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的历史变迁
百科知识精选中南路街

历史沿革1950年分别隶属洪山区人民政府所辖的长春乡、官园乡以及沙湖乡、武珞乡、莲溪乡(属武泰区)。
1951年属武汉市第八区人民政府。
1952年下半年第八区撤销,分别成立东湖区和南湖区,辖区属东湖区的官园乡及东亭乡、武珞乡、莲溪乡。
1955年改东湖区为洪山区。
1956年,在官园乡、东亭乡的基础上建立中南路街办事处(包括莲溪乡的一部分)。
1957年,中南路街办事处划归武昌区。
同年,将辖区划为滨湖、中南路两个街办事处。
1959年两街办事处合并改为洪山街办事处。
1960年洪山街办事处划归洪山区。
同年成立城市人民公社。
洪山街办事处辖区划为滨湖、水果湖、武珞路三个分社。
1961年分社撤销,恢复中南路街办事处,仍属洪山区。
1964年划归武昌区。
1970年改为中南路街革命领导小组。
1972年将武红街(原名武珞路街)办事处辖区的马坊山路和洪山村之西的部分划入,并将街革命领导小组改为革命委员会。
1980年恢复中南路街发展中南路街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辖区单位和居民的积极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发扬“团结、奋进、廉政、高效”的中南路街精神,以发展税源经济为核心,以城市管理为重点,以党的建设为保证,充分整合地区资源,开拓创新,聚党心、亲民心,推动街道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地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先后荣获“武汉市先进街道党工委”、“武汉市文明街”、“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经济十强街”、“武汉市环境创新优胜街”等50余项光荣称号。
经济工作快速发展,连续五年位居全区前列,2004年完成全口径入库税金3.248亿元,为全市街道之首;城市管理真抓实干,“双创”成绩始终位居全市前列,精细管理推动市容环境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建设亲民务实,“883”社区创建全部达标,社区自治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开拓创新,先进性教育活动硕果累累;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出现新局面,文明创建不断呈现新气象。
武汉东西湖临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回顾与分析

武汉东西湖临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回顾与分析1. 引言1.1 武汉东西湖临空区的定义武汉东西湖临空区是指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一个拥有独特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的经济区域。
这一区域辐射周边城市,依托东西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汉阳航空产业基地,形成了以航空航天、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
东西湖临空区的范围包括东西湖区、汉阳区、硚口区等,是武汉市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科技创新中心。
东西湖临空区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飞机制造、飞机维护修理和航空服务基地,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模式,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和科研机构进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创新生态系统。
武汉东西湖临空区成为了武汉市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引擎,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对武汉东西湖临空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回顾与分析所进行的调查和研究背景。
东西湖临空区作为武汉市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东西湖临空区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城市规划、人口流动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了解东西湖临空区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于深入理解该区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武汉东西湖临空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回顾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3 研究意义该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武汉东西湖临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发展轨迹和特点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该地区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东西湖临空区的发展特点、动力和影响因素,为未来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研究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
湖北市县名称的源流

湖北市县名称的源流【江岸】1950年7月原汉口特别市所辖第六、七、八、九区(中山、大智、汉景、和平四区)公所,调整合并成立武汉市第四区人民政府,1952年7月改称江岸区人民政府。
晚清以来,汉口下游区域习称江岸,如江岸车站,新区即以此为名。
【江汉】清雍正五年,汉口巡检司始下辖汉口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坊。
其中循礼坊即在今江汉区境内。
民国时期系汉口特别市第三区。
1950年11月,成立武汉市第三区人民政府,1952年7月,更名为江汉区人民政府。
江汉,顾名思义乃位于长江汉水交汇之处,实乃因地标建筑江汉关大楼而名。
【硚口】1950年11月,在原汉口特别市一、二、三、十四区的基础上,成立武汉市第二区人民政府;1952年7月,第二区改为硚口区。
明代崇祯年间修袁公堤时,因取土筑堤形成玉带河,在近汉水处修有石桥,故称此地域为“硚口”,清同治年间修汉口城堡,石桥处称“小硚口”。
沿以为俗,故名。
【汉阳】汉阳建城始于东汉末龟山北侧之却月城和马骑城,后历经石阳县(东吴)、曲阳县(晋)、陵曲(南朝宋)、沌阳(北朝齐)统辖,至隋开皇九年,于此置汉津县。
隋炀帝大业元年,改为汉阳县。
其时汉水在今沌口入江,城在汉水之北,山南水北为阳,故名汉阳。
【武昌】公元221年,孙权迁都鄂县,”因武而昌“,故更名"武昌"。
223年,在蛇山建夏口城,此为武昌建城之始,后于此置江夏县。
隋开皇九年为鄂州治;后周显德五年,改鄂州为武昌郡。
北宋建隆元年改武昌军。
元大德五年改为武昌路。
明洪武元年改为武昌府。
清依之。
民国时为武昌县、武昌市。
【洪山】原名黄鹄山或黄鹤山,又称东山,以在武昌之东而得名,与蛇山一系,实“蛇山之初阜”。
南宋宝祐五年,随州受外敌攻击,荆湖制置使孟珙迁随州“大洪山众,奉释慈忍断足及洪山寺额,并徙于此,遂沿呼洪山。
”东山从此改称洪山,又名大洪山。
1955年,武汉市东湖区和武昌县的第七区合并,新成立洪山区。
【江夏】西汉高祖六年,析南郡东部置江夏郡。
东西湖区规划

