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
对外汉语教学计划(文新和外语)

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中国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从事语言、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2、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进行课堂教学;3、相应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5、对外交往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外事活动能力;6、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与发展动态。
三、主干学科1、语言文学2、语言文学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1、主要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说、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主要专业主干课程高级英语、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外国文学3、特色课程综合英语、现代汉语、比较文学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入学教育:1周军训:3周公益劳动:1周学年论文:2周实习:8周毕业论文:8周社会调查与实践:1周六、修业年限四年。
七、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八、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1、本专业学生必修修满172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必修课116学分,选修课3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0学分。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湘潭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学分分配表对外汉语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表对外汉语第二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表。
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

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对外汉语二、所属院系: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三、学制:四年四、教学对象:(一)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学校组织的考试,被学校录取的本专业本科生;(二)被学校录取的来华留学生。
五、培养目标:(一)总体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全面和扎实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系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具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具体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学知识和理论。
2、具有一定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汉语教学和交流,具有较强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掌握对外交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礼仪。
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六、知识和能力结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计算机能力三个方面。
(二)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理论和汉语言学理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与中外文学文化知识等三个方面。
(三)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熟练的汉语和外语技能、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个方面。
七、培养方案基本框架:(一)准予毕业课程学分:163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53学分,外语必修课44学分,专业选修课24学分,公共必修课32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
(二)课程总学时:2850学时(三)课程教学总周数:133周(四)军训:2周,1学分;安排在暑期。
(五)教学实习:3周,4学分;对外汉语教学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五月份。
(六)撰写毕业论文:6周,4学分;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为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
八、主要实践环节:(一)实践教学对外汉语专业具有很强的复合性和应用性,在培养过程中本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各种专业能力的培养。
对外汉语教学计划

对外汉语教学计划对外汉语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引言:对外汉语教学计划是指为非母语为汉语的学生量身定制的一套教学安排,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汉语。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来论述对外汉语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主题的选择教学主题的选择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预期目标来确定教学主题。
比如,如果学生需要出国留学或工作,教学主题可以围绕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展开。
其次,教师还应考虑教学材料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学主题的选择应符合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
二、活动安排的设计活动是对外汉语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根据教学主题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口语交流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剧本表演等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文化体验、参观游览等社交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习俗。
三、教材使用的考虑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计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主题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选择教材。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课程教材,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如果教学主题是旅行,教师可以选择与旅行有关的教材。
其次,教师还可以选择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的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语法规则。
最后,教师还可以选择多媒体教材和在线教学资源,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
结语:对外汉语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目标来确定教学主题,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材。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优质的教学准备,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汉语,提高其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对外汉语教学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工作,希望本文能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刘)_1_[1]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刘)_1_[1]](https://img.taocdn.com/s3/m/7eb571d63186bceb19e8bb74.png)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专业简介(一)学科:文学(二)门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三)专业名称:对外汉语(四)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五)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从事语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
(六)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进行课堂与教学。
3、具有相应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与发展动态。
4、外语达到较高水平,有较全面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英汉对译,特别是汉译英的能力。
5、了解对外交往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外事活动能力。
(七)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八)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九)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十)修业年限:四年,可延长至六年。
(十一)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十二)毕业最低学分:165分第二部分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第一部分理论教学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
对外汉语专业班课程设计

对外汉语专业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掌握汉语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基本技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具体内容包括:1.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3.汉语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4.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5.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3.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实验法:通过模拟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权威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如《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著作,供学生课后阅读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提供模拟教学实验室,供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全过程的形式,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估内容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模拟教学:安排模拟教学环节,评估学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对外汉语专业培养计划

