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式与小调式
大调式与小调式

第二节大调式与小调式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1、大调式(1)自然大调的音阶结构自然大调的结构及自然大调音阶的特征: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Ⅲ-Ⅳ级和第Ⅶ-Ⅷ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大三度音程,这个大三度最具大调式的明亮色彩。
④第Ⅰ-Ⅳ与第Ⅴ-Ⅷ为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四音列”。
⑤第Ⅶ-Ⅰ为半音关系(导音—主音)正音级与副音级:①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1)和声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称为“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3)旋律大调:上行时与自然大调相同,下行时第Ⅵ、第Ⅶ级音降低半音,称为“旋律大调”。
在三种大调中,自然大调是基本形式,应用最广泛。
和声大调、旋律大调都是自然大调的变体,应用较少。
5、大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1)稳定音级:Ⅰ(主音、最稳定)、Ⅲ、Ⅴ(2)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解决(扩大);减音程向内解决(缩小)。
6、唱名法(1)简谱:简谱只有一种唱名法,即“首调唱名法”。
(2)五线谱:五线谱有两种唱名法:①首调唱名法:又称“可动唱名法”,凡主音都唱“do”,与简谱相同。
②固定唱名法:即不论什么调,C音都唱“do”、D音都唱“re”等等。
2、小调式1、自然小调的音阶结构①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Ⅱ-Ⅲ级;第Ⅴ-Ⅵ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小三度音程,这个小三度最具小调式的柔和色彩。
④第Ⅶ-Ⅰ为全音关系(导音—主音)(3)正音级与副音级: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和声小调(1)和声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即称为“和声小调”。
和声小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旋律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Ⅵ、第Ⅶ级音都升高半音,即称为“旋律小调”。
小调式和大调式是什么

小调式和大调式是什么大调式和小调式大调式和小调式也可以称作大音阶和小音阶,其中的原因在上面已经讲过了。
调式的种类很多,但应用最广的是这两种。
尤其是自然大音阶,几乎在世界各民族都能找到。
自18 世纪以来,大小调式体系是欧洲音乐理论的核心,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
自然大音阶由七个音组成,其音程间隔为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基础是七个自然音级,而七个自然音级是建立在五度相生的基础上的。
我们可以随意以一个音为主音,按纯五度的关系向上、下两个方向寻找其它的音,比如从 C 开始,会得出F←(C)→G→D→A→E→B。
将这七个音由主音开始向上排列,正好是自然大音阶 do,re,mi,fa,so,la,si。
假定以 G 为主音,可以得出C←(G)→D→A→E→B→#F,排列成音阶的样式就是G—A—B—C—D—E—#F,其唱名仍然是 do,re,mi,fa,so,la,si。
可见,同样的音程结构可以在任何音高上实现;换言之,只要附合这样的音程结构,就是这一种调式,不论其音名是什么。
在大调式中,第Ⅰ、Ⅲ、Ⅴ级音(即do、mi、so)是稳定音,其中又以Ⅰ级(主音)最为稳定,Ⅲ级和Ⅴ级音次之。
调式中的其余各音是不稳定音,在音乐的进行中,不稳定音有向稳定音进行的倾向。
最不稳定的是Ⅳ级和Ⅶ 级,即 fa 和 si;由于 mi—fa 之间、si—do 之间是半音,而 mi 和 do 是稳定音级,所以 fa 进行到 mi 的倾向十分明显,si 进行到 do 的倾向则更强烈一些。
这种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进行叫做“解决”。
自然大调式中的三个主要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都是大三和弦,这使它带有明朗、刚健的色彩。
除了自然大调式以外,还有“和声大调式”和“旋律大调式”。
这两种调式具有大调式的基本特点,但又与自然大调式的结构有所区别。
和声大调式的音阶是在自然大音阶的基础上降低Ⅵ级音,结构为全—全—半—全—半—增—半。
在Ⅵ级和Ⅶ级之间形成的增二度音程是和声大调式的特征。
音乐中一共几个大调几个小调

