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谈谈“为人师表 ,以身作责”的认识

谈谈“为人师表,以身作责”的认识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师德要求;他们既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道德和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
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良好风范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重任。
延伸到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就是既要继承和发扬历史上的良好师德,又要树立和弘扬新时代的良好师德。
以“古人古训”为标尺,要有终身不渝的献身精神、关心学生的师德情感、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和侮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而为人师表是最为重要的。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自从走上工作岗位后,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每天都按时到校。
记得班里有一个同学经常迟到,我并没有急于找学生谈话,而是每天在教室门口等他。
第一次,第二次这位同学没注意,但时间长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不再迟到了。
这就是为人师表对学生产生的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阵地。
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名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
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
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幼儿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作文

幼儿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作文篇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育人者必先行为师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
因此。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
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作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
“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
”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教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该做的工作。
但我认为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
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不只看他在同行和同学面前做的如何,还要看他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如果一个教师人前道貌岸然,人后卑鄙龌龊,他就不配为人师表。
所以为人师表要有崇高的思想修养境界。
很多教育站线上的老前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巴金、老舍、吴五章、、、、、等。
他们在晚年应注重严于律己,堪为人师。
正如他们的诗中所说:“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以前辈们为榜样,还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并以此为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个草去”表达了献身育人之志;鲁迅先生也矢志不移把教育青年当成自己的人生目的,这充分体现了他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教育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教师光荣之所在,这种无私的精神也正是师德的精髓,也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根本所在。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获得真正可靠的影响力,就要用自己的自身的能力去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让学生真真正正地喜欢你。
我觉得应该做到:一、广泛关注学生,有爱心。
尊重学生,和学生以心换心。
现在有部分老师常埋怨学生不爱学习,老师在上面讲课,有些学生根本听不进。
学习成绩差了,老师对学生就没有了好感,就会埋怨学生。
尤其是待进生,有些老师会对他们有反感、讨厌的心态。
这样,学生也不可能对老师有好感,而且常常会和老师唱反调,形成对立,学习、思想会一蹶不振。
因此,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责怪学生,应该爱每一名学生,争取做每一名学生都喜欢的老师,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情感基础,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时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只有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对学生了解得越深,爱得也越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便随着互相了解的深度而增加。
此外,我们还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发扬他们身上积极美好的东西,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并且能积极地去克服自身的缺点。
教育无小事。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一种教育,都摄入了学生的眼睛里。
因此教师的“情感投资”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微笑,一回善意的扶肩,都能给学生留下愉快的回忆。
这种情感投资是不费时不费事的,但它却能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建立师生的良好关系。
学生都喜欢有亲和力的老师,一个教师如果成天板着脸孔,昂首阔步,挤不出一丝笑容,单纯地限制学生,这样的教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和亲近的。
二、我们要勤于钻研业务,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观书有感》中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拥有这“源头活水”,就必须不断充电,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凭自己“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践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体会

践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体会作者:李玉娇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07期摘要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
教师的政治思想、生活作风、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工作精神、言论行为等都会给学生深刻的影响,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本文以从教多年的经验,探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途径,以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践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方法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1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上课时间,要求学生不要迟到,教师首先做到不能迟到,而且到达课室的时间要比预备铃要早些;要求学生讲究卫生的,教师率先躬行。
如每天一进课室,习惯地在课室绕走一圈,巡查课室的卫生情况。
一旦发现有纸屑等,必会亲自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学生就会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时候也像老师那样做。
久而久之,愿意弯下腰拾起那些纸屑、杂物的同学越来越多。
看到班里这种人人为班,率先躬行的情况,老师能不欣慰吗?2 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教育学生对人要有礼貌,见到学生跟自己打招呼的同时也向学生问声好,见到同事应该主动打招呼,热情待人;教育学生不怕苦,不怕脏,自己在活动中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劳动中要带头选重活干;教育学生讲团结、友爱,不挖苦学生,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班里有位叫小杰的学生,因为不注意个人卫生,手、衣服经常脏兮兮的,因有鼻炎的缘故,他的鼻涕总抹不完,他的抽屉简直就是垃圾桶。
同学们见他避而远之,组长发他的作业本时总是用拇指和食指两个手指尖捏着扔过去的。
堂上开展小组活动,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组合,他总是孤零零地闲游在课室里张望,期盼有谁会与他为伍。
但是到最后,他总是失望地悄悄回到座位。
小杰也是班级中的一员,他应该受到一样的尊重和享受一样的学习快乐。
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班会上重点跟同学们讲了如何尊重别人、如何营造和谐快乐的班集体这话题,但是,得到的效果很不满意。
同学们并没有因听了老师的教育而对小杰有所改变。
教师如何为人师表