专业代码:0501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 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具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能力,同时具有双语会话、汉外互译、跨 文化交际等基本能力,适合在国内外从事汉语教学、文化交流及其他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 门人才。
2 32 32
Y
外国文学(2)
3 48 48
Y
现代教育技术 学
3 48 33 15
N
科 教育心理学
3 48 48
Y
基
础 中国古代文学(1)
3 48 48
Y
课
中国古代文学(2)
3 48 48
Y
中国现当代文学
3 48 48
Y
3
古代汉语(1)
4 64 64
Y
古代汉语(2)
4 64 64
Y
汉语写作
2 32 32
时时
1
2
0.5
8
0.5
0.5
8
0.5
2
32
22
2
22
2
22
11
11
22
22
33
44
12 12
34 31 48 0 2.5 2.5
各学期周数分配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1 21 2
2
2 1 1 2 2 3 4 12
2 3 1 2 5 16
(四)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六、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4 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七、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计划要求,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总学分。
对外汉语教学计划

对外汉语教学计划当涉及对外汉语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对外汉语教学计划,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1.阶段划分:-初级阶段:零基础或有基础但需要巩固的学生。
-中级阶段:具备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
-高级阶段:熟练掌握词汇和语法,能够进行流利的口语和书写表达。
2.学习目标:-初级阶段:学习拼音、基本词汇和日常用语,掌握简单的语法结构,能够进行基本的问答和简单对话。
-中级阶段:扩大词汇量,学习更复杂的语法结构,能够进行日常生活和旅行中的交流,包括询问方向、购物、点餐等。
-高级阶段: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学习更高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辩论,包括学术和文化话题。
3.课程设置:-口语表达:包括日常用语、问候、自我介绍、购物、预订酒店、点餐等常见场景的口语表达。
-听力训练:通过听取录音、对话和视频,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并进行相关的听力练习和活动。
-阅读理解:使用教材和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阅读短文、文章和文化资料。
-写作练习:从简单的写作练习开始,逐渐提高到撰写日记、文章和短文的能力。
-文化学习: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和传统,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4.时间安排:-每周课时: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可以安排每周2-5个课时,每个课时为1-2小时。
-课程长度:初级阶段通常为3-6个月,中级阶段为6-12个月,高级阶段为12个月以上。
-每节课内容:每节课包括口语练习、听力训练、阅读和写作练习,以及文化学习的一部分。
5.教学方法:-沉浸式教学:创造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用中文进行交流和互动。
-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实际任务,如购物、旅行准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评估和反馈:-定期测试: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进步情况。
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