音乐中一共几个大调几个小调?音的排列,而是体现了调式和调性,因此,它又被称作调式音阶。
大调音阶简称为大音阶,小调音阶简称为小音阶。
由于音阶是从主音到主音,因此,如果是由七个音组成的调式,完整的音阶就是八个音。
调式音级:弹过音阶的人都知道,音阶中的各个音是象阶梯那样,一级一级排列起来的,这些组成音阶的音叫作调式音级。
在七个音阶里,调式音级的表示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数字表示,这个数字既不是阿拉伯数字,也不是汉字,而是罗马数字。
1 - 7的罗马数字写法是I II III IV V VI VII。
另一种是根据每个音级的作用,分别给它们起一个名称,如下面所示:大调式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简称大调。
大调有三种形式,其中用得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形式叫做自然大调。
自然大调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自然大调各相临的两个音中,III - IV,VII - I是小二度(半音),其他都是大二度(全音)。
自然大调的I、III、V级为稳定音,这三个音构成一个大三和弦,I级音与III级音构成大三度。
大调以什么音为主音,就称作什么大调。
比如以C为主音,称作C大调。
用大写字母表示。
大调的另两种形式叫和声大调、旋律大调,平时较少见到。
小调式小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又一种调式,简称小调。
小调也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运用都比较普遍。
最基本的形式是自然小调。
自然小调各相临的两个音中,II - III,V - VI是小二度,其他都是大二度。
I、III、V级为稳定音,这三个音构成一个小三和弦,I级音与III级音构成小三度。
用临时记号把自然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就构成了和声小调。
和声小调音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VII级到I级音也和大调一样,形成了半音关系。
而VI - VII之间距离则加大了,构成了增二度。
用临时记号把自然小调的VI、VII级音都升高半音,就构成了旋律小调。
由于VI、VII级音同时升高,避免了增二度,能使曲调更流畅。
旋律小调下行时,一般都将VI、VII级音还原,与自然小调下行一样。
基本乐理大、小调式介绍PPT课件

三、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音阶各音级上构成的七和弦 及其标记
1. 自然大调音阶各音级上构成的七和弦及其标记 2. 和声小调音阶各音级上构成的七和弦及其标记
四、属七和弦及其解决方式
1. 属七和弦 属七和弦是指以调式音阶的第V级音为根音构成的大 小七和弦。属七和弦是在音乐作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七 和弦。
2. 属七和弦的解决 从属七和弦进行到主三和弦叫做暑期和弦的解决。 属七和弦是不协和和弦,因此在音乐进行中需要将其解 决,其中最常用的解决方式是将其进行到主三和弦。
三、大、小调的判别 判别大、小调,通常从调号 主音、音阶 、旋律特点等方 面着手。 1. 明确调号 2. 确定主音 3. 列出音阶 4. 判断旋律特点
第四节 调式中的和弦
一、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音阶各音级上构成的三和 弦及其标记
在和弦的标记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形式,除和弦字母 标记法外,还有罗马数字标记和弦等方法。罗马数字标 记和弦方法如下所示:
感谢聆听!
大、小调式
大、小调式
第一节 调式基础知识 第二节 大调式与小调式 第三节 平行大、小调与同主音大、小调式 第四节 调式中的和弦
第一节 调式基础知识
一、调式 以某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组音(一般不超过七 个音)所构成的体系叫做调式。 二、音阶 从主音到主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排列起来的一组音叫做音阶(见下例)。
二、小调式 小调式与大调式一样也是由七个音级组成的,它的音阶 也存在自然小调(见例)、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三种形态。
三、大、小调音阶中各音级的名称与标记 1. 名称 大、小调音阶中,从第一个音至第七个音的名称, 依次为主音、上主音、中音、下属音、属音、下中音和 导音(见下例)。 例
学前专业乐理教案——14大调式与小调式

课题:大调式与小调式课时:6课时教学内容:一,大调式的定义和构成二,小调式的定义和构成三,关系大小调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大调式和小调式的定义二,大小调式的形式和标记三,关系大小调的记忆方法教学过程一各类大调式(一)定义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级组成的,其中Ⅰ级(主)音(首调唱名为“do”)与Ⅲ级音之间是大三度音程的调式,称为大调或大调式。
大调式的Ⅰ、Ⅲ、Ⅴ级是稳定音级,所构成的主和弦是大三和弦。
大调式音阶的最大特点是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构成大三度。
相对小调式而言,这个大三度具有大调式的明亮色彩。
此外,主音与其上方六度音、上方七度音分别构成大六度和大七度。
从而可知,自然大调中有三个具有明亮色彩的音程,这就是大三度、大六度与大七度,我们呼将其称之为大调色彩音程。
大调式具有明亮的色彩,适于表现明朗抒情、响亮有力的音乐情绪。
大调式中,包括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三种类别。
其中自然大调是大调式的基本形式,使用非常广泛.(二)三种大调式1 自然大调式由自然音级所组成的大调,叫做“自然大调”。
自然大调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自然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自然大调式(亦称自然大音阶)。
我们可将自然大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全半全全全半”来记。
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3音与第4音之间以及第7与第1音之间。
2 和声大调式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即构成了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由于是把自然大调的第6级音降低而得来的,那么与第6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和声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和声大调式(亦称和声大音阶)。
大调式与小调式

