序应该如何修改? 如何比较实型变量 data2 和常数 0 是否相等? (2)如果要求输入的算术表达式中的操作数和运算符之间可以加入任意多空白符,那 么程序如何修改? ( 3) (选作题)如果要求连续做多次算术运算,每次运算结束后,程序都给出提示: Do you want to continue(Y/N or y/n)? 如果用户输入 Y 或 y 时,程序继续进行其它算术运算,否则程序才退出运行状态。那 么,程序如何修改? [提示:利用%1s 格式符输入用户回答,利用 do-while 语句实现反复运算直到用户键 入 N 或 n]
4 10 11
6 12 18
13 19 25
20 21 2
22 3 9
2 餐饮服务质量调查打分
在商业和科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以直方图的形式显示出 来。例如,一个公司的主管可能需要了解一年来公司的营业状况,比较一下各月份的销售收 入状况, 如果仅给出一大堆数据, 这显然太不直观了, 如果能将这些数据以条形图 (直方图) 的形式表示,那么将会大大增加这些数据的直观性,也便于数据的分析与对比。下面以顾客 对餐饮服务打分为例, 练习一下这方面的程序。 假设现在有40个学生被邀请来给自助餐厅的 食品和服务质量打分,分数为从1~10的10个等级(1意味着最低分,10表示最高分),试统计调 查结果,并用‘*’打印出如下形式的统计结果直方图。 Grade Count Histogram 1 5 ***** 2 10 ********** 3 7 ******* ... [ 提示:定义一个含有 40 个元素的数组 score,40 个学生打的分数存放在这个数组中, 再定义一个含有 11 个元素的数组 count, 作为计数器使用(count[0]不用)。 第一步是计算统计 结果,设置一个循环,依次检查数组 score 中的元素值,是 1 则将数组元素 count[1]加 1,是 2 则将数组元素 count[2]加 1,依此类推,将各等级分数的统计结果存放在 count 数组中。然 后第二步是打印统计结果,设置一个循环,按数组 count 中的元素值的大小,依次打印相应 个数的符号’*’。计算统计结果时,既可以用 switch 语句,也可以不用 switch 语句,请分别 考虑这两种编程方法。]

大学C 上机实验题目(版)

大学C 上机实验题目(版)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实验前言(建议认真阅读)一、上机实验的目的上机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环节理解C++语言的基本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

通过亲手编程掌握C++语言编程的方法。

二、实验基本内容为了使学生在上机实验时目标明确,本实验指导书针对课程内容编写了五个实验。

学生在课内机时先完成指导书中标有“*”号的程序,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编写其他应用程序。

指导书中的五个个实验如下:1. 函数与编译处理2. 指针与引用3. 类和对象4. 继承和派生类5. 多态性三、实验提交(特别提醒)1. 实验题目以附件形式提交,每个附件限一个源程序,附件以实验编号-题号-自己学号.cpp命名;如学号为20XXXX20XXXX20XXXX34的同学提交实验1的第5题,则附件命名方式为:1-5-20XXXX20XXXX20XXXX34.cpp,错误提交的将视为未提交。

2. 提交时间定为该次实验课的一周内,过期不再接收。

四、评分和作弊处理1. 要求提交实验题总数为6题(带“*”号),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XX%;2. 存在抄袭和被抄袭的作业,无论抄袭与被抄袭者,本门课程平时成绩以零分记。

存在两次及两次以上抄袭和被抄袭者,本门课程以不及格记。

五、实验课要求(重点强调)1. 严禁QQ、MSN等即时软件工具聊天;2. 严紧接听手机、发送短信;3. 严紧玩游戏。

实验1 函数与编译处理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函数声明、定义和使用的方法;2. 掌握形参与实参之间的对应关系;3. 掌握函数调用时,形参、实参之间的“值传递”和“引用传递”的区别;4. 掌握函数递归调用的方法;5. 掌握全局变量、局部变量、静态变量的使用方法;6. 掌握文件包含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定义两个函数swap1和swap2,目的是实现两个整数的次序交换,其中swap1的参数是传递值参数,swap2的参数是引用参数,在程序中分别调用这两个函数,其输出结果如下所示:初始值:x=1,y=2调用swap1后的结果:x=1 y=2调用swap2后的结果:x=2 y=12. 编写一个函数,用来计算从键盘上输入的整数的阶乘。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预习报告课程名称:姓名:实验名称:班级:学号:实验日期: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次上机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二、实验环境本次上机实践所使用的平台和相关软件。