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Teaching Plan International Chinese Studies Major一、指导思想本专业是为适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频繁的国际交流而设置的特色鲜明的专业。
本专业专门培养熟练运用汉英两种语言,在国内外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师资,以及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教学计划以双语、双文化复合型人才为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既体现专业特色,又兼顾需求选择,使学生系统掌握汉、英两种语言及中外文学文化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二、培养目标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教学原则,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双文化基础,能够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能够用母语和英语进行通畅交流,以及将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能力和跨文化思考的能力;具有对新问题进行综合和表达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对外来文化和变化中的世界了解和判断的能力。
具备进一步深造为高层次汉语国际教育的专门人才的潜能,能在国内外学校、机关、公司、企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文秘、翻译、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培养规格1.具有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素养以及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掌握扎实的汉语言和中国文学、文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人文与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以及将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的能力;具有对外来文化和变化中的世界了解和判断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思考与交际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全面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汉译英能力,了解基本的外国文化知识。
4.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5.了解国家的外事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外事活动能力。
6.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态势及理论走向。
四、学制与学分要求1.学制:四年2.总学分:160分五、课程结构比例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35%):56学分2.学科基础平台课程(14%):23学分(相关学科基础课程:1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8学分)3.专业课程(51%):81学分(核心课程:28学分;拓展课程:34学分;实践课程:19学分)六、教学计划表: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各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1 2 3 4 5 6 7 8 讲课实验合计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必修课程10000001-4 英语(I-IV) 4 4 4 4 288 72 360 16 10000011-14 体育(I-IV) 2 2 2 2 144 144 410000027 Office应用基础 2 110000028 计算机技术基础 2 36 36 210000029 计算机技术应用 2 36 36 210000017 军事理论(含军训) 2 36 36 210000022 就业指导 1 18 18 11000003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54 54 310000039 54 54 31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 36 11000004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3 36 36 110000022 就业指导 1 18 18 11000004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54 54 3 选修课程Ⅰ数学统计类30000021 大学数学36362 30000022 数学文化363630000023 大学统计363630000024 统计软件及其应用3636Ⅱ信息科学院12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孟宪成诵识系列讲座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相关学科基础课27104801 英语听说(一) 2 3636 127104802 英语听说(二) 2 3636 127104803 英语听说(三) 2 3636 127104804 英语泛读(一) 2 36 36 227104805 英语泛读(二) 2 36 36 227104806 英语写作(一) 2 36 36 227104807 英语写作(二) 2 36 36 227104808 英汉互译(一) 2 36 36 227104809 英汉互译(二) 2 36 36 2 学科基础课27101813 汉语写作 2 36 36 227101814 文艺理论 2 36 36 227101815 中国文化通论 2 36 36 227101830 西方文化(双语) 2 3636 2专核27101801 现代汉语(一) 2 3636 2 27101802 现代汉语(二)236 36 2业课心课程27101803 中国现代文学 2 36 36 227101804 中国当代文学 2 36 36 227101805 古代汉语(一) 2 36 36 227101806 古代汉语(二) 2 36 36 227101807 中国古代文学(一) 2 36 36 227101808 中国古代文学(二) 2 36 36 227101831 中国古代文学(三) 4 36 36 227101809 外国文学史 2 36 36 227101810 语言学概论 2 36 36 227101812 对外汉语教学法 2 36 36 227101811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 2 36 36 2拓展课程27103801 汉英语言对比 2 36 36 227103802 中国民俗学 2 36 36 227103803 英译中国文学作品选读 2 36 36 227103804 高级英语阅读 2 36 36 227103805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英) 2 36 36 227103806 美国文学史及作品(英) 2 36 36 227103830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36 36 227103831 对外汉字教学36 36 227103832 汉字概论36 36 227103833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36 36 227103834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36 36 227103835 第二语言教学论36 36 227103836 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36 36 227103837 对外汉语教学技术36 36 227103838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36 36 227103839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36 36 227103821 训诂学36 36 227103829 当代中国(双语)36 36 227103828 人类学与文艺36 36 227103815 涉外应用文写作36 36 227103814 商务英语36 36 227103841 高级英语口译36 36 227103845 中国思想文化3636 227103819 传统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36 36 227103820 文化市场与文化管理36 36 227103808 中国哲学与文化(英)36 36 227103822 《论语》导读36 36 227103823 老庄导读36 36 227103817 东方文学与文化36 36 227103818 西方文论36 36 2 27103827 中国古典小说导读36 36 227103842 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36 36 2 27103825 电影艺术欣赏36 36 2 27103826 欧美电影专题研究36 36 2 27103843 文学批评学36 36 227103844 朗读与演讲3636 2 27103846 20世纪西方美学经典著作36 36 2 27103847 英语文学经典导读36 36 2 27103848 英译中国文化(双语)36 36 2 27103849 中法文学比较36 36 2 27103850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36 36 2 27103851 中国文学古今通论36 36 2 27103852 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36 36 2 27103853 中国文学批评史36 36 2 27103854 中国传统图象的文化象征36 36 2 27103855 女性文学研究36 36 2 27103856 现代汉语研讨1 2 36 36 2 27103857 现代汉语研讨2 2 36 36 2 27103858 中西文化比较研讨 2 36 36 227103859 现代语言学专题研讨(新生研讨)1 1 36 36 227103860中国文学经典研读(新生研讨)1 1 36 362 2719386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高年级研究型选修)36 36 2 27193862诗的鉴赏与翻译(高年级研究型选修)36 36 2实践课程27105801 对外汉语教学见习 1 18 1 27105802 学年论文√ 3 27105803 社会与教学实践√180 180 10 27105804 毕业论文√ 6 27105805 创新学分 2七、修读指导:1、学生在选课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的学习进程,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对外汉语二、所属院系: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三、学制:四年四、教学对象:(一)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学校组织的考试,被学校录取的本专业本科生;(二)被学校录取的来华留学生。
五、培养目标:(一)总体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全面和扎实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系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具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具体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学知识和理论。
2、具有一定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汉语教学和交流,具有较强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掌握对外交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礼仪。