半 音: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 全 音:由两个相邻的半音构成的距离。 大三度:相邻的三个音之间的距离为全音+半音。 小三度:相邻的三个音之间的距离为全音+全音。
调 式: 若干音围绕中心音(主音) 按一定的高低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 所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 大调式:主音一级音到三级音为大三度。 小调式:主音一级音到三级音为小三度。
选用小调写悲壮或忧郁的音乐, 表现痛苦忧愁、儿女情长、缠绵爱情、悲惨 的生活境况与人物形象等。
大调式
(范围)
小调式
大调式
(节奏)
小调式
三套车
判断乐曲的调式 1、音乐风格;
2、确定主音,看结束音; 3、观察内部音
大三度
C大调
Ⅲ Ⅱ Ⅰ 全音 全音
小三度
a小调
Ⅰ
全音
Ⅱ坚定的、明亮的、 开阔的、愉快的、向上的、
小调式风格特点:
忧郁的、悲壮的、阴沉的、 柔和的、悲伤的、暗淡的、
总 结
大调、小调在艺术表现上有着不同的意义。 作曲家常常选用大调来写明朗宏伟的音乐, 表现心旷神怡、英雄气概、军人气概的 音乐形象等;
大调和小调

九·D大调与b小调:升fa和do
十·A大调与升f小调:升do、fa、sol
十一·E大调与升c小调:升do、ri、fa、sol
十二·B大调与升g小调:升do、ri、fa、sol、la
下面这个调式等于降G大调与降e小调:
十三·升F大调与升d小调:升do、ri、mi、fa、sol、l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临时记号把自然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就构成了和声小调。和声小调音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VII级到I级音也和大调一样,形成了半音关系。而VI - VII之间距离则加大了,构成了增二度。
用临时记号把自然小调的VI、VII级音都升高半音,就构成了旋律小调。由于VI、VII级音同时升高,避免了增二度,能使曲调更流畅。旋律小调下行时,一般都将VI、VII级音还原,与自然小调下行一样。这么一来,旋律小调的音阶上、下行就有所不同。写完整的音阶时,不仅要写上行,还得写下行。
调式音级
弹过音阶的人都知道,音阶中的各个音是象阶梯那样,一级一级排列起来的,这些组成音阶的音叫作调式音级。在七个音阶里,调式音级的表示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数字表示,这个数字既不是阿拉伯数字,也不是汉字,而是罗马数字。1 - 7的罗马数字写法是I II III IV V VI VII。另一种是根据每个音级的作用,分别给它们起一个名称,如下面所示:
小调同样也是以什么音为主音,就称作什么小调。比如以a为主音,称作a小调。用小写字母表示。
大调式
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简称大调。大调有三种形式,其中用得最多,也是最基本的形式叫做自然大调。自然大调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自然大调各相临的两个音中,III - IV,VII - I是小二度(半音),其他都是大二度(全音)。自然大调的I、III、V级为稳定音,这三个音构成一个大三和弦,I级音与III级音构成大三度。
音乐乐理基础知识大全