三、实验内容上机实践内容等。

四、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用算法表示方法,流程图等形式表达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姓名:实验名称:班级:学号:实验序号:实验日期:指导教师:实验成绩:一、调试过程及实验结果详细记录程序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二、总结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问题回答,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注: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三、附录(源程序清单)即编写的事件驱动程序代码3. 提交时间以实验一为例实验一的预习报告在实验一上机课上课之前交;实验一的实验报告在实验二上机课上课之前交。

篇二:上机实验报告格式《网页设计》实验报告院(部):热能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112 姓名:范金仓学号:201X031388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确定网站主题和网站的用途;2、收集资料和素材。

3、规划网站结构和页面版式。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基于Windos 201X的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内容功能描述,上机操作具体步骤。

四、实验总结通过上机实践,对所学内容的某个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出一些体会、学习心得。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上网浏览不同网页设计风格,简单分析学习其实现方法和原理2.确定网页的版式,设计网页的布局。

3.设计网站的基本色调和配色方案,确定网页文字的格式和图像的编排。

4.运用网页配色技巧设计一套自己的网页方案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基于Windos 201X 的操作系统。

期末复习1—实验

期末复习1—实验

(四)、综合实验的一般解法:明确实验目的、 分析装置用途、记录和评价
(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解法:明确目 的、合理猜测、分析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 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行实验评价
练习1
化学实验室里一些简单的的仪器经过组装后,可 以发挥出多种功能。用下图所示的广口瓶(带双 孔橡皮塞)和所给的一些仪器(①至⑦)进行组 装,可灵活应用在不同的实验中。 请你按照实验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1)选用 和 (填序号)进行组装, 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该装置适用于反应物是 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
练习7: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和所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装 置填序号).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当 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导气管口下端的位置应在___ 处(填e或f),欲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用到的装置 是___________,装置内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可用加 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合物)的固体 混合物来制取甲烷.请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 应选___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___.
1、适用的范围:分离可溶物与难溶物 2、 仪器用品: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 圈)、烧杯、玻璃棒 3、操作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 4、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5、各步中玻璃棒的作用:
加速溶解;引流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药品飞溅
(2)蒸馏:
1、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能够互溶、沸点不 同的液态混合物 2、需要的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 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2)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了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上机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1.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3.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1. 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用于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2)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输出。

(3)存储设备:如硬盘、U盘、光盘等,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4)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5)主板:连接各个硬件部件,提供电力和信号传输。

(6)内存: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

2. 计算机软件组成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基本功能。

(2)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用于满足用户特定需求。

3. 计算机工作原理(1)输入: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2)处理:CPU根据程序指令,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3)存储:将处理后的信息存储在存储设备中。

(4)输出: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输出设备展示给用户。

4. 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基本功能。

其原理如下:(1)进程管理:操作系统将计算机资源分配给不同的进程,实现多任务处理。

(2)内存管理:操作系统管理内存空间,实现虚拟内存,提高内存利用率。

(3)文件管理: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系统,实现文件的创建、删除、读写等操作。

(4)设备管理:操作系统管理输入输出设备,实现设备的分配和调度。

第二次上机实验题(二)

第二次上机实验题(二)

上机实验习题(过程写清楚)1、参数估计例1:在一项关于软塑料管的实用研究中,工程师们想估计软管所承受的平均压力。

他们随机抽取了9个压力读数,样本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3.62kg和0.45。