东西湖区规划东西湖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武汉市的一个主要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利用这些资源,东西湖区需要制定一项规划,以确保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东西湖区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湖泊、河流和山脉等自然资源,因此,在规划中需要确保这些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
这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加强水资源管理,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来实现。
此外,还应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鼓励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的发展。
其次,东西湖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中应包括道路、桥梁、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扩建。
特别是要注意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网络的便利性。
可以考虑修建新的高速公路、扩建公交线路、建设新的停车场等,以便居民能更方便地出行。
此外,还可以采取措施提高供水和供电的稳定性,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东西湖区还应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该区域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如东湖、西湖等。
在规划中,可以制定措施鼓励投资者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酒店、景区导览等,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最后,东西湖区还应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
规划中可以包括建设更多学校、图书馆、文化中心等教育和文化设施,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
此外,要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总之,东西湖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发展和教育文化建设。
通过合理利用和开发区域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居民的积极参与。
通过共同努力,东西湖区将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
吴家山街道

社会事业
1
教育事业
2
科学技术
3
文体事业
4
医疗卫生
5
社会保障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吴家山街道有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3622人,专任教师219人;小学5所,在校 生8480人,专任教师41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014人,专任教师308 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 生4222人,专任教师354人;高职(专科)院校1所,在校生4800人,专任教师165人;区老年大 学1所。
社会保障
2011年,吴家山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02户,人数172人,支出36.6万元,比2010年增 长9.3%,月人均178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4户,人数301人,支出 29.6万元,比2010年减少15%,月人均82元,比2010年增长13.5%;全年共发放“春节慰问物 资”666份,为55户特困户发放“两节”慰问金元,春荒救灾物资27份,为10户特困家庭发放临 时救济金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2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3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 128万元,比2010年增长17.8%。有社区服务设施1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2个; 有慈善超市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8000元,使70户(次)困难群众受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 数达3301人,收缴参保费51万元,通过地税划扣方式收缴社会保险189万元。
01 历史沿革
03 地理环境
目录
02 行政区划 04 人口
Hale Waihona Puke 05 经济07 交通
目录
06 社会事业 08 历史文化
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

牛轭湖
河流截弯取直与牛轭湖
九曲回肠——长江荆江段
1756年 长 江 侧 向 侵 蚀 使 河 道 弯 曲 度 加 大
长 江 荆 江 河 段 的 变 迁
现在
江汉平原河成湖
天然堤堵塞支流而储水成湖
河流被外来泥沙淤塞,水流宣泄不畅而储 水成湖
河流截弯取直而形成牛轭湖
第一水城——武汉
水域面积2117.6平方公里,占国
常因水而衰。“水”是“城中之水”,
“城”是“有水之城”。要把城市和统
筹考虑,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水与城市的起源
《管子· 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
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古往今来的城市无不位于河川之畔,江湖之滨。 古代四大文明的起源地都是位于大河流域
城市水系往往决定着城市的形态格局,从而形成 独特的城市布局
大东湖生态水网
构建水网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
基本思路:截污清淤、水网连通、江湖相
济、生态恢复、综合治理、协调发展
总体构架:三大工程与一个平台——污染 控制、水网连通、生态修复工程、监测与 评估研究平台
浪迹江湖再不感到江湖险恶
总体目标:清水入湖、湖水变清、清水入
江、健康长江
预计到2012年,东湖、沙湖等众多湖泊将
土面积的25.01%,居全国大城市之 首,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
城市及中国最大的淡水中心。人均
地表水量居世界大城市之首。
七 个 中 心 城 区 六 个 新 城 区
武 汉 江 河 湖 泊 分 布 图
无与伦比的水网
河流:全市5公里以上河流165条,境内总 长2166.4公里,河道水面面积471.31公里 ,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57%
东西湖区的历史变迁剖析

