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第1篇】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巩固上一课所学的消息的知识,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学习理清本课这则消息的层次,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快速阅读能力,运用所学的消息知识阅读本课文章。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旁批,了解这则消息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诺贝尔奖在促进世界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2.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这则消息的结构,理解其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消息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习写作消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2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中国作家莫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再次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他就是诺贝尔。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

想知道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与反思第【1】篇〗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015年屠呦呦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获奖理由:发现了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新闻的知识,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写采访稿。

教学难点:理解消息在表述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在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活动中路透社记者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呢?二、自学指导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文本题目设计采访提纲预设:明确采访哪些人(身份、职务、对诺贝尔奖的了解情况)1. 诺贝尔是谁?2. 诺贝尔建立基金的目的是什么?3. 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奖金是多少?4. 什么时候颁发的?5. 在哪颁发的?谁给颁发?6. 本次颁发给谁的?受奖者有什么贡献?7. 受奖者经历了哪些事件、经过了哪些奋斗,有哪些轶事?8. 多长时间颁发一次?9. 奖金的管理和评奖是如何运作的?10. ……三、研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与提纲中问题做对比,体会新闻与普通记叙文之间的不同。

思考:1.为什么我们提纲中的部分内容没有涉及?例如:诺贝尔奖金的数额,对诺贝尔本人的生平等的介绍?2.奖金的管理和评奖是如何运作的?这个问题与本文主题之间的关系。

预设:结合消息的六要素进行分析,“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体现出消息篇幅短小,简洁凝练,富于时效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课,本文主要讲述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设立的背景、目的以及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

本文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科学家的课文,对科学家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对诺贝尔奖也有一定的听说,但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目的以及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诺贝尔奖的这些信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目的以及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目的以及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某些专业术语,如“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诺贝尔奖的标志,引导学生说出诺贝尔奖,并简要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如:“诺贝尔奖分为哪几个类别?各个类别的颁奖对象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等,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017部编版)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017部编版)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以及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过程和获奖者成就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诺贝尔奖相关的问题,如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进步的贡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其意义。诺贝尔奖是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的,旨在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它是世界科学、文学、和平事业的重要荣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首届诺贝尔奖的具体颁发过程和获奖者成就。这个案例展示了诺贝尔奖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诺贝尔奖的颁发仪式,让学生体验获奖者的荣誉和责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围绕“诺贝尔奖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一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在引导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背景、意义以及获奖者成就方面,我做得还不错。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们对诺贝尔奖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文学、和平事业的热爱。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解文章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过程中没有提供足够的实例,使得学生对这些技巧的应用感到困惑。因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手法。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模板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模板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模板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模板第【1】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常识及特点。

2.理解新闻的内容。

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过程与方法】1.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新闻的结构要素,学习新闻的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课文,领会科技的力量,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起诺贝尔,大家一定会想到以诺贝尔命名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新闻。

二、资料助读1.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2.新闻的相关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地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用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5)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2.依据上表及所学内容,请归纳消息的特点:
教师总结明确:倒金字塔结构迅速又时、标题概括性要强……
(设计意图及建议:此处将两课的新闻进行对比,同学们在比较中就会知晓熟悉消息的特点,为以后阅读消息,撰写消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即堂写作:请同学们抓住消息特点,报道一则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校园消息,100字左右。
2.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那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除了成千上万人的病痛,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简练,准确,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饰语,显得很客观。
准确:电头中时间地点与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体,报道的及时。
具体:第二段一一列举的国籍,姓名等信息;括号里的补充内容说明了消息语言的具体。
简练:对于颁奖时间和地点的介绍;括号内语言;作者巧妙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客观简练。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初二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5篇

初二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5篇

初二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5篇初二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可由学生介绍诺贝尔导入,也可由2023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导入,或者由复习消息的一般知识导入。

2.学习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己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词。