假定压力读数近视服从正态分布,试求总体平均压力的置信度为0.99时的置信区间。

例2:从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2名学生,其阅读能力得分如下表。

试评估一下大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平均分数的置信例3:某厂生产日光灯管。

以往经验表明,灯管使用时间为1600h,标准差为70h,在最近生产的灯管中随机抽取了55件进行测试,测得正常使用时间为1520h。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判断新生产的灯管质量是否有显著变化。

解:例4:某食品厂用自动装罐机装罐头食品,每罐标准重量为500克,每隔一定时间需要检查机器工作情况。

现抽得12罐,测得其重量为(单位:克)如下表所示。

假定重量服从正态分布,试问以95%的显著性检验机器工作是否正常?3、两个正态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例5:有甲、乙两个试验员,对同样的试样进行分析,各人试验分析结果见下表(分析结果服从正态分布), 试问方差相等情况下甲、乙两试验员试验分析结果的均值之间有无显著性的差异(α=0.05)?例6:一家企业可以用两种方法完成一项生产任务。

为了研究两种方法平均使用时间情况,现场管理人员对10名工人进行了配对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试在显著性水平为0.05下,检验调查结果是否表明两种方法平均使用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4、方差分析例7:化妆品公司要分析一种新产品是否受到普遍欢迎,市场部在上海、香港、东京三地针对目标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消费者的评分如下:用方差分析来分析三地目标人群对该产品的看法是否相同?(a=0.05)5、回归分析上机实验题例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y)与该商品的价格(x)有关,现对给定时期内的价格与需求量进行观察,得到表1所示的一组数据。

要求:①计算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

上机操作实验报告

上机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机操作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教师:XXX一、实验目的1. 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用工具,如计算器、记事本等。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1)启动和关闭计算机(2)桌面操作:添加、删除桌面图标,调整桌面布局(3)文件管理: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4)系统设置:调整屏幕分辨率、设置网络连接、管理用户账户等2. 常用工具使用(1)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2)记事本:编写简单的文本文件(3)画图:绘制图形和编辑图片(4)写字板:编辑和排版文本3. 系统安全与维护(1)安装和卸载软件(2)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3)病毒查杀(4)备份和还原系统三、实验步骤1. 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

2. 调整桌面布局,添加和删除桌面图标。

3. 创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实验文件夹”,并将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和文档保存到该文件夹中。

4. 使用文件管理功能,对实验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

5. 调整屏幕分辨率,设置网络连接,管理用户账户等系统设置。

6. 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7. 使用记事本编写一个简单的文本文件,并保存到实验文件夹中。

8. 使用画图工具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并保存为图片文件。

9. 使用写字板编辑一个文档,并保存为Word文档。

10. 安装一个软件,如QQ,并学习如何卸载软件。

11. 对磁盘进行清理和碎片整理,确保系统运行流畅。

12. 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确保系统安全。

13. 学习备份和还原系统的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
1 −1 2 5 −3 6 2 −1 3 5 −1 3 7 −1 6 5 7 17 3 −4 2 − 9 17 34 9 − 7 13 8 − 3 − 24
1, 2, 0, 3,
0 0 0 0 0 1 0 0 3 1 −1 0 9 4 −1 1 2 3 −3 3 2 6 −3 5 5 3 0 1 2 −1 2 2 2 0 12 4 3 − 1 −8 6
x
*
0 −6 20 23 9 − 22 − 15 45
=
( 1,
-1,
0,
2,
1,
-1,
0,
2)
T
3、三对角形线性方程组
2
数值分析实验课题
3
4 − 1 0 0 0 0 0 0 0 0 x1 7 − 1 4 − 1 0 0 0 0 0 0 0 x 5 2 0 − 1 4 − 1 0 0 0 0 0 0 x3 − 13 0 0 − 1 4 − 1 0 0 0 0 0 x4 2 0 0 0 − 1 4 − 1 0 0 0 0 x5 6 = 0 0 0 0 − 1 4 − 1 0 0 0 x6 − 12 0 0 0 0 0 −1 4 −1 0 0 x 14 7 0 0 0 0 0 0 − 1 4 − 1 0 x8 −4 0 0 0 0 0 0 0 − 1 4 − 1 x 5 9 x 0 0 0 0 0 0 0 0 1 4 5 − − 10
实验报告内容要求:
一、课题名称 二、班级、姓名、学号 三、目的和意义 方法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四、计算公式 五、结构程序设计 六、结果讨论和分析 如初值对结果的影响; 不同方法的比较; 该方法的特点和改进; 整个实验过程中 (包 括程序编写,上机调试等)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等广泛的问题,以此扩大知识面和 对实验环节的认识。
−3 −4 −5
3、体会上机计算时,终止步骤 x 代法敛散性的意义; 4、体会初始解 x
(0)
( k +1)
− x (k )