2003年起,东西湖又 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 段,这一个阶段的 标志性事件就是“明 月工程”。
历史沿革
东西湖区境域史属于古云梦泽东境。据考证,距今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聚 居,从事渔猎和耕耘。 境域大部分原属汉阳县地区,在夏初(约公元前2070年间),属荆州。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区境属汉阳军下辖的汉阳、汊川两县。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境内设有桑台湖河泊所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境域大部分属夏口厅
东西湖人没有质疑,新农 村到底怎么个新法,全国 都还在探讨,还没有一个 明晰的做法的时候,他们 已经开始行动来了。
1992年,提出“无工不 富”的发展思路,拉开 了东西湖台商引资的大 幕,奠定了台商密集型 产业群的雏形
1997年,东西湖在国有 企业大面积亏损,改革 进入举步维艰的时刻, 提出先转变发展思路的 口号并坚持,“老板发 财我发展”的思路,借 企业和市场之力开发特 色经济园区。
从“城乡一体” 到“四季吉祥”
•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用“城市” 和“乡村”这种简单的词语来 描述东西湖区,这个昔日围湖 造田形成的农垦区,历经了城 市化的大兴土木之后,现在又 在回归自然生态。到过吴家山 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说它是乡村,它有完善的城市 功能;说它是城市,它有稠密 的工业厂房,说它是工厂,它 有浓郁的田园风光。”
历史变迁
01
PART ONE
从“烟斗一杆”到“五指箕张”
1997年,东西湖区政府谋划实施“十六路一桥”的基础工 程 2006年,东西湖与全球最大的 物流配送设施开发商和服 务商——美国普洛斯合作 里也早已不是那片游离于主城之外的待垦蛮荒,以吴家山 为中心,形如“五指箕张”,放射状伸展开去的辖区大道, 早已将东西湖和汉口融为一体,只需一袋烟的功夫,东西 湖的车子可以从汉口的这一头跑到那一头。
东西湖资料