第六章大调式和小调式作品中调的明确法大调式、小调式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是完全不同的调式体系。
这种不同不是表现在调式音阶的结构上(许多大小调式的音阶结构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音阶结构是完全相同的),而是表现在旋律进行的基本特点上和调式音级的相互关系中。
第一节大调式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
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
大调式有三种形式:1.自然大调;是大调式的基本形式。
2.和声大调:是降低自然大调中的第6级而成,其明显的特点是第6级与第7级间的增二度音程。
3.旋律大调:将主音下行级进时的自然大调降低第7级、第6级而成。
第二节小调式小调式和大调式一样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
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
小调式也有三种形式:1.自然小调:是小调式的基本形式,2.和声小调:由升高自然小调第7级而成。
和声小调与和声大调一样,其显著特点是第6级与第7级之间的增2度。
3.旋律小调:由升高自然小调中的第6级和第7级而成。
一般多用于上行,但在下行时也偶尔使用。
旋律小调下行时多用自然小调的形式,即将第6级、第7级还原第三节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在大小调式体系中,调式音级的号数和以五声音阶的各种调式的音级号数一样,是用罗马数字标记的,按音阶上行计算。
其调式音级名称如下:第1级——主音(T) 第2级——上主音(下行导音) 第3音——中音,第4级——下属音(S),第5级——属音(D),第6级——下中音,第7级——导音。
第四节大小调式音级的特性在大小调体系中,起稳定作用的是第1、3、5级。
第2、4、6、7、级是不稳定音级。
正音级是第1 、4、5 级,第2、3、6、7级是副音级,第五节大调各调关系大小调小调各调关系大小调也叫平行调我们已知大调有十五个调,根据关系大小调的原理,也可以有十五个小调:即:a小调、e小调、b 小调、#f小调、#c小调、#g小调、#d小调、#a小调、d小调、g小调、c小调、f小调、bB小调、be 小调、ba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大调式与小调式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1、大调式
(1)自然大调的音阶结构
自然大调的结构及自然大调音阶的特征:
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Ⅲ-Ⅳ级和第Ⅶ-Ⅷ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大三度音程,这个大三度最具大调式的明亮色彩。
④第Ⅰ-Ⅳ与第Ⅴ-Ⅷ为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四音列”。
⑤第Ⅶ-Ⅰ为半音关系(导音—主音)
正音级与副音级:
①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
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
(1)和声大调: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称为“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
(3)旋律大调:上行时与自然大调相同,下行时第Ⅵ、第Ⅶ级音降低半音,称为“旋律大调”。
在三种大调中,自然大调是基本形式,应用最广泛。
和声大调、旋律大调都是自然大调的变体,应用较少。
5、大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
(1)稳定音级:Ⅰ(主音、最稳定)、Ⅲ、Ⅴ
(2)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解决(扩大);减音程向内解决(缩小)。
6、唱名法
(1)简谱:简谱只有一种唱名法,即“首调唱名法”。
(2)五线谱:五线谱有两种唱名法:
①首调唱名法:又称“可动唱名法”,凡主音都唱“do”,与简谱相同。
②固定唱名法:即不论什么调,C音都唱“do”、D音都唱“re”等等。
2、小调式
1、自然小调的音阶结构
①由七个音构成。
②第Ⅱ-Ⅲ级;第Ⅴ-Ⅵ级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各音级之间为全音关系。
③第Ⅰ-Ⅲ级构成小三度音程,这个小三度最具小调式的柔和色彩。
④第Ⅶ-Ⅰ为全音关系(导音—主音)
(3)正音级与副音级:
正音级:(调式骨干音级)Ⅰ、Ⅳ、Ⅴ
②副音级:(调式非骨干音级)Ⅱ、Ⅲ、Ⅵ、Ⅶ
和声小调
(1)和声小调:将自然小调的第Ⅶ级音升高半音,即称为“和声小调”。
和声小调的音阶及特性音程:
旋律小调:
将自然小调的第Ⅵ、第Ⅶ级音都升高半音,即称为“旋律小调”。
旋律小调只用于上行,下行时多用自然小调形式(即还原Ⅵ、Ⅶ级音)。
和声小调、旋律小调都是自然小调的变体
4、平行调(1)平行调:(也称“关系调”)在自然调式中,音列相同,调号相同的大调和小调,互为“平行大小调”或“关系大小调”。
(2)平行调的特点:两调主音相差一个“小三度”,小调主音在下,大调主音在上。
平行调是关系最为密切的“近关系调”,两调之间的转换极为密切。
5、小调的名称及调号
(1)小调的名称:主音为a即称为a小调,主音为e即称为e小调,余类推,
(2)小调的调号:小调的调号与其平行大调相同。
(3)小调的五度循环:与大调相同,小调也可独立构成纯五度循环圈。
6、小调中的稳定音与不稳定音
(1)稳定音级:Ⅰ(主音、最稳定)、Ⅲ、Ⅴ
(2)不稳定音级:Ⅱ、Ⅳ、Ⅵ、Ⅶ(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
(3)不稳定音级的解决:不稳定音进行到稳定音,称为“解决”。
注意:在旋律小调中,Ⅵ级音有特殊倾向,即通过导音进行到主音。
(4)不协和音程的解决:增音程向外解决(扩大);减音程向内解决(缩小)。
7、大调色彩与小调色彩
(1)调式色彩:即由调式各音级与主音之间的音程关系的不同所形成的调式亮度感觉。
在大小调体系中,调式色彩被称为“大调性”和“小调性”,前者明亮,后者幽暗。
例如:大调式Ⅰ-Ⅲ;均为大三度音程,故其调式色彩明亮。
小调式Ⅰ-Ⅲ;均为小三度音程,故其调式色彩幽暗。
(2)大小调色彩的相互渗透:多种调式色彩的相互渗透,是人们长期音乐实践的结果。
即:和声大调、旋律大调,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小调色彩”;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大调色彩”;
8、辨明各种大、小调式的要点
(1)看调号和临时升降号。
(注意:如果没有调号,全部使用临时记号,就需要判明“哪些是可记于调号的?”;“哪些是不能记于调号的临时记号?”)
(2)注意和声调式中的“特性音程”。
注意旋律调式中的临时升降音级。
(3)旋律的结束音,往往是调式主音。
(4)注意旋律的骨干音,它常常是属音和下属音。
(5)可将旋律中的音按音阶形式排列起来,便于分析。
三、课后作业:P64页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