<
ε 或 k >(予给的迭代次数) ,对迭
,松弛因子的选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课题四
矩阵求逆与矩阵行列式
3
数值分析实验课题
4
一、问题提出 应有列主元 Gauss-Jordan 消去法求满秩矩阵 A 的逆矩阵 A ,并计算 A 的行列式 det ( A) 的值,如下列矩阵之一:
实验课题数量要求:
请从以下 12 个课题中选择 1 个不同的课题,题中带﹡ 号的要求为 选做。
课题一 迭代格式的比较
一、问题提出 设方程 f(x)=x - 3x –1=0 有三个实根 x 1 =1.8793 , x 2 =-0.34727 ,x 3 =-1.53209 现采用下面六种不同计算格式,求 f(x)=0 的根 x 1 或 x 2 1、 x = 2、 3、 4、 5、 6、
x = ( 2,
*
1,
-3,
0,
1,
-2,
3,
0,
1,
-1 )
T
二、要求 1、 对上述三个方程组分别利用 Gauss 顺序消去法与 Gauss 列主元消去法;平方根法与 改进平方根法;追赶法求解(选择其一) ; 2、 应用结构程序设计编出通用程序; 3、 比较计算结果,分析数值解误差的原因; 4、 尽可能利用相应模块输出系数矩阵的三角分解式。 三、目的和意义 1、通过该课题的实验,体会模块化结构程序设计方法的优点; 2、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各类线性方程组的直接算法; 3、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4、通过三对角形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体会稀疏线性方程组解法的特点。
0 −1 2 1 − 3 2 −3 5 2 1 4 − 2 4 3 3 1 0 8 − 11 4 4 −1 0 0 0 0 0 − 1 4 − 1 0 0 0 0 0 −1 4 −1 0 0 0 0 0 −1 4 −1 0 0 0 0 0 −1 4 −1 0 0 0 0 0 − 1 4 − 1 0 0 0 0 0 −1 4
* *
3 * *
*
3x + 1 x2 x3 −1 x= 3 3 x = 3x + 1 1 x= 2 x −3 1 x = 3+ x 1 x 3 − 3x − 1 x=x- ( 3 x2 −1
)
ε 来控制迭代次数,并且打印出迭代的次数;
二、要求 1、编制一个程序进行运算,最后打印出每种迭代格式的敛散情况; 2、用事后误差估计 x k +1 − x k 〈 3、初始值的选取对迭代收敛有何影响; 4、分析迭代收敛和发散的原因。 三、目的和意义
1.4 0.4 0.2 结果: A = 0.2 − 0.2 0.4 2 .6 − 0 .6 0 .2
−1
det ( A) = 5 ﹡
三、目的和意义 1、 通过该课题的实验,主要掌握 Gauss-Jordan 消去法求非奇异矩阵的逆阵的程序设 计方法; 2、 体会 Gauss-Jordan 消去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关键步骤; 3、 提高科学计算和编程的能力。
1
数值分析实验课题
2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方程求根的算法; 2、认识选择计算格式的重要性; 3、掌握迭代算法和精度控制; 4、明确迭代收敛性与初值选取的关系。
课题二 线性方程组的直接算法
一、问题提出 给出下列几个不同类型的线性方程组,请用适当算法计算其解。 1、设线性方程组
2 −3 4 8 6 −5 4 2 −2 0 −2 1 − 4 2 6 6 −8 8 0 2 −1 16 10 − 11 4 6 2 0 −1 0
xj yj
0.368
结果 f (1.8) ≈ 0.165299 f (6.15) ≈ 0.00213348 二、要求 1、 利用 Lagrange 插值公式
试构造 Lagrange 多项式 L 6 ( x ) ,计算 f (1.8) 的值。