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六、知识和能力结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计算机能力三个方面。
(二)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理论和汉语言学理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与中外文学文化知识等三个方面。
(三)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熟练的汉语和外语技能、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个方面。
七、培养方案基本框架:(一)准予毕业课程学分:163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53学分,外语必修课44学分,专业选修课24学分,公共必修课32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
(二)课程总学时:2850学时(三)课程教学总周数:133周(四)军训:2周,1学分;安排在暑期。
(五)教学实习:3周,4学分;对外汉语教学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五月份。
(六)撰写毕业论文:6周,4学分;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为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
八、主要实践环节:(一)实践教学对外汉语专业具有很强的复合性和应用性,在培养过程中本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各种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通过课堂研讨、写作实践(如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教学观摩与录像、专题系列讲座、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938学时,占总学时数4398学时的21.3%。
(二)毕业教学实习为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技能,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赴教学实验基地(我校三大留学生学院)进行三周的对外汉语教学实习,教学实习阶段学生通过观摩教学、汉语教学设计和讲课,将课程所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教学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记录。
取得及格以上(含及格)成绩的学生可获得4学分,作为在读期间所得总学分的一部分。
教学实习结束后,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对整个教学实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并在第七学期召开毕业实习总结报告会。
(三)毕业论文根据《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指导意见》和人文学院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从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组织实施毕业论文的撰写、开题和答辩工作。
九、毕业要求: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德智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参加并完成实践教学和教学实习,取得相应学分,并参加毕业论文开题和答辩,经所在院系全面鉴定后准予毕业。
十、授予学位或证书:见《北京语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十一、课程设置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课程编号:310930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念,为提高语言学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语言的基本性质;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诸方面的结构规律及其演变规律;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
采用教材:叶蜚声、徐通锵,1997 ,《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72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等2.课程名称:现代汉语(一、二)课程编号:3109043,310905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握对外汉语教学和汉外语言对比的重点和难点,为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况,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讲授处理汉语语言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采用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2003,《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裕树主编,1993,《现代汉语》(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136学时,8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3.课程名称:古代汉语(一、二)课程编号:3109063,3109073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文选、通论。
文选部分讲解先秦、汉、魏、南北朝、唐、宋及元等时代的经典作品;通论部分主要介绍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的基本知识,也涉及汉字常识、工具书的使用及古注等。
采用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144学时,8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4.课程名称:汉字学课程编号:310944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发展历史及规律,掌握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
教学内容:汉字发展简史;汉字的基本类型;汉字的性质与特点;汉字的简化与整理;现行汉字概况;汉字的传播历史与使用现状;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等。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讨论。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5.课程名称: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课程编号:310911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本课程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介绍有关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使学生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建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习得理论,教学法的主要流派与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教材的使用与编写,语言测试,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等。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指定参考文献: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观摩教学和调查研究等时间活动。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6.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一、二)课程编号:3109403,310945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对外汉语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各种课型的教学原则、步骤、方法有所了解,为多种课型的教学实习任务做准备,并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打下专业基础。
教学内容:系统介绍语言要素教学(语音教学、汉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原则、方法和技巧;综合课课堂教学:零起点语音课堂教学、初级阶段综合课课堂教学(语法)、中高级阶段综合课课堂教学(词汇);技能课课堂教学:听力、阅读、写作、口语课的课堂教学;备课和教案编写等。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规定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观看教学录相、解答问题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72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一)笔试;(二)撰写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论述)。
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编号:310946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学校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包括: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原则与策略;介绍师生各自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的注意状态;知识的感知、理解和保持;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学习理论;学习情感的调控等。
采用教材: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结业论文8.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课程编号:310928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以课堂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讲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等。
采用教材:《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教学方式:以课程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9.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二、三、四)课程编号:3109233,3109243,3109253,310931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文学历史发展的基本演变,掌握文学欣赏和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完整的文学历史发展概况和重要流派、作家、作品以及不同文体的创作演变和历史成就,包括主要的文学经典的介绍、分析。
采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140学时,8学分。