自然环境东西湖区象一只巨大的金龟,头枕武汉、脚立孝感,一马平川、沃野千里。
园里果蔬芳香,水中鱼虾肥嫩,湖面水鸟翔集,岸边芳草香兰;有金银湖生态旅游区,柏泉生态旅游观光区、巨龙湖生态农业农业观光区、金牛港牧业园镶嵌其中;有武汉金银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圣山欢乐世界、西郊植物园、东方马城闪耀其里。
盘龙城(夏商文化遗址)、马投潭(新石器时代遗址)、张京(南宋抗金名将)故居、孙武(辛亥首义总指挥)故里、景德古寺。
为这里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个旅游观光新区、武汉市民郊游休闲圣地正在这里兴起。
规划建设东西湖区是华中重镇武汉市的一个行政区,幅员面积495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12个办事处,两个建制镇(街)。
东西湖区,107、318国道、沪蓉、京珠高速公路、汉渝铁路、汉江航线、市中环、外环纵横区内,通江达海。
东西湖区地形酷似入海金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荣获了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区、全国体育先进区、全国“双基”达标先进区、全国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依法治理先进区、全国农科教“百千万工程”示范区、国家级城郊型“两高一化”农业示范区、省级农村现代化示范区、全省小康达标区、省级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武汉市文明城区等荣誉称号。
继2001年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被批准成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开发区后,2002年东西湖区又被批准为国家级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建设区。
城乡一体化大部推进。
2002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不含房地产开发),比上年增加31.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8亿元,技术改造投资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8%,14.6%。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建设区,以及创建吴家山山水园林城和“绿色武汉”“碧水蓝天”活动成效显著。
实现了全区工业企业一控双达标目标。
新沟镇被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文明镇,走马岭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以物流业、房地产开发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变迁
01
PART ONE
从“烟斗一杆”到“五指箕张”
1997年,东西湖区政府谋划实施“十六路一桥”的基础工 程 2006年,东西湖与全球最大的 物流配送设施开发商和服 务商——美国普洛斯合作 里也早已不是那片游离于主城之外的待垦蛮荒,以吴家山 为中心,形如“五指箕张”,放射状伸展开去的辖区大道, 早已将东西湖和汉口融为一体,只需一袋烟的功夫,东西 湖的车子可以从汉口的这一头跑到那一头。
历史沿革
东西湖区境域史属于古云梦泽东境。据考证,距今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聚 居,从事渔猎和耕耘。 境域大部分原属汉阳县地区,在夏初(约公元前2070年间),属荆州。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区境属汉阳军下辖的汉阳、汊川两县。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境内设有桑台湖河泊所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境域大部分属夏口厅
东西湖人没有质疑,新农 村到底怎么个新法,全国 都还在探讨,还没有一个 明晰的做法的时候,他们 已经开始行动来了。
1992年,提出“无工不 富”的发展思路,拉开 了东西湖台商引资的大 幕,奠定了台商密集型 产业群的雏形
1997年,东西湖在国有 企业大面积亏损,改革 进入举步维艰的时刻, 提出先转变发展思路的 口号并坚持,“老板发 财我发展”的思路,借 企业和市场之力开发特 色经济园区。
1952年7月,武汉市撤消三店区,所属地区仍划归汉阳县,为第十 一区,后改为九区。 1958 年10 月,武汉市增设东西湖区行政建制,实行区、局合一的体 制
在武汉的西郊,在这个50年前还是一片湖泊沼泽, 40年前还在日出而作,30年前还摸黑结网的地方。 现在,这个地方挤满了世界上各个行业的企业:台 湾统一、美国百事可乐、香港华润啤酒、蒙牛、光 明、TCL、东风汽车……这些震人视听的名字让这 个地方一年的生产总值超过百亿;近十年来这里年 均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昔日湖汊纵横,荒 芜遍野之地成了交通和物流最发达的区域;到机场, 到火车站,水陆运输,高速公路,这座城市的枢纽 要件把这个地区紧紧环绕。现在,这个地区的人民 已经由原先急急忙忙朝城里挤,转变成了城里人不 断聚集,他们走回乡村,感受自然,享受天赐阳 光……这并不能表达这个地方的变化,因为我们无 法用一个角度去远视和近观,去领悟这块热土的30 年。
2003年起,东西湖又 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 段,这一个阶段的 标志性事件就是“明 月工程”。
1
2
祁家山片区的拆迁和三个 “王八蛋”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拆迁的故
事
三个重大举措明显地推动了东西湖的城市化进程,那就是“工 业强区”、“路桥经济”、“明月工程
从“柏泉创想”看决策的 接力棒
三十年来,东西湖区的届届领导有两个基 本点,第一个特点是埋头发展不争论;第 二个特点就是发展有基本延续性,在战略 上后任不否认前任。
Hale Waihona Puke 从“城乡一体” 到“四季吉祥”
•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用“城市” 和“乡村”这种简单的词语来 描述东西湖区,这个昔日围湖 造田形成的农垦区,历经了城 市化的大兴土木之后,现在又 在回归自然生态。到过吴家山 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说它是乡村,它有完善的城市 功能;说它是城市,它有稠密 的工业厂房,说它是工厂,它 有浓郁的田园风光。”
东西湖区的历史变迁
东西湖区简介
• 东西湖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 地处长江左岸,武汉市的西北部, 汉江、汉北河及府环河汇合之处。 东西湖区位于北纬30°34′--30°47′ ,东经113°53′--114°30′之间,是 古云梦泽的一部分。1958年,由汉 阳、黄陂、孝感、汉川部分地区组 成。全境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 22.5公里,总面积499.71平方公里 。东西湖区先后获得了省级农村党 的建设”三级联创”先进区、省级 “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示范区。 2011年,东西湖区完成生产总值 29191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