n x − xi Ln ( x ) = ∑ ∏ k = 0 i = 0 x k − x i i≠k
= ( 1,
-1,
0,
2、设对称正定阵系数阵线方程组
2 −4 0 2 4 0 0 x1 4 2 2 −1 − 2 1 3 2 0 x2 − 4 − 1 14 1 −8 −3 5 6 x3 6 3 x4 −1 − 4 − 3 0 −2 1 = 2 1 − 8 − 1 22 4 − 10 − 3 x5 3 −3 −4 4 11 1 − 4 x 6 4 0 2 5 − 3 − 10 1 14 2 x7 0 0 6 3 3 4 2 19 − − x8
昆明理工大学工科研究生
《数值分析》上机实验课题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教研室
任课教师:
结合课程教学, 配备适当的上机实验以便加深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同时通过实验可以加
数值分析实验课题
1
强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总体分析,算法选取,程序结构,上机调试和结果分析等环节的训练, 为使实验环节有成效,需要写出课题计算的实验报告,并以此作为 《数值分析》 课程期末成绩 评定的一部分。
1, -1, 2)
T
x1 5 x 12 2 x3 3 x4 2 x5 3 = x6 46 x 13 7 x8 38 19 x9 21 − x 10
k = 1,2, ",9 ,观察是否会
产生 Ronge 现象。 2、选用下列任意二种插值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它们克服 Ronge 现象的效果。 (1) 分段线性插值; (2) 三次样条函数插值(一) ,条件为:
s y (x j ) = f (x j )
j = 0,1,2,", N
课题五 函数插值方法
一、问题提出 对于给定的一元函数 y = f ( x ) 的 n+1 个节点值 y j = f x j
( )
j = (0,1, " , n ) 。
试用 Lagrange 公式求其插值多项式或分段二次 Lagrange 插值多项式。 数据如下: (1) 0.4 0.55 0.65 0.80 0.9 0 0
0 0 4 3
0 0 1 2
1 3 2 0 1
0 1 1 2 2 2 − 1 4 4 0 2 4 7 −1
−1 2 1 0 2 −1 3 1 −1 4 1 6 2 1 6 1 4 0 0 0 − 1 21 9 9 9 4 12 5 6 11 − 4 22 7 8 18
课题三 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
一、问题提出 对课题二所列目的和意义的线性方程组,试分别选用 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ol 迭代法和 SOR 方法计算其解。 二、要求 1、体会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并能与消去法做以比较; 2、 分别对不同精度要求, 如 ε = 10 ,10 ,10 由迭代次数体会该迭代法的收敛快慢; 3、对方程组 2,3 使用 SOR 方法时,选取松弛因子 ω =0.8,0.9,1,1.1,1.2 等,试 看对算法收敛性的影响,并能找出你所选用的松弛因子的最佳者; 4、给出各种算法的设计程序和计算结果。 三、目的和意义 1、通过上机计算体会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特点,并能和消去法比较; 2、运用所学的迭代法算法,解决各类线性方程组,编出算法程序;
二、要求 1、 分析列主元 Gauss-Jordan 消去法的计算公式; 2、 确定选主元,换行,计算 k 行(约化非主元行)和交换列序等四个子程序; 3、 ﹡应用结构程序设计编出计算 n 阶非奇异方阵的通用程序﹡; 4、 ﹡计算考核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