教师如何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
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
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教师如何为人师表?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以身示范,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教师的职业是富于责任感的事业,要求每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崇拜的模范。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乃至使学生终生难忘。
二、严于律己,做出表率可敬的教师应该是“德行高洁而不虚伪,心地仁慈而不优柔,说话坦率,言行一致”的。
教师是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
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
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作者:赵德云魏治胜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0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文明,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
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
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
下面笔者结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探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
1.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的关键时期。
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与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
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
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
首先,他应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
其次,他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主题师德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冯俊红
吴 良辉
吴春婵
陈 盂 弟
文
津
优 秀奖 : ( 登录 以下 网址 ) 请
ht /www.dh de t / p: g e .du.n/ an wⅣw/ 6 / 0l -0 / 20 91ht l c m i/ l 02 3 1 9 . m 1
教育行政人员)都是影响深远 的。本次活动得到了广东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本次征文活动评奖结果 已在省教育厅网站上公示 ,获奖 的部分作品将在 《 广东教育 ・ 综合》 《 广东教育 ・ 职教》 《 师道 - . 睛智》 《 高教探
索》分期选登 ,并将编辑成优 秀作品集 ,以飨读者 ,敬请垂注 。
陈祖 静
黄艳芬 徐春 梅 黄 风 仪 林 瑞 怡 杨
啸 张 萌 霞 张
冯 焕 燕 曾绮 桃 梁 福 金 方 炎 冰 郑 义 富 邹 红 莲 赖 静 瑶
三等 奖
敖爱群
莫岸冰 苏 咏之 罗淑冰 许丽君 麦根喜 黄艺红 曾 雅
吴 佩瑜
陈秀銮
黄文丽 林瑞平 郑冬华 肖振汉 罗 方 惠 怀
曼
慧
康红英 黄 凤 萍 张 和平 刘 月 兄 郭 丽娟 陈莲花 陈堪 懿 张
谢丽丽
袁颖珊
于学萍 林巧枝
黄绍铭 林 曜 林 链 娇 梁 国军 梁 科 蒲倩 雯 钟 杰荷 钟 杰 慧 袁 冬 梅 杨桂 玲 翟 雪 连 向 苏龙 陈 金球 罗 碧 娟 吴 小 丽 黎 志 勇 杨慕霞 何 晓红 李
战 刘建辉 黄 影 梅 杨连仲 张 红 苗 舒敬斌 慧 王 晓娜 刘 南 刘
古双存
粱家慧
彬 刘 丽君 黄祖悦
敏 冯 振 玉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诗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诗句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道德,不能立国家。
'——《庄子·外物》
2.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为师之道,在德不在术。
'——《论语·为政》
3. '先生不以言教,以身教。
'——《论语·为政》
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礼记·学记》
5.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岂曰无花,与子同床。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 '知识渊博,德行高尚,为师之本。
'——《尚书》
7. '教无常师,才无常伯。
'——韩愈《师说》
8. '满腹文章,万象更新;身先士卒,必有余波。
'——李白《将进酒》
9.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礼记·学记》
10. '以德教育,以爱关怀,以行动影响。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
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有位国家领导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
通过近阶段对师德师风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
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
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
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
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师爱最受公众期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
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
这都是教师为学生着想,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是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的。
反之,教师也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
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
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
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
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整理一丈。
”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
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
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
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
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
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
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
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
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
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总之,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