重点词语:颁(bān)发:发布或授予奖状勋章等。

遗嘱(zhǔ):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死后各事的话或字据。

卓(zhuó)有成就:有很突出的成就。

卓,高超。

颇(pō):相当地,很。

“颇”还有“偏”“不正”的意思,如“偏颇”等。

建树:建立的功绩,取得的成就。

注意不要写成“建数”。

仲(zhòng)裁: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方居中调解,作出裁决。

法律上特指发生纠纷者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关的第三方审理,由其作出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以解决纠纷。

拨款(kuǎn):拨给钱款。

注意不要写成“拔款”。

巨额(é):巨大的数额。

利息:因存款等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钱。

字形辨析与词义辨析:遗—遣渗—掺即—既裁—栽—载贡献—奉献成就—成绩评定—评议—评论3.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教师采用播音的形式范读这则消息,学生听读,也可以指导学生范读。

听读之前,教师提出正音要求:注意还有哪些字词的读音是自己拿不准的,边听边标好拼音,或者圈画出来请教老师和同学。

提出阅读任务: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有关消息的知识,找出本则消息的要素和结构中的“背景”部分。

(2)初步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后,师生共同明确阅读任务,特别是要明确第4段是背景部分。

(3)进一步理解。

让学生结合批注简要概括:消息的电头导语主体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教师点拨:电头交代了新闻发稿的单位地点时间;导语部分概括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主体部分叙述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背景。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6)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6)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6)一. 教材分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一篇新闻报道,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以及获奖者。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评选过程以及获奖者的贡献,培养对科学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新闻报道的文体也有初步的认识。

但对于诺贝尔奖的历史背景、评选过程以及获奖者的贡献,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评选过程以及获奖者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科学事业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评选过程以及获奖者的贡献。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拓展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实例分析:通过介绍获奖者的贡献,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兴趣。

4.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资料,加深对诺贝尔奖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诺贝尔奖的历史背景、评选过程以及获奖者的贡献。

2.资料:收集相关诺贝尔奖的新闻报道和获奖者的简介。

3.课堂讨论:准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简要介绍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然后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进行讲解和实例分析。

让学生深入了解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和获奖者的贡献。

4.巩固(5分钟)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复述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评选过程以及获奖者的贡献。

5.拓展(5分钟)推荐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后阅读,加深对诺贝尔奖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

八年级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新闻的六要素,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培养学生朗读技巧,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

3、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六要素,掌握新闻文体特点。

难点:提高朗读技巧。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012年,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那些人才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2、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
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在诺贝尔奖颁发史上,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看看课外阅读材料。

补充材料一:▲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

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

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

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

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补充材料二:▲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01年,X 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
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

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补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3、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挪威()遗嘱()渗透()
炸药()仲裁()卓有成就()
4、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5、默读课文,把握消息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6、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段中能体现出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
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
过去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
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明确:“首次、每年、最大”这些词语体现出文章
语言的准确性。

7、看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奖领奖视频,读第二段,小组成员之间讨论概括诺贝尔奖是发给哪两类人?互相用颁奖者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
明确:每年的诺贝尔奖发给过去一年里,为了世界
科学的进步,为了世界和平的维护,做出最大的贡献;
指导朗读:用奥斯卡颁奖音乐做背景,指导男生读获奖
人名部分,女生读成就描述部分,教师读旁白。

8、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和新闻的标题无关,你认为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

第三自认段补充背景部分,交代了
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
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绍了诺贝尔
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
容的真实性。

9、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___的诺
贝尔”。

文段: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
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
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

他经常把大
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

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
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

这样一来,每天
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
架不住了。

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
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
万克郎以上。

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

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
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

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

”正是哲
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

他喜
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

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
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

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
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
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

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

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
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
学的柏济。

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
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明确:我看到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诺贝尔。

10.板书设计: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wbrwbr(吴海敏)为了世界科学的rr进步
每一年的诺贝尔奖颁给
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为了世